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责任书最终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2783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环保责任书最终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全环保责任书最终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全环保责任书最终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全环保责任书最终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全环保责任书最终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环保责任书最终版Word格式.docx

《安全环保责任书最终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环保责任书最终版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环保责任书最终版Word格式.docx

6、中毒事故零目标;

7、千元以上损失的火灾事故零目标;

8、千元以上损失的设备事故零目标;

9、粉尘接触岗位作业点合格率100%;

10、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率100%;

11、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按操作证作业许可项目)率100%。

三、工作要求:

1、进一步强化安全标准制度规范运作,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上级政府部门和公司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精神,做到有指导、有布置、有过程跟踪、有结果评价,循序提高。

2、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各公司、部门安全主体责任。

明确公司、部门、车间、班组负责人是责任主体即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管理思路,督促各公司、部门建立健全安全责任管理网络体系,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车间、班组、员工。

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开展日常的安全工作,及时制定、完善、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着力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

3、加强各公司、部门管辖内的委外单位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教育和有关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杜绝“三违作业”。

认真执行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安全“三同时”制度,结合公司项目考评工作,定期对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安全监督。

4、大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各职能部门、分厂车间编制年度安全教育培训与安全活动计划和月度培训实施计划,切实做到全员培训。

利用宣传窗、黑板报、报纸、画展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和事故案例,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综合素质。

5、进一步强化事故隐患排查,各主体部门以及下属车间要经常性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做到班组每班、车间每天、部门每周,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对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必须先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并且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时间、责任人、考核人,形成安全检查内容模块及安全管理模块每周六报安全环保部。

6、各主体部门认真做好辖区内的重点场所和要害部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将业务内包车间和外包单位纳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统一范畴,定期跟踪、督促业务内包车间和外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无安全管理资质的外包单位进入公司承揽业务。

同时要与外包单位签订单独的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责任和义务,并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7、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规范手续,合法使用。

各职能科室、分厂车间对管辖区内在用特种设备要形成管理台帐,办理规范的注册使用手续。

8、加大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力度,确保现有特种作业持证人员的充分利用。

各部门要提前督促自带特种作业证人员按时复训,严禁随意安排未获得和无效特种作业证人员单独从事特种作业。

9、相关部门在易燃易爆、危险品存储容器和管道、压力容器和管道、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危险作业等相关场所实施计划检修、抢修作业时,要参照预先编制好的危险因素的辩识和分析,切实落实好各项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必须严格履行安全许可作业审批手续,杜绝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10、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健全应急队伍,落实应急物资配备和管理,完善事故应急报告制度,提高应急队伍综合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

11、各监督监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职能,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责,加强督促检查。

要更加注重对日常排查治理、随时应急响应的监督检查,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对不具备安全生产、应急处置条件的公司或部门,坚决责令其限期整改完成;

对严重违反规定和要求即使没有发生伤亡事故的,也要追查责任,同时要加大对事故易发、隐患突出的车间的监督检查力度。

12、各主体部门要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的月度、年度总结工作,全面、深入地分析本管辖区域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形势,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上报公司主管职能部门。

四、奖惩规定:

1、实施安全风险奖罚机制,具体实施办法按公司《安全生产责任风险奖惩方案》相关规定执行。

2、因公司员工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涉外人员伤害的,纳入本部门工伤指标,根据伤害程度,参照《安全管理考核规定》规定处理。

3、“三违”作业发生事故的,直接管理人员参照《安全管理考核规定》加倍处理。

4、安全隐患没有整改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对主体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制”。

5、各公司、部门、车间、班组目标责任、考核要求不因责任人岗位调动而更改;

如公司、部门管辖权范围更改,目标责任、考核要求不作另行更改。

五、其他:

1、本责任书有效期为一年,即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签字双方各执一份。

江苏淮安华尔润化工有限公司部门:

(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签订日期:

二零一一年一月

下属车间、班组安全责任书签名表

车间负责人及管理人员:

班组负责人:

班组成员:

下属分厂、车间安全责任书签名表

分厂负责人及管理人员:

车间负责人:

2011年环保生产目标

环保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围绕集团公司拟上市的工作要求,更好、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做好环保管理工作,牢固树立“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工作思想,施行环保治理目标管理和环保管理制度,强化环保治理主体责任制,增强干部员工环保意识,杜绝和遏制各类环保事故,实现目标管理。

现与各环保责任主体签订2011年度环保目标管理责任书,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控制与预防环境污染;

