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3900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文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文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文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文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文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水文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文学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年动态水量即水体一年内向外排出的水量)

水量平衡:

任意区域在任意时间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储水量的变化量。

第二章水循环的基本环节

蒸发与散发:

简称蒸散发,水在有水分子物体的表面上由液体或固态转化为气态向大气逸散的现象。

蒸发面:

具有水分子的物体表面。

自然界蒸发面类型:

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或蒸腾。

水面蒸发蒸发率或蒸发量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条件:

1.供水条件;

蒸发面上的水分多少。

2.能量供给条件;

蒸发面上水分子获得的能量,使其脱离蒸发面向逸散。

3.动力条件;

蒸发面上空水汽输送速度,保证大气逸散的水分子数量大于返回到蒸发面的。

a.水汽分子的扩散作用;

水分子沿梯度方向扩散,加快蒸发。

b.上下空气层之间的对流作用;

使暖湿空气上升到空中,干冷空气下降,促进蒸发。

c.空气紊动扩散作用;

使蒸发面上空的空气混合作用加快,冲淡水汽含量,加快蒸发。

水面蒸发的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

2.水面温度

3.饱和水汽压差

4.气温

5.湿度

6.气压

7.风速

8.水面大小与形状

水面蒸发的确定方法:

1.器测法

2.理论模型法

a.热量平衡法

b.水汽输送动力学法

c.彭曼法

3.经验公式法

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

1.定常蒸发率阶段;

水分通过毛细管作用输送到土壤表层蒸发,蒸发率相对稳定,近似等于相同条件下的水面蒸发,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

2.蒸发率下降阶段;

水分随蒸发减少到第一个临界点,毛细管作用减弱,蒸发减弱,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蒸发率微弱阶段;

水分减少到第二个临界点,毛细管作用完全被破坏,水分子靠扩散作用而运动,蒸发十分微弱。

土壤蒸发的影响因素:

1.土壤含水量;

2.土壤孔隙性

3.地下水位

4.土壤温度梯度

土壤蒸发的确定方法:

2.经验公式法

植物散发的影响因素;

1.气象因素;

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很重要。

2.土壤含水量;

蒸发量随土壤含水量减少而减小,含水量至凋萎系数,散发趋近于零,此时由植物类型决定蒸发量。

3.植物生理条件;

植物的种类和植物在不同时段上的生理条件,散发率有一定差别。

区域蒸散发的研究方法:

1.水量平衡法;

2.水热平衡法

水气扩散:

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到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1.分子扩散;

大气中的水汽和液态分子不断运动并相互碰撞的过程。

2.对流扩散;

对流混合,由静力或者动力等原因引起的流体的对流运动。

3.紊动扩散;

大气扩散的主要运动方式。

水汽输送:

大气的水分随气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地区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水汽输送的分布与特点:

1.分布:

10°

N~10°

S:

水汽辐合区,是水汽汇,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10°

N~35°

N,10°

S~40°

S:

水汽辐散区,水汽源,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5°

N以北,40°

S以南:

水汽辐合区,是水汽汇,降水量略大于蒸发量。

2.我国水汽输送的特点:

a.存在三个基本水汽源和三条输出路径,季节变化明显

b.以大气平均环流引起的平均输送和移动性涡动输送为主要方式

c.海陆分布与地貌格局决定了水汽输送场的基本形式

d.水汽输送场垂直分布明显

降水:

大气中的水汽以液态水或固态水的形式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是自然界所发生的雨,雪,露,霜,雹等现象的统称,其中降雨,降雪为主要形式。

表述降水特征的参数:

1.降水量;

指一段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2.降水历时和降水时间;

一次降水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

3.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4.降水面积;

降水所笼罩的面积

降水的观测:

2.雷达探索

3.气象卫星云图

点降水时空分布表示方法:

