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心第四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6171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心第四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儿心第四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儿心第四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儿心第四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儿心第四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心第四章Word文档格式.docx

《儿心第四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心第四章Word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心第四章Word文档格式.docx

精子密度过大或过小,夫妇任何一方年龄超过40岁,受孕机会将降低;

此外,过分的压力、紧张、焦虑也会影响受孕的成功。

二、胎儿的生长阶段

生命从合子形成的瞬间就开始了,在母体子宫内经过大约280天,或者说40个星期的生长发育、具有了人类个体的基本生理结构之时,才会脱离母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步入社会之中。

胎儿在母体中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胚种阶段(0—2周),胚胎期(3周—8周),胎儿阶段(9-40周)

(一)、胚种阶段

•合子合成之后,便开始分裂,并且边分裂,边由输卵管向子宫移动。

•胚种移植(着床)

•胚种中的胚胎圆盘分为不同的层,它们是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胎盘脐带

一旦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成功地结合了,合子将开始分裂再分裂。

最初的细胞形成一个小球称做胚种,在以后的三天,这个小球中大约有六十个细胞。

这个胚种充满液体,很快完成几次变化,随后分成三个不同的层:

上层或外胚层,后来发展成为表皮、指甲、头发、牙齿、感官及神经系统;

内胚层,将变成消化系统、肝、胰脏、唾液腺和呼吸系统;

中胚层,最后成为真皮、肌肉、肌腱、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约受孕后一周,胚种附着在子宫壁上,称做移植物。

胚种是逐步把自己像种子一样埋在子宫壁上的,这个过程大约是一周。

所有移植的胚种现在就称为胚胎。

(二)、胚胎阶段

研究表明,胚胎期的发展非常迅速,发展模式为从头到脚,由内及外,也就是说头,血管和心脏等发展要早于胳臂、腿、手、脚的发展。

1、第3-4周的发展情况

在第3-4周中,胚胎中的某些细胞开始形成神经系统,另一些细胞开始形成心脏。

2、第5-8周的发展情况

从第5周开始,胚胎的发展速度更加迅速,它的一些主要结构在前几周的发展基础上,几乎天天都有变化。

到第8周末,胚胎约有2.5厘米,胚胎开始变得有点“人样”了,已经分化了的结构开始骨化的过程。

骨化意味着胚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胎儿阶段。

因此,可以认为,骨细胞的出现,是胚胎发展到胎儿的一个重要标志。

由此可看出胚胎期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时期,胚胎一旦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入,便会导致永久的、无法弥补的损伤。

胚胎阶段的发展展示了一个从头到脚、由近及远的发展模式。

这样,头、血管和心脏等的发展早于胳膊、脚、手和腿的发展。

在胚胎期,心脏已经形成,胚胎内也已形成一个小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当这些变化发生时,胎盘就在母体和胚胎间形成。

通过胎盘,母亲给胚胎供氧和营养物质,胚胎也可以把它血管中的废物送还给母亲。

在胎盘中,有来自于两个循环系统的上千个小血管,只要很短的时间,血液就可以分散到若干分支小血管。

它们之间的这些运动好像被一台水泵推动着。

其他物质则通过这个过程穿过血管壁自由漂浮,称做渗透。

胚胎有幸的是,母体中的许多有毒化学物质和药物很难于泛渗透。

胚胎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连,脐带由三根大血管组成,一根提供营养,另两根运送废物进入母体。

脐带在一个地方进入胚胎,形成它的腹部小凹。

脐带中无神经,所以不传递信息,剪掉它也不感觉疼。

在第8周末,羊膜囊发展了。

囊是一个不光滑的充满咸液体的袋子,它完全围绕着胚胎并给它以保护。

胚胎安详地漂在其中直到降生。

(三)、胎儿阶段

•胎儿阶段始于第9周初(或第8周末),终于出生时。

•在胎儿期,所有的器官和机能变得更像人,所有的系统开始具有整体功能。

通过一些医疗仪器,可以看到子宫中的胎儿,它们比以前更有活力。

1.第9周-12周

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2.5厘米,体重约为14克。

2.第13-16周

在第13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7.5厘米,体重约为28克。

3.第17-20周

在第17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15厘米,体重约为110克。

4.第21-24周

在第21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30厘米,体重约为450克

5.第25-28周

在第25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36厘米,体重约为900克。

6.第29-32周

在第29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40厘米,体重约为1400克。

7.第33-36周

在第33周开始时,胎儿的身长约为50厘米,体重约为3200克;

