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冻站制冷系统操作规程资料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6188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冷冻站制冷系统操作规程资料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关于冷冻站制冷系统操作规程资料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关于冷冻站制冷系统操作规程资料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关于冷冻站制冷系统操作规程资料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关于冷冻站制冷系统操作规程资料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冷冻站制冷系统操作规程资料1Word下载.docx

《关于冷冻站制冷系统操作规程资料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冷冻站制冷系统操作规程资料1Word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冷冻站制冷系统操作规程资料1Word下载.docx

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含有各种异物如:

水份、不凝缩气体、冷冻油、金属屑、油脂、纤维、尘埃等,这些异物对制冷设备影响很大。

必须知道由于异物存在所引起的不良现象及排除方法。

1.水份的影响:

系统内的水份,对设备有极坏的影响,一般水份和制冷剂互相作用腐蚀金属,同时使润滑油乳化,在低压部分小通道处,有时水分能冷冻堵塞通道等,所以氨制冷剂含水量应≤4%。

如果氟利昂系统中有水分,不仅会产生冰堵,还会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防止水分进入系统措施:

1)用空气作气密试验时,应尽量用干燥气体且不燃气体,如碳酸气或氮气等;

2)选择合乎标准的制冷剂;

3)选择合乎标准的冷冻油;

4)系统中不得有泄漏处,特别在真空时,防止空气侵入;

5)拆卸机器时最好使机房处于干燥,防止蒸气侵入机内。

2.不凝缩气体的影响

系统内的不凝缩气体,大部分时由空气侵入和油在高温下分解的气体产生的,由于系统内不凝缩气体的存在,使冷凝压力升高,排气温度上升,减少了制冷能力,增加了功率消耗,特别是在以氨作为制冷剂时,由于不凝缩气体存在往往会引起爆炸,因此要经常注意系统内不凝缩气体的放空工作。

一般均通过空气分离器进行放空气,具体方法参见第三章十五。

当无此设备时,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向冷凝器供水,冷凝器中的氨气被凝成液体,不凝缩气体聚集在设备的上方,可通过放空阀放掉。

防止不凝缩气体进入系统的措施:

1)充入制冷剂前,应使系统达到高真空;

2)设备拆卸安装后,应进行抽真空;

3)排气温度不应超过1500C;

4)系统严防渗漏。

3.冷冻油的影响

氨系统中压缩机排出气体所带的润滑油,虽然经过油分离器进行分离,但仍有部分油进入中间冷却器、冷凝器、贮液器和蒸发器等,由于设备中有油,在设备内表面产生油膜增加热阻,使热交换恶化,影响设备的性能,又因液体制冷剂与油的比重不同,一般油积存在设备的下部,在吸入管道上若有凹凸处时,油集聚在凹处,使气体通路变窄,增加气体流动阻力,在一定压力差作用下,油会突然返至压缩机内,造成液击事故。

另外当排气温度过高,油质恶化,在压缩机气阀周围容易炭化、积炭会妨碍气阀的工作等,所以操作人员应定期将制冷设备中的油放出,经常清洗压缩机的排气阀。

氟利昂系统中一般氟与油互溶,需采取措施使润滑油带回压缩机中。

上述提到的异物在系统中容易堵塞节流阀或其它狭窄通道,使制冷剂的循环中断,机器处于空转状态;

异物被机器吸入时,会污染润滑油,使机器磨损加剧,异物若落在密封面上,会破坏机器或系统的密封,轻者少量漏油漏气,严重时不能工作。

因此在设备安装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应全部清除设备和管路中的铁屑、尘埃泥沙、氧化物等;

2)清除各种设备内的积水;

3)清除机器内部为防锈所涂的油脂及其它异物等;

4)对于新安装的设备,应经常清洗系统中的氨气过滤器、氨液过滤器、以及压缩机各级的吸气过滤网、油过滤器、曲轴箱等。

第三章制冷系统及设备的运转操作管理

制冷设备及配套附属设备的操作按照供应商或生产商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操作规程执行。

