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匡雪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1450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6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艺匡雪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茶艺匡雪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茶艺匡雪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茶艺匡雪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茶艺匡雪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艺匡雪彤.docx

《茶艺匡雪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艺匡雪彤.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艺匡雪彤.docx

茶艺匡雪彤

茶艺(华夏文化之国粹)

高一(3)匡雪彤

茶艺是一种文化。

茶艺在汉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

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包括:

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1999年国家劳动部正式将“茶艺师”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800种职业之一,并制订《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

潮州工夫茶做为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

2008年,潮州工夫茶艺作为茶艺的代表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传承人有陈香白、叶汉钟。

[2]潮州工夫茶是我国茶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是在唐宋时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饮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散条形茶瀹泡法的范畴,是瀹饮法的极致。

茶艺表演用具有:

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为好。

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兴紫砂壶)、若琛瓯(茶杯)、玉书碾(水壶)、潮汕烘炉(电炉或酒精炉)、赏茶盘、茶船等。

[3]日本的煎茶道、台湾的泡茶道都来源于潮州的工夫茶。

中国茶史

“中国茶史”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

说、三国说。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

茶神陆羽有著《茶经》一书。

《神农本草经》亦有记载关于茶这方面的知识。

简介

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的仪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盐添味,世称姜盐茶,诗人薛能《茶诗》云:

“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黄。

”宋初流行点茶法,把茶叶碾成细末,冲出来的茶汤要色白如乳,《观林诗话》载,北宋苏轼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

苏轼有《和蒋夔(kui)寄茶》一诗:

“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

”。

苏轼本人很注重茶的养生效果,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可解除烦腻。

明代起开始流行泡茶。

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带去饮茶的习惯;汉族人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

当你来到宝岛台湾,可能在一条老街中的寺庙内,看见叁叁两两的老者,悠闲地围坐在一个拳头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壶旁,人手一杯,边谈边饮,那就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

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会繁忙的街道上,看见挂有茶字的茶艺馆,迎面一阵天然的茶香扑鼻而来,如果你有兴致驻足品一番,还会有专人为你示范如何泡一壶简单易学的功夫茶。

2015年,“潮州工夫茶艺”标准化的技术规程出台,共有21道程序。

[5]

关于茶

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有句俗语: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种饮茶习惯在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历史。

在唐朝中叶,一位早年出家后来又还俗的和尚——陆羽,总结前人与当时的经验,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本有关茶叶的著作——「茶经」后,饮茶风气很快吹遍中国大江南北,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嗜茶。

而在十七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更首次将中国的茶输入欧洲,到了十七世纪中叶,在英国贵族社会中,「饮茶」已成为一种时尚风范。

刚经过阳光曝晒的茶叶是摘取茶树嫩叶制造而成的,因为制造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种类和名称。

制法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发酵」,发酵的结果,茶叶会从原来的碧绿色逐渐变红,发酵愈多,颜色愈红;而香气也会因发酵的多寡,从叶香变为花香、熟果香或麦芽糖香。

不发酵茶称为绿茶,泡出来的茶汤是碧绿或绿中带黄色,具有新鲜蔬菜的香气,例如龙井、碧螺春等;全发酵茶称为红茶,泡出来的茶汤是朱红色的,具有麦芽糖的香气;而半发酵的茶,也就是乌龙茶。

乌龙茶是中国的特点色茶,其最具代表性的产地是中国台湾省。

乌龙茶又可分为轻发酵、中发酵及重发酵叁类,轻发酵如包种茶(清茶),以高香、清雅,汤色金黄为其特色;中发酵如铁观音、水仙、冻顶等,汤色为褐色,饮来老成持重,较偏重「喉韵」;而重发酵如白毫乌龙,汤色呈橘红色,具熟果香。

要想泡好一壶功夫茶,须注意水质、水温、茶量与茶具等要素;「水质」必须选用清新的软水(含矿物质较少者),切忌用硬水;「水温」随不同茶叶的冲泡而有所不同,对大部分的茶种而言,以接近100℃冲泡为宜;但绿茶类及轻发酵茶类则不宜过高,通常不宜超过90℃;「茶量」的摆置亦因不同的茶种而异,从茶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叁均有可能。

