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1523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docx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金考卷1

(测试范围: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

温馨提示:

本套题做题时间为6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20个小题,共40分)

1.[2014·潍坊联考]王国维说:

“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

材料中的“未有君臣之分”,说明周天子与诸侯没有形成直接的隶属关系,所以周天子不能直接控制地方,因而也就没有形成中央集权,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B

2.[2014·山东济南期末]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

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

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

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秦国国君的王位继承问题,反映了王位继承方式的多样性,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

B项是表面现象;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分封制主要解决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主要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

故排除A、B、D三项。

答案:

C

3.[2015·江西吉安段考]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这里的“乡校”(  )

A.是百姓参政议政的地方

B.类似于雅典的公民大会

C.可以起到监督统治者的作用

D.只有贵族能够参加

解析:

从材料可知:

乡校认为好的则行之,乡校认为恶的则改之,说明它起到了监督统治者的作用,故选C。

答案:

C

4.[2014·四川南充一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解析:

中国古代君主即位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不考虑实际的政治能力,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专制君权,不是中央集权制,分封制、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故A、C、D三项错误。

答案:

B

5.[2014·辽宁五校联考]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穆叔出使晋国。

晋国国君招待他,宴间,先演奏迎天子之曲《肆夏》,穆叔没反应;再演奏迎国君之曲《文王》,穆叔还是不答拜;最后演奏规格最低的《鹿鸣》,穆叔三拜表示答谢。

穆叔只接受规格最低的音乐并拜谢的主要原因是(  )

A.晋国国君颠倒了宗法制的大小宗关系

B.晋国国君违背了分封制下鲁晋两国的等级关系

C.演奏《鹿鸣》曲符合周礼的等级规定

D.体现了鲁大夫穆叔的傲慢心理

解析:

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穆叔的身份以及音乐的等级进行辨析,穆叔的表现符合周礼的等级规定,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6.[2015·温州测试]汉承秦制,但往往承其职而易其名。

如汉代的“执金吾”,其职能是率禁军保卫京城和宫城,这显然沿袭了秦代________一职的职能。

画线处应填入的是(  )

A.中尉B.少府

C.御史大夫D.典客

解析:

本题考查秦汉的官职对比。

由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少府掌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典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由此排除B、C、D三项,答案为A。

答案:

A

7.[2014·福州质检]《汉书》载:

“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

”这次改革(  )

A.废除了分封制度B.削弱了封国势力

C.体现了儒学独尊D.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初对地方诸侯国的管理。

材料没有表明废除分封制,A项错误。

题中明确说明诸侯王不得再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力,即削弱了封国的势力,B项正确。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应该是在汉武帝时期,而非汉景帝时期,C项错误。

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期确立的而不是汉代,故D项错误。

答案:

B

8.[2015·保定摸底]有文献记载:

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官吏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

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

A.以官吏实绩对官吏进行优劣评定

B.曾经被世族门阀所控制

C.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

D.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

解析:

理解了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

故选D。

答案:

D

9.[2014·辽宁五校联考]宋代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

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复进谏,由于二人距离很近,包拯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最终收回成命。

这最能说明(  )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情况取决于皇帝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强调的不是谏官制度,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为B。

答案:

B

10.[2015·保定摸底]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

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

作者认为(  )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解析:

B所述不符合史实,C所述不是材料反映的,D所述从属于A所述,故本题选A。

答案:

A

11.[2015·河南商丘模拟]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解析:

A项不符合英国情况;B项不符合中国情况。

明代内阁成员均为阁臣,其中为首者被视为“首辅”,明太祖废丞相制度后,无丞相。

因此也排除C。

答案:

D

12.[2014·固原质检]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

“……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

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

……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此段描述(  )

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公正与客观

解析:

据题干材料,雅典民众集会场合在一个半圆形的山坡上,保证每个参加者既能看到发言的人,也能看到其他出席的人,实质反映了雅典民主的开放性特点,故选A。

答案:

A

13.[2014·德州联考]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最高行政职务。

有一次在放逐投票的时候,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他在陶片上代写“阿里斯提德”的姓名投入票柜。

