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试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1811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土壤学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土壤学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土壤学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土壤学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学试题库.docx

《土壤学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试题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学试题库.docx

土壤学试题库

土壤学

试题库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3、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

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

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土壤资源的特点

答案要点:

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地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矿物 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2、岩石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3、原生矿物原生矿物是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4、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5、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分布很广的有花岗岩和玄武岩。

6、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7、变质岩变质岩是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8、地质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

9、地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

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地质内外力对改变地貌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地质作用根据地质营力的来源不同,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或称内、外营力。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的升降运动,地壳的褶皱和断裂运动,火山的喷发和地震等。

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造。

外力作用的总的趋势是要削平大山和高原,并且将破坏它们所产生的物质,搬到低的地方堆积起来,以消弥地球表面高低崎岖的地形。

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第三章岩石的风化和风化产物

一、名词解释:

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2、物理风化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3、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称化学风化。

4、生物风化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生物风化。

5、同晶代换当硅氧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中央的硅离子或铝离子被其它离子取代后,其结晶构造就不稳定而易破坏。

这种阳离子的取代作用称为同晶代换。

6、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

7、残积母质残积母质是指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

8、运积母质 运积母质是指在水、风、冰川和地心引力等作用下迁移到其他地区的母质,如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浅海沉积物、风积物、黄土及冰川沉积物等。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可以经过几个阶段?

各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

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

1.碎屑阶段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一致。

2.钙积阶段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

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

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的发育至此阶段。

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

我国华南的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第四章土壤生物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

它们的作用是:

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及固氮。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

答案要点:

土壤微生物分布特点主要是:

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复合体或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团聚体;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即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2、简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答案要点: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原始的活有机体。

它们的作用是:

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转化土壤中难溶性的矿质养分及固氮。

第五章土壤有机质

一、名词解释:

1、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酶的氧化作用下,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和植物可以利用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2、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 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是指土壤中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重新合成为成分和结构都更为复杂的稳定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简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答案要点: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绿色植物的枯枝、落叶、落果、根系等。

其次是土壤中动物、微生物的遗体。

施用的有机肥料是苗圃、园林绿化土壤及果园、耕地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土壤中的有机质大致可分新鲜有机质、有机残余物和简单有机化合物和土壤腐殖质为两大类。

2、简述土壤有机质的肥力意义。

答案要点: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主要有:

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化;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对酸、碱的缓冲性;减轻重金属和农药的危害;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通气性。

3、简述土壤腐殖质的组分与性质。

六、论述题

1、试述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特点,可采用哪些营林措施进行调节?

答案要点: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森林中绝大部分的有机残余物都累积在土壤表面且含有较多的不易分解的木素、树脂和单宁等物质,极易形成腐殖质,这就是森林植物对土壤的生物自肥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管理目标是在一定生态条件下,通过调节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化的相对强度,来使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维持在合适的水平。

在森林土壤中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保持森林中的凋落物和通过营林措施调节有机质的分解和积累过程来满足林木对养分的需求。

为改善森林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条件,可行的营林措施有:

1、通过主伐、疏伐等营林手段,降低林分郁闭度,增加林内光照,提高地温,促进分解。

2、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单纯林中,引进其它乔灌木树种,并考虑适当的豆科种属,改善森林凋落物的组成分,以加速有机质的分解。

3、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挖设排水沟,排除过剩水分,清除部分凋落物,施用石灰或硫磺以调整土壤反应,耕松土壤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六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含孔隙)的质量(多以重量代替,g/cm3)叫土粒密度(土壤比重)。

2、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土重。

3、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单位土壤总容积中的孔隙容积,可表示土壤孔隙状况。

4、土壤结构性土壤中结构体的类型、数量和排列状况,以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分布状况等叫做土壤结构性。

5、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土粒大小及其数量的构成情况。

6、当量孔隙当量孔隙是指土壤中相当于一定水势范围内的土壤孔隙。

7、土壤粘结性土壤粘结性是使土壤有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是造成耕作阻力的重要原因。

8、极限容重极限容重是指土体坚实以致妨碍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最大值。

9、土壤耕性 土壤耕性指土壤容易耕作的程度。

土壤耕性的好坏以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好坏,宜耕期长短来衡量。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砂土、粘土和壤土有何不同的肥力特点?