综合利用资源能源,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明确环保责任主体职责,理顺管理关系,贯彻落实陈总“环保优先”、“把环保作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方面,通过自身环保绩效的提升,带动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进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源头把关,事前控制;

过程处理;

结果达标,稳定运行”的环保工作思路,实现公司环保治理目标。

二、环保治理目标

1、大气治理目标

(1)、吹风气尾气:

SO2≤550mg/m3;

烟尘≤120mg/m3;

NOX≤240mg/m3;

林格曼黑度达到1级。

(2)、干铵尾气:

工业粉尘≤120mg/m3;

氨≤400mg/m3;

滤过尾气:

重灰炉尾气:

轻灰炉尾气:

(3)、热电锅炉烟气治理目标:

SO2≤400mg/m3;

烟尘≤50mg/m3;

NOX≤650mg/m3;

(4)、岗位有害废气:

一氧化碳≤20mg/m3;

氨≤20mg/m3。

2、污水排放目标

PH6~9;

氨氮≤40mg/l;

CODcr≤150mg/l;

氰化物≤1.0mg/l;

SS≤80mg/l;

石油类≤5.0mg/l;

挥发酚≤0.1mg/l;

硫化物≤0.5mg/l;

总磷≤8.0mg/l;

总氮≤55mg/l;

色度≤80;

BOD5≤300mg/l;

氯离子≤1000mg/l;

日排水量≤2400m3/d(含生活污水)。

3、噪声排放目标

岗位噪声≤85Leb[dB(A)];

厂界噪声:

昼间≤70Leb[dB(A)](西厂界昼间≤65Leb[dB(A)]),夜间≤55Leb[dB(A)]。

4、固废回收处理率:

100%;

5、环境投诉率:

全年≤3起;

6、环保设备运行率:

95%以上(脱硫除尘设施、在线监测设施、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噪声治理设施和固废处理、储存设施)。

7、完成手续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

按时完成上市环保存在的问题。

三、目标分解

(1)、污水治理

控制废水排放量,将能回收利用的进行回收利用,实现中水完全回用和循环水零排放。

分厂﹑部门要将污水生化处理和中水回收利用设施运行起来,加强淡液蒸馏的管理,要将废水回收利用设施运行起来,对作业现场及时清理,避免金属屑或油污污染生活废水,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2)、噪声治理

各车间要把隔音效果差或者已经损坏的设施尽快采取措施将其修复,争取噪声达标排放,确保员工健康。

作业场所尽量避免噪声发生,必要时采取有效隔音施工。

(3)、废气治理

加强设备及管道等跑、冒、滴、漏的管理,造气三楼要严格控制好炉况,避免发生翻炉,尽量减少烟囱阀打开次数,避免吹风气放空烟囱和吹风气烟囱冒黑烟;

加强轻灰炉尾气、蒸馏尾气回收管理,对滤过、干铵尾气进行吸收、除尘,确保尾气达标排放;

热电分厂要根据在线检测数据来适当调整脱硫剂的掺用比例,以便使得电站锅炉烟气稳定达标排放。

(4)、固废治理

加强固废的集中收集、储存和运输,实现固废零排放。

四、工作要求

1、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和公司环保管理要求,做到有布署﹑有检查﹑有反馈﹑有落实﹑有整改措施,形成有效地PDCA循环。

2、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明确各分厂、各部门、各车间为环保责任主体,部门、分厂、车间一把手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3、发挥团队作用,环保四大主体要从环保目标﹑方案确定﹑工艺技术﹑设备选型配套﹑安装调试﹑交接运行﹑效果评价﹑达标验收﹑稳定运行等,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4、供应科严格按照燃料采购标准进行采购,质检计量科、生产技术科、使用部门参与原料煤和燃料煤的现场取样,严格执行煤的测试工作,判断煤的质量,杜绝高含硫燃料煤进入公司使用。

对原料盐加强管理,杜绝环保指标超标的原料盐进厂使用。

5、现场施工时避免水、液、气的跑、冒、滴、漏。

设备等检修后,及时清理现场油污、杂物等检修残留物,避免油污、杂物等检修残留物进入排水管网。

6、加强污水生产的管理工作,确保污水循环利用正常运行。

7、强化化水酸碱贮槽、液氨贮槽、气柜、精甲醇贮槽、精甲醇残液、烃化废水槽、氯化铵氨贮槽的管理,严禁发生跑、冒、滴、漏。

8、对淡液蒸馏装置加强管理,确保废淡液达标排放。

9、对灰库粉煤灰贮量加强管理,保证除尘系统正常运行;

