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历史学案导学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6课时 Word版含答案.docx
《专题复习历史学案导学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6课时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历史学案导学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6课时 Word版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复习历史学案导学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6课时Word版含答案
第6课时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学考报告】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必考
加试
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
c
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
c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c
考点一 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
1.历史沿革
(1)周朝: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此地修筑了一座土城。
(2)北魏:
平遥作为县治所在地,一直延续至今。
(3)明朝初年:
大规模的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
2.建筑布局
(1)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传统礼制安排的,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2)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
3.文化内涵
(1)中轴对称的城市建筑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2)砖墙瓦顶的四合院,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
归纳点拨 平遥古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工艺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称。
城池平面呈方形,南侧城墙沿中都河而建,故略显蜿蜒。
要点 平遥古城建筑的内涵
史料一 平遥古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
城内建筑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
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
史料二 平遥古城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思考
(1)史料一中平遥古城在规划布局上的特点是什么?
(2)史料二体现了平遥古城建筑的什么思想?
提示
(1)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2)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2017·浙江湖州高二期末)平遥古城有“龟城”之称,有六道城门,南北门为龟首尾,东西四门象征四足,建筑布局遵从八卦的方位。
这主要体现的是( )
A.尊卑有序的封建礼制思想
B.“神人共治”的思想
C.“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D.中国古人的风水观念
解析 材料未看出尊卑有序,故A项错误;据所学可知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才能体现“神人共治”的思想,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文庙及左道观、右寺庙体现了“三教合一”的内涵思想,故C项错误;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安宁、长寿,是有灵气的动物,整个平遥城像一头正欲向南爬行的灵龟,为了不让其爬走,便用一条大绳将灵龟的左后腿拉住,位于一条直线上的下东门和其瓮城门就象征这条被拉直的腿,这些足以看出中国古人注重风水,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二 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
1.古民居特点
(1)大多建于清代,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
(2)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
(3)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
(4)“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
(5)“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兼具了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的特点。
2.古建筑的研究价值
平遥古城的整座城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大量的明清时期商号店铺、四合院民居和宏伟的寺观建筑,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要点 平遥古城中古民居的特点及研究价值
史料 (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
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而西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
思考
(1)根据史料,概括四合院的建筑特征。
(2)史料中,四合院“居住的分配”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简要阐述这种政治制度在古代的作用。
提示
(1)外观规矩,中线对称。
(2)宗法制。
宗法制度注重体现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1.(2016·浙江选考)平遥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是( )
①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②数量众多,保存完好 ③精巧秀丽,安全舒适 ④“三雕”精美,典雅俊秀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故①正确;古城内至今保存古民居3000多处,保存完好的有四百多处,故②正确;平遥民居华丽大气,安全舒适,有别于精巧秀丽的南方民居,故③错误;民居院内,木雕、砖雕和石雕精美,配以剪纸窗花,显现一股典雅俊秀之气,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要素构成
自然景观要素
人文景观要素
黄土地、河流
和农田等
商业建筑
宗教建筑
政治建筑
票号、店铺
文庙、武庙、
城隍庙、清虚观
城墙、县衙
——根据高祥冠《平遥古城的原真性保护探讨》
一文中的相关图示改编
据材料,分析自然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在平遥古城遗产构成中的各自作用。
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平遥古民居的主要建筑特色。
答案
(1)作用:
自然景观要素:
古城存在的生态环境。
非物质文化要素:
古城存在的社会基础。
(2)建筑特色:
四合院;砖砌窑洞式的院宅(或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垂花门楼、雕饰窗棂等装饰(或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剪纸窗花等装饰)。
考点三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c)
1.创立背景
(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平遥商业繁盛。
(2)山西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地域性商帮(晋商),平遥是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多从事长途贩运。
(3)晋商足迹遍及全国,甚至远及海外,逐渐形成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
(4)明清是平遥商业最繁盛的时期,当时的平遥是晋商的主要发源地。
2.文化内涵:
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颇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现今,日升昌票号已被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要点 “日升昌”票号的创办及其文化内涵
史料一 第一,从明代兴起的晋帮商人,在清代其资本积累已相当雄厚。
第二,山西商人大多从事长途贩运,资金投入大而周转慢,资金不足时就需借贷。
第三,晋商的分商号遍布全国各地,各分号的盈利均需解回山西总号;而且总号与分号之间常有资金需要调拨。
——张正明、邓泉《平遥票号商》
史料二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很多王公贵族随慈禧西逃。
由于时间仓促,他们只携带了山西票号的存折。
一到山西,就纷纷跑到票号兑换银两。
而山西票号在这次战乱中损失惨重,设在北京分号的银子被劫掠一空,甚至连账簿也被付之一炬。
但是只要这些储户拿出存银的折子,不管数目多大,以日升昌为首的所有山西票号都会立刻兑现。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山西票号产生的历史条件。
(2)史料二反映出山西票号怎样的经营理念?