阿里斯提德问这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

“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他;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该故事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  )

A.广泛性B.盲目性

C.随意性D.公正性

解析:

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故选D。

答案:

D

14.[2014·河南郑州检测]“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

”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  )

A.习惯法的使用

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万民法的实施

D.《民法大全》的通行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版图的拓展”“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可知罗马法需要扩展适用范围和内容,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就是从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故C项正确;习惯法和《十二铜表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版图的拓展,公民法具有明显的狭隘性,显然无法解决“缺陷”,故A、B两项错误;《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系统化和法典化,不符合题目要求,故D项错误。

答案:

C

15.[2014·湖北八校联考]“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

”材料中“这力量”来自(  )

A.马其顿B.古罗马

C.意大利D.德意志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这指的是罗马帝国的扩张和万民法的形成,由此得出“这力量”应来自古罗马,故B项正确;A项拘泥于教材,误将希腊化世界与希腊等同,故排除;C项和D项与材料所反映的时代不符合,故排除。

答案:

B

16.[2015·甘肃河西三校联考]“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  )

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

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

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

解析:

由“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可知,材料在强调中国应该考虑自己的历史传统因素。

答案:

A

17.[2014·湖北联考]“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

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

……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

自始设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竭其志意,推究辨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

”这一描述反映了作者对(  )

A.美国选官制度的赞赏

B.美国分权体制的赞赏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政治体制的赞赏

D.英国宪政制度的赞赏

解析:

从材料中“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可知该国保留着君主制,据此可排除A、B两项;从材料中“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

……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可知该国实现了对政府的有效制约,这体现了健全的民主特征,故C项不正确,D项正确。

答案:

D

18.[2014·四川泸州一模]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因为2013财年结束、2014财年预算没有被国会通过而被迫关门,有80万左右的工作人员停止工作。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美国(  )

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C.联邦主权遭到削弱

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解析:

总统对宪法负责,故A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与行政权平等而且相互制约,故B项错误;C项与题目材料无关,故排除;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实质上体现了国会(立法权)和总统(行政权)的相互制约,因此D项正确。

答案:

D

19.[2015·余杭联考]“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

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

从材料“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

故选B。

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C、D项确立的都是共和制。

答案:

B

20.[2015·江西吉安段考]下面是《先秦与古希腊:

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  )

A.环境:

大陆与海洋B.政体:

帝制与共和

C.传统:

专制与民主D.基础:

农业和商业

解析:

材料反映了西方的民主传统和中国的专制传统。

故选C。

答案: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2014·江苏南通二模]唐朝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议,再由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

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

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惧不可得而专擅。

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孙国栋《唐宋史论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

(5分)

(2)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

(4分)

解析:

(1)问,从材料第一句即可得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形式”逐句进行概括,但是不要照抄材料。

(2)问,“利弊”依据材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归纳概括。

“利”由“步骤精密”“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惧不可得而专擅”得出;“弊”由“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得出。

第(3)问,“主要因素”从君相矛盾、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等角度思考。

答案:

(1)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长官集体讨论政事;常以其他官吏行使宰相职权;三省分掌宰相职权,相互牵制和监督;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理政事。

(2)利:

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弊:

部门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

(3)君相矛盾;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

22.(15分)[2014·温州测试]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但其确立的经历则曲折反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经历发展与辉煌,终于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走向衰落……所遵循的各种原则,所创立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机制,对西方民主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蒋云芳《雅典民主政治的

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每项命令须经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由国民议会选举的参议员以名单投票的方式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材料三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弹劾之。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临时大总统统率全国海陆军队……任免文武职员。

”“总统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复权。

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衰历程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5分)

(2)联系所学知识,请您判断材料二或材料三节选自哪一部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说明理由。

(只判断不说理由不可)(5分)

(3)结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的史实,说明为什么强调这两部宪法只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5分)

解析:

本题考查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及其发展情况,以及近代中国对民主法制的探索。

(1)问,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兴盛过程及其后期衰落的情况分析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即可。

