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小游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1225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学小游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企业管理学小游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企业管理学小游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企业管理学小游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企业管理学小游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学小游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企业管理学小游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学小游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管理学小游戏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工具:

打印

价值观大拍卖

活动目标:

1.协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2.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对行动力的影响。

活动程序:

(一)活动前教师先制作「价值观项目表」(如附录一),并将这些项目另书写于墙报纸上。

(二)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价值观项目表」及一A4影印纸。

1.教师请学生将A4影印纸做成总金额为一万元的纸钞,面额为5000元、2000元、1000元及500元(亦可为其它面值,只是单位愈小,所花时间愈多),数不限,但总金额须为一万元。

2.请学生预想:

若一万元代表人的一生之所有时间及精力,他会花多少钱来买「价值观项目表」的那些项目?

教师可给予五分钟,让学生于「价值观项目表」上进行估算。

(三)教师的身份转成银行,担任拍卖的工作(拍卖工作亦可让学生轮流担任)。

1.教师说明拍卖规则(如可不可向银行借款、或可不可以将买到之「物品」转卖…等)。

2.进行拍卖。

(四)心得分享与讨论:

1.拍卖完毕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或于班级里分享自己在此活动中的心得。

2.教师说明价值观对个人的发展与人际关系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可增强自己对人、事的辨别与决策能力。

而此活动亦可看到个人是属于敏锐果断、眼明手快或是优柔寡断、犹疑不决的个性。

教师带领讨论方向:

(一)你是否买到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项目?

1.如果是,买到时的心情如何?

2.如果不是,则因何故没有买到?

没有买到的心情如何?

3.你最想买的项目是什么?

其背后隐含的价值观为何?

为什么它对你而言那么重要?

(二)有些人都没有买到,为什么?

(三)参与拍卖活动时,你的心态为何?

1.你所买的项目是否都是自己喜欢的?

还是在赌气或不得已的情况下买的?

2.在拍卖的过程中,你的心情是紧的?

兴奋的?

还是…(附录一)项目优先级预估价格成交价格

1.使世上的人对待他人正如个人所希望的方式

2.有一百万给世界上需要的人

3.有机会成为你所希望的那一科最好的学生

4.有一年可以尽量做个人爱做的事

5.有一年做全世界最聪明的人

6.有一粒使人说实话的药丸

7.有机会完全自主

8.有一屋子的钱

9.有机会当总统

10.被班上每个人喜爱

11.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有座房子

12.有机会成为世界上最吸引人的人

13.有机会健康地活一百岁

14有颗药丸可以解决你担心的问题

15.有座藏有你喜爱的书的图书馆

6-21(00:

00)

“听与说”游戏

角色分配:

1、孕妇:

怀胎八月

2、发明家:

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

3、医学家:

经年研究爱滋病的治疗方案,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4、宇航员:

即将远征火星,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

5、生态学家:

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组

6、流浪汉

游戏背景:

私人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6人存活。

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只能容纳一人的橡皮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

游戏方法:

针对由谁乘坐气球先行离岛的问题,各自诉理由。

先复述前一人的理由再申述自己的理由。

最后,由大家根据复述别人逃生理由的完整与述自身理由充分的人,自行决定可先行离岛的人。

游戏说明的道理(可以请学员一起谈看法):

1、认真聆听别人的话,记住别人的想法,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才会让你去求救。

由此可见,聆听非常重要。

2、根据学员的表现评价:

好的表达/坏的表达。

  

啤酒游戏

背景

  啤酒游戏,是1960年代,MIT的Sloan管理学院所发展出来的一种类似「大富翁」的策略游戏。

Sloan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各种年龄、国籍、行业背景都有,有些人甚至早就经手这类的产/配销系统业务。

然而,每次玩这个游戏,相同的危机还是一再发生,得到的悲惨结果也几乎一样:

下游零售商、中游批发商、上游制造商,起初都严重缺货,后来却严重积货,然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动,却也只有第二周那一次而已!