在第36周,胎儿的身长变为52厘米,体重增到3500克左右。

在大约280天左右的时候,胎儿降生。

8周以后,胚胎发展了它的第一个骨细胞,它象征着结构分化的结束。

在这个基点上,胚胎获得一个新名字叫胎儿,从而开始了某些小特征,如手指、指甲、眼睑、眉毛等的发展过程。

它们的细小,并不意味着不重要,例如,眼睛在这个阶段完成它们的主要发展。

胎儿新发展的眼皮闭合大约在第10周,直到眼睛本身基本完成才睁开,这大约发生在第26周时。

不仅眼睛,在这个阶段,大部分生物特征也变得更像成人。

第3个月末,胎儿已能同时移动它的头、腿和脚了。

如果触及他的手掌,他会握紧拳头形成抓握反射;

如触及他的脚掌,他的脚趾就会张开,形成巴宾斯基反射;

如触及他的唇,他将做吸吮反射。

另外,胎儿的心搏能透过子宫壁听到。

当肌肉更完全发展时,出现在第2个月中的最初的反射将更增强。

在第4或5个月,母亲可以感受到胎儿的振动,或在她子宫中的移动。

许多母亲经常能感觉到胎儿踢腿、伸胳臂等。

虽然体重增长贯穿整个孕期,但大量获得是在将出生时。

在第20周时,胎儿长度是它出生时的一半,但体重只有10%。

到第7个月时,胎儿说哭喊,呼吸、吞咽、消化、排泄、移动等,还能吸吮他自己的拇指。

第8个月时,胎儿开始长脂肪,它有助于调节出生后的体温。

三、胎儿的活动和能力的发展

最近对新生儿的研究显示,所有的感官在怀孕期间,已经开始运用了。

(一)出生前感觉器官的丰富发展

1.皮肤觉

皮肤是胎儿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在怀孕之后7周到8周完成。

触觉是胎儿本身接触环境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通过观察发现胎儿在子宫中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说他的小手会接进他自己的嘴巴,而且胎儿是被羊水包围的,所以胎儿触觉是不断被刺激的,其发展与环境有关,是胎儿的沟通渠道。

触觉也是一种相互作用,法兰斯•维德曼是触觉沟通研究机构的创始人,他建议父母经常用手触摸母亲的腹部,为什么呢?

因为通过触摸,一方面可以使胎儿发展起来一种“产前情感依附”这对出生后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父母对胎儿活动的敏感度,以便父母与胎儿进行沟通

2.嗅觉

在怀孕第二个月就能发挥作用了,胎儿已能对来自母体的营养物质产生嗅觉记忆,这些有助于胎儿出生后断奶之后接受其它食物。

3.味觉

怀孕第三个月开始积极活动,甜或苦的东西进入羊水中,胎儿会吞噬或作苦相,有时胎儿还会移动身体以躲避味道不好的东西或趋向味道好的东西,这都表明,胎儿有了味觉记忆,能够辩认各种不同的味道。

4.听觉

胎教的实验研究:

对胎教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在胎儿听觉发展方面进行的。

主要是因为:

(1)胎儿从28周开始,听觉通道已基本形成。

(2)声波可以透入人体,例如:

母亲的腹壁。

(3)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对声音的刺激可发生反应。

下面是李虹的胎教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是无病史、无吸烟、饮洒习惯的健康孕妇。

选用的胎教音乐是《秋夜》录音带。

将孕妇分为两组:

施乐组、控制组。

施乐组孕妇从怀孕7个月施以音乐聆听,具体做法是:

让施乐组的孕妇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间睡觉前各听胎教音乐30分钟,音乐播放在孕期7个月时音响相对较大,8个月时音量减弱,9个月时间量接近正常人的听阈标准。

每次听的时候,录音机紧贴着孕腹壁上,听音乐时,由孕妇本人记录胎动的次数和延续时间。

而控制组则不听音乐。

结果表明,实验组胎儿比控制组胎儿引起胎动人数要多,胎动时间长,施乐组胎儿的胎动时间9-15分钟,控制组为4-7分钟。

为测试胎动接受音乐刺激的结果,李虹在胎儿出生后5分钟时记录他们对胎教音乐刺激的反应。

她以新生儿的转头、睁眼、四肢活动、吮吸,促舌为记录指标,发现施乐组与控制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施乐组婴儿听到音乐后四处录找声源或头转向声源,四肢活动明显,而控制组则无此反应。

上述结果表明:

1、音乐刺激引起胎儿运动量增加,锻炼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导致出生后转头和四肢活动反应高于控制组。