答案要点:

粘土的肥力特点有:

水分的有效性低,不耐旱、不耐涝;空气含量低,容易污浊;升温降温都慢;养分含量高,转化慢,肥劲慢而持久;耕性差。

砂土类的性质与粘土类恰好相反。

壤质土集中了粘土与砂土的优点,适合种植绝大多数植物。

2、土壤结构体有哪几种?

如何识别?

答案要点:

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

常见的土壤结构体有:

块状和核状、棱柱状和柱状、片状、团粒状和微团粒状。

根据自然状态下的外观判别。

3、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措施培育团聚体?

答案要点:

(1)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 在深耕过程中结合施用有机肥使“土肥相融”,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紧密结合,并根据不同土壤特性适当施用石灰、石膏、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以补充钙离子,增加高价离子的数量,调节土壤中阳离子的组成。

(2)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

既能增加植物需要的养分物质,又可以形成大量腐殖质,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

(3)合理耕作 在耕作时要掌握水分状况,不宜过干或过湿,耕地次数要适当。

另外,还可以进行中耕、晒垡、冻垡等措施,来改良土壤结构。

(4)施用上壤结构改良剂

六、论述题

1、为什么说团聚体是肥沃土壤的标志之一?

答案要点:

(1)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度协调:

团粒结构是经过多次复合,每一次复合或团聚,都产生相应直径的孔隙,初级复合的孔径小,多次复合的孔径大。

因此,团粒结构土壤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具有3~5个直径级别的孔隙,即大小孔隙比例协调。

团粒结构土壤的多孔性和多级孔性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耕作性质,以及对水、肥、气、热的良好协调性。

(2)团粒结构土壤中的水汽协调:

在团粒结构土壤中,团粒之间主要是非毛管孔隙,可以透水通气,团粒内部主要是毛管孔隙,可以蓄水,大小孔隙的共存使土壤水分和空气协调的兼蓄并存。

(3)团粒结构土壤的供肥与保肥相协调:

由于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协调兼备、水汽协调兼容,因而好气性空间和厌气性空间也协调存在,好气性微生物和厌气性微生物能共存,使土壤养分的分解与合成共存,即供肥与保肥相协调。

(4)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性:

团粒体的比表面积小,团粒之间的接触面也小,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塑性等都小,因而耕作阻力小,宜耕期长,耕作质量好。

(5) 团粒结构土壤具有上松下实的土层构造:

团粒体主要存在于土壤的耕层,下层由其他结构体组成,土壤孔隙呈上层大、下层小的特点,这种上松下实的土层构造有利于接纳和保蓄水分,有利于早春土温升高、养分释放和根系发育、伸展,也易于耕作。

七、计算题

某土壤土粒密度为2.64,土壤密度为1.32。

求:

(1)土壤孔隙度。

(2)1hm2地20cm土层土壤质量。

解:

10000×0.2×1.32=2640(t)

(3)若使0~20cm土层的水分由12%增加到20%,1hm2地需灌水多少吨(理论值)?

土壤孔隙度(%)=(1-土壤密度/土粒密度)×100=(1-1.32/2.64)×100

=50%

灌水理论值:

10000×0.2×0.5×(20%-12%)=80(t)

第七章土壤化学性质

一、名词解释

1、活性酸度活性酸度是指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导致的土壤酸度,以cmol/kg表示。

2、潜性酸度潜性酸度是指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铝离子、羟基铝离子被交换进入溶液后引起的酸度,以cmol/kg表示。

3、盐置换性酸度盐置换性酸度指土壤中可为中性盐置换进入溶液的氢、铝离子数量。

4、水解性酸度用碱性缓冲盐(如乙酸钠)浸提土壤所测得的酸是水解性酸。

5、土壤碱度由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导致土壤碱性的程度称土壤碱度。

6、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总量,用coml(+)/kg表示。

7、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胶体分哪几类?

都带什么电荷?

