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95825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2《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2《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2《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2《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与朱元思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从题目上看本文属于(书信)

2.从体裁上看本文属于(山水游记)

3.从句式上看属于(骈体文)

骈体文,即骈文。

是在辞赋影响下产生的文体,起源于汉、魏时期,成形于南北朝。

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架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数字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骈体文”。

骈文具有声韵优美整齐、注重艺术性的优点。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

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

  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知作者]

吴均,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字叔庠xiá

ng,吴兴故章人。

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查背景]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絮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

因此,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富春山居图》卷,全长636.9厘米,高33厘米,是被称为元代画坛魁首的黄公望最著名的代表作品。

《富春山居图》卷,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

富春江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

而富春江本身又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2、立基础

[记音形]

缥(piǎo)碧急湍(tuān)轩(xuān)miǎo(邈)泠(lí

ng)嘤(yīng)yuān(鸢)飞戾(lì

)天经lú

n(纶)千转(zhuà

n)窥(kuī)谷忘fǎn(反)横柯(kē)上bì

(蔽)

[释词义]

1.词语活用:

(1)负势竞上:

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思是争着。

(2)互相轩邈:

轩,高。

邈,远。

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3)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4)风烟俱净:

净,受副词“俱”修饰,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消净,散净。

(5)猛浪若奔:

奔,动词作名词,意思是飞奔的马。

充当“若”的宾语。

(6)急湍甚箭:

湍,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2.古今异义:

(1)许:

古:

表示约数(一百许里);

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2)戾:

古:

至(鸢飞戾天者);

今表罪过,乖张。

(3)经纶:

筹划、治理(经纶世务者);

今指政治规律(“满腹经纶”)。

3.一词多义:

(1)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一无二,好到极点);

猿则白叫无绝(停,断)

(2)上

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上面)

(3)直

直视无碍(一直);

争高直指(笔直)

(4)百

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译文意]

1.与朱元思书

解释:

与,给。

书,书信。

翻译:

给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净,消净,散净。

共色,同样的颜色。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

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任凭船随意向东向西漂流。

4.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自,从。

至,到。

许,表示约数。

绝,独一无二。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5.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

6.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直,一直。

碍,障碍。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夹岸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8.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夹岸,两岸。

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9.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激,冲击,撞击。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嘤嘤,鸟鸣声。

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10.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通“啭”,鸟鸣,指蝉鸣。

无绝,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绝,停止。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戾,至、到达。

经纶,筹划、治理。

反,通“返”,返回。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柯,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交映,互相掩映。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划节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轻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舒缓)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惊叹)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惊叹)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轻松、欢快)

【感知石】

三、划结构

先总后分

1.第一部分

(1):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第二部分

(2):

写异水。

千丈见底(水清)急湍甚箭(流急)。

3.第三部分(3):

写奇山(高、幽)。

高山寒树——树奇负势竞上——山势

泉流鸟鸣——音韵横柯疏条——林密

四、概内容

情意篇

解读文本拓思维(写什么)(知识性)

二读:

品读全文,拓展思维(读出意蕴)

二写:

评写人事情理,整写课堂笔记(合作交流)

【解读园】

五、析文本

[导向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一)第一段写了些什么?

有什么作用?

(二)作者是怎样描绘水之“异”的?

(三)作者是怎样描绘山之“奇”的?

(四)概括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五)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六)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七)“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产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不同的“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八)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善思堂]

(1)第一段写了些什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描写。

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

“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

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令人神清气爽。

2.“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记叙。

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舟随山形而变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景的悠然自得之感,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是动态描写。

3.“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议论。

八个字概括了一百余里游览途中总体感受,统领全篇。

表达作者对富春江一带景色的喜爱之情。

4.作用:

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和水特点,统领全文,表达作者对富春江一带景色的喜爱之情。

(2)作者是怎样描绘水之“异”的?

1.先写“缓流”,静态描写,突出水“清”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色、水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正面描写水很清。

“缥碧”不光写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写出了水的深度,因为“缥”是苍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会青得发暗的。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水的清。

(鱼在水中,水不清是不可能看到的;

石在水中,要看见实属不易,更何况是“细石”。

所以“游”“细”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词的分量。

(《小石潭记》中也有通过“游鱼”来写潭水: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光下彻,影布石上。

”)

2.再写“急湍”,动态描写,突出水“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箭”,本是名词,作者把它动词化,形容水流之急,显得既形象又简洁;

“奔”,本是有生命的动作,作者用来形容无生命的浪,也显得更有生气。

全句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正面写出水的急,暗示“奇山”的高峻。

3.“异水”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3)作者是怎样描绘山之“奇”的?