如果成千成万、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参加游戏,却都产生类似的结果,其中原因必定超乎个人因素之上。

这些原因必定藏在游戏本身的结构里面。

  在这游戏里,有三种角色可让你来扮演。

从产/配销的上游到下游体系,依序为:

  1.「情人啤酒」制造商

  2.啤酒批发商

  3.零售商

  这三个个体之间,透过订单/送货来沟通。

也就是说,下游向上游下订单,上游则向下游供货。

  游戏是这样进行的:

由一群人,分别扮演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三种角色,彼此只能透过订单/送货程序来沟通。

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主权,可决定该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

至于终端消费者,则由游戏自动来扮演。

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

零售商的常态:

  1、销售、库存、进货  

  2、订货时间约为4周

  3、每次订货4箱啤酒

安份守己的零售商

  首先,先假设你扮演的是零售商这个角色。

你是个安份守己的零售商,店里卖了许多货品,啤酒是其中一项颇有利润的营业项目。

平均来说,每一个礼拜,上游批发商的送货员都会过来送货一次,顺便接收一次订单。

你这个礼拜下的订单,通常要隔4个礼拜才会送来。

「情人啤酒」是其中一个销量颇固定的品牌。

虽然这品牌的厂商似乎没做什么促销动作,但相当规律的,每周总会固定卖掉约4箱的情人啤酒。

顾客多半是20来岁的年轻人。

  为了确保随时都有足够的情人啤酒可卖,你尝试把库存量保持在12箱。

所以,每周订货时,你已把「订4箱情人啤酒」视为反射动作。

为了方便起见,我把进货、订货、售出、原本库存量、结余库存量这五项数字,用图形来表示。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啤酒游戏的进行,零售商如何应对客户的购买行为、上游的进货行为。

零售商1-6周

  第一周:

风平浪静。

第一周,一如往常,卖出4箱、进货4箱、结余12箱。

所以你也一如往常,向批发商订货4箱。

  第二周:

多卖了4箱。

第二周比较奇怪,情人啤酒突然多卖了4箱,变成8箱。

因此,店里库存就只剩下8箱。

虽然你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多卖了4箱,也许只是有人举办宴会、多买了一些啤酒吧!

为了让库存量恢复到12箱,你这个礼拜向批发商多订了4箱,也就是订了8箱。

  第三周:

还是一样。

这一周跟上一周一样,还是卖出了8箱。

批发商的送货员来了,送来的情人啤酒数量,正是4周前向他所订的4箱。

现在,情人啤酒的库存量只剩4箱了。

如果下个礼拜销售量还是这样的话,下个礼拜结束时,就要零库存了!

为了赶快补足库存,你本来打算只订8箱;

但是,怕销售量会再上升,为了安全起见,你多订了一点,订了12箱。

  第四周:

原來如此

  这一周,还是跟上一周一样,卖了8箱情人啤酒。

有一天,你抽空问了一下买情人啤酒的客人,才知道:

原来在第二周时,有个合唱团的新专辑的主打歌里,结尾是一句「我喝下最后一口情人啤酒,投向太阳」的歌词。

可能因为这样,所以销售量就变多了。

「奇怪,如果这是啤酒制造商或批发商的促销手段,为什么他们没先通知我一声呢?

」这一周进货量为5箱,嗯,批发商也开始反应我增加的订单了。

你预期销售量可能还会上升,而且库存也只剩下1箱了。

所以,这一次一口气订了16箱。

  第五周:

库存沒了......本周,还是卖了8箱。

进货7箱,表示上游批发商真的开始响应了。

不过,库存变0了。

望着空空的货架,你决定跟上周一样,订16箱,以免落得「流行啤酒没货」的窘状,影响商誉。

  第六周:

开始欠货。

真惨!

本周只到了6箱情人啤酒而已。

还是有8箱啤酒的顾客需求量,但库存已然耗尽。

你只好跟两位预约的老顾客说:

下次一有货,一定先通知你们......望着空空的货架,想着:

要是还有货,不知道可以多赚多少笔呀......真可惜......好象在方圆百里里头,只有你这一家才有卖情人啤酒。

而且,照顾客预约的情况看来,抢手程度好象还会增加;

以前可从来没有人会预约的......。

本来想再多订一点,但,一想到前几周多下的订单,可能就快送过来了。

于是,你抑制住冲动,还是维持原状:

订了16箱。

希望本周欠2箱的惨状能赶快解决掉。

零售商7-9周

  第七周:

依旧。

这一周,还是只进货五箱。

五箱情人啤酒,刚把其中两箱卖给上周预约的顾客,不到两天,剩下的又卖完了。

更惨的是,有五位顾客留下他们的连络资料,希望你一有货就通知他们。

结果,本周欠了5箱货。

你另外订了16箱,并祷告说下周会真正开始大量到货。

  第八周:

火大。

还是只进货5箱。

火大了!

「该不会是制造商的生产线还没赶上增加的需求量吧!

真是的!

反应这么慢!

本周,你订了24箱,以免欠货量越来越大,生意不用做下去了。

  第九周?

