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总论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22618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总论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外科总论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外科总论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外科总论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外科总论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总论重点Word格式.docx

《外科总论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总论重点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总论重点Word格式.docx

23、感染性休克:

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格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

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

24、中心静脉压(CVP):

是指右心房与腔静脉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及右心功能的指标。

25、MODS:

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

26、ARDS:

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可在多种病症过程中发生的急性呼吸衰竭,共同特点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及肺部浸润性病变的X线征。

27、应急性溃疡:

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严重的全身病变如心肌梗死等的一种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病变过程可出现黏膜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28、全身麻醉: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内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29、吸入麻醉药:

是指经过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内并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

30、最低肺泡浓度(MAC):

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片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

31、静脉麻醉药:

经静脉注射进入体内,通过血液循坏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作用的药物,称为静脉麻醉药。

32、全身麻醉药的诱导:

是指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麻诱导期。

33、术中知晓:

某些情况下,由于强效镇痛药和肌松药的应用,病人可无疼痛反应,肌肉也完全松弛,但知道术中发生的事情而无法表示,称为术中知晓。

34、局部麻醉:

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局部麻醉。

35、表面麻醉:

将穿透了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使其透过黏膜而阻滞位于黏膜下的神经末梢,使黏膜产生麻醉现象,称为表面麻醉。

36、心肺复苏(CPR):

是指针对呼吸和心搏骤停所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37、急性肾衰竭(ARF):

指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发生的肾脏功能减退,即溶质清除能力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氮质代谢产物蓄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38、急性肝衰竭:

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短期内出现肝脏功能急剧恶化,导致肝脏本身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从而表现为进行性神志改变和凝血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39、ICU:

是集中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重症病例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

40、围术期:

是指从决定手术治疗时起,到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

41、肠外营养(TPN):

是指通过胃肠道以外途径(即静脉途径)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

42、肠内营养(TEN):

是指通过胃肠道途径提供营养的方式。

43、要素饮食:

是一种化学成分比较衡定的粉末状无渣食物,经复水后可形成液体式稳定的悬乳液。

以L—氨基酸作为氮源,葡萄糖、蔗糖作为能源,并含有适量的脂肪、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比较完善。

44、感染:

是指病原体入侵机体引起的局部或者全身炎症反应,病原体主要有细菌和真菌等。

45、外科感染:

指发生在组织损伤、空腔器官梗阻和手术后的感染。

46、疖:

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

47、疖病:

是指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的疖。

48、疥: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皮肤单个毛囊和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感染。

49、痈:

指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由多个疖融合而成。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50、丹毒:

是由P-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病变。

51、甲沟炎:

是皮肤沿指甲两侧形成的甲沟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常因微小刺伤、倒刺、剪指甲过深等引起。

52、脓毒症:

是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有明显的改变者,用以区别一般非侵入性的局部感染。

53、菌血症:

是少量致病菌侵入血液循坏内,迅速被人体防御所清除,不引起或引起短暂而轻微的全身反应。

54、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是机体失去控制的过度放大且造成自身损害的炎性反应,表现为播散性炎症细胞激活,炎性介质释放。

55、气性坏疽:

是厌氧菌感染的一种,即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

56、创伤:

是指机械性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

57、死亡三联症:

凝血功能障碍、低体温和酸中毒被称为死亡三联症。

58、烧伤:

指由火焰、热液、高温气体、激光、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

59、1度烧伤:

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再生能力强。

表面红斑妆,干燥,烧灼感,3-7天脱屑痊愈,短期内色素沉着。

60、浅2度烧伤:

伤及表皮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

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内含黄色澄清的液体。

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

1-2周可愈合,一般无瘢痕,多有色素沉着。

61、深2度烧伤:

伤及皮肤的真皮层,深浅不一;

可以有水疱,水疱剥脱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迟钝。

残存的皮肤附件,上皮增值形成上皮小岛,如不感染,3-4周有瘢痕增生。

62、3度烧伤:

全皮层烧伤,甚至达皮下、肌肉、骨骼。

创面无水疱,呈蜡白、焦黄色甚至碳化,痛觉消失,局部温度低,皮层凝固性坏死后形成焦痂,触之如皮革,痂下可显树枝状栓塞的血管。

必须靠植皮愈合,只有很局限的小面积3度烧伤可以靠周围健康的皮肤爬行收缩愈合。

63、电烧伤:

由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烧伤称为电烧伤。

64、肿瘤:

是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与促进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65、癌:

恶性肿瘤来自上皮组织者称为癌。

66、肉瘤:

来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67、皮瓣移植:

是自体皮肤移植的一种类型,适用于修复软组织严重缺损,肌腱、神经、血管裸露、创底血液循坏差的深度创面,特别是功能部位,可概括为带蒂皮瓣移植和游离皮瓣移植。

68、反常性酸性尿:

低钾血症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的现象,即反常性酸性尿。

69、条件性感染:

在人体局部或(和)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

70、肿瘤标志物:

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并能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种物质。

71、移植:

是指将一个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用手术或其他方法,导入到自体或另一个体的某一部位,以替代原已丧失功能的一门技术。

移植耐受:

是在实现移植物特异性免疫无损伤的同时,又能完整保留受体免疫系统的全部功能

72、延迟复苏:

因种种原因,烧伤后未予及时补液或补液不足,入院时已有明显休克称为延迟复苏。

1、按病因不同,外科疾病大致可分为七类:

(1)损伤

(2)感染

(3)肿瘤

(4)畸形

(5)内分泌功能失调

(6)寄生虫病

(7)其他器官梗阻如肠梗阻、尿路梗阻等;

血液循环障碍如下肢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症等;

结石形成如胆石症、尿路结石;

以及不同原因引起的大出血等。

*2、手术器械、物品的灭菌、消毒法

(1)高压蒸汽灭菌法:

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

适用于大多数医物用品,包括手术器械、消毒衣巾及布类敷料等的灭菌。

(二)化学气体灭菌法:

适用于不耐高温、湿热的医疗材料的灭菌,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内镜及其他专用器械、心导管、尿导管及其他橡胶制品等物品。

目前主要采用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法、过氧化氢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法和低温甲醛蒸汽法。

(三)煮沸法:

此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物品。

(四)药液浸泡法:

适用于锐利手术器械、内镜等

(五)干热灭菌法:

适用于耐热、不耐湿,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

如玻璃、粉剂、油剂等物品的灭菌。

(六)电离辐射法:

主要应用于无菌医疗耗材(如一次性注射器、丝线)和某些药品。

3、病人手术区准备的注意事项:

①涂擦消毒剂时,应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

如为感染部位手术,或为肛门区手术,则应从手术区外周涂向感染处或会阴肛门处。

已经接触污染部位的药液纱布,不应再返擦清洁处。

②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15cm的区域。

4、不同类型缺水的特征:

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丢失成分

失水>

Na+

失钠>

水和钠等比例丧失

典型病症

食管癌梗阻

慢性肠梗阻

肠瘘

临床表现

有口渴

神志差,不口渴

舌干,不渴

血清钠

升高

下降

血浓缩、血清钠正常

治疗

补充水分为主

补充生理盐水或3%氯化钠溶液

补充平衡盐溶液

 

5、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又分为血浆和组织间液;

①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阳离子是Na+,主要的阴离子是Cl-、HCO3-和蛋白质

②细胞内液中主要阳离子是K+和Mg2+,主要的阴离子是磷酸根离子和蛋白质。

6、正常血浆渗透压290~310mmol/L。

7、血液中的缓冲系统以HCO3-/H2CO3最为重要。

HCO3-的正常值平均为24mmol/L,H2CO3平均为1.2mmol/L(HCO3-/H2CO3=20:

1)

8、体液平衡失调可以有三种表现:

容量失调、浓度失调和成分失调。

9、体液代谢的失调

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1)等渗性缺水

【特点】①又称为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

②水和钠成比例的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可保持正常。

③最初细胞内液不向细胞外间隙转移,量不发生变化

④若体液持续丧失,细胞内液也会外移,引起细胞缺水。

【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

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有:

轻:

恶心、厌食、乏力、少尿等,但不口渴。

体征包括:

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等。

中:

脉搏细速,指端湿冷,血压不稳定。

重:

严重休克表现

【诊断】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有血液浓缩现象,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均明显增高;

尿比重增高。

【治疗】可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使血容量得到尽快补充。

(2)低渗性缺水

【特点】①又称为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

②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

③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丢失

②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时,未注意补给适量的钠盐,以致体内缺钠程度多于缺水

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充水分过多

【临床表现】一般均无口渴感,常见症状有恶心、呕吐、头晕、视觉模糊、软弱无力、起立时容易晕倒等。

重度时神志淡漠,肌痉挛性疼痛,腱反射减弱和昏迷

低渗性缺水可分为三度:

轻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5mmol/L

中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30mmol/L

重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120mmol/L

【诊断】①尿液检查:

尿比重在1.010以下,尿Na+和Cl-明显减少;