2、施乐组胎儿出后对音乐的反应显示了对音乐的偏好倾向,这种再认能为显示了胎儿后期已存在听觉记忆。

胎教研究结果曾引起一些争论,认为胎动可能是由于音乐影响孕妇血管变化而诱发的胎动,而不一定是胎儿直接感受音乐引起的。

李虹的报告指出,如果孕妇血管变化是由血液量和血液含激素量二者所影响。

那么胎教音乐的舒缓性和音乐刺激与胎动反应之间的时间差尚不足引起激素反应,这两点分析排除了音乐刺激是通过孕妇血管变化所导致的间接结果,从而初步证明了上述两点结论。

音乐胎教引导怀孕妇女创造舒适、优美、松缓的环境,胎教音乐录音带是特制的它的音强、节奏和旋律是经过研究选择的,它的轻柔和悦耳诱导未来的母亲经常处于良好心境之中。

在营养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怀孕母亲的整个有机体处于最优的节律、欢快而舒缓的生理—心理情境中、毫无疑问,胎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他们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智慧能力、首先是感觉感受的敏感能力的发展有了最优的开端。

关于胎儿听觉的实验有很多。

这些实验都说明胎儿能通过听觉接受环境声音刺激了,胎儿的环境声音刺激有两种:

一种是内部的声音,例如母亲的心跳与呼吸声;

另一种是外部声音,例如:

音乐声、交通声、父母亲说话声等。

研究表明,不仅胎儿的耳朵能接受声音刺激,胎儿的整个身体都会接受声音刺激,例如:

深沉的声音会被腿部所感觉,高兴的声音主要被胸堂、手臂与头部所感觉,这就是说声音振动能提供活力,从而协助维持神经与生理的平衡,实验也证明,在出生前接受了较好的声音刺激的胎儿,腿部与手部动作发展较好。

5.视觉

胎儿在怀孕的第四个月就已具备了眼睛,子宫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黑,它会随着气候和母亲的生活方式而有很多变化。

四、胎儿的意识状态

人至少要经历两个不同的意识情境或状态“睡眠”和“清醒”。

睡眠时,我们都做梦,做梦时、眼球快速转动,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EM),几乎25%的睡眠花在做梦上,每90分钟出现一次REM睡眠,每次持续15-30分钟。

一项使用一个精密装置的研究显示。

REM睡眠始于怀孕第7个月结束(28-30周),约32周左右的胎儿有70%的时间处于REM睡眠,到怀孕末其REM睡眠占50%的时间,其余则为无梦睡眠或清醒状态。

对于胎儿到底梦些什么?

至今仍是一个迷。

五、出生前的准备

1.胎儿开始积累来自母体的抗体,以抵制外界细菌和病毒。

2.铁质保存的准备。

母乳是胎儿出生后几个月的唯一食物,但是其中缺乏制造血球所需的铁。

3.胎儿头部向下转动,形成对准产道的最佳方向。

4.在皮下贮存相当的脂肪,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变化莫测的温度。

5.胎儿的动作变得较激烈频繁,子宫容量变大,这些都使母亲注意力集中在胎儿身上,提醒母亲“我快出生了,请做好迎接准备”

6.胎儿睡眠状态变得更类似于母亲的日夜节奏,为来到人世间适应白天黑夜的节律做准备。

六、双生儿的形成

(一)同卵双生儿

在怀孕的前两周,合子分成了两个细胞团,这两个细胞团就会发展成两个性别相同并且有相同遗传秉赋的个体。

之所以叫同卵双生儿主要是因为他们来自单一的合子。

(二)异卵双生儿

当两个不同的卵子和两个不同的精子几乎在同一时间分别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两个合子,这个两合子将来发育成的个体,性别有可能不同,在遗传上的差异也较大。

七、胎儿的产出及孕妇药物的使用

(一)分娩过程

第二节新生儿及其心理的发生

一、新生儿的一般特征

儿童心理学所要研究的是儿童从出生到成熟的一段时间内心理发展的历史,新生儿时期是儿童心理的发生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史的第一页。

如前所述,儿童的生命并不是从新生儿才开始的。

儿童在出生以前,在母体内度过了大约十个月(约280天)的寄生生活,它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逐步变成一个完整的胎儿。

这就是所谓胎儿时期。

胎儿时期是儿童个体发生的时期,它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准备了自然的物质前提。

胎儿出生约一个月(28天)的时间,叫做新生儿时期,这是一个具有质的特点的时期。

第一,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变为独立生活。

胎儿生活是一种寄居生活,胎儿的营养、呼吸、排泄等新陈代谢机能都是通过母体来实现的。

儿童出生以后,开始与外界直接发生关系,他必须独立地进行生理活动,这是一种新的矛盾。

由于这种新的矛盾,就引起了儿童主体适应客观现实、独立调节自身行为的需要,就为儿童心理的发生提供了直接的基础。

第二,心理现象开始发生。

心理不是先天的东西,它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新生儿时期是心理现象的发生时期,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起点。

第三,本身的软弱性和发展的巨大可能性。

新生儿是软弱无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差,处处需要成人的关怀和照顾。

但是同时他又是富于无限发展前途的,他是社会生活的新血液,他将发展成为新的社会成员。

二、新生儿机体测定

三、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人的心理、意识的起源问题,是哲学和科学共同关心的课题。

儿童心理学从人的个体发展史上来探索这个问题。

儿童心理是怎样发生的?