提示
(1)条件:
①在清代积累起雄厚的资本;②多从事长途贩运;③晋商的分商号遍布全国各地;④晋商的商业经营对现银兑汇机构的迫切需求而使票号得以产生。
(2)遵守商业道德,诚信为本。
明清时期,平遥古城有“填不平、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又有“进了平遥城,银子元宝绊倒人”之说。
这说明当时的平遥城( )
A.自然经济发达B.商品经济发达
C.科学技术发达D.文学艺术发达
答案 B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想一想,票号的创立和发展,对商业的繁荣起着什么作用?
(教材第80页)
提示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加快了资金周转,减少了商业风险,促进近代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同时,它还为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81页)
一、本课测评
1.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平遥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其建筑布局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这里曾经诞生过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它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它的布局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更是享誉中外。
2.平遥古城和古民居的设计布局体现了什么文化内涵?
提示 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同时还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古民居中四合院的设计布局在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日升昌的哪些经营作风值得我们今天在市场经济中吸取?
提示
(1)雷履泰根据提兑中积累的经验和社会的需要,说服财东李大全出资将“西裕成”颜料庄改为“日升昌”票号,开创了我国民族银行业的新纪元。
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需要吸取的。
(2)在对待一个沿街乞讨的老寡妇来兑取1200两白银的问题上,日升昌票号很好地体现其坚持诚信不欺的经营作风,而诚信经营正是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所必需的一种经营理念。
(回答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
2.阅读与思考
想一想,李家捐输讨封的目的及原因何在?
这对李家票号的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日升昌的财东李家将大量的钱财用于捐输讨封,其目的是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谋求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誉,这些都是腐朽的封建社会思想的产物。
这一做法由于其消耗了大量的钱财,严重地影响了票号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日升昌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错失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这样,当近代西方先进的金融业进入我国的时候,像日升昌这样中国传统的金融业因资金等问题也就难以立足,最终招致灭亡的命运。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1.(2017·浙江杭州模拟)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中国的两座古城赫然在目,右图被称为中国的“古城双璧”之一,它是( )
A.北京紫禁城B.丽江古城
C.山西平遥古城D.承德避暑山庄
解析 根据该图中的代表建筑“市楼”判断该城是山西的平遥古城。
故选C。
答案 C
2.平遥进行大规模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是在( )
A.唐代B.宋代
C.明朝初D.清朝初
解析 平遥原是土城,到明朝初年进行大规模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
答案 C
3.平遥古城城墙上有垛口3000个,观敌楼71处和一座魁星阁,在城东南墙顶,建有祭祀孔子的文庙,这体现了( )
A.地域的重视B.对文化感召力的信心
C.以上驭下的传统D.古人的迷信无知
解析 平遥古城讲究对称,建有文庙及3000个垛口,72个观敌楼,分别对应孔子收徒3000,72贤能,可知平遥古城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
答案 B
4.(2017·浙江温州中学模拟)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被余秋雨先生誉为中国大地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
它是( )
A.唐代飞钱B.四川交子
C.山西日升昌D.民国洋行
解析 山西票号是我国最早的一种私人金融机构,其中以日升昌为代表。
答案 C
5.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体现的文化内涵有( )
①神人共治 ②儒道佛三教合一 ③天人合一 ④万有引力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平遥古城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
……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平遥有“小北京”之称,明清时期,这里的商家荟萃,人民生活颇为富庶,住宅建筑也就颇为讲究。
走在临街的店铺前,看着过去的票号、钱庄,真有时光倒溯之感。
——《平遥旅游攻略》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平遥有“小北京”之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平遥古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商家荟萃”“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格局大体未动”等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第
(2)问根据材料“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等信息,结合课本所学,从历史、建筑、文物、城市等角度综合归纳。
答案
(1)原因:
拥有实力雄厚的商家坐镇,经济汇通四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和文化遗存。
(2)价值:
平遥古城完整地体现了17~19世纪的历史面貌,是中国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
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遥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中国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摘自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平遥古城的评价
材料二 2004年平遥古城一段长约15米的古城墙突然坍塌,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表示这不会使平遥古城被世界遗产除名,但坍塌部分应该修缮。
——根据报刊摘编
(1)结合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和“日升昌”票号的地位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修缮平遥古城坍塌的城墙时应注意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有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问,首先要明确材料一的观点,根据材料一可以得出其观点是平遥古城是保存最完整、最杰出、非同寻常的县城,然后从建筑布局和“日升昌”票号的地位来分析论证。
第
(2)问,依据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两个原则来整理回答。
答案
(1)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安排的,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票号,对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具有重要价值。
(2)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反对增加新的不协调的建筑,反对滥加假古董。
小学语文学习必须了解的59个通假字,你的孩子都知道吗?
