创业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创业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计划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公司业务
(1)主要业务:
通过网络传播渠道传播茶饮知识,扩大六安瓜片品牌知名度;
并搭载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营销渠道实现销售
(2)次要业务:
为茶叶商进行代理销售
4、公司产品及产品介绍
简介:
2010年,六安瓜片走进中国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茶人的新宠。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
,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
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两个品种:
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
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梅片”。
当前“齐山瓜片”分1~3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
主要产地:
金寨县的齐山村(黄石冲)响洪甸、鲜花岭、龚店;
裕安区石婆店镇三岔村、沙家湾村,双峰、龙门冲、独山;
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
六安市裕安区的石板冲、石婆店街道半径5公里范围、狮子岗、骆家庵一带。
喝茶的益处:
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5、研究和开发情况
主要研究茶叶行业销售运营新模式,探索茶产品及品牌有效传播模式,创造性地使用二维码营销的技术,建立茶叶产品质量追溯模型
6、市场背景与未来方向调查
中国从古至今作为茶叶第一生产大国,同时广大人们具有饮茶风俗,我国也是茶叶的消费大国。
产量大,市场大,是目前茶叶行业的特点优势。
近年来商业品牌意识和运作力度明显增强;
消费者方面,很难基于专业知识甄别茶叶的质量,而品牌化运行的茶叶产品则在可以保证茶叶质量的同时,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这是茶产业深化商业品牌运作的机遇。
消费者对以往知名茶叶兴趣感降低,期待能有新品的出现,而对六安瓜片的营养功效,而文化内涵又知之甚少。
六安瓜片符合现今消费者对于营养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消费理念。
未来前景:
7、资金需求及使用计划
初期由于我们拥有稳定的货源所需资金较少;
中期建设电商广告费用等支出增大;
后期要建设自己的品牌,并规划产业基地,所需资金较多,需要大量融资。
8、近三年的财务状况
公司成立初期注册资本3万元,主要用于人员招聘和基本的运营,工资发放。
公司前年两主要致力于茶叶的代理销售和直接销售,预测第一年净利润6.24万元,第二年保持50%的增长9.36万元。
第三年继续保持50%的增长净利润为14.04万元。
第三年要开始集中精力建设品牌,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融资进行投资。
在产业基地建设后,会进行大规模盈利。
8.发展规划
(1)、用1-2年时间,从事网上直接销售六安瓜片和代理销售的业务,稳定货源,拓展货源
(2)、3-4年建设自己的销售品牌,并进行推广,将二维码技术应用打销售的茶叶产品上,建立产品追溯模式。
(3)、5年及其以上,建设茶产业基地,生产茶产品,
第二部分公司基本情况
1、注册资本:
3万
2、注册地点:
芜湖市
3、公司性质:
股份有限公司
4、企业宗旨:
满足新需求,传播六安瓜片茶文化。
5、企业理念:
追求卓越,不断超越
6、公司股东情况:
公司创始人孙浩、宫健民分别持股30%,另外40%作为风险
7、股权结构
股东名称
出资额
出资形式
股份比例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甲方
2万
现金
60%
孙浩
乙方
0.5万
20%
宫健民
丙方
水维东
注:
未来公司会进行融资,并推行员工持股,会导致股权变化。
8、新股权结构
30.6%
10.2%
丁方
36%
投资者
戊方
15%
全体员工
第三部分公司管理层
1、董事会人员名单
序号
职务
姓名
工作单位
学历或职称
1
总经理
本科
182********
2
财务部经理
3
技术部经理
156********
4
业务部经理
2、总经理
性别
年龄
籍贯
男
20
安徽
学历
学位
专业
毕业学校
户口所在地
学士
自动化
3、技术开发负责人
18
4、市场营销负责人
5、财务负责人
21
第四部分业务介绍
1、主营业务
本公司所营主要业务为茶叶直接销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影响力传播六安茶品和茶知识,进而建立商业品牌和销售渠道销售六安瓜片。
2、次要业务
为茶商提供销售平台,代理销售茶叶,为茶商提供茶叶行情信息。
3、实施方案
1)、前期:
将开展资料的搜集工作,通过网络,书籍,调查等方式寻找相关资料,同时咨询学校的相关老师,征求意见。
整理资料,整合相关数据信息。
走访茶叶产地,切身实地了解茶叶生产和销售,并拓宽货源。
2)、中期: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淘宝建立茶叶店铺,并先在校园里进行推广。
做出完整的广告策略,增加店铺的知名度并实施。
稳定营业额的上升,拓宽货源,增加茶叶种类。
3)、中后期:
与货源地(茶农)协商建立品牌,并完成相关品牌建立的事宜,并分析品牌运营的可行性。
完成广告策划方案,并实施,推广品牌。
4)、后期:
根据实践经历总结经验,继续开展茶叶品牌化运营。
规划建立茶叶产业基地,尝试建立垂直电商,扩大产品知名度
4、开发和研究
企业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个方面:
(1)、茶叶销售模式
茶叶销售模式,以“前农后销”模式运营,直接从茶农提货,降低我们自身的成本,也给茶农带来了更多的效益。
降低茶叶的周转次数,给广大饮用者也带来实惠。
(2)、茶文化的传播和品牌化运营模式
