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2085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docx

《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docx

诗歌鉴赏

望秦川①[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

秦川:

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21.诗歌前四句写眼前之秋景,写出了秋的          这一特点;后四句写心中之秋景,写出了秋的          、          等特点。

(3分)

22.诗歌后两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21.明净;萧瑟、凄凉(森然、凛冽、寥落)(答出一点给1分)

22.诗人借具体的秋景来作渲染和衬托,抒发了诗人看到秋景想起了官场上的失意,离别长安的悲凉之情。

(手法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都可,要结合诗句稍作分析,2分;感情答官场失意,悲凉无奈等。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

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

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21、两首诗都写了寒食节断火的生活场景,态度却有高下。

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孟诗▲,张诗。

(2分)

22、简要赏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4分)

21、孟诗自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张诗乞怜(题目“献太守”),自惭,“惭愧四邻教断火”“堪笑”“堪怜”(孟,有气节;张,献媚)

22、孟诗以乐景衬哀情,(用典);张诗以哀景衬哀情,

山馆佘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注:

余靖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官,此诗是他晚年所作。

21、对此诗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野馆”就是题目所说的“山馆”,指作者在山野之间居住的地方。

B.第二句“凭轩”指靠着窗户,“竹扉”指院子的竹门。

C.第三联“运岫”指远处的峰峦,“田”指焚烧草木做肥料的农田。

D.第四联中“渊明谁送酒”意思是说没有人给陶渊明送酒,要喝酒必须靠自己劳动去挣。

22、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人所处的环境,把人带进一幅凄清孤寂的图事。

“萧条”二字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B.第二联写凭轩所见的近景,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萧条冷落。

“树藏秋色老”还带有一种悲壮的意味。

C.第三联写凭轩所见的远景,一个“穿”字化静为动,一个“得”字化无情为有情,生动活泼,美丽动人,表现诗人愉快的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慨叹无人为自己送酒,想学陶渊明饮酒赏菊也办不到,辜负了菊花,白白让它残落随风而飞了,表现诗人的悲愤心情。

21、D“渊明谁送酒”是讲陶渊明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此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噱寒问暖呢?

只有绕墙的残菊陪伴自己。

22、C“穿”“得”二字十分鲜明生动,诗人越是把美赋予自然景物,越能反衬他黯然神伤的心情。

夕次①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③。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④白。

独夜忆秦⑤关,听钟未眠客。

【注】①次:

停泊。

②逗:

停留。

③驿:

供邮差和官员旅宿的水陆交通站。

④芦洲:

芦苇丛生的水泽。

⑤秦:

今陕西一带。

20.全诗紧扣“夕”字写景,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分)

21.诗人“未眠”原因有哪些?

(2分)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

(2分)

20、首联“落帆”“停航”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

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颈联“山郭暗”“芦洲白”写夜色降临之景;“人归”“雁下”意为随着夜色降临,在外的人回到家,高飞的雁也停下休息。

尾联“独夜”“听钟”“未眠”也处处点“夕”,处处写夜。

(2分,分析出任意两联就满分)21、诗人漂泊异乡,景色凄凉(触景生情),孤独寂寞,夜忆秦关。

(2分)这首诗抒发了羁旅情愁。

(2分,仅答“思乡”给1分)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

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

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

竹。

2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          (修辞)的手法,赞扬了友人             、          的品格。

(3分)

22.你认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21.比喻和对偶  淡泊  坚贞。

22.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

虽然“惆怅孤帆连夜发”,送别友人不免感伤,但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过客,无需计较眼前聚散,自当随遇而安。

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旷达情怀。

②是失意伤怅。

意在感伤自身。

“惆怅孤帆连夜发”,“惆怅”二字为送别友人奠定感伤基调,虽然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过客,无需计较眼前聚散,自当随遇而安,但在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他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淮上与友人别               和练秀才

(唐)郑谷               (唐)杨巨源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21.这两首诗均以        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

(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21.(2分)“杨柳”,惜别。

22.(5分)郑诗融情于景,(1分)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的反复渲染来表达离思。

(1分)结句在“君”“我”对照(对比)中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都在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达。

(1分)杨诗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1分)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是拟人的写法,同时也是移情于物,在动情的联想中表达作者与友人不忍分离的深情。

(1分)

踏莎行[宋]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

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

到今犹恨轻离别。

21.词中哪一句能同时回答上下阅中的两个疑问句?

为什么?

(3分)

22.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4分)

21.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

词人因为和去年一同赏梅之人别离,而无限伤感。

便直接回答了下阕的问题“为谁醉倒为谁醒”。

而上阕中雪和梅花为什么都有奇绝风味?