同时,在制冷系统和设备操作前应仔细阅读规范和本说明。

制冷系统运行时应及时填写制冷设备运行情况表,可参见附录二。

一、制冷压缩机开机前的准备

首先查看车间记录,了解上次停机的原因和时间,如因故障停机,必须修复后才能使用。

其次检查和了解所需降温冷间的温度和热负荷,确定对应该系统的开机及台数,然后进行如下的检查工作。

1检查压缩机

1.1活塞压缩机检查压缩机与电动机的运转部位,应无障碍物且保护罩完好。

油面不得低于视孔的1/2或在两个视孔之间。

各压力表的表阀应全部开启,表的指示值应正常。

油三通阀应指示在“工作”位置上,能量调节阀手柄应拨在零位或缸数最少的位置上。

如压缩机上有旁通管路,应将旁通阀打开。

然后检查水套供水管路的连接情况,油压、高压、低压及电气等自动保护装置的就位情况,并确认电动机的启动装置处于启动位置。

1.2螺杆压缩机检查压缩机的各个部分:

转子应转动灵活,无障碍物;

油位高度应达到油面线即油镜中间位置偏上;

水冷却系统检查螺杆机组中油冷却器和冷凝器的水路是否畅通,液体工质冷却系统检查油冷却器冷却系统是否畅通;

排气阀应开启,滑阀应处在0%的位置,以便无载启动。

并观察高、低压情况,如压力不平衡,则开启旁通阀,使压力平衡,然后再关阀门。

2检查高、低压系统的有关阀门

2.1在高压系统中,油分离器、冷凝器、高压贮液器、辅助贮液器的进、出液(气)阀,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均压阀,压力表阀,液面指示计的截止阀均应开启,而压缩机的排气阀,调节站的供液阀、热气冲霜阀、放油阀和放空气阀等应关闭。

2.2在低压系统中,压缩机的吸气阀,各设备的放油阀、加压阀、冲霜阀、排液阀应关闭;

压力表法、安全阀前的截止阀,氨(氟)泵上的进、出液阀、抽气阀、自动旁通阀,压差继电器接头上的阀门和有关的过桥阀都应开启;

气液分离器和低压循环贮液器的供液阀、分调节站至蒸发器的供液阀,以及由蒸发器经气液分离器、低压循环贮液器至压缩机的进、出气阀都应根据制冷工艺的要求进行调整。

2.3所有指示和控制仪表的阀门都应开启,使其投入使用状态。

3检查高、低压贮液器的液面

高压贮液器的贮液量应不超过70%,不低于30%,辅助贮液器的液面应在溢流口位置;

低压贮液器和排液桶一般不应存液,若存液超过30%应及早排液;

低压循环贮液器或气液分离器的液面应保持在控制液位上,在控制失灵或无液位控制时,液面应控制在最高不超过60%,最低不低于20%;

若液位过高,应先排液再开机。

4检查中间冷却器

对于双级压缩系统,还应检查中冷器的进、出气阀,蛇形盘管的进、出液阀和液位控制器气体、液体平衡管是否已全部开启。

通常手动调节阀是关闭的,只有在浮球阀失灵时,才用手动供液。

中冷器的放油阀和排液阀应关闭。

打开液位指示器的截止阀就可显示液位高低,若液位过低,应先供液;

若液位过高,应先排液;

若中冷器内压力超过0.5MPa时,应予排液减压。

5其它

检查氨(氟)泵、水泵、盐水泵和风机的运转部位有无障碍物,电机及各电气设备是否完好,电压是否正常;

对所有用电的指示和控制仪表送电,观察仪表的指示等是否正常,若有问题应及时检修。

6确认以上所有各项都合格后,启动水泵(或风机),向冷凝器、压缩机水套和油冷却器供水、液(或送风)。

二、制冷设备的运转调节

1系统工况参数的调节

1.1蒸发温度的调节

蒸发温度一般由蒸发压力查表得出,蒸发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生产工艺的需要及蒸发器的传热温差。

当被冷却介质为自然对流的空气时传热温差约为10~15℃;

被冷却介质为强制循环的空气时传热温差约为5~10℃;

被冷却介质为强制循环的水及盐水时传热温差约为5℃。

蒸发温度要保持适当,要尽量达到设计的蒸发温度,以保证制冷系统经济、合理的运行。

正常运转中,蒸发温度随热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要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压缩机的增减载。