泡后约一分钟倒出饮用,但因茶而异,再次冲泡时间则须相对延长;至于「茶具」,以紫砂陶壶最佳,茶壶大小配以适宜的茶杯,杯内以白色较佳,以便于判辨汤色。

成因

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

茶具据《华阳国志·巴志》:

“园有方翡,香茗”记载,中国人工栽培利用茶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在这悠入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常说:

“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人们首先把其当成饮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

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

人们在饮茶过程中讲求的享受,对水、茶、器具、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以茶培养、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种茶事活动中去协调人际关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会友。

茶本身存在着一种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从人与物的直接关系到成为人际关系的媒介,逐渐形成传统东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国茶文化。

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占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国古代,文人用茶以激发文思;道家用以修心养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禅等,物质与精神相结合,人们在精神层次上感受到了一种美的熏陶。

在品茶过程中,人们与自然山水结为一体,接受大地的雨露;调和人间的纷解;求得明心见性回归自然的特殊情趣。

所以品茶对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

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宫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

不同的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衬托不同的主题思想,庄严华贵的宫廷完好;修身养性的禅师茶;淡雅风采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环境。

对于再现生活品茶艺表演,不同类型的茶艺要求有不同风格的背景。

主题和表现形式的一致,通过背景衬托,增强感染力,再现生活品茶艺术魅力。

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种形式的环境适合茶艺表演尚有必要探讨。

背景中景物的形状,色彩的基调,书法、绘画和音乐的形式及内容,都是茶艺背景风格形成的影响因子。

涵义

陈香白说茶道有‘七义一心’,茶艺是其七义理之一。

茶艺是茶道这一普遍概念下属的子概念,它是指在茶事活动中的以茶叶为中心的全部操作形式的总称。

可以把茶艺概括为“茶道的表现方法;可以把茶艺限制为“工夫茶艺”或是“绿茶茶艺”等等。

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

就形式而言,茶艺包括:

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品茶、先要择,讲究壶与杯的古朴雅致,或是豪华庄贵。

另外,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的协调,文人雅士讲求清幽静雅,达官贵族追求豪华高贵等。

一般传统的品茶,环境要求多是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

总之,茶艺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中包含着美学观点和人的精神寄托。

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即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6]。

如何来理解茶艺

第一,简单是“茶”和“艺”的有机结合。

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第二,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

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

第三,茶艺是一种舞台艺术。

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第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

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第五,茶艺是一种文化。

茶艺在融合汉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汉族茶文化。

第六,茶艺是一门唯美是求的生活艺术,只有分类深入研究,不断发展创新,茶艺才能走下表演舞台,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一种健康、诗意、时尚的生活方式。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

茶叶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

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

水的基本知识。

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何以谈茶?

现代唯一的为高端茶艺提供运水的组织”茗泉邮驿“正在将忽略了近3个世纪的”运泉“将中国茶艺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

茶艺的技术。

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

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

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四:

茶艺的礼仪。

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

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五:

茶艺的规范。

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

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

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六,悟道。

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

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茶艺的分类

中国茶艺按照茶艺的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四大类[7]

表演型茶艺

表演型茶艺是指一个或多个茶艺师为众人演示泡茶技巧。

表演型茶艺重在视觉观赏价值,同时也注重听觉享受。

它要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借助舞台表现艺术的一切手段来提升茶艺的艺术感染力。

待客型茶艺

待客型茶艺是指由一名主泡茶艺师与客人围桌而坐,一同赏茶鉴水,闻香品茗。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茶艺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都直接参与茶艺美的创作与体验,都能充分领略到茶的色香味韵,也都可以自由交流情感,切磋茶艺,以及探讨茶道精神和人生奥义。

营销型茶艺

营销型茶艺是指通过茶艺来促销茶叶、茶具、茶文化。

这类茶艺是最受茶厂、茶庄、茶馆欢迎的一种茶艺。

演示这类茶艺,一般要选用审评杯或三才杯(盖碗),以便最直观地向客人展示茶性。

这种茶艺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解说词,而是要求茶艺师在充分了解茶性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看人泡茶,看人讲茶。