②血钠测定:

血钠浓度低于135mmol/L,表明有低钠血症。

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及血尿素氮值均有增高。

【治疗】应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需补充的钠量(mmol/L)=[血钠的正常值(mmol/L)-血钠测定值(mmol/L)]*体重(kg)*0.6(女性为0.5)

补液时,晶体液的用量一般要比胶体液用量大2~3倍,即晶胶比=3~2:

1

(3)高渗性缺水

【特点】①又称为原发性缺水

②失水多于失钠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病因】①摄入水分不够;

②丧失水分过多

【临床表现】口渴,失水症状

**可将高渗性缺水分为三度:

①轻度缺水者:

缺水量为体重的2%-4%,有口渴感觉

②中度缺水者:

缺水量为体重的4%-6%,有极度口渴,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唇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常有烦躁不安。

③重度缺水者:

缺水量为超过体重的6%,除上述症状外,还出现躁狂,幻觉,谵妄,甚至昏迷。

【诊断】①尿比重高;

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细胞比容轻度升高;

③血钠浓度升高至150mmol/L以上。

【治疗】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低渗的0.45%氯化钠溶液。

2、体内钾的异常(重要!

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mmol/L

(1)低钾血症:

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表示有低钾血症。

【病因】:

①长期进食不足

②应用呋塞米、依他尼酸等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以及盐皮质激素(醛固酮)过多使肾排出钾过多;

③补液病人长期接受不含钾盐的液体,或静脉营养液中钾盐补充不足;

④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肠瘘等,钾从肾外途径丧失;

⑤钾向组织内转移。

【临床表现】①最早的临床表现是肌无力

②软瘫、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③肠麻痹

④心脏受累主要表现为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早期出现T波降低、变平或倒置,随后出现ST段降低、QT间期延长和U波。

⑤低钾血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和反常性酸性尿

【治疗】静脉补充钾有浓度及速度的限制,每升输液中含钾量不宜超过40mmol,溶液应缓慢滴注,输入钾量应控制在20mmol/h以下。

(2)高钾血症:

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即为高钾血症。

【病因】①进入体内的钾量太多

②肾排钾功能减退

③细胞内钾的移出以及酸中毒等

【临床表现】可有神志模糊、感觉异常和肢体软弱无力等,严重高钾血症有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

常有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最危险的是高钾血症可致心搏骤停。

心电图早期改变为T波高而尖,P波波幅下降,随后出现QRS增宽。

【治疗】首先应立即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为降低血钾浓度,可采取下列几项措施:

①促使K+转入细胞内:

a.输注碳酸氢钠溶液;

b.输注葡萄糖溶液及胰岛素;

c.对于肾功能不全,不能输液过多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溶液50ml+25%葡萄糖溶液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注。

②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

③透析疗法

3、体内钙、镁及磷的异常

(1)体内钙的异常:

血钙浓度为2.25~2.75mmol/L

1.低钙血症:

可发生在急性重症胰腺炎、坏死性筋膜炎、肾衰竭、消化道瘘和甲状旁腺功能受损的病人;

临床表现与血清钙浓度降低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有关;

血钙浓度低于2mmol/L有诊断价值。

2.高钙血症:

多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其次是骨转移性癌。

(2)体内镁的异常:

血镁浓度为0.70~1.10mmol/L

(3)体内磷的异常:

血清无机磷浓度为0.96~1.62mmol/L

1.低磷血症:

病因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此时血清无机磷浓度<

0.96mmol/L

2.髙磷血症:

病因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此时血清无机磷浓度>

1.62mmol/L

10、酸碱平衡的失调

PH、HCO3-及PaCO2是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的三大基本要素

1、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

②酸性物质产生过多

③肾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最明显的表现是呼吸变得又深又快,呼吸肌收缩明显;

呼出气带有酮味;

病人面颊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

【诊断】根据病人有严重腹泻、肠瘘或休克等的病史,又有深而快的呼吸,即应怀疑有代谢性酸中毒。

此时血液pH和HCO3-明显下降,BE(碱剩余)和PaCO2降低。

2、代谢性碱中毒

【病因】①胃液丧失过多: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

③缺钾

④利尿剂的作用

【临床表现】可有低钾血症和缺水的临床表现。

【治疗】必要时可补充盐酸精氨酸

3、呼吸性酸中毒

【病因】通气障碍

【临床表现】病人可有胸闷、呼吸困难、躁动不安等

【诊断】pH明显下降,PaCO2增高

4、呼吸性碱中毒

【病因】通气过度

【临床表现】①多数病人有呼吸急促现象;