在压缩机的容量和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若蒸发器传热情况变差,如霜层或油垢过厚,供液阀开得过小而供液不足以及蒸发器中存油过多等,都会影响蒸发温度,影响换热效率。

这种情况下,应采取相应措施:

融霜、适当增大供液量,对蒸发器积油进行清理等。

1.2冷凝温度的调节

冷凝温度用冷凝压力或排气压力查表得出。

水冷冷凝器的冷凝温度较冷却水出口温度高4~6℃,蒸发式冷凝器的冷凝温度比夏季室外空气湿球温度高8~14℃,风冷冷凝器冷凝温度比空气温度高8~18℃;

最终冷凝温度不允许超过40℃。

1.3过冷温度的调节

过冷温度可从节流阀前液体管上测得。

单级制冷循环一般利用冷凝器获得过冷,一般过冷温度为3℃,对双级制冷循环过冷温度一般比中冷器内的温度高3~5℃。

1.4中间温度的调节

中间温度由中间压力查表读出。

要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高、低压容积比确定中间温度。

实际使用中采用高低压级压缩机组能量增减载调节中间温度。

2制冷压缩机的调配与转换

压缩机的调配应以能够保证制冷工艺的要求和节省用电为原则,并考虑操作与管理。

主要依据如下:

1)应尽量使压缩机的制冷能力与制冷装置的热负荷相适应。

2)根据压力比配置压缩机的台数。

3)根据不同的蒸发温度单独配置压缩机的台数,当系统热负荷不大时,允许与相近蒸发温度系统并联配置。

4)压缩机的运转台数应尽可能少。

压缩机在运行中如需与已停止降温的冷间相连接时,必须缓慢开启调节站的回气阀,密切注意回气温度和压力,及时调整压缩机的吸气阀,防止发生湿冲程。

三、压缩机发生湿冲程的操作管理

压缩机发生湿冲程是因为液体制冷剂进入气缸所致。

液体进入量少时,气缸外部结霜,量多时不仅结霜,而且会发生敲缸,严重时损坏机器。

1单级压缩机湿冲程的操作调整

压缩机发生湿冲程时应立即关小压缩机吸气阀,同时关闭节流阀停止供液。

若吸气温度仍继续下降,应再关小吸气阀,并启动卸载装置,待温度回升后,慢慢开启吸气阀,逐渐增大负荷,直到机器恢复正常工作。

在处理湿冲程时,应注意调整油压,若油压过低时应停机。

当发生严重湿冲程时,应首先停车,等处理完液体制冷剂时再开车,同时,冷却器和水套中的供水量应加大,以防冻裂。

为尽快恢复机器运转,机体内液体制冷剂可通过放空阀放出。

2双级压缩机湿冲程的操作调整

低压级压缩机发生湿冲程往往由于蒸发温度或低压设备操作不当造成,其处理方法同单级压缩机。

高压级压缩机出现湿冲程往往由于中间冷却器液面过高所致。

处理时,应先关小低压级的吸气阀,卸载到最小载荷,再关小中间冷却器的供液阀,及时关小高压级的吸气阀并卸载。

待高压级恢复正常工作后,再开大低压级的吸气阀,恢复正常运转,并向中间冷却器供液。

如果高压级结霜严重,应立即停止压缩机运转,并对中冷排液,其它操作类似单级机。

3预防措施

应注意观察吸气温度,正确调整各容器的液面,慎重调节吸气阀。

发现机器出现湿冲程的迹象如:

吸排气温度下降很快,机器吸气腔结露,机体发凉,运转声音沉重,阀门起落声音不清晰等,应及时处理。

四、冷凝器的操作管理

首先根据压缩机的制冷能力和冷凝器的冷凝能力,调整冷凝器的运行台数和冷却水泵或风机的运行台数,实现经济合理的运行。

运行中要检查管路及各有关阀门的开启情况,其中进水阀、出水阀、进气阀、出液阀、均压阀、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和液面指示器的阀门必须全开,放油阀和放空气阀应关闭。

同时应注意:

1)冷凝压力一般不超过1.5MPa;

