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534Word版含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5890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534Word版含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534Word版含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534Word版含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534Word版含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534Word版含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534Word版含解Word下载.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534Word版含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534Word版含解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练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四1534Word版含解Word下载.docx

A.西方宗教对农村影响超过城市

B.宗教信仰与民众经济状况相关

C.市民思想开放对西方宗教宽容

D.传统观念受冲击程度存在差异

【解析】选D。

近代以来,沿海城市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要早,思想开放要早,而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依然处于保守和封闭状态,故D正确。

2.林则徐在其《奏稿》中称:

“闻该国现系女主……惟其贸易夷商,向在他国往往争占马(同“码”)头,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得一新地,则许出赀之人取利三十年,乃归其主,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

”这说明林则徐已觉察到英国 (  )

A.政治制度的先进B.对外通商的愿望

C.殖民扩张的意图D.军事力量的强大

根据材料“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可知,林则徐已经意识到英国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贸易,甚至有吞并所在地的野心,有殖民的意图,故C正确。

3.(2017·

豫北名校模拟)某学者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解析】选B。

材料中“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近代以来的救国意识的觉醒,故B正确。

4.(2017·

江西八校模拟)陈旭麓说: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从中得出的认识有 (  )

A.“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成功选择

B.“中体西用”的提倡者并不反封建

C.“中体西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中体西用”遭到近代士人的反对

“中体西用”“包庇封建”未使中国成功实现近代化,故A错误;

材料强调中体西用对近代化的客观作用,而非其内涵,故B错误;

材料“欲破启锢闭……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体现中体西用推动近代化的积极作用,故C正确;

材料未提及近代士人对“中体西用”的态度,故D错误。

【拓展延伸】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

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5.(2017·

湖南长郡中学月考)1897年,湖南的《湘学报》创刊,该刊更多地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康梁改制说的兴趣。

这反映出 (  )

A.湖南学界、政界视野渐开

B.维新变法运动在湘遭遇挫折

C.湖湘学派排斥政治近代化

D.湖南已开始有人开眼看世界

【解析】选A。

题干反映了甲午战后湖南人更关注西方自然科学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对西方富国强兵的实学的兴趣远大于康梁改制说,表明湖南人的视野更广阔,故A正确。

6.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孔子极力描写为一个力主改革的圣人,把大同思想说成是孔子教义的最高境界。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康有为属于维新派,处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制度的层次,其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托古改制”,原因是减少改革的阻力,尽管借助孔子的思想,但其实质是宣传变法思想,故A正确。

《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支持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

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

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

康有为写《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反倒引起了“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支持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由此判断D正确。

7.康有为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他强调“中学为体”以传承儒学,“西学为用”以西化儒学,即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

该思想 (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B.和洋务派思想一致

C.是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

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与材料中“用西学对儒家思想和制度进行变更以革新,主张中西文化可以而且应当交融汇通”相符,故C正确。

【拓展延伸】康有为的托古改制

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为了实现他的改良主张而提出的一个办法。

他为了否定封建经典,否定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自己改制立法的变法主张,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变法”的祖师爷,目的是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康有为先后撰写了《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而《大同书》则是他托古改制思想的集大成者。

这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是在青年儒生中),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8.(2017·

黄冈模拟)王守仁认为: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梁启超认为:

“自由者,奴隶之对待(对立)也。

……辱莫大于心奴,而身奴为末矣……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

”这说明两者 (  )

A.主张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B.追求思想自由和平等

C.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D.否定对传统权威的迷信

据材料“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可知,王守仁反对迷信传统权威,据材料“若有求真自由者,其必自除心中之奴隶始”可知梁启超主张追求自由,破除传统权威的迷信,故D正确。

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认为:

“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

”这反映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 (  )

A.借儒家思想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B.借西方政治学说弘扬传统文化

C.对儒家思想全盘肯定

D.对西方政治学说全盘肯定

为减轻变法阻力,康有为打出孔子的旗号,宣传西方的君主立宪,故A正确;