1.降水过程线

2.降水积累曲线

3.降水量等值图

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

优点

缺点

算数平均法

简单易行

只适用于地形起伏不大,雨量稠密的地区

泰森多边形法

雨量站区域内分布不均可以测量

雨量站控制面积变化,有局限性

等雨量线法

考虑了地形的影响,测量精确

绘制等雨量线,工作量大

客观运行法

符合实际情况

计算方法十分复杂

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综合特征常用三种曲线:

1.降水强度-历时关系曲线

2.平均降水深度-面积曲线

3.平均降水深度-面积-历时曲线

下渗:

水分从地面深入到地下的过程

下渗阶段:

1.渗润阶段:

降雨初期比较干燥,水分被土粒吸附成吸附水,进而成薄膜水,最大分子持水量时结束。

2.渗漏阶段:

土壤含水量增大,水分下渗,在毛管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充满土壤孔隙。

被充满时结束。

3.渗透阶段:

土壤空隙被水分填满时,水分只在重力作用下呈稳定运动。

下渗水的垂向分布:

1.饱和带,土壤表层,厚度不超过15mm

2.过渡带,含水量随深度急剧减少,,厚度在50mm

3.水分传递带,饱和含水量60%-80%

4.湿润带,连接湿润锋面与水分传递的一个含水量随深度迅速递减的水分带

影响下渗的因素:

1.土壤性质;

土壤下渗能力与土壤粒径,孔隙率呈正相关,与土壤前期含水量呈反相关

2.降水特性;

降雨强度是最直接因素

3.植被与地形;

植被降低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和增加土壤的孔隙;

地形的起伏等影响流水的运动

4.人类活动;

既增大也抑制下渗能力。

径流

降落在流域表面的降水,沿着沿着地面与地下汇入到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径流的形成P48

1.流域渗蓄过程,

2.坡面径流过程

3.河网汇流过程

径流深度

将径流总量均匀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相当的水层深度,常用单位mm

径流模数

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

径流系数

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与相应的降水深度之比

河流

地表经常性或间歇性有水流动的线状天然水道

河流的分段

1.河源

2.上游

3.中游

4.下游

5.河口

入海河口

河口区的分段

1.进口段

2.河口段

3.口外海滨段

河口的水文特性

1.河口潮汐

2.河口的咸水和淡水的混合及环流

3.河口泥沙运动

4.河口河床演变

河流横断面

河流某处垂直于主流方向的河底线与水面线所包围的平面

过水断面的形态要素

1.过水断面面积

2.湿周

3.水面宽度

4.平均水深

5.水力半径

6.糙度

水系

流域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的脉络相通的系统

流域

河流或者水域的补给区域,是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包括地表集水区与地下水集水区

等流时线法P72

单位线法P74

目估视线法P78重点

正常年径流量:

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控制断面的水量称为这个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洪水:

由大量降雨、冰雪化及水库溃坝等引起的水位突发性上涨的大水流

洪水特性的表示方式:

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总历时

洪水波:

由地表径流大量汇入而导致河流水面不稳定的波动

湖泊的分类

1.湖盆成因

2.湖泊补给情况

3.湖水矿化度

4.湖水营养物质

沼泽:

是过度湿润的地势较为平坦或者稍低洼的地面。

沼泽的水文特征重点P100

1.沼泽的含水性

2.沼泽的蒸发

3.沼泽的渗透

4.沼泽径流

5.沼泽水量平衡

冰川:

由固态降水积累演化而成的,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沿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的天然冰体

冰川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P106重点

1.冰川对气候

2.冰川对基面

3.冰川对冰川区域河流水清的影响

4.冰川对其他的影响

第五章地下水

含水介质的空隙性P109

1.孔隙

2.裂隙

3.溶隙

含水介质的水理性P110

1.容水性

2.持水性

3.给水性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P114重点

潜水的特征:

1.从力学性质

2.从埋藏条件

3.从分布和补给与排泄条件

4.从动态变化

5.从与其他水体的水力联系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P121

补给

1.降水入渗

2.地表水下渗

3.含水层间补给

4.凝结水补给

5.人工补给

排泄

1.泉

2.泄流

3.地下水蒸散发

4.含水层间排泄

5.人工排泄

地下水的动态类型重点P123

1.渗入-蒸发型

2.渗入-径流型

3.过渡型

4.人工开采型

5.灌溉性

6.越流型

第六章海洋P127

洋:

世界大洋的中心部分和主体部分,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水深大于2000m,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力的洋流系统。

四大洋。

海:

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域,面积较小,深度小于2000m,受大陆与海洋的双重作用,理化性质不稳定,差异明显的潮汐,稳定的海流系统。

58海。

表层海水温度分布P129

大洋表层盐度分布P136

1.具有纬向地带性规律

2.径向分布呈马鞍形规律

3.寒暖流交汇处等盐线密集,盐度水平梯度大

4.大洋边缘盐度普遍较低

波浪P138

当水受到外力作用时,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发生周期性振动,从而引起水面呈周期性起伏的运动现象。

海洋波浪的分类P139

1.成因

2.水深与波长比值

3.波形传播性质

风浪

水面在风的作用下直接出现的波动

涌浪

风停息后继续向前传播,或风浪超过风速,离开风区后依然存在并继续向前传播的波浪

近岸波浪

波浪由深水区到浅水区的运动

潮汐

海水在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运动现象

潮汐的类型P144

1.半日潮

2.全日潮

3.混合潮

a.不规则半日

b.不规则全日

天文因素影响下的潮汐变化P146

1.半日周期,日周期

2.半月周期

3.月周期

4.年周期

5.多年周期

洋流

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与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艾克曼漂流理论P150

大洋表层环流系统P152

1.模式与格局

2.水文特征

大洋水团

形成与同一源地,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特征和答题一致的运动状况以及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P157

厄尔尼诺:

圣诞节前后出现,厄瓜多尔和秘鲁北部沿海水域出现的暖水南侵取代冷洋流的现象

拉尼娜:

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冷水北侵取代暖洋流的现象

第七章天然水质与保护

自然水体的水质特征重点P160

1.大气降水

a.反映大气的组成

b.杂质含量不高,HCO3—占优势

c.污染物质科远距离迁移,扩大污染范围

d.污染物质含量存在时间变化

e.物质含量受降水特征和天气形势的影响

2.河流

a.矿化度较低,污染后易于恢复

b.化学成分受大气降水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

c.微量气体成分受水生生物的影响

d.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较大

e.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3.湖泊

a.水流污染状态对水质有明显影响

b.矿化度高,对水化学成分有影响

c.湖泊规模对湖水化学成分有影响

d.水生生物对小型湖泊有影响

4.地下水

a.含水层地质条件为主要因素

b.矿化度高,水质成分多样

c.水质动态变化较小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5.海洋

a.化学成分种类齐全,时间变化小

b.溶解物质中Cl—和Na+含量大,主要离子含量的比例恒定

c.海水的矿化度存在空间差异

d.溶质径流和生物沉淀作用对近海和河口水域的化学成分影响明显

水体自净

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和时空的变化逐渐自然降低的现象。

水的主要物理性质

1.水温

2.嗅味

3.水色

4.透明度

5.电导率

6.浊度

水体污染

水体外来物质的数量达到了破坏水体原有用途的程度

水体污染的分类

1.污染的性质物理化学生物

2.污染特征点源污染面源污染

水质污染防治的原则P173

1.预防为主

2.重在管理

3.综合治理

4.经济合理

水质污染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水环境管理机构

2.加强水环境保护规划与监测

3.建立健全水质保护法规制度

4.积极推行水质的各种经济保护措施

5.积极探讨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保护和无污染水资源利用技术

第八章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

跨流域调水的水文效应P188

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P192

1.水量平衡法

2.对比分析法

3.流域水文模拟法

第九章水文区划

概念:

把一个大的区域划分为水文条件相对一致的若干个小的区域,各区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水文区划的原则P196

1.综合分析原则

2.成因分析原则

3.主导因素原则

水文区划的方法

1.主导因素法

2.综合法

3.聚类分析法

水文地区的划分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深P198

水文区的划分指标径流的年内分配径流动态P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