2)经常检查冷却水的供应情况或风机的风量情况,保证水量或风量足够,分配均匀。

冷凝器的进出水温差应根据冷凝器种类调整,蒸发式冷凝器通常控制在8~14℃,立式和淋激式为2~3℃,卧式为4~6℃,冷凝温度较出水温度高3~5℃。

3)对于氨压缩机应定期采用化学分析法或酚酞试纸检验冷却水是否含氨以确定冷凝器是否漏氨,一般每月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对于氨压缩机应根据压缩机耗油量的多少定期进行系统放油,一般每月一次。

并根据冷凝温度、压力及水温、空气温度情况分析是否需要放空气。

5)根据水质情况,定期除水垢,水垢厚度一般不得超过1.5mm,一般一年清除一次。

6)蒸发式冷凝器运行时,应先开启风机、然后是循环水泵,再开启进气阀和出液阀。

喷水嘴应畅通,定期清除水垢。

冷凝器停止工作时,应首先关闭进气阀,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切断水泵和风机的电源,停止供水。

冬季应将卧式、组合式和蒸发式冷凝器中的积水放净,立式、淋激式冷凝器的配水槽内的水也应放净。

若冷凝器长时间停用,须将制冷剂排空,并与其他管路隔开。

五、油分离器的操作管理

氨活塞机组通常使用的洗涤式油分离器。

在正常运行中,进、出气阀和供液阀开启,放油阀关闭。

根据开机时间长短和机器的耗油量及油分离器下部存油情况确定是否放油,通常每周1~2次。

螺杆机组自身带的油分离器不用放油。

氟活塞机组通常使用过滤式油分离器。

在正常运行中,进、出气阀开启,手动回油阀关闭。

自动回油阀周期性打开,回油时由于内部高压过热蒸气的作用使回油管变热,不回油时应是冷的。

因此回油管油周期性发热说明油分离器自动回油装置工作正常,否则表示发生故障。

发生故障时,为保证运行正常,应定期开启手动回油阀进行回油,并且注意防止大量高压蒸气进入曲轴箱。

六、高压贮液器的操作管理

贮液器在运行前,放油阀和放空气阀应关闭,压力表阀、均压阀、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和液面指示器的阀门必须全开,运行时,打开进、出液阀。

如几台贮液器同时使用时,应开启液体和气体均压阀,使压力和液面平衡。

另外液面应保持在40%~60%,最低不低于30%,最高不超过70%,压力不超过1.5MPa。

有油或空气应及时放出。

贮液器停止使用时,应关闭进、出液阀,贮存液量不应超过70%,与冷凝器间的均压管不应关闭。

长期停机时,应尽可能将制冷剂抽回贮液器中,以防止其他设备泄露造成损失。

收回制冷剂后,除压力表阀,安全阀前截止阀,液面指示器阀打开外,其余全部关闭。

在中小型氟制冷系统中,往往冷凝期间做贮液器,长期停机时,液体收回至冷凝器中贮存。

七、中间冷却器的操作管理

中间冷却器的供液由手动调节阀和液位控制器控制,液面水平控制在指示器高度的50%左右。

高压机吸气温度应比中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2~4℃,中间压力应调整为最佳中间压力。

使用手动调节阀供液时,应根据指示器的液面高度和高压机的吸气温度来调整供液阀的开启度;

同时根据低压机耗油量按时放油。

中间冷却器停止工作时,中间压力不应超过0.6MPa,超过时应采取降压或排液措施。

八、低压循环贮液桶的操作管理

使用前首先检查放油阀、排液阀是否关闭,进、出气阀,安全阀前截止阀,油面指示器阀,压力表阀是否打开。

然后开启调节站或高压贮液器的供液阀,待液面达到1/3高度时,开启循环贮液桶的出液阀,启动氨(氟)泵向系统供液。

为防止桶内液体被瞬间抽空,造成氨(氟)泵无法正常工作。

氨(氟)泵出液阀应适当关小,待经一段时间的运行桶内液面平稳后再将出液阀开启至正常位置。

运行时,液面要保持在容器高度的1/3处,特别在开始降温、停止降温和冲霜排液时,要注意液面高低。

若液位超高应关小或关闭供液阀;

