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403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doc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总结.doc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

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接近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⑶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⑷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⑸受精场所:

输卵管

(6)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场所:

输卵管

(7)新生命的起点:

受精卵的形成

(8)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后期:

来自母体;主要来自:

母体

(9)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

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出。

(10)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1)受精卵发育成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12)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的正确途径:

母体——胚盘——脐带——胎儿

(13)胚胎发育到第8周发育成胎儿,呈现人形;发育到38周(约266天)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14)“试管婴儿”培养过程:

体外受精→试管发育→胚胎移植→母体发育

(15)女性摘除子宫后:

正常排卵,没有月经

(16)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

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第三节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1、形态特点:

身高突增(显著特征)、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特点:

大脑、心脏结构、肺功能完善化

3、性器官的发育:

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4、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5、青春期应注意均衡营养,特别要注意多取蛋白质。

6、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是优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维生素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A

夜盲症皮肤干燥

肝、乳制品、胡萝卜等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

糙米、花生、瘦肉等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

水果、蔬菜等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动物肝脏以及牛奶等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

歌诀:

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

钙D齐补,同治佝偻。

磷磷厌食,无力骨痛。

买锅用铁,医治贫血。

甲状腺肿,一碘见效。

味觉障碍,星锌相伴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内三大重要营养物质:

糖类、脂肪、蛋白质。

3、糖类:

主要能源物质。

脂肪:

备用能源物质。

3、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水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维生素是不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

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2、消化系统大腺体(位于消化道外):

唾液腺、肝脏、胰腺

消化腺

小腺体:

肠腺、胃腺

3、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部位,能分泌胃液,胃液中有盐酸和蛋白酶。

4、胰液、肠液中都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5、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6、消化道中小肠中的消化液最多:

胆汁、胰液、肠液。

(小肠中的消化酶:

肠腺、胰腺)

7、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8、患肝炎的人脂肪→脂肪微粒的消化过程会受影响。

9、胶囊药物的糖衣的作用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或被胃所消化分解。

长:

5-6米(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

10、小肠适于大:

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吸收的特点薄:

小肠绒毛内的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多:

有各种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

11、食物的消化

物理性消化: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合。

化学性消化:

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唾液)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口腔小肠

胃蛋白酶(胃液)酶(肠液、胰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

胃小肠

胆汁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

脂肪脂肪小颗粒甘油+脂肪酸

小肠小肠

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唾液、胰液、肠液。

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胃液、胰液、肠液。

对脂肪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胆汁、胰液、肠液。

12、【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

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无机盐

大肠:

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小肠:

主要的吸收场所

13、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被吸收。

14、吃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

淀粉遇碘变蓝。

麦牙糖遇碘不变蓝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①按时进餐;②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③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早餐、午餐、晚餐的营养比:

早餐:

午餐:

晚餐30%:

40%:

30%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呼吸系统

肺:

气体交换的场所

位置:

胸腔内,左右各一个。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

肺结构:

肺泡数量大,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

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功能:

气体交换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呼吸运动:

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2、气体交换过程:

吸气:

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

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

肋间肌收缩-----------→胸廓前后径增大

呼气:

膈肌舒张→顶部回升→胸廓上下径缩小

→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

肋间肌舒张--------→胸廓前后径缩小

3、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

二氧化碳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血液肺泡

氧气

二氧化碳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组织细胞

氧气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成分:

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

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红细胞:

运载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贫血)

血细胞白细胞:

吞噬病菌(炎症)

血小板:

凝血和止血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血红蛋白:

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特性: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呈现红色;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呈暗红色。

形态特点

有无细胞核

数量

功能

说明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铁)

成熟后无

最多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少贫血

白细胞

个体最大,形态多样

最少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

多炎症

血小板

不规则

居中

凝血和止血

少流血异常

多血栓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份去的血管。

流向:

总支分支

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

快分布在较深部位(中医切脉部位)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份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流向:

分支总支

(静脉瓣:

防止血液倒流。

静脉瓣老化会得静脉曲张)

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

慢分布在较浅部位(静脉注射部位)

①②③④

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连通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①管壁最薄②管腔最小③血流速度:

最慢④数量大,分布广

流向:

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2、动脉出血应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应在远心端止血。

3、弹性大小: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血流速度: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管腔大小: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4、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