茶文化的传播和品牌化运营模式,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却未被广大人们了解。
我国茶叶产业产地知名度和集中度高,但商业品牌效应和集中度低。
尝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影响力传播茶知识,进而建立商业品牌,实施品牌化运行模式。
(3)、茶产品与新技术的结合
茶产品与新技术的结合,当今,新技术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
开设网店渠道,进行茶产品的销售,迎合了现在人们购物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绿色健康更是广大消费者所考虑的内容,而二维码的使用,使得茶产品产出的信息更加详细和透明,让人们放心。
第五部分市场分析
1)优势:
1、茶叶已成为现代人重视健康、追求品位生活的高尚元素。
当今的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日益对健康和高品质的追求日益增加。
根据联合国工业规划署提出的,21世纪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两大朝阳产业的其中之一,就是以生命为基础的健康产业,茶产业正是其中之一。
茶艺、茶道、茶礼仪的优雅和盛行,茶充分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2、茶叶一直是中国人首选健康饮品。
我国是世界为数不多的茶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名茶数千种,饮享世界。
浙苏川桂的绿茶,福建台湾广东的乌龙茶红茶,安徽的红茶,湖南的黑茶,云南的普洱茶等等响当当的大牌子。
对于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可追溯久远到神农茶叶解毒。
茶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有庞大的稳定的消费者。
3、茶叶是中国商务待客首选。
中国茶叶作为朋友交流、政商接待的茶礼之道的历史延续了千年以上,在如今正式国际商务交往外交礼仪重大场合中,中性温和的茶叶一直都是主角.咖啡汽水可可拿铁在中国根本不具备商务、休闲的独占性.在较为休闲宽松的环境中,茶饮品还是占有很大的比例.。
如今商务人士更追求健康、轻松、舒适,更多的选择茶馆洽谈商务。
4、茶叶将成为继烟、酒行业之后中国最有可能创世界品牌的行业之一。
全球约有6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亿人有饮茶习惯。
2006年,全球茶叶产量超过35亿公斤,消费量超过34亿公斤。
中国饮茶人口为20%,人均消费茶叶0.33公斤。
净饮茶人口2.6亿,年人均1.54公斤。
如果每人每天饮茶三杯,人年均消费量为3.285公斤,为1.54公斤的2.13倍。
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增加4万吨;
达50%时,消费量则达到200万吨。
全国现有饮茶人口人均消费量提高10%,年销量则增加4万吨;
提高50%,则增加20万吨。
5、茶叶市场品牌效应欠缺、集中度低,与新技术接轨滞后。
我国茶叶种类虽多,但市场的品牌效应欠缺,不利于茶叶的长期发展。
茶叶的效应渠道仍以茶店、茶馆销售为主,对于电子商务和二维码技术等新科技应用滞后,在新技术发展的当代,通过新技术拓展茶叶的营销渠道,将是茶叶销售的一种有效的新模式和趋势。
6、现在茶商重利轻“艺”。
现在茶商单单重视茶带来的利益,而对于茶艺、茶道比较轻视。
我国茶知识历史深厚,唤醒人们对于茶知识的重视,对于茶叶的营销和传统知识的保护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7、消费者对于以往知名茶品牌兴趣降低,更乐意去接受其它在本地出名但是全国市场未打开的茶品
二)劣势:
1、茶店琳琅满目,竞争压力大。
电子商务和二维码新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的茶店相比。
茶店更具有先前的优势,刚开始茶店比电子商务营销的信誉度高。
茶店有相应的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2、资金不足。
电子商务的前期投入之后,要慢,慢慢的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获取利润,对于回笼资金较慢。
前期资金周转可能会带来不足。
3、自我技术应用欠缺。
对于二维码和电子商务的知识了解和使用较多,但真正的应用起来缺乏实践,自我技术略微欠缺。
4、风险性高。
通过电子商务传播茶知识,进而探讨建立商业品牌,并取得商业回报的可能。
时间跨度大,风险性高。
3)挑战:
1、近两三年茶叶行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茶商对于商业品牌意识和运作力度明显增强,这会形成较大的竞争可能
2、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既希望有一个专业的网站可以提供质优价廉的茶叶产品,同时又很难基于专业知识甄别茶叶的质量,因而无法相信茶叶的质量问题,前期赢得消费者的信赖是个极大的挑战。
这与二维码技术应用,建立产品追溯模型有极大联系。
3)近几年茶叶市场调查
第六部分市场营销方案
市场营销调查:
1、直接销售
由于前期茶叶销售的经历,根据手中的稳定货源,从茶农直接进货。
采取的“前农后销”的模式,可以减少成本。
开设电商,直接进行茶叶的销售。
同时,由于需求量的增大,可以拓宽货源,增加茶叶的种类。
2、代理销售
通过各种宣传和广告传播,公司有了稳定的客户量。
这时可以与茶商进行商讨,进行代理销售。
盈利主要来自代理费用
3、品牌化运营
通过人脉关系,媒体宣传,使六安瓜片的知名度增噶。
同时电商知名度增加,茶叶销售量增大,货源量也得到拓宽。
推行品牌化运营模式。
从品牌营销中获得更高的利润。
第七部分公司管理
公司初期设立总经理、技术部、财务部、业务部四个机构。
总经理:
负责管理全公司的方针制定及发展战略。
技术部:
负责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支持。
财务部:
负责管理公司资金的运营,收入与支出。
业务部:
负责公司的业务推广,销售和联系客户。
初期:
后期完善:
企业初创时期,事务相对简单、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也还没有十分宽泛,因此可以采取直接管理的方法。