这是人们争论已久的问题。

唯心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先天带来的,是由遗传决定的。

而一些不可知论者则干脆宣称:

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

因为照他们的说法,心理现象只有经过主观内省才能研究,而新生儿不能内省,他不能告诉人们他是否有心理活动,因而新生儿心理的起源问题永远是一个不可解的谜。

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正确观点的指导下,只有在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前提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正确地、科学地解决这个问题。

从个体心理发展史看来,儿童出生时并不具有心理现象。

儿童心理的发生是跟儿童在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下儿童的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结构的发展分不开的,是跟儿童的脑反映外界刺激物的机能的发展分不开的。

因为心理不是别的,而是在客观现实的影响大脑的活动的产物。

还在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就在不断地发展着,首先发展的是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以后大脑两半球也跟着发展起来。

六七个月的胎儿的脑,已经基本上具有跟成人的脑一样的沟和回以及皮质上的六层结构。

但是,这只是大脑形态上的初步的发展,脑细胞的内部组织结构,如皮质细胞的体积的增大和分化,神经纤维的增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等等,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因而很多实验研究表明:

胎儿还不能形成条件反射。

或者说,迄今为止,还无法确切证明胎儿能形成条件反射。

儿童刚刚降生以后,主要是依靠由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保证他的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照理,无条件反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总会同一定的条件刺激物形成一定的条件联系(例如,吃奶的时候,不是跟奶瓶相联系,便是跟母亲相联系)。

但是,由于刚出世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的特点,他并不能立刻形成这种条件联系。

条件反射是大脑皮质的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是暂时神经联系,它的形成,除有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以外,还要求大脑皮质结构和机能的一定成熟程度和分析器的一定发展水平,亦即要求大脑皮质的一定的兴奋和抑制机能的发展和优势兴奋中心及其联系的形成。

儿童出生后几天,虽然在大脑结构上已初具成人的脑的规模,但它的重量、容积特别是机能方面还远远发展得不够。

例如,大脑上主要的沟已经有了,但是还不深,神经细胞的体积还小,神经纤维还很短很少,而且大部分没有髓鞘化,因此,就不容易在大脑皮质上形成比较稳定的优势兴奋中心。

观察证明:

儿童出生后几天,大部分时间是处于睡眠状态。

这是由于新生儿大脑皮质还不能适应外界刺激物的强度。

虽然对于一般人说来,是一些普通的刺激,而对新生儿来说,则是一些超强刺激,这种超强刺激就引起保护性抑制──睡眠。

由此可见,没有大脑皮质及分析器的相当成熟的程度,条件反射是不可能产生的。

新生儿明显的条件反射的产生,根据研究材料,是在儿童出生后两周左右。

这时儿童醒着和舒适的时候,自发的整体性的动作就活跃起来。

同时,由于儿童的大脑皮质和分析器的一定成熟程度,因而开始有可能在外界刺激影响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

儿童最初的条件反射常常是由母亲的喂奶姿势所引起的、由皮肤感受器迷路刺激而产生的食物性的条件反射。

在这种条件反射形成以后,每当母亲把他抱在怀里的时候,他就积极去寻找母乳,于是母亲高兴地说:

小东西“知道”要吃奶了。

另外也有人通过实验认为新生儿很早(出生后两三天到一周)就能形成条件反射,只是条件反射的质量有差异(如形成的速度、稳定性等)。

新生儿形成的条件反射具有种种特点。

第一,形成的速度慢,要求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

根据研究材料,在某些情况下需要100次以上的结合。

第二,形成以后,不很稳定,如不继续练习,就容易消失。

第三,不易分化。

例如,对母亲各种抱的姿势都产生条件反应。

因此,这种最初的条件反射是很低级的,适应性还是很差的。

虽然如此,这却是一个新的事物,是由脑来实现的一种信号机能,它反映和揭示刺激物的意义,从而使人能根据事物的信号和意义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按照心理的科学的意义来说,心理不是别的,它是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根据这种理解,可以说条件反射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标志着作为个体的人的心理、意识的最原始的形态(人的意识是在言语产生以后出现的)。