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非弘扬传统文化,故B错误;

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实际上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故C错误;

康有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但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故D错误。

9.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  )

A.反对君主制度B.介绍研究西学

C.宣传民主政治D.传播社会主义

根据材料信息,道咸年间(1821-1861年),这一时期经历了林则徐、魏源等新思潮的萌发,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抵御外侮,维护清朝统治。

反对君主制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故A错误;

林则徐、魏源等人积极翻译西学,介绍研究西学,故B正确;

开始宣传民主政治是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中,故C错误;

传播社会主义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故D错误。

10.(2017·

郑州模拟)有学者认为:

“若无传统学问之素养,便难以发挥其言论之效力。

新思想若无本国语言之词汇表达,若无本国历史文化之例子作譬,新意思亦不能表达。

”这则材料最能反映 (  )

A.中体西用思想B.康梁维新思想

C.三民主义思想D.文学革命思想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是托古改制,即借助孔子的力量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题目中的“若无本国历史文化之例子作譬,新意思亦不能表达”相符,故B正确。

1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戊戌变法中谭嗣同甘愿流血牺牲,是因为他意识到戊戌变法在本质上是一场 (  )

A.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B.自上而下的爱国运动

C.以死明志的正义运动

D.救亡图存的启蒙运动

谭嗣同自愿牺牲是想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反映出戊戌变法具有传播新思想的启蒙作用,故D正确。

12.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该言论意在强调 (  )

A.自由思想的重要性

B.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C.民主权利的重要性

D.集体观念的重要性

材料中强调全国人民共同的道德、法律、风俗等,体现民族意识,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所崇尚的法治……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帝王。

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

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

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

——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想家中,梁启超以热情地宣传和鼓吹西方的法治主义而名噪一时。

他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

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

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

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

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

——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法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和梁启超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5分)

【解析】第

(1)题第一问背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考虑,即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列强争霸、兼并战争盛行,经济方面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正在形成中,思想方面百家争鸣;

第二问影响,从韩非思想对法家思想和对秦朝及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回答。

(2)题第一问不同:

从法律维护的利益及其实质角度考虑,最后归纳到人治与法治的角度;

第二问背景,从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阶段特征考虑。

答案:

(1)背景:

周王室衰微,列强争霸,兼并战争盛行;

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正在形成中;

百家争鸣。

(5分)

影响:

使法家思想大放异彩;

为秦统一全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

(2)不同:

韩非认为法律为君主所设,为君主专制服务,不顾臣民利益,实质是一种人治。

梁启超主张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普及法制观念,在一定意义上是实行西方的法治。

(7分)

背景: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西学东渐,近代西方启蒙思想传入;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8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以保持中国的固有发展格局与方向”。

根据材料提取观点,并进行简要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解析】据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可得出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拒绝外来文化。

结合所学可选取汉唐时期佛教的传入、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等史实加以论证即可;

据材料“中国传统文化……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以保持中国的固有发展格局与方向”可得出观点:

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同时,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结合所学可选取北宋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史实加以论证即可。

示例一:

观点:

(2分)

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汉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先后有佛教传入中原和高僧玄奘远赴印度求取佛经等;

明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科技著作;

清康熙时任用西方传教士,采用更先进的西洋方法制定历法;

近代洪秀全领导的农民革命,也先后借助了西方宗教理论和资本主义文化;

康有为则更是扎根于传统儒学的土壤,借助孔子的名义宣扬立宪改良思想等。

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排斥、拒绝外来文化。

或示例二: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北宋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佛教中的部分主张形成理学,继续为封建统治服务;

近代前期洪秀全以拜上帝教为旗帜,终将太平天国政权引向了封建化;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积极采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近代后期康有为借助传统儒学宣扬立宪保皇思想,以维护君主体制;

20世纪初孙中山在践行三民主义理念时,也主张传承古代的监察制和考试制度,倡导五权宪法等。

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特点以及服务现实的功能。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