后期人员扩充,采取系统化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和管理对策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在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架构框架内进行,即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的一切工作。
为了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取得预期绩效,我们认为,人本管理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企业组织首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的原则
从管理的内容看,人本管理强调的是了解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沟通和交互作用,着眼于企业人的集体意识的培育和对企业及团队重大决策的参与,以及根据企业人的工作绩效和企业内外环境,对企业人进行激励和实行权变领导。
从管理的关系来看,企业人在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企业人分为管理主体人和管理客体人,但是,这种不同的角色都以对方的活动作为自己活动的存在前提。
从人本管理的本质来看,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制度。
第2、重视人的需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
将侧重于使企业成员受到尊敬、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即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在团队中与领导协商制定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实施目标管理。
第3、坚持创造更好的培训、教育的条件和手段,优化和完善企业人心智模式的原则。
设立这一原则是基于“管理即培训”的基本理念,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不仅是着眼于员工对高岗位的适应性,而且更着眼于员工对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第四、人本管理组织的设计与构造应遵循统一有效、幅度合理、职权和知识相对应、直线主管和幕僚相结合、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组织和地位弹性的原则。
第五、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原则。
设定这一原则是基于人本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额外工作而是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一切工作,使企业组织在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取得预期发展绩效的考虑
1、企业文化
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员工能力提高
群体意识——宣传“公司是我家,我要为大家”的意识,强调团队的合作意识
企业形象——茶文化传播的践行者,茶叶质优价廉的销售者
2、、员工考评
公司每年评比一次,采用360度全方位考核,从员工上司、同事、下属等各个角度进行考核,分别吸取不同的意见,避免偏见的产生。
也有利于维护公司内部的团队关系,避免公司内斗。
对员工分为A/B/C三等,每级采取不同的措施。
A级员工占比30%,为最佳员工,这部分员工根据情况,将采取升值和加薪的奖励,并在全公司内予以表扬。
B级员工为一般员工,占60%人员。
这部分员工对他们提供培训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绩效。
C级员工占10%,为最差员工,对这部分员工予以警戒,并重点帮助他们,为他们培训及帮助,提高他们的成绩。
如果下次员工再进入C级,及相关部门审批,将予以开除。
3、、员工招聘
公司员工招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1)、参加各种招聘会,特别是招收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经历社会的洗礼,虽然其没有工作经验,但他们没有形成特定的价值观,有利于按照公司的需求去培养,更容易适合公司的需求。
适合在公司的成长。
其次是根据实际需要,招收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
(2)、运用猎头公司,公司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创业者缺乏相关的管理和专业经验,往往会对一些特殊的专业人才产生需求,这时可利用猎头公司进行招聘。
不过这种方法一般只用在公司高速发展,人员紧张阶段,且只适用于某些特殊人才,不宜大规模使用。
由于外来人才的不确定性,其真实实力也很难评估所以具有较大风险,众多商业中外来者失败而归现象并不少见,况且外来者不易适应公司文化,容易发生冲突。
(3)、在创业初期,由于资金人力等各方面的不完善,前两种方式实施起难度较大,可以采用员工推荐的方式。
由于初期公司前景不明也无过大财力,这种方式可以迅速招收人员,也可提出那些不合适的人员,使员工可靠性更高。
不过在发展逐渐壮大时,应取消这种方法,避免公司内部进入因亲属朋友进来而无用的人。
4.、员工的培训与发展计划
员工的个人发展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加强对员工的发展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帮助员工发展。
公司准备建立四层培训制度,分别适应,各层级的人群需要。
第一层
企业入职培训
第二层
员工初级培训
第三层
中层管理人员培训
第四层
高级管理人员培训
第一层:
对员工的入职培训,培训员工的基本素质,教会他们职业的基本技能以及公司的文化和规章制度等。