1.生长状态奇(高、幽)。

(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视觉)

1“夹岸”描述高山耸峙于富春江两岸,这样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原因,也写出了山峰壁立之形态。

2“寒树”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暗示了深秋(季节)的时令特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色)

一个“横”字,状写枝条交错,树木遮空的情态。

正面写出山之“幽”。

2.整体形象奇(高)。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用拟人修辞和以动写静的手法,从山势写其高。

使静止的山富有动感,赋予它们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3.自然声音奇(幽)。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听觉)

(1)“好”字,形容鸟声的悦耳动听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2)这些声音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声响,让山谷显现出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气氛,赋予了大自然以生命与活力。

(3)以动写静。

侧面烘托山之“幽”。

(4)概括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

1.这一段山水,山奇水异。

2.水静处,清澈透明,千丈见底(秀丽美);

水急处,如箭如奔马(壮观美)。

3.山势连绵陡峭,直插云天(高峻美);

山中万物欣荣,天籁动听,光影多变(幽静美)。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美丽的自然景物往往有心灵净化的作用,面对这样的奇山异水,作者感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1.“息心”、“忘反”从侧面衬托出山水之美。

2.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

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3.议论性的抒情,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

4.含蓄传达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愿望。

也有可能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下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

(7)“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产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不同的“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感情。

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8)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不多余。

2.反复渲染,突出了树多山幽的特点。

3.反映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之情。

4.与前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相照应。

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5.充满哲理(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

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

生活也是如此:

富贵中的人们未必没有烦恼;

而遁迹山林的人,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六、探主题

本文抓住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山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秀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七、绘板书

【拓展林】

八、拓思维

(一)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1.取材上:

(1)相同点:

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

写了山(雄伟)、水(湍急)和猿叫。

(2)不同点:

《三峡》写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

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本文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2.在写法上:

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征,语言形象生动,精练恰当,有传神力量。

《三峡》先写三峡形势,再分季节写景色特征,散文语言。

本文则是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写奇山异水。

骈体语言,对偶句颇多。

3.写作目的上:

都表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

《与朱元思书》还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二)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

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

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

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用茅草盖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所需的东西,在这里都已具备。

仁人智者喜欢山水,难道只是句空话吗?

与施从事书

故鄣zhāng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崖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萝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

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青色的山崖千折百回。

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

秋天则露水结成霜花覆盖,春天则藤萝铺满小径。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只有雄鸡还在啼叫不止。

”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可以消除疲劳,保养身体,内心领会,抒发赞美之情。

创意篇

赏析特色勤积累(怎么写)(文学性)

三读:

诵读课文,赏析特色(读出情感)

三写:

仿写句段篇章,总写体会反思(深入探究)

【赏文亭】

九、赏写法

(一)写法鉴赏

1.总分结构,脉络分明。

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情景交融,手法不一。

(1)情景交融。

第一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透露出作者的闲适和对自由的向往;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直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第二段写山景的时候,描绘山的雄伟峭拔,显示出赞叹之情;

写山间景色,各种动植物等,体现出对美景的陶醉神往,进而抒发了淡泊名利、向往平静自由生活的心情。

(2)动静(正侧)结合。

第二段写江水时,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写出了水的湍急凶猛、清澈深邃;

表现水的澄清又是正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侧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相结合来写。

第三段写山,以鸟禽的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动静互现。

(3)视听兼备(形声相融)

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视听结合,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

使景物声情并茂,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详略得当,轻重有度。

文章在写景上有详有略,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水,略写动态水。

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山,略写静态山。

这样既突出了景物的主要特征,又显的详略得当,轻重有度。

4.语言精炼,音韵和谐。

本文以不到150字的篇幅就为我们展现了一道极为秀丽的百里山水画廊,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语言锤炼水平之高。

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八字就写出了山高江窄、树多林密;

而“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不仅突出了山的高、陡、多,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活力。

作为一篇骈文,文章在写景的时候运用大量骈句,读来朗朗上口,风格清新秀丽,并且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更是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如写山间景色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二)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

瞧,这山,这水,真是名副其实——集富春江的美于一身。

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虽映照出其生机勃勃,却掩不住其真正的奇伟嶙峋,虽令人心生寒意,却更有一种兴奋之情。

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水,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游动的小鱼儿与细石“交纵嬉戏”不亦乐乎。

瞬间心灵得到了诠释,心如止水,仿佛真正读到了人生真谛。

总而言之,富春江的独一无二的山水会让大家的旅行过得愉快而富有意义。

【积累台】

十、储积累

(一)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的诗句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3.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

4.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

(二)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三)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1.写“山”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写“水”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语碑】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导。

”——清·

刘嗣绾wǎn

【训练池】

一、选择填空

1.本文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其散文清拔秀气,被称吴均体。

从题目上看本文属于书信,从体裁上看本文属于山水游记,从句式上看属于骈体文。

2.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从容出游,怡然自得的情态。

在分写“异水”时,用“千丈见底”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幽静(或:

寂静、静等)的特点。

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或:

淡泊功名、淡泊人生等)的思想。

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皆生寒树”一句相照应。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二、理解默写

1.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写,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令人神清气爽的句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写登舟对富春江总体感受,统领全篇,赞叹其景色优美的句子: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写江上放舟自由飘荡的句子,表现作者无拘无束,享受自然,轻松惬意的句子: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4.正面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5.侧面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水气势磅礴,与《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异曲同工的句子:

急湍甚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