采用电磁阀自动供液时,应调节电磁阀后节流阀的开启度,使电磁阀工作有间隙时间,应定期清洗电磁阀前的液体过滤器。

同时应经常察看自控系统的指示灯和液位计指示的液位。

另外,应及时放油和注意循环贮液器的隔热性能。

对于氟系统,应有专门措施使循环贮液器中的润滑油回到压缩机中。

九、氨液分离器的操作管理

氨液分离器在运行中,放油阀和手动供液阀应关闭,压力表阀、进出气阀、出液阀都应开启。

采用自动供液装置时,应时刻注意液位,当其失灵时采用手动供液。

在系统开始运行前,先开启调节站上的回气阀,当回气压力正常后,再开启调节站上的供液阀,使氨液分离器处于工作状态。

氨液分离器在正常工作时,要根据压缩机的运行状况、蒸发器和液面指示器的指示情况,调整供液量,通常液面计的高度在1/3处。

并定期放油和注意隔热层有无损坏。

十、排液桶的操作管理

排液桶在进液前,应先检查桶内的液面与压力,若有液体应先排液,再打开降压阀,把桶内压力降至蒸发压力后关闭。

打开其他设备的出液阀和排液器的进液阀进行排液工作。

桶内液位不应超过70%,排液完毕后关闭进液阀,进行放油。

油放尽后,关闭高压贮液器至调节站或循环贮液器的供液阀,打开增压阀、排液器至调节站或循环贮液器的供液阀,将排液器的制冷剂液体送到低压系统中去。

此时排液桶内压力应保持0.6MPa。

排液完毕,关闭排液器的供液阀,并且立即把桶内压力降至蒸发压力,同时打开高压贮液器、调节站或循环贮液桶的供液阀,恢复系统的正常供液。

十一、调节站的操作管理

气体调节站上的回气阀不要开得过大或过快。

在融霜或热负荷突增后降温时,回气阀应先微开,待蒸发器内的压力与系统中的压力基本平衡后,再全部打开回气阀,以免压缩机湿冲程。

正常工作时,液体调节站上各阀门的调整,应根据蒸发器的结霜情况及热负荷的变化情况来决定开启度的大小,使供液量适应冷间热负荷的要求。

当调节正常后,可不必频繁调整。

十二、泵的操作管理

1氨泵的操作管理

首先检查氨泵运转部分有无障碍,联轴器是否灵活转动,电机轴承和氨泵密封器的注油器是否有足够的润滑油;

然后,开启氨泵及过滤器的抽气阀,打开循环贮液器供液阀和氨泵进液阀,使氨泵灌满氨液,再开启出液阀;

接通电源,启动氨泵,注意是否上液,带电流表和压力表指针稳定后,关闭抽气阀,投入正常运行。

在正常运行时,输液压力为0.15~0.25MPa,压力表指针应稳定,电流不应超过规定值,氨泵发出比较沉稳、有负荷的声音。

停泵时,首先关闭循环贮液器的进液阀和氨泵的进、出液阀(有液位自控装置的循环贮液器,可不关进液阀);

然后切断电源停泵,同时开抽气阀,降压后关闭。

氨泵上过滤器应经常清洗,轴承两端油杯的油量应每周检查一次。

初运转8小时内,须检查油量。

氨泵加油时,需停止工作,并降低压力,关闭油杯的针阀,切断油杯的针阀,切断油杯与轴承的输油管路,然后开启加油口的螺盖加油;

油杯内加满油后,旋紧加油螺盖,开启油杯针阀,即可使用。

2水泵和盐水泵的操作管理

检查泵和电动机轴承的润滑情况,泵转动部分是否灵活,以及保护装置是否完善,密封器松紧度是否适当;

检查吸、排水管道的阀门和泵的吸水、排水阀是否开启;

然后,打开泵吸水管的放气阀,将吸水管和泵体内灌满水或盐水;