第二层对普通员工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培训他们相关的更高的职业技能。
第三层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开展管理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管理及鞥及专业知识。
第四层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实行培训,包括管理技能和各种最新的商业知识。
除此之外,公司每年还会邀请各种专业人士来公司进行讲座宣传。
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随时对员工开展最新知识的充实,让他们拥有较先进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发展
依据公司发展程度,公司会专门建设员工培训中心。
员工在进入公司初期,会专门指派一名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指导,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培训,新员工在入职初期的表现有老识的培训,帮助员工紧跟时代发展。
公司会在内部大力提倡读书文化,组织读书活动,鼓励员工读书,提升知识。
员工负责,同时老员工的表现也将纳入到年终考评,与绩效挂钩。
员工的升职加薪不唯资历论,但和员工入职时间挂钩。
员工升职加薪主要分为两种放方式:
一是员工个人成绩表现,二是公司入职时间,公司入职时间只和薪资有关,不和升职挂钩。
员工业绩越高者,每年年终考核时将有晋升机会,公司主要从内部提拔员工,避免在外进行招聘,进行空降。
除非特殊情况。
5、、员工薪酬及激励计划
公司薪酬计划采用高奖金低工资制度降低平时工资,加大奖金分配,促使员工提高绩效,努力工作,争取更高的奖金奖励。
公司还将设立一个出勤奖,取消打卡制度,每月出勤全满的人将会收到奖励。
员工的薪酬和职位相关,同一部门职位越高者薪酬越高。
同时为了避免员工争夺职位,对一些技术研究部门采取特别措施,将他们的报酬与其研究贡献挂钩,而不与职位相关,避免出现研究人员不搞研究,去争夺管理职位的局面。
对于公司内部有特殊贡献者,会根据情况进行额外的奖励。
薪酬还将于入职时间有关,入职时间越长者,薪酬越高,这可以避免那些经常跳槽的人,只有员工稳定工作才能逐步提升待遇。
我们还将设立一个终身员工荣誉奖,对长期坚持在岗位上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企业员工长期在企业工作。
公司每年预备增长员工10%的工资。
企业还将采用全员持股方式。
除初期创始人所拥有股票,还将对公司前五名的加入者每人分配1%~2%的股份,之后的加入100人每人分配0.1%~0.2%的股权。
然后将创始人所有一部分股份公开出售给企业全体员工,全员持股。
公司高层的奖金与公司业绩进行挂钩,如公司业绩下滑将取消奖金。
同时为避免管理层为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利益,将高级奖励与长期绩效挂钩,今年的奖励只有在三年后公司以及没有下滑才能兑现,在这期间如果企业业绩下滑或者管理人员辞职奖励都将取消。
职位
工资(月)
奖金(年)
10000
12000
总监
5000
6000
经理
2500
3000
职员
1500
1800
第八部分融资说明
公司初期注册资金3万元。
无外来资金注入,其股本结构如下:
公司第三年融资200万,主要用于品牌的建立和推广,产业基地的承包,以及人员的扩招,剩余资金用作储备。
风险投资的注入预计占到30%—50%之间,具体比例由进展情况而上下浮动。
第九部分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因为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存在诸多不定因素。
风险的发生可能带来损失,造成不利后果,而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都与发生的条件息息相关。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特别是正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刚起步时需要将许多风险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全面估计风险威胁,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或遭受严重打击。
风险管理正是确定、评估、控制组织内因业务活动而需承受的所有风险,让企业能直接利用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实现企业目标及使命。
我们团队在创业之初进行风险分析,不仅表明团队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同时,也为该项目日后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种风险分析是持续的,将伴随该项目的发展同步跟进,并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调整。
(1)、在金融危机洗礼后的当下市场,风险管理愈发成为国际热点。
在一些发达国家,风险管理不仅在理论上发展迅速,而且很多企业都已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将风险管理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在诸如安然、世通等事件发生后,风险管理更加为各国所重视。
在我国,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但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相对滞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缺乏风险策略、风险管理较为被动、缺少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以及风险管理技术、资金不足等问题。
因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已是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