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学历史教材教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学历史教材教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学历史教材教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以分为两类:
1.以文字材料为特征的历史教材(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和自学指导书、历史文献材料、当代的历史著述、有关历史理论的著述和涉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等)。
2.以形象化材料为特征历史教材(包括图象教材、音像教材、实物教材、实地教材等。
)
这些材料,构成了历史教材的整体,在历史教学中有着各自的作用。
4、特殊认识论
5、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6、谈话法
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对象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7、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8、教学原则
“根据一定学科教学的目的和对于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从“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个角度来讲,二者的认识并没有多大的差异。
但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对历史教学原则的表述却有较大差异。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中外历史教学研究的异同。
国外在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上与我国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许多地方存在不同。
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教学体制的研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手段的研究、教学考核和教师进修的研究等。
不同点如下:
(1)教学的指导思想要求,我国的教学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单一的,而国外教学指导思想大多数是多元的。
(2)在课程标准的编制上,我国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即:
“一纲”,而国外多是多纲的。
(3)在教学方法上,我国的研究多而且细,而国外对此研究则较少。
(4)在研究的重点上我国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的研究,国外较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能力。
(5)在教科书的编写上,我国教重视教科书如何方便教师的使用,而国外则较重视教科书如何方便学生的使用。
(6)在学习资料的编写上,我国重视引导学生的考试,国外则重视引导学生的阅读于研究。
(7)此外,国外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也比我国重视。
2、简述当代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在以往的研究上比较注重具体的表述如:
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来编排历史知识;
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以春秋战国为界限等。
近年来对编写原则的论述趋向与理论化。
教材中归纳为七项原则,分别是:
(1)科学性原则
(2)思想性原则
(3)基础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精选性愿者
(6)可读性原则
(7)适用性原则
3、简述中学历史课复习的作用。
1.复习能起到巩固历史知识的作用
2.复习能起到把所学历史知识加以系统,提高的作用。
3.复习能起到教会学生“积极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作用。
4.复习巩固能起到深化思想教育成果,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作用。
5.复习巩固能起到改进教学,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4、简述中学历史课板书设计的原则。
板书设计,就是板面书写的设想和构思。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运用直观性教学原则,通过精心构思而有计划地在黑板上书写的精要醒目的文字或图表。
好的板书设计,能恰到好处的体现讲述内容,又是一种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创造。
事实证明,凡是注意精心设计板书的教师,教学效果都比较好。
要想使板书设计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工具,达到科学、精炼、醒目、规范、易记的要求,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有:
1).明确的目的性
2).鲜明的针对性
3).高度的概括性
4).清晰的条理性
5).周密的计划性
6).适当的灵活性
7).布局的美观性
5、简述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基本内容。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中学历史教材编纂和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中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雏形大概可以追溯到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在该章程中规定了历史教学应“省吾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
”的教学目的。
还规定了中国史教学内容主要是“历代帝王之大事”、“百年以内之大事”、“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军事、经济、风俗等内容。
世界史教学内容是“各国的重要事宜、”要求“详于近代略于远年,详于大国略于小国”。
虽不是正规的课程标准,但事实上起到了课程标准的作用。
民国时期,政府开始发布正规的课程标准。
在名称上先后叫做“实行规则”、“课程纲要”,1929年后成为“课程标准”。
其内容主要分为教学目标、时间支配、教材大纲、教法要点、作业要项、毕业最低限度等六个方面。
这些课程标准有些规定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如1932年的课程标准中就提出了多种的作业方式包括笔记、作纲要、作地图或图表、写读书报告和短文、作时事报告、讲演、演历史剧等,到今天还有较强的生命力。
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将这种纲领性文件称之为教学大纲并分别于1956、1963、1978、1986、1990、1992、1996、2000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初中或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这些教学大纲的基本结构是:
教学目的和要求,处理教材内容的原则、教材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等部分组成。
1996年以后的大纲增加了考试和评估的部分。
80年代中期以前教学目的主要提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要求。
80年代以后,增加了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在处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原则方面,对历史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政治性和理论性的原则对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先将教学内容作一个总的说明,而后列出具体的教学纲目(包括章、节和目)。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对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我国的历史教学大纲对中学历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很强的制约性,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考试评估的依据。
2001年我国开始进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配合这次的课程改革国家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并更名为“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颁布,体例上与旧的教学大纲有较大的不同,主要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其中的前言用以说明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