没有脑这个反映器官,就不可能有人的心理产生;

没有人脑对客观现实特别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不可能有人的心理产生。

如众所周知,无脑畸形儿是没有心理活动的,只有一些最低级的饥渴之类的五条件感觉。

而“狼孩”虽然能产生动物的心理,但是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

四、关于新生儿心理产生的另一种观点

根据这种理解,可以说条件反射的产生是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标志着作为个体的人的心理、意识的最原始的形态。

在这里,还必须谈到:

近年来提出的关于新生儿心理产生的另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感觉的产生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20世纪50年代西方和苏联就有儿童心理学家持这种观点,特别是60年代以后由于范兹、吉布森等心理学家正式提出研究新生儿、乳婴儿心理实验技术,如感觉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偏视与偏爱等等以后,研究成果更多。

这些研究都是以感觉定向和感觉分化为指标的。

例如,在生后2~8小时的新生儿吃奶的时候,同时听口琴或敲击的声音,开始时,他们一听到声音,往往停止吃奶,但次数多了;

就没有这种反应了,这是习惯化。

以后,突然改变音调或另一种不熟悉的声音,他们又会发生停止吃奶的动作,这是去习惯化。

这被认为,新生儿很早就有区别声音的感觉发生。

又如,对出生后10小时的新生儿面对的上方,呈现正常的人脸图片或乱七八糟的脸形图片,似乎新生儿生来就喜欢看人脸,特别是正常的人脸,而不喜欢怪脸。

他们还发现:

新生儿对比较规则而复杂的图形比对简单而单调的图形(如圆、三角形等)注视时间长些(范兹,1963),这种对刺激物的偏爱,被认为新生儿有区分不同图形的感觉发生。

在我国,有人重复过这种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冯晓梅等,1988)。

有些人因此得出结论,认为:

以感觉为标志的“新”观点推翻了以条件反射为标志的“旧”的观点。

我们认为,这是一偏之见。

其实,这两种观点只是视角不同,起点不同,标准不同,而不是互相否定的,恰恰相反,它们是互相补充的。

的确,儿童一生下来,就有这种感觉。

感觉的生理基础是分析器,儿童出生后各种分析器先后成熟,能对事物作初级的粗糙的分析,这基本上是为无条件反射服务的。

把无条件的感觉视为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一种比较广义的看法。

因为无条件感觉是以皮下中枢制约的无条件反射作为基础的,而条件反射则是以脑的成熟为主要条件的。

儿童生理学告诉我们:

神经系统成熟的标志是它的髓鞘化。

儿童出生时,脊髓、脑干传导通路的髓鞘化过程已经完成,而大脑两半球的髓鞘化过程,主要是在儿童出生以后,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而且它的各个部分的髓鞘化过程也是不平衡的。

在大脑两半球上,首先是感觉系统的髓鞘化,而后是运动系统的髓鞘化,而和高级智力活动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如额叶、顶叶区等髓鞘化最迟。

从严格科学意义上(而不是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而不是无条件的、本能的感觉。

但无条件反射又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前提。

因此,从这个意义说,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不是矛盾的或谁否定谁,而是二者可以互补的。

五、重要的无条件反射

重要的无条件反射有以下几种。

(1)食物反射。

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

(2)防御反射。

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应(刺激一处,全身反应)。

(3)定向反射。

儿童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强烈的刺激(如强光或大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转向光源或暂时停止吸吮动作)。

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具有有关生活适应的生物学意义,但是还有一些无条件反射,并无明显的生物学意义,可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们有过一定的生物适应的意义。

(1)巴宾斯基反射。

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的时候,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

以后(约在八九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

(2)抓握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的时候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把物体悬挂起来(又叫达尔文反射)。

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

(3)惊跳反射。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生后四个月消失,又叫摩罗反射。

(4)游泳反射。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像游泳样的动作。

这种反射约在生后四个月以后消失。

(5)行走反射。

用两手扶在新生儿的腋下,使其脚心着地,就会做出行走样的动作。

这个反射约在生后两个月消失。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无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打嗝、喷嚏等等。

无条件反射是遗传下来的,是本能性的,是固定神经联系,因此,它的适应性是非常低的,但是它同时又是形成条件反射的自然前提。

第三节乳儿的一般特征

在整个儿童时期内(从出生到成熟时期),乳儿期是一个发展最快的时期。

在出生后大约一年的时间内,儿童身心各方面都有了极为显著的发展。

这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在成人的影响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