看人泡茶,是指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生活地域冲泡出最适合客人口感的茶,展示出茶叶商品的保障因素(如茶的色香味韵)。

讲好茶,是指根据客人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巧妙地介绍好茶的魅力因素(如名贵度,知名度,珍稀度,保健功效及文化内涵等),以激发客人的购买欲望,产生“即兴购买”的冲动,甚至“惠顾购买”的心里。

养生型茶艺

养生型茶艺包括传统养生茶艺和现代养生茶艺。

传统养生茶艺是指在深刻理解中国茶道精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佛教、道教的养生功法,如调身、调心、调息、调食、调睡眠、打坐、入静或气功导引等功法,使人们在修习这种茶艺时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现代养身型茶艺是指根据现代中医学最新研究的成果,根据不同花、果、香料、草药的性味特点,调制出适合自己身体状况和口味的养生茶。

养生型茶艺提倡自泡、自斟、自饮、自得其乐,深受越来越多茶人的欢迎。

茶艺用具

1.置茶器

①茶则:

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起炭火工具②茶匙:

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茶漏(斗):

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茶荷:

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茶擂:

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茶仓:

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理茶器

①茶夹:

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潮州工夫茶艺”的器具②茶匙:

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茶针:

用于通壶内网。

④茶桨(簪):

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分茶器

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

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

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

用于品啜茶汤。

②闻香杯:

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杯托:

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涤洁器

①茶盘:

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茶船(茶池、茶洗、壶承):

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渣方:

用以盛装茶渣。

④水方(茶盂、水盂):

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煮茶⑤涤方:

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茶巾:

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容则:

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其它

①煮水器:

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

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壶垫:

纺织品。

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盖置:

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奉茶盘:

奉茶用的托盘。

⑤茶拂:

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温度计:

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茶巾盘:

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香炉:

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分类

祁门红茶茶艺

主要用具:

瓷质茶壶、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

茶具在表演台上摆放好后,即可进行祁门工夫红茶表演。

(一)“宝光”初现

孔雀开屏祁门工夫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

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

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祁门工夫红茶。

(二)清泉初沸

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三)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四)“王子”入宫

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

祁门工夫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

(五)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红茶的关键。

冲泡红茶的水温要在90~95℃,而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六)分杯敬客

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

祁门工夫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

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八)观赏汤色

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

祁门工夫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

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

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九)品味鲜爽

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

祁门工夫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

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十)再赏余韵

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赏叶(十一)三品得趣

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谢客

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

祁门工夫红茶同样适于调饮。

然清饮更难领略祁门工夫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

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中式乌龙茶茶艺

1.备具候用:

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

紫砂水平壶、公道

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

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

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悬壶高冲4、活煮甘泉:

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

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

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

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

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

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

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

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

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

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

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

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

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

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

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

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

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

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

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

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

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

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

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

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26.三龙护鼎:

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

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乌龙入海28、初品奇茗:

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

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

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

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

通过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

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

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

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

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

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绿茶茶艺

用具

玻璃茶杯香一支白瓷茶壶一把香炉一个脱胎漆器茶盘一个开水壶两个锡茶叶罐一个茶巾一条茶道器一套绿茶每人2—3克

基本程序:

1.点香焚香除妄念

2.洗杯冰心去尘凡

3.凉汤玉壶养太和

4.投茶清宫迎佳人

5.润茶甘露润莲心

鉴赏汤色6.冲水凤凰三点头

7.泡茶碧玉沉清江

8.奉茶观音捧玉瓶

9.赏茶春波展旗枪

10.闻茶慧心悟茶香

11.品茶淡中品致味

12.谢茶自斟乐无穷

普洱茶茶艺

一﹑用具

1.碳炉一个2.陶制烧水壶一把3.根雕茶桌一张4.兔毫盏若干个

5.茶洗一个6.有把手的泡壶一把7.香炉一个8.香一支

9.木鱼一个10.磬一个11.铁观音茶十克至十五克12.茶道一套13.佛乐磁带一合

二﹑基本程序

1.礼佛──焚香合掌2.调息──达摩面壁3.煮水──丹霞烧佛4.候汤──法海听潮

5.洗杯──法轮常转6.烫壶──香汤浴佛7.赏茶──佛祖拈花8.投茶──菩萨如狱

9.冲水──漫天法雨10.洗茶──万流归宗11.泡茶──涵盖乾坤12.分茶──偃流水声

13.敬茶──普渡众生14.闻香──五气朝元15.观色──曹溪观水16.品茶──随波逐浪

17.回味──圆通妙觉18.谢茶──再吃茶去

三﹑解说词

禅茶属于宗教茶艺。

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

禅茶茶艺还是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我们这套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希望大家能放下世俗的烦恼,抛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

1.礼佛:

焚香合掌

同时播放《赞佛曲》﹑《心经》﹑《戒定真香》﹑《三皈依》等梵乐或梵唱,让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像一只温柔的手,把我们的心牵引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使我们烦躁不宁的心平静下来。

2.调息:

达摩面壁

达摩面壁是指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禅的故事。

面壁时助手可伴随着佛乐,有节奏的敲打木鱼和磬,进一步营造祥和和肃穆的气氛。

主泡者应指导客人随着佛乐静坐调息。

静坐的姿势以佛门七支坐为最好。

所谓七支坐法,就是指在静坐时肢体应注意七个要点:

其一,双足跏趺也称为双盘足。

如果不能双盘亦可用单盘。

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做如意坐。

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做金刚坐,开始习坐时,有人连单盘也做不了,也可以把双腿交叉架住。

其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一个骨节都如算盘珠子叠竖在一起样,使肌肉放松。

其三,左右两手环结在丹田下面,平放在胯骨部份。

两手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抵。

这叫“结手印“也叫做“三昧印“或“定印“。

其四,左右双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不可沉肩弯背。

其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腭内收而不低头。

其六,双目似闭还开,视若无睹,目光可定在座前七﹑八公尺处。

其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面部微带笑容,全身神经与肌肉都自然放松。

在佛乐中保持这种静坐的姿势10-15分钟。

静坐时应配有坐垫,坐垫厚约两﹑三寸。

如果配有椅子,亦可正襟危坐。

3.煮水:

丹霞烧佛

在调息静坐的过程中,一名助手开始生火烧水,称之为丹霞烧佛。

丹霞烧佛典出于《祖堂集》卷四。

据记载丹霞天然禅师于惠林寺遇到天寒,就把佛像劈了烧火取暖。

寺中主人讥讽他,禅师说:

“我焚佛尸寻求舍利子。

(即佛骨)“主人说:

“这是木头的,哪有什么舍利子。

“禅师说:

“既然是这样,我烧的是木头,为什么还要责怪我呢﹖“于是寺主无言以对。

“丹霞烧佛“时要注意观察火相,从燃烧的火焰中去感悟人生的短促以及生命的辉煌。

4.侯汤:

法海听潮

佛教认为“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从小中可以见大,从煮水候汤听水的初沸﹑鼎沸声中,我们会有“法海潮音,随机普应“的感悟。

5.洗杯:

法轮常转

法轮常转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二十。

径山宝印禅师云:

“世尊初成正觉于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陈如比丘最初悟道。

“法轮喻指佛法,而佛法就日常平凡的生活琐事之中。

洗杯时眼前转的是杯子,心中动的是佛法,洗杯的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礼佛修身的目的是使心中洁净无尘。

在转动杯子的手法洗杯时,或许可看到杯转而心动悟道。

6.烫壶:

香汤浴佛

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

一是四月初八的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的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佛欢喜日“。

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僧侣及信徒们要用香汤沐浴太子象(即释迦牟尼佛像)。

我们用开水烫洗茶壶称之为“香汤浴佛“,表示佛无处不在,亦表明“即心即佛“。

7.赏茶:

佛祖拈花

佛祖拈花微笑典出于《五灯会元》卷一。

据载: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