(2)问,可依据材料二、三的具体内容逆推出该宪法的名称,然后从材料二及材料三中找出相应的内容作为依据即可。

第(3)问,可结合中法两国的国情具体分析并概括回答。

答案:

(1)历程: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雅典民主走向衰落。

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材料二节选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理由:

总统任期七年;议会采用两院制;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任答3点即可)

材料三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理由:

临时大总统的名称;议会采用一院制;参议院有权弹劾临时大总统;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

(任答3点即可)

(3)中国: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告失败,民主共和政体没有得到巩固。

法国:

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该宪法的颁布而得到巩固;为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认为还需进行长期的顽强斗争。

23.(15分)关于1787年宪法的民意基础与合法性问题,多有争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

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

……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材料二 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

他们不信任平民——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

——[美]海斯、穆恩、韦兰著《世界史》

材料三 “民意”是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合法性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

现代政治学认为,民意不仅指民众对政治权力的认同,还有另外一层涵义,就是“它注重(政治)绩效”。

——王海洲著《合法性的争夺——政治

记忆的多重刻写》(摘编)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最高法院、参议员和总统产生方式,并指出这些方式的共同特点。

(限30字)(5分)

(2)你认为材料一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二的认识之间有何关系?

宪法制定者“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限80字)(5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对“民意”内涵的界定,请你试论证1787年宪法制定的合法性。

(限150字)(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5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解能力。

(1)问考查的是学生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归纳能力。

(2)问关系是因果关系,源于宪法制定者对民众的不信任。

出发点在于直接民主的弊端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第(3)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特点: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机构;参议员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各州选举人团选举产生。

共同特点:

都不是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关系:

宪法制定者对民众的不信任是材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因果关系)

出发点:

防范直接民主所带来的弊端(或多数人暴政)。

(3)略 评分标准:

一等: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24.(15分)[2014·湖北武汉调研]现代政治制度中最常见的形式议会制、内阁制等都最先起源于英国。

这些制度与各国国情相结合,构成了世界民主政治的万花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但其后经过11年的共和国和护国制的混乱时期,资产阶级发现,共和制不利于实行他们的阶级统治,接踵而来的长达28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复辟,更使资产阶级深信,君主制才是可以把政治、宗教、伦理融为一体的统治工具和形式,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

……随后通过的《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政体的法律基础:

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议会的限制。

——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1871年4月帝国制宪会议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帝国的政治制度。

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权属皇帝;法律的建议权、颁布权和监督执行权属皇帝;首相是由皇帝任命的帝国最高行政长官,首相担任联邦议会主席,他有权确定联邦议会的开会日期并监督其工作。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临时大总统既已易人,为预作防范,革命党人便寄厚望于《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其中的内容:

内阁成员的任命,形式上由总统下令,实际上内阁不须听命于总统,总统对于内阁会议所决定了的政策没有否决权;总统发布的法律文书必须经内阁副署;内阁阁员的进退取决于议会的信任与否;内阁对议会负责;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英国政体以及《德意志帝国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6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背景和对本国的影响两个方面,对“现代政治制度与各国国情相结合,构成了世界民主政治的万花筒”进行论证。

(9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解析:

(1)问,英国的政体可以根据材料一中“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议会的限制”进行归纳;德国的政治制度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首相是由皇帝任命”等推知实行议会制,但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是共和制,其特点可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知是责任内阁制。

(2)评分标准:

第一等:

观点方面:

观点理解准确,即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现代政治制度表现为多种形式,在本国的影响也不同。

论证方面:

有机结合材料,按国情、政治制度和影响三方面,以清晰的逻辑关系充分论证。

表述方面:

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等:

观点方面:

观点理解基本准确。

论证方面:

结合材料,合理论证观点,逻辑关系明显。

表述方面:

有层次,详略欠当。

第三等:

观点方面:

观点理解不够准确,如只提及一个观点论证方面,未能或很少结合材料,缺乏逻辑关系。

表述方面:

缺乏层次,详略不当。

答案:

(1)特点:

英国政体:

议会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