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1832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但个别学生空间观念不够强。

上课时不肯积极思考,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有待加强。

学生的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 教材内容安排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安排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

●第二单元——除法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连除、乘除混合和解决简单问题。

●  第六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比万大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数表示事物。

   ●第五单元——倍数和因数

了解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知道2、3、5倍数的特征。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认识升和毫升,在“玩水”实验的过程中,了解1升=1000毫升。

●第四单元——线和角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知道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测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和用三角板画30º、45º、60º、90º角。

●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和画图,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用直尺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八单元——统计

认识众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和众数两个统计量的不同意义,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读条形统计图。

(四)综合应用(共4个活动)

●参观植物园——结合“除法”单元设计

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参观植物园”的事情,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参观植物园这个活动中租车和设计参观线路的问题。

●体验大数目——结合“认识更大的数”单元设计

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心跳100万次大约多长时间,100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以及100万张复印纸摞在一起有多高等,感受大数目。

●读书调查——结合“统计”单元设计

通过读课外书调查,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估算读书的字数,并对读课外书进行指导。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量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二单元 除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连乘的基础上安排的。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除法的单元。

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及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本单元教育目标:

1、会口算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除法,会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说明结果的合理性。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情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于数学方法来解决。

四 线和角

本单元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的认识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及对线和角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包括直线、线段和射线,角的概念、角的度量和角的画法等内容。

单元最后安排了探索乐园,通过找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教育目标:

1、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2、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4、在探索线的特征、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及角的图形特征和大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5、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性、挑战性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五倍数和因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加、减、乘、除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有:

自然数、奇数、偶数;倍数和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因数和和分解质因数等。

这些内容是以后学习公倍数、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知道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并能进行判断。

2、了解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或5的倍数。

3、知道乘数也叫因数,在1—100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分解质因数。

4、在探索2、3、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初步的归纳能力。

5、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六 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理解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会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数的认识单元。

主要内容包括:

认识亿以内的数、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数表示事物等。

单元最后设计了“体验大数目”的综合应用活动。

本单元教育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况,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与同学进行交流。

3、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描述、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

5、了解某些现象可以借助数字来描述,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 垂线和平行线

本单元是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初步认识了线段、直线、直角和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包括:

认识垂线和平行线;画垂线、长方形、正方形和画平行线。

本单元教育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了解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

3、在探索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对周围环境中与线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两条直线垂

直、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  统计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表示统计结果,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初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简单平均数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内容包括:

求稍复杂数据的平均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和求众数、用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等。

本单元教育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平均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3.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用统计知识描述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统计量、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一)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选择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教材中典型事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能够理解的,既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要借助学生熟悉的典型事物,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二)重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并及时补充、丰富一些课程资源,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把学生数感的培养贯穿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四)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学活动中,要重视这些操作活动对学生学习、理解数学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一定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并充分利用操作过程学好数学知识,培养操作技能。

(五)把读统计图、表贯穿在统计学习的全过程。

数学活动中,要把过去“讲”知识,“教”作图变为学生的自主读书、观察和感悟,使学生既掌握统计知识,又培养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进度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课)

1

9.1----9.6

1-----5

2

9.7----9.13

6-----15

3

9.14----9.20

16------21

4

9.21----9.27

22-------25

5

9.28---10.3

26-------29

6

10.4----10.10

国庆假期

7

10.11----10.17

30----33

8

10.18----10.24

34-----37

9

10.25----10.31

38--------45

10

11.1----11.7

期中考试

11

11.8----11.14

46------54

12

11.15----11.21

55--------59

13

11.22----11.28

60------68

14

11.29----12.4

69-----75

15

12.5----12.11

76------81

16

12.12----12.18

82-----90

17

12.19----12.25

91-----106

18

12.26----1.1

复习

19

1.2----1.8

复习

20

1.9----1.15

复习—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