它们的电荷各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要点:

(1)矿质胶体 矿质胶体指土壤矿物中的细分散颗粒,比表面大,并带电荷,具有胶体特性。

主要为极细微的粘土矿物,包括成分简单的含水氧化物和成分复杂的各种次生层状铝硅酸盐类等。

含水氧化物主要包括水化程度不等的铁、铝、硅的氧化物。

粘土矿物胶体主要有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还有蛭石、绿泥石、水铝英石等。

土壤胶体微粒带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微粒表面分子本身的解离所致。

(2)有机胶体 土壤有机胶体指土壤中腐殖质、多糖等高分子化合物的细分散状态,具胶体特性。

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质,带负电荷,主要由各种官能团产生。

(3)有机矿质复合体 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通过表面分子缩合、阳离子桥接及氢键合等作用连结在一起的复合体,称有机矿质复合体。

因复合体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故又称为吸收性复合体,它是土壤中胶体存在的主要形式。

2、什么是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土壤胶体的电荷包括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它们使土壤具有交换性吸附阳离子的能力,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相互交换的过程称为阳离子交换过程。

对这种能相互交换的阳离子叫做交换性阳离子,而把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影响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因素有离子交换能力、阳离子的相对浓度及交换生成物的性质。

3、什么是阳离子交换量?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总量,用coml(+)/kg表示。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胶体数量、胶体种类、矿质胶体中交换量大小和电荷数量。

4、什么是土壤盐基饱和度?

土壤盐基饱和度和土壤pH值有什么关系?

答案要点:

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它反映土壤保蓄植物所需要的主要阳离子的百分率。

盐基饱和度大的土壤,一般为中性、碱性反应;盐基离子中若以Ca2+为主,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以Na+为主时呈强碱性;盐基饱和度过小则呈强酸性。

一般认为盐基饱和度(以Ca2+、Mg2+为主)不低于70%为理想。

5、以硅酸(H2SiO4)为例画图说明土壤胶体的构造?

答案要点:

(1)微粒核(H2SiO4)微粒核是土壤胶体微粒的核心部分,由它组成胶体微粒的基本物质的分子群。

(2)扩散双电层扩散双电层是胶体表面电荷吸引反号电荷离子,在固相界面正负电荷分别排成两层,在电解质溶液中部分反号离子呈扩散状态分布。

扩散双电层分以下两层。

决定电位离子层(内离子层或双电层内层),带负电荷。

它决定着吸附阳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它是土壤胶体吸附离子态养分的决定性因素。

补偿离子层。

(图)

6、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土壤具有交换作用 当酸碱物质进入土壤后,可与交换性阳离子进行交换,生成水和中性盐。

(2)土壤中存有弱酸及其盐 土壤中含有多种弱酸如碳酸、硅酸、醋酸及其与强碱形成的盐,构成了缓冲系统,它们对酸、碱都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3)土壤中有两性物质,如土壤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胡敏酸等都是两性物质,它们同时含有羧基和氨基,对酸、碱都有缓冲作用。

7、土壤酸碱性对苗木生长及土壤肥力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植物比较适应起源地土壤的酸碱性与氧化还原状况。

土壤pH值和Eh值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性、离子的可溶性、毒性物质的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等,影响养分的转化与有效性等肥力因素。

8、举例说明对过酸、过碱土壤的改良方法?

答案要点:

中性土壤适合绝大多数植物生长,常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土壤交换性酸是石灰用量的根据。

常用石膏等碱性物质改良碱性土,洗盐是改良盐碱土的有效措施。

9、土壤胶体有哪些特性?

答案要点:

(1)巨大的表面能

土壤胶体微粒很细小,而且层状粘土矿物还有巨大的内表面,因此表面能很大,所以凡富含胶体物质的土壤,表面能就大,蓄水保肥的能力也强。

(2)带电性

土壤胶体微粒都带有一定的电荷,在多数情况下带负电荷,但也有带正电荷的,还有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带不同电荷的两性胶体。

包括含水二氧化硅(H2SiO3)带电、腐殖质胶体带电、粘土矿物胶体带电和两性胶体带电

(3)土壤胶体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第八章土壤的水、气、热状况

一、名词解释

1、吸湿水吸湿水指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

2、田间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指田间水饱和后,在防止蒸发条件下2~3天内自由水排除至可忽略不计时的含水量。

3、土壤凋萎系数植物因缺水凋萎并不能复原时的土壤含水量,称萎蔫含水量,或凋萎系数。

4、土壤贮水量水深土壤贮水量水深指将一定厚度、面积的土壤内所含的水分换算成相同面积的水层厚度,计算方法如下:

贮水量水深(mm)=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层厚度(mm)

5、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是指土壤空气在土体内的扩散,以及与大气交换的性能。

6、土壤氧气扩散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土壤截面的氧的质量。

7、土壤导热率  导热率又称导热系数,是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土壤截面的热量(卡/厘米·秒·度)。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什么是毛管水?