1、说(yuè):
通“悦”,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2、女:
通“汝”,你。
知:
通“智”,聪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十则》)
3、还:
通“旋”,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4、齐:
通“剂”。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5、止:
通“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6、亡:
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亡:
通“无”。
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
7、屏:
通“摒”。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
8、帖:
通“贴”。
火:
通“伙”。
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9、尔:
通“耳”,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
10、争:
通“怎”。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
11、见,通“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
见:
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
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口技》)坐:
通“座”。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3、扳:
通“攀”,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4、反:
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15、惠:
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16、厝:
通“措”,放置。
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17、那:
通“哪”,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18、阙:
通“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19、强:
通“僵”,僵硬。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
20、道:
通“导”,引导。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
21、曷:
通“何”。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故事两篇》)
22、熙:
通“嬉”,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
23、辑:
通“缉”,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
24、遽:
通“讵”,岂。
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
25、距:
通“拒”,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26、诎:
通“屈”,折服。
公输盘诎,而曰……(《公输》)
27、有:
通“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8、衡:
通“横”。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衡:
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9、甫:
通“父”。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30、简:
通“拣”,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31、错:
通“措”。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32、仓:
通“苍”。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
33、裁:
通“才”,仅仅。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34、適:
通“谪”。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35、唱:
通“倡”,倡导。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
36、以:
通“已”。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37、被:
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被:
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9、材:
通“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40、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41、僇:
通“戮”,遭到贬谪。
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
42、暴:
通“曝”。
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
43、畔:
通“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4、曾:
通“增”。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5、拂:
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6、具:
通“俱”,全,皆。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47、属:
通“嘱”。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48、赀:
通“资”,资财,钱财。
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
49、不:
通“否”。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50、直:
通“值”。
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
51、辟:
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52、辩:
通“辨”,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53、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
通“欤”,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54、乡:
通“向”,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55、信:
通“伸”。
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6、已:
通“以”。
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57、徧:
通“遍”,遍及,普及。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58、支:
通“肢”。
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59、埘: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
小学语文学习必须了解的59个通假字,你的孩子都知道吗?
1、说(yuè):
通“悦”,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2、女:
通“汝”,你。
知:
通“智”,聪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十则》)
3、还:
通“旋”,回转,掉转。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4、齐:
通“剂”。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5、止:
通“只”。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6、亡:
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亡:
通“无”。
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
7、屏:
通“摒”。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
8、帖:
通“贴”。
火:
通“伙”。
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
9、尔:
通“耳”,相当于“罢了”。
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
10、争:
通“怎”。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
11、见,通“现”。
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
见:
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见:
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口技》)坐:
通“座”。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3、扳:
通“攀”,牵,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14、反:
通“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15、惠:
通“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16、厝:
通“措”,放置。
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17、那:
通“哪”,怎么。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
18、阙:
通“缺”。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
19、强:
通“僵”,僵硬。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
20、道:
通“导”,引导。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
21、曷:
通“何”。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故事两篇》)
22、熙:
通“嬉”,开玩笑。
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
23、辑:
通“缉”,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
24、遽:
通“讵”,岂。
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
25、距:
通“拒”,挡。
……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26、诎:
通“屈”,折服。
公输盘诎,而曰……(《公输》)
27、有:
通“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28、衡:
通“横”。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衡:
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9、甫:
通“父”。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30、简:
通“拣”,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31、错:
通“措”。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32、仓:
通“苍”。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
33、裁:
通“才”,仅仅。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34、適:
通“谪”。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35、唱:
通“倡”,倡导。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
36、以:
通“已”。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37、被:
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被:
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8、食:
通“饲”,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9、材:
通“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40、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真无马邪?
(《马说》)
41、僇:
通“戮”,遭到贬谪。
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
42、暴:
通“曝”。
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
43、畔:
通“叛”。
寡助之至,亲戚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