开动电机时,应注意电流表的负荷,不能超过正常工作数值。

运转中,应发出较沉稳的声音、无杂音,轴承温度不能超过70℃,电流表或压力表指针应稳定,排水管上压力表读数应与工作过程相对应,密封器和法兰处不应有漏水现象。

停泵时应先切断电机电源再关闭排水阀,待电机停止运转后,关闭吸水阀,然后将运转情况作出纪录。

冬季气温较低,应将管和泵体内的水放掉。

十三、冷风机的操作管理

启动前应先检查风机的情况,叶片转动应灵活。

风机启动后,应先开回气阀再开供液阀。

运行中翅片管组应均匀结霜,若不均匀,应调整供液量;

若霜层太厚,需及时融霜。

冷风机的淋水管的喷水孔和下水管道都应保养良好,定期检查和清理水道,保持畅通。

十四、冷却排管的操作管理

首先根据冷却排管结霜的情况判断供液量的多少,其次应及时融霜并放油。

除霜时,严禁用重物敲打排管,有热氨融霜的可在冲霜时放油,否则需在排管最低位置设放油阀定期放油。

同时,还要保护排管免遭机械撞击。

十五、放空气的操作

1氨制冷系统中,为减少氨气的排放,一般使用空气分离器排放系统中的不凝性气体。

1.1具体操作如下:

1)开启混合空气进入阀,再开启降压阀,放空气时,降压阀始终开启。

2)稍开进液节流阀,使氨液进入蒸发吸热,混合气体中氨气遇冷凝结成液体,空气积存于上部。

3)稍开放空气阀,将空气放入水中。

4)当空气分离器底部外壳结霜超过1/3时,关闭进液节流阀,开启分离器上的节流阀,使分离器内的氨液节流后气化,吸热直到霜层融化。

然后关闭设备上的节流阀和进液节流阀。

5)放空气结束后,先关闭混合气进入阀,然后依次关进液节流阀、放空气阀,开设备上的节流阀至霜层全部融化后关闭,关回气阀,放空气停止工作。

1.2操作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进液节流阀不应开启过大,应根据回气管道的结霜情况进行调整。

回气管未保温时,管上的结霜长度不宜超过1.5m,回气管包保温层,则回气管不结霜。

2)混合气体进入阀应全开。

3)放空气阀要开小些,减少放空气时氨的损失,其开启的大小应根据水温升高及水中气泡的情况来判断。

若气泡呈圆形并在上升过程中无体积变化,说明放出的是空气,如上升过程中气泡体积减小,则说明放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氨气,这时应关小放空气阀,如水温明显上升,并发出强烈的氨味,水逐渐成乳白色,并发出轻微的爆裂声,则说明有氨液放出,应停止放空气操作。

1.3自动型空气分离器的放空操作应按设备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进行。

2氟制冷系统放空气时,先关闭冷凝器或贮液器的出液阀,压缩机继续运转,系统中的混合气体都集聚在冷凝器或贮液器中。

冷凝器的冷却水不停,尽量时制冷剂充分冷凝,待低压系统达到真空状态下停止压缩机运转,停止运转10~15min后,打开设备上的放空阀,放空管末端较热时为空气,当管变凉时应立即停止放空气。

通常放空要间隔几次才比较彻底。

十六、氟机吸潮的操作

氟系统中,由于不够干燥、有空气进入以及油和制冷剂中含水量超标,都回使系统中含水量增加。

这不仅会产生冰堵,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而且会与制冷剂产生化学反应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进行吸潮操作。

先将输液管段和低压管段抽成真空状态,停机。

拆下系统中的过滤器,换上新的干燥过滤器,也可将拆下的过滤器内装上新吸潮剂使用。

再次将低压管段和输液管段抽成真空,然后先打开排气阀,再开进液阀,启动压缩机运行。

十七、放油的操作

氨系统放油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戴上眼镜和橡皮手套,站在放油管侧面工作,放油过程中不得离开操作地点。

放油完毕后,应记录放油的时间和放出的油的数量。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打开集油器的降压阀,待压力降至吸气压力后关闭。

2)打开需放油设备的放油阀。

应逐台放油而不应同时放油,以免相互影响。

3)缓慢打开集油器的进油阀,密切注视集油器上压力表指针的变化,当压力较高,进油困难时,关闭进油阀,继续降压。

依次重复操作,逐步将设备内的油放出。

4)集油器的进油量不应超过其高度的70%,

5)当集油器进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