不断的摸索石灰石的合理掺兑比例,保证脱硫效率达80%以上;

确保烟尘、二氧化硫达标排放。

10、认真落实粉煤灰运输、贮存、外卖情况,做好记录台帐。

11、对排污口、环保设备、环保设施及其相关的标语标牌进行定期打扫,确保环境卫生。

12、定期对明沟、暗管中油污和杂物进行清理,特别是合成污油的管理,避免油污进入雨、污管网。

13、生产技术科负责制定节能减排的工艺调整推进计划,对各分厂、其他部门提出的工艺调整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组织评估,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对完成情况组织分析、总结和效果评价。

生产技术科负责制定减排工作计划、节水计划和全厂水、气、声、渣的检测工作。

安全环保科(环保主管部门)根据上级环保部门有关规定和指示,负责对全厂污水﹑废气﹑噪声﹑废固的执行情况进行确认。

14、行政科负责公司的废旧设备﹑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厂区绿化等的管理工作,确保处理及时,并准备记录台帐。

15、物流科负责厂内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运输工作,在遇到车辆调动等紧张情况时,要把环保放在第一位。

16、财务科对环保用款要做到特事特办,环保设备、设施使用部门对环保设备、设施使用、维护、保养费用进行统计报生产技术科审批,最终经过财务科审批负责按时供款,确保环保设施正常、有效地运行。

17、项目技改科负责环保设备、设施的合理技改和新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建设工作,提高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确保环保设施达到预期的运行效果。

18、要充分体现环保工作主体,各责任主体部门要全方位跟踪和管理:

一是对燃料环保指标进行跟踪;

二是加大节能减排工艺调整的力度,加强过程的跟踪、控制,以及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总结;

三是对中水回用及污水排放进行跟踪、检查;

三是跟踪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及环保设备改造,最终实现达标排放。

19、生产技术科、项目技改科和动力设备科负责按照总量控制指标要求,寻找、试验和选用环保治理设备技术方案,制定实施方案,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设施的处理效率,水、气污染因子达标排放。

20、各分厂负责对投运的环保设备、设施及在线监测设施的使用、维护,确保所有环保设施的正常、有效运作,并负责环保设施运行费用的统计和核算,同时做好各项处理设施运行台帐、环保设备停运的应急预案。

21、各职能部门负责对应施工单位的环保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考核和整改

22、安全环保科(环保主管部门)和生产技术科根据上级环保部门有关规定和指示,负责对全厂污水﹑废气﹑噪声﹑废固的执行情况进行确认;

同时安全环保科负责环保工作的全面管理,重点突出对污水、烟气治理情况跟踪考核和环保设施运行、改善的跟踪、管理、考核。

23、其余部门要认真落实公司环保管理各项指标和制度,确保废水、废气、噪声、废渣处理达到“五化“要求,确保废水、废气、噪声、废渣达标排放。

24、各部门、分厂积极参与上市环保问题的解决,无条件服从总部和安全环保科的安排,确保上市环保问题按时完成。

五﹑奖惩规定

1、管理流程考核

(1)、各部门、各分厂、各车间要制订和完善自己的环保管理及管理网络规定,将环保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考核到人,对提供不出相应内容的扣部门考核分2.0分/次,不完善的扣部门考核分1.0分/次。

如有重复,加倍考核。

(2)、缺乏环保设备、设施技术操作规程、运行记录台帐和维护记录台帐的,每项扣部门考核分2.0分/次。

(3)、相关环保设备、设施没有明确专人负责,对环保设备、设施维护不到位的,扣部门考核分1.0分/次。

(4)、对造成环保责任事故的部门、分厂,要将事故经过、事故原因、整改措施、事故处理结果及时上报安全环保科,每缺少一项扣部门考核分2分/次。

(5)、对安全环保科下发的关于环保检查整改的通知单内容,既没有进行整改,又没有反馈意见的,扣负责人3分/次;

整改后没有反馈意见的,扣负责人1分/次;

有反馈意见而没有整改的,扣负责人1分/次。

(6)、对不积极参加环保会议或环保组织活动的,扣负责人2分/次,相关人员1分/次。

(7)、任何罐体、管道或阀门泄漏导致排水不达标的扣负责人2分/次;

导致污染事故发生的扣负责人10分/次、相关责任人15分/次,情节严重的加倍考核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