内容标准主要表述教学内容与要求,分为六大块44个主题;
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较有新意的是在教学建议中附录了9个教学活动案例以及将内容标准的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并分别以不同的词语加以表述,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多种的历史学习评价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3年颁布,基本结构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一样,主要在课程内容上做了较大的改革。
根据这份标准,高中历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必修课分为历史1、2、3三个模块包括25个学习主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生都必须学习的部分。
选修课是提供高中生选择学习的内容分为六个学习模块不按照通史体裁编排而按照专题史体裁编排。
中学历史教师使用课程标准需注意以下问题:
1.从整体上把握其基本思想。
2.认真研读和分析其内容。
3.依次为依据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4.在实践中灵活的加以应用。
三、论述题(每题共14分28分)
1、论述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程序并评价其优劣。
这种教学模式又叫做直接教学模式。
他是以教师为主导,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和进行整个的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口头讲授,直接演示,文字阅读等手段传递现成的信息。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巩固,领会应用,最后由教师命题检查。
讲解接受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考核。
讲解接受模式适合于系统知识技能的讲授和学习,而历史课正是系统的讲授历史知识,因此是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一种教学模式。
其优点是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经验最为经济的模式。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忽视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想的培养,因此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引进新的教育思维和方法,扬长避短,使其更适合当今的教学要求。
2、结合教材与你本人的实践,谈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推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操作程序。
意义:
1.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教育本性的回归。
历史的丰富多彩与博大精深永远吸引着人们去发掘、探究,“研究”也成为史学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2.研究性学习使历史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上,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必须给学习者亲身实践的机会,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方法,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性。
3.研究性学习使历史课程与教学发生变革。
在研究性学习中,历史课程成为教学中的一部分,而历史教学不仅在实施、也在超越着既定的内容,生成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这样,研究性学习就成为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推动力。
操作程序:
(1)课前的预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忽视这一教学环节,尤其文科类课程,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必须予以加强和改进;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不是教学的全部,应向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延伸;
课堂教学必须破除“教师中心论”,确立师生“双主体双向互动论”,意识共享;
抛弃教师“一言堂”和“单向灌输”,精讲多练与精讲多议相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内容的采撷与剪裁,每一节课的导入,注重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没有“好奇心”与“兴趣”,哪来探究性学习?
好奇心是思考的开始,也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3)课后的作业:
要打破对“作业”概念理解的思维定势,把作业概念扩充到预习、复习、自学、议论题、小论文、史料查询、史料判别等多个方面;
完成作业的工具与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听、看、读、写、书面笔答、网络查询、电脑存调、议论、辩论……;
而完成作业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是个人独立、小组合作、小组互助,……;
(4)阶段考核:
考核的形式与内容,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设计要求,作相应变动,可以是笔试,也可以用小论文、读书笔记、史料收集等替代;
笔试的内容,也可以有所拓宽,如笔者曾探索实践的以一段小故事为引让学生撰写议论文的试题,学生既用不着死记硬背,又可锻炼多方面能力,极受学生欢迎。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学历史教材教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1、周期性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知识的掌握于能力的获得呈现一种波浪式的螺旋式发展,形成一个个教学周期,一个周期即是在即定条件下最完整的组织对片段教学内容的掌握。
2、课型
是指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教学体制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把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工序分别赋予不同的课,由一系列不同的课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课的分类。
我国一般以前苏联凯洛夫的分类将中学历史课分为综合课和单一课两大类。
3、讲述法
是由教师运用口头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他既适用于教师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用于复习巩固旧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
讲述法又包括叙述法、描述法和概述法。
4、直观教具演示法
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具,加以说明和解释,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直观教具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历史知识
2.有利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
2、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践应用中发现的问题。
(1)在教学的方式上仍然是体现以教师为中心。
(2)多数课堂教学仍然是“满堂灌”。
(3)多数教学课件低水平重复,费时费力,效率水平低下。
(4)由于计算机设备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因此经济发展较不发达地区使用的学校较少,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在不断扩大。
六、论述题(每题共14分28分)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学历史教材教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七、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1、谈话法
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法。
2、讲解法
是对史实运用分析,综合,对比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形成历史概念和提示历史规律的讲授方法。
但由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