②病人可有眩晕,手足和口周麻木针刺感,肌震颤和手足抽搐;

③心率加快;

危重病人发生急性呼吸性碱中毒提示预后不良。

【诊断】PH增高,PaCO2和HCO3-下降

*11、输血的适应症:

①大量失血:

a.失血量<

10%时,可以不输血;

b.失血量在10%~20%时,可输可不输;

c.失血量>

20%时,可以输浓缩红细胞;

d.失血量>

30%时,可输全血和浓缩红细胞各一半;

50%时,输入大量库存血时,还应输血浆及血小板

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

③重症感染:

可考虑输入浓缩粒细胞以助控制感染

④凝血异常:

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以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异常所致的出血。

(Hb>

100g/L不需要输血;

Hb<

70g/L可输入浓缩红细胞)

*12、输血的并发症:

(1)发热反应:

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和高热。

【原因】①免疫反应;

②致热源;

③细菌污染和溶血

【预防】对于多次输血或经产妇病人应输注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成分血。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是最严重的输血并发症

典型症状为病人出现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头痛、胸闷、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

最早征象是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和手术野渗出。

【治疗】应立即停止输血。

对病人的治疗包括:

①抗休克;

②保护肾功能;

③若DIC明显,还应考虑肝素治疗;

④血浆交换治疗

(4)细菌污染反应

(5)循环超负荷:

常见于心功能低下、老年、幼儿及低蛋白血症病人。

严重贫血者以输浓缩红细胞为宜。

(6)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常发生在输血后的1~6小时内

(7)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应经r射线辐照等物理方法去除免疫活性淋巴细胞。

(8)疾病传播

(9)免疫抑制

(10)大量输血的影响:

①低体温;

②碱中毒;

③暂时性低钙血症;

④高钾血症及凝血异常等变化。

13、自体输血主要优点是即可节约库存血,又可减少输血反应和疾病传播,且不需要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实验。

目前外科自体输血常用的有三种方法:

(1)回收式自体输血

(2)预存式自体输血

(3)稀释式自体输血

14、血液成分制品:

分为血细胞、血浆和血浆蛋白三大类。

血浆成分有新鲜冰冻血浆(FFP)、冰冻血浆(FP)和冷沉淀三种。

FFP和FP的主要区别是FP中VIII因子和V因子含量较FFP低。

各种红细胞制品的适应症:

(考过!

重要!

适应症

浓缩红细胞

各种急性失血,慢性贫血及心功能不全者输血。

洗涤红细胞

对白细胞凝集素有发热反应者及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库存血中高钾者

冰冻红细胞

对白细胞凝集素有发热反应者及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库存血中高钾者以及自身红细胞的储备

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多次输血后产生白细胞抗体者;

预期需要长期或反复输血者。

15、休克的检测:

(重要!

考过!

(1)一般检测

①精神状态

②皮肤温度、色泽

③血压:

通常认为收缩压<

90mmHg、脉压<

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

④脉率:

常用脉率/收缩压计算休克指数:

指数为0.5多提示无休克;

>

1.0~1.5提示有休克;

2.0为严重休克。

⑤尿量:

尿量<

25ml/h、比重增加者表明仍存在肾血管收缩和供血量不足;

当尿量维持在30ml/h以上是,则休克已经纠正。

(2)特殊检测:

①中心静脉压(CVP):

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者胸腔段腔静脉内压力的变化,可反映全身血容量与右心功能之间的关系。

CVP的正常值为5~12cmH2O。

②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

可反映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功能状态。

肺动脉压(PAP)的正常值为10~12mmHg;

PCWP的正常值为6~15mmHg

③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

④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压分压(PaO2)正常值为80~10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值为36~44mmHg。

⑤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正常值为1~1.5mmol/L,危重病人允许到2mmol/L。

⑥胃肠黏膜内pH

⑦DIC的监测:

当下列五项检查中出现三项以上异常,结合临床上有休克及微血管栓塞症状和出血倾向,便可诊断DIC。

包括:

a.血小板计数低于80×

10^9/L;

b.凝血酶原时间比对照组延长3秒以上;

c.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呈进行性降低;

d.3P(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实验阳性;

e.血涂片中破碎红细胞超过2%等。

16、休克体位:

采取头和躯干抬高20~30°

、下肢抬高15~20°

体位。

17、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标:

①体温>

38°

或<

36°

②心率大于90次/分;

③呼吸急促>

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

32.3mmHg;

④白细胞计数>

12×

10^9/L或<

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