有几种类型,为什么说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

答案要点:

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细管中的水分叫毛管水。

分为悬着毛管水和支持毛管水。

毛管水的特点是:

数量大,能溶解溶质,移动快,容易被植物吸收,是土壤中最重要的水分形态。

2、什么是土壤的“夜潮”现象?

答案要点:

在春秋季节,轻质土壤夜间表土温度低于心上,从而使水汽由心土向表土方向扩散,并凝结成液态水,使上层土壤湿度增大,这种土壤夜间反潮回润的现象,就是夜潮土形成的原因。

夜潮土一般分布在地形较低,地下水位较高(1.5~2.om)的地方。

土壤夜间回潮,能增加土壤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对苗圃、花圃幼苗生长十分有利。

3、分析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答案要点:

土壤有效水的有效程度不同,在凋萎系数以下的水分属无效水,在凋萎系数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之间的水分,移动缓慢,量也小,难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属于弱有效水(难效水);毛管断裂含水量至田间(或毛管)持水量之间的毛管水,移动快,数量大,能及时满足作物的需求,属于速效水,田间持水量以上的水分属多余水。

4、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哪些影响?

答案要点:

(1)土壤空气影响根系发育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植物根系长,色浅而新鲜发达;缺氧时,根系短粗,色暗,根毛稀少。

一般土壤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9%~10%,根系发育就受到影响;低于5%时,绝大部分根系停止发育。

(2)土壤空气影响种子萌发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热量和氧气。

在缺氧条件下会影响种子内部物质的转化,实验证明,如果土壤通气不良,CO2的浓度达到17%时,便会抑制种子萌发。

(3)土壤空气影响养分状况 土壤通气良好时,好气性微生物有效地分解土壤有机质,提供速效养分;如果通气不良,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养分的释放。

(4)土壤空气影响植物病害发生率 土壤通气不良时,土壤中会产生还原性气体,如H2S、CH4等,使植物容易产生病害,特别是H2S含铁酶的抑制剂,降低了根细胞内的原生质活动,使根发霉腐烂。

5、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答案要点:

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而O2含量低于大气。

原因主要是土壤中动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而放出CO2;土壤微生物,特别是好气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消耗O2而放出CO2;土壤中含有碳酸盐(CaCO3)等与有机酸或无机酸作用放出CO2。

土壤中水汽含量一般都高于大气。

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吸湿量时,土壤空气就接近水汽饱和状态。

土壤空气中含有还原性气体,如CH4、H2S、H2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渍水、表土严重板结和有机质嫌气分解的土壤中。

6、土壤通气性和Eh的关系如何?

答案要点:

土壤通气性好,Eh高,土壤通气性差,Eh低

六、论述题

1、分析土壤水、气、热三者之间的关系,叙述土壤水、气、热状况的调节方法。

答案要点:

土壤水、气、热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存在于土壤中。

一般情况下,水往往起主导作用,水分含量的变化,会导致土壤的气、热条件的变化。

土壤水气热的调节主要有:

耕作和施肥、灌溉和排水、地面覆盖、应用土面增温剂等。

七、计算题(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1、已知某土壤的容重是1.2g/cm3,取一定体积的该田间土壤称重为84g,烘干后的重量为70g,问该土壤的容积含水量是多少?

解:

土壤含水量(%)=(84-70/70)×100=8.57%

土壤总容积=70÷1.2=58.3cm3

土壤水容积=84-70=14cm3

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水容积/土壤总容积)×100

=(14/58.3)×100=24%

2、已知某土壤的密度是2.65g/cm3、容重是1.3g/cm3,该土壤的最大毛管含水率20%(质量百分数),问该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是多少?

解:

土壤孔隙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100

=(1-1.30/2.65)×100=50.94%

非毛管孔隙度%=50.94-20=30.94%

第九章土壤形成和土壤剖面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大循环岩石经风化后成为疏松、多孔的散碎体,即母质,释放出大量矿质元素,包括一些可溶性盐基物质。

这些物质随水流入江河,湖泊和海洋,经胶结和硬化的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在地壳上升过程中,岩石露于地表,又重新进行风化,淋溶,流进海洋的重复进行的过程。

2、生物小循环岩石风化形成母质,给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养分、空气等条件。

当植物死后,经微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