词人找不到探问的人,只好“问取南楼月”,到结句也就有了答案,也是因为一同赏梅人的别离。

评分标准:

共3分。

找对“到今犹恨轻离别”1分,分析为什么能回答“二问”各1分。

意思相近即可。

22.①该词语言浅近平易,词人对雪中梅花的奇绝美景的描绘不事雕琢,对去年与人赏梅的回忆也简略叙述。

②抒情委婉曲折,词人借雪兴怀,借梅生情,又托月寄慨,把离愁别恨委婉道出。

③构思精巧奇特,词人在上下阕分别设置了两个精巧的问题,前为铺垫后为呼应,末句解答,由画龙而点睛,一气呵成。

④具有婉约风格,该词借梅怀人,写得迷离恍惚,含意隽永,词浅意深,别有韵味。

评分标准:

共4分。

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得2分;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离亭燕(宋)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21.本词上阙写景,注重层层勾连,前后相承,如“水”紧承    ▲     而来,“霁色”紧承     ▲    而来,“冷光”承   ▲     而来。

(3分)

22.“怅望倚层楼”,一个“怅”字,虽朴而情厚,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其内涵。

(4分)

21.江  碧天   水

22.诗人登上高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亡之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2分);而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2分)。

 

北塘避暑

(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

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

万柄莲香一枕山。

21.解说首联中“暑烦”“尘寰”的含义。

(2分)

22.论者认为此诗境界高远,请结合全诗作赏析。

(5分)

21.“暑烦”既指自然界的炎热使人心烦;也指世道险恶,争权夺利,俗务扰人。

“尘寰”指尘世,即现实世界。

(2分,各1分)

22.①首联和颔联写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如入仙境,表现了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宽阔胸怀。

②颈联融情思于景物。

通过描绘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的图景,含蓄地表达着诗人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

③尾联写“出淤泥而不染”的万柄莲香,远胜借酒浇愁的自暴自弃的举动,体现了诗人摒弃功利、追求清廉的气度。

(5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奉使行高邮①道中(之一)

党怀英②(金)

野云来无际,风樯岸转迷。

潮吞淮泽小,云抱楚天低。

 蹚跲③船鸣浪,联翩路牵泥。

林鸟亦惊起,夜半傍人啼。

【注】①高邮:

今属江苏,南宋时为淮南东路高邮军治所,隔楚州与金朝的山东东路、山东西路相望。

②党怀英:

金代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③蹚跲:

拟声词,船行进过程中发出的声音。

21.据《归潜志》卷八记载,党怀英曾向赵秉文传授诗法说:

“律诗最难工,须要工巧周圆。

”首联

     与尾联     ,两词遥相呼应,形成首尾圆合的严谨格局,体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匠心独运。

(2分)

22.简析颔联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

(5分)

21.转迷夜半(各1分)(答“野云”和“林鸟”给1分,答“迷”和“啼”给1分,答“风”和“惊”“风”和“啼”给1分)

22.“吞”“抱”采用了比拟的表现手法(1分),描摹出潮水吞没高邮湖,南方天空云合天低的壮观场景,气魄宏大。

(2分)。

诗人以淮泽为“小”,以楚天为“低”,显示了身为大金重臣雄视汀南的豪迈气度;此联境界阔大,也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胸襟。

(2分)如果单单,答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不给分;若答从视觉的角度描摹,与颈联的听觉描摹,形成描写角度上的变化有致(1分)。

全景勾勒淮水风急浪涌和楚地(南方)云笼四野的壮阔气势(1分)

 

[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

(元)汤式

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

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

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

21.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的感叹。

(2分)

22. 请赏析这首元曲的主要艺术特色。

(5分)

21.(2分)萧条冷落 昔盛今衰(一点1分)

22.(5分)①对比(1分):

“钱塘”三句起笔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接着“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波澜迭出,有力地突出了昔盛今衰之叹。

(1分,举出一处对比并分析作用,即可得1分)②化用前人诗句(或“用典”)(1分):

前三句暗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突出今日之衰。

接着依次化用。

用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句,表达而今江山残破之意;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句,叹如今到处皆无美景可写;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表达而今游人稀少、祠堂荒烟衰草无人凭吊的荒凉。

(2分,举出两处诗句并分析作用,即可得2分)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2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

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

2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

为什么?