先别急,让我们换个角色,看看批发商的情况。

批发商1-8周

  安份守己的批发商。

你是个安份守己的批发商。

你代理了许多品牌的啤酒,情人啤酒也是其中之一。

比较特别的是:

你是本地的情人啤酒独家代理商。

你本周向制造商下的订单,通常约4周会送过来。

因为情人啤酒销售量一向很稳定,每周销给零售商的总数量都差不多是4卡车的量,所以,你固定每周向制造商订4卡车的情人啤酒,维持12卡车的库存。

  第一~二周:

一如往常。

第一周,风平浪静,所以,你还是向制造商订4卡车啤酒。

  第二周,有一两个零售商多订了一点情人啤酒,不过,总的来算,总订单数量还是一样。

所以,你还是向制造商订4卡车啤酒。

小波动。

好象多一点的零售商多下一点订单了,所以,你多销出2卡车的情人啤酒,库存也减少了2卡车的量。

为了恢复原先所维持的库存量,你向制造商多订了2卡车,也就是订了6卡车的情人啤酒。

  第四~六周:

持续畅销。

第四到第六周,情人啤酒的销售量似乎越来越好,使零售商给的订单越来越多。

但是,上游制造商给的货还没增加,没办法同时满足所有零售商的需求,所以,只能一边给他们比平常多一点点的情人啤酒,一边向制造商下多一点的订单。

等到制造商送过来多一点的数量,才能把零售商给的订单消化光吧。

  第六周某一天,你偶然听到一首流行歌曲有「情人啤酒」的字眼,恍然大悟!

可能这种畅销趋势还会持续好一阵子......。

  第六周结束,库存量变负的了,总共积欠了8卡车的数量。

赶紧向制造商下20卡车的订单!

越来越惨。

零售商的订单持续增加,制造商的进货却还没反应过来。

对零售商积欠的数量也一直增加,到-40了。

你开始着急了。

打和制造商联络,赫然发现他们居然两个礼拜前(也就是第六周)才增加生产量!

「我的天!

他们真是反应迟钝!

我要怎么跟下游零售商交代呢?

只好先比照上个礼拜的数量给他们了......」从零售商传过来的订单越来越多看起来,情人啤酒的销售成绩似乎真的一直成长,一咬牙,把向制造商下的订单提高到30,但愿能赶快把积欠订单消化掉。

批发商9-17周

  第九~十三周。

订单持续增加、存货持续赤字、进货缓慢增加。

总之:

持续恶化!

可怜的你,开始增加流连在附设酒吧的时间了,因为你开始害怕接听零售商打来的抱怨催货了。

显然的,情人啤酒制造商也跟你有一样的逃避想法,因为你也开始找不太到他们的负责人员。

  第十四~十五周,进货终于大量增加了,积欠数字也终于可以开始减少了。

这时,零售商送来的订单也减少了,你想,可能是这两周送给他们的货,让他们可以少订一点了吧!

  第十六周,到第十六周,你几乎已收到前几周所下的订单的数量:

55卡车量。

望着成堆的啤酒箱,你想,这些东东很快就可以卖出去了,终于可以痛痛快快的大赚一笔。

可是,零售商送过来的订单,怎么一个个都变成0了呢?

怎么搞的?

前几周,他们不都一直嚷嚷着要多一点啤酒吗?

怎么我一有足够的货,他们却都不要了?

一股寒意涌上心头,你赶紧取消向制造商发出的订单。

  第十七周,制造商送来60卡车的情人啤酒,但零售商仍然没再下订单。

上周的55卡车量,加上这礼拜的60卡车量,真糟糕!

堆积如山了!

可恶!

那首情人啤酒歌不是还正流行吗?

怎么这些零售店都不再要求进货了?

再不过来订货,你要把那些该死的零售商打入第十八层地狱!

......之后,零售商还是没再下订单。

该死的制造商,却仍然一直送来60卡车的情人啤酒。

可恶的制造商!

干嘛还一直送货进来?

制造商6周后

安份守己的制造商

  你刚被这家啤酒制造商雇来做为配销及行销主管。

情人啤酒是其中一项产品,从制造到出货,约要花上2周的时间。

它的品质不错,但行销不太出色,公司希望你能加强行销。

订单急遽上升。

不知怎么的,就任才6个礼拜,情人啤酒的订单突然急遽上升。

运气真好!

怎料到一首带有「情人啤酒」字眼的流行歌曲,刚好在你上任时就冒出来,更想不到的是,它还会让订单猛然变得那么多!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呀!

呵呵。

因为从制造到完成共需约2周的时间,所以你赶快增加生产线。

  第七~十六周:

成为英雄。

订单持续增加,但生产