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考试题库7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2277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考试题库7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考试题库7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考试题库7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考试题库7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考试题库7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考试题库7套文档格式.docx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考试题库7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考试题库7套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期末考试题库7套文档格式.docx

  23.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

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和     。

  24.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     、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25.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作品的一定     。

  26.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     、“概念画”期三个阶段。

  27.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     。

  28.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教师与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29.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的教学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30.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     ,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31.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     、定型期、写实期。

  32.阿恩海姆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33.美术也称造型艺术、     或空间艺术。

  二.选择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     、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B.绘画C.色彩

  2.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

  3.     主张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他将其概括为八大类型)。

  A.里德B.阿恩海姆C.西泽克

  4.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

  5.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

  6.     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零乱式 C.并列式 D.多层并列式

  7.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

  8.1923年幼儿教育家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

  9.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     、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C.兴趣阶段D.游戏阶段

  10.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分别从智慧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     、创造性成长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

  A.性格成长B.感情成长C.心理成长

  11.民主教育家     在对学校教育进行了一些重要改革的同时,也提出了幼儿教育体系,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

  A.陈鹤琴B.蔡元培C.陶行知

  1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3.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     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这些正是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时值得注意的方面。

  A.潘元石B.潘公凯C.潘元丰

  14.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     。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     。

  A.成熟期B.写实期C.概念期

  16.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     。

  A.“概念画”期B.成熟期C.形象期

  17.     是德国的教育家,德国幼儿园的创始人。

他把艺术教育纳入幼儿的教育活动之中,

  A.卢梭B.罗杰斯C.福禄倍尔

  18.对于儿童为什么喜欢绘画,陈鹤琴不赞成“天赋说”和“生理机能说”,他提出“     ”说。

  A.模仿B.本能C.刺激一反应

  19.     也认为通过图画教育,可以“美备欢乐”。

  A.梁启超B.康有为C.蔡元培

  20.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     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A.兴趣B.年龄C.能力

  21.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22.方向不定的弧线、曲线、波状线等自由曲线组成的形状称为非规则的     。

这类形状常见于大自然,如波浪、河流、海滩、花、草、枝、叶等。

  A.自由形状B.想象形状C.涂鸦形状

  23.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A.第一,统为一形。

第二,多面变形。

第三,单一面。

第四,正侧面同在。

  B.第一,单一面。

第二,正侧面同在。

第三统为一形。

第四,多面变形。

  C.第一,统为一形。

  24.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     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

  25.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26.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     三个阶段。

  A.兴趣阶段B.游戏阶段C.再现和表现阶段

  27.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装饰阶段、     和表现阶段。

  A.具象B.表象C.抽象

  28.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2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     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A.实用性B.目的性C.创造性

  30.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     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布置。

  A.原创性B.实用性C.活泼性

  31.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     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A.审美心理B.创造心理C.制作心理

  32.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     。

  A.福禄倍尔B.皮亚杰C.冈仓觉

  33.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

     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就绪、抵抗力、支撑;

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衡;

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

  A.直折线B.垂直线C.曲直线

  34.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     、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35.     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B.生理机能说C.刺激反应说

  36.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     。

  37.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     ”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

  38.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福禄倍尔B.蒙台梭利C.阿恩海姆

  39.     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

“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B.陶行知C.康有为

  40.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能力上相差很大,而不同类型的绘画使用的工具也不同,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合适的绘画种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     。

  A.油画棒B.蜡笔C.毛笔

  42.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     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法国B.德国C.日本

  43.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     。

  A.绘画能力B.作画灵感C.手的控制能力

  44.     是指分析上述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中各部分之间组合的情形,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和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A.形式分析B.描述C.解释

  45.阿恩海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美术是如何与     和视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A.听知觉B.触知觉C.视知觉

  46.主张设立胎教院、乳儿院、幼稚园等一套养育机构,以代替家庭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蔡元培B.陈鹤琴C.张雪门

  47.     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中需要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并初步学习根据画面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

  A.2-3岁B.3-4岁C.4-5岁

  48.屠美如认为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儿童只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是     的表现。

  A.双轴阶段B.单轴阶段C.前轴阶段

  

(二)简答题

  1.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2.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3.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动的评价应根据哪几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

  4.成就感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对自己美术成果的看法如何的标准,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可以为哪几种类型?

  5.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6.美术教育的含义体现为哪两方面?

  7.幼儿命题画的三个条件?

  8.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9.美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11.3岁~4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目标?

  1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13.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14.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15.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描述阶段?

  16.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17.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18.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19.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20.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

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21.学前儿童绘画的内容类型有哪些?

  22.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23.指导儿童欣赏时,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24.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几点?

  25.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26.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三.论述题

  1.简单论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2.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3.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准备。

  4.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5.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学中技能与创造性的关系?

  6.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7.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8.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1—5套)及答案

一、填空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2.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

(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3.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4.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5.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6.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7.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8.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9.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10.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11.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12.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13.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14.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15.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16.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17.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8.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

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20.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2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23.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24.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25.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

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26.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27.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

疏密节奏型。

28.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

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29.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

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

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30.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

故事;

歌曲;

用于辨别的音响。

二、名词解释

1.制作系统:

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

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

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故事性歌曲:

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2.音乐即兴:

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3.创编歌词活动:

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自发咏唱:

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感受系统:

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6.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7.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

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8.音乐技能:

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9.技能:

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10.意象:

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1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12.自发咏唱:

一般是指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段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歌曲,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其中有许多旋律被认为是音阶歌。

当幼儿的身体不停的摇摆时,这些音阶歌的曲调就随着向上或向下进行配合。

13.直列舞:

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

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

答:

(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

(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

(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

(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音乐创作。

3.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

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

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4.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

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

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

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5.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

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

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

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6.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

(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7.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

(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

(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

(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8.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