(4分)

21.(3分)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22.(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

明确认可的用字,给1分;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给1分;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作用,给2分。

如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则不得分。

参考答案一:

“犹”字好。

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

(2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2分)

参考答案二:

“空”字好。

“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

(2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2分)

 

 过分水岭                    再宿武关

    温庭筠                     李涉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邮商州。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21.有人认为,温诗“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简要赏析。

(3分)

22.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溪水”?

请指出两首诗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请简要分析。

(4分)

21、(3分)可以有两种答案。

①不同意。

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

“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

②同意。

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

“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22、(4分)拟人(1分)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秋别恨,长流远去。

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21.诗歌第二联写了哪些意象?

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3分)

22.这是一首描写筝声的诗,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全诗用了哪些手法来描述筝声带给听者的感受?

(4分)

21.第二联写了“春风”“杨柳”“鸟”“花”等意象(2分),表达了一种惜别之情(1分)。

22.手法:

比喻(或拟人);联想(或虚写);虚实结合(写出两种即得2分)能分别结合诗句内容作分析得2分。

淇上送赵仙舟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2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

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

2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

为什么?

(4分)

21.(3分)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22.(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

明确认可的用字,给1分;用自己的语言对句子进行解读,给1分;准确表达出用字的效果作用,给2分。

如仅答出认可的字,没有具体解析则不得分。

参考答案一:

“犹”字好。

(1分)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

(1分)“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

(2分)

参考答案二:

“空”字好。

(1分)“空”字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

(1分)“空”字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

(2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①,孤飞自可疑。

注①:

矰:

短箭;缴:

系箭的丝绳。

21.杜诗“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析。

(3分)

22.有人认为崔诗的三、四句是全篇警策,语简而言深,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5分)

21.(3分)“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

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写出“反衬”或“对比”给1分,其他赏析文字酌情给分)

22.(5分)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

(1分)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呼寻伙伴。

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萧萧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怯,几度盘旋。

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

(3分)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以孤雁自比,形象而又精妙。

(1分)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严士元②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春袍③今已误儒生。

[注]①此诗是李白25岁初次出蜀远渡荆门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湖北。

②严士元是吴(今苏州人)人,曾任员外郎。

两人在苏州偶遇后,严要赴湖南,故刘长卿写诗赠别。

③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颜色。

21.两首诗题目中都有“送”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3分)

22.两诗中的颔联都是写景名句,但意境各异。

请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4分)

李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地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出一派寥廓的景象,蕴藏着诗人到楚地游览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

刘诗。

21.李诗主要表达思乡之情。

刘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又写出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不满。

(思乡1分,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1分,对仕途失意的不满1分)

22.答案:

刘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写出了毛毛细雨微微湿润了衣服,树上偶尔飘下几朵残花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营造出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道出了诗人与友人相逢共赏江南美景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描述内容2分,概述景象1分,心情1分)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21.从唐诗的题材看,这首诗属于 ▲ 诗,尾联表达了诗人 ▲ 的愿望。

(2分)

2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现手法。

(5分)

21.边塞(1分)早日结束战争(收复龙城、作战凯旋)与家人团聚(大意相同即可)(1分)

22.

(1)借月抒怀(借景抒情),(1分)远隔千山万水的征夫和思妇,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互相思念。

(1分)

(2)虚实结合(以虚衬实),(1分)既实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虚写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月下双照的景象,突出了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

(2分)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任四会县(今属广东)县令。

②蕲:

求。

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此处的典故说明黄几复具有杰出的政治才干。

21.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

(3分)

22.请赏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主要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

(4分)

21.黄几复为官清廉、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却不得志、好学不倦。

(作为县令,却家徒四壁,见其清廉;“三折肱”说明他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却屈居蛮荒之地,见其不得志;“读书头已白”见其好学不倦。

每点1分。

22.运用对比(1分):

上句追忆好友相聚之乐,“桃李”芳华、“春风”和暖,对酒畅饮;下句抒写别后的艰辛孤寂,朋友各自流转漂泊,“夜雨”之下、孤“灯”之旁,尽显凄凉(1分)。

抒写了自己的寂寞凄凉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分)(或:

名词意象的组合、烘托等手法,能结合诗句分析亦可。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7.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18.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

请简述理由。

17、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政腐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18.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郡庭惜牡丹 徐夤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1.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

徐诗从     字着意,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刘诗从赏字入情,表达了                        的心情。

(2分)

2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

21.惜。

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牡丹的喜爱和尊宠。

(每空1分)

22.(徐夤):

寓情于花,借花写人。

(写拟人亦对)惜牡丹祥瑞难留,即惜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刘禹锡):

烘托、对比。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芙蓉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

(此处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是洁净之意,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所以答反衬是不对的,应扣1分)

燕子矶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

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