2、环保设备考核

(1)、对已经交接的环保设施,擅自停止运行,没有按规范手续报安全环保科的,扣设施所属分厂负责人5分/次,扣车间主任10分/次。

(2)、环保设备、设施中各类仪器、仪表计量不准确,没有采取措施,没有上报安全环保科的,扣负责人1.0分/次。

(3)、环保设施整改不到位、不及时,扣相关负责人2分/次,没有有效整改和实施不到位,造成影响的,扣相关负责人5分/次。

3、环保指标考核

(1)、厂区污水不得未经处理倒入雨、污水管网进行排放,发现一次扣扣部门考核分2/次,类似问题连续发生的扣部门考核分5分/次。

情节严重的,加倍考核。

(2)、煤气发生炉无故打开烟囱阀,扣相关责任人2.0分/次;

烟囱出现冒黑烟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的,扣责任人1.0分/次;

超过5分钟的,扣责任人2.0分/次;

超过10分钟的,扣责任人3.0分/次,并要求所属部门进行事故分析反馈到安全环保科。

(3)、干铵尾气、滤过尾气、重灰炉尾气、轻灰炉尾气排放超指标,扣责任人3.0分/次,并要求所属部门对问题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反馈到安全环保科。

(4)、各母液贮槽、溶液贮槽、母液桶、事故桶、循环水池等满溢造成外溢的,扣主管负责人2.0分/次,扣当事人3.0分/次。

(5)、氯化铵冰机氨贮槽、合成氨冰机氨贮槽、精甲醇贮槽、化水酸碱贮槽、烃化废水槽等发生跑、冒、滴、漏,扣相关负责人1.0分/次;

发生重大泄漏按环保事故处理,扣相关负责人10.0分/次,并要求作事故分析反馈到安全环保科,未作反馈的扣相关负责人5.0分/次。

(6)、每天冲洗水外排造成污水排放指标超标的,扣相关负责人2.0分/次。

(7)、污水考核:

根据公司内部检测结果,对PH、氨氮、CODcr、氰化物、SS、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总磷、总氮、BOD5、色度单项超标排放的,扣部门考核分2.0分/次,扣部门领导3.0分/次;

对PH、氨氮、CODcr、氰化物、SS、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总磷、总氮、BOD5、色度多项超标排放的,扣部门考核分3.0分/次,扣部门领导5.0分/次;

经政府环保部门检测未达标的扣部门考核分5.0分/次,扣部门领导10.0分/次。

(8)、对公共污水排放口,公司将不定期在各分厂污水出口处取样检测,依据分析结果,按(6)执行考核。

(9)、噪声考核:

根据公司内部检测结果,对相关区域调查确认超标,扣部门考核分2.0分/次,扣部门领导5.0分/次。

(10)、吹风气烟气指标考核:

重点是对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浓度指标考核,排放浓度标准按管理目标执行。

排放浓度超过的,扣部门考核分2.0分/次,扣部门领导5.0分/次。

干铵尾气、滤过尾气、重灰炉尾气、轻灰炉尾气排放指标考核:

重点是对氨和工业粉尘排放浓度指标考核,排放浓度标准按管理目标执行。

电站锅炉烟气指标考核:

(11)、未采取脱硫措施,使二氧化硫排放超标,扣相关负责人10.0分/次;

未能合理掺投石灰石,使二氧化硫排放超标扣相关负责人2.0分/次。

(12)、岗位噪声和有害气体指标考核:

排放浓度标准按管理目标执行,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扣负责人2.0分/次;

氨浓度超标,扣负责人2.0分/次;

噪声超标,扣负责人2.0分/次。

(13)、没有按照公司规定采购或使用原料煤含硫量超标,扣相关负责人10.0分/次。

(14)、部门、车间污染物超标排放造成居民投诉,经核查投诉属实。

投诉到安全环保科的,扣发生部门、车间2分/次,扣主管领导2000元,扣部门、车间一把手1000元;

投诉到政府有关部门,扣发生部门、车间3分/次,扣主管领导3000元,扣发生部门、车间一把手1500元。

(15)、部门对产生的污染物(包括废气、异味、污水、噪声、固废等)缺乏必要的处理装置、设施,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的,扣部门考核分2分/次。

(16)、环保责任事故,部门、分厂扣3分/次,扣主管领导2000元,扣部门、车间一把手1000元。

(17)、未按时完成上市环保存在的问题的(附有上市环保存在问题清单),扣相关执行人2分/次,扣相关责任人5分/次。

六﹑其他规定

本责任书有效期为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

淮安华尔润化工有限公司部门:

下属车间、班组环保责任书签名表

下属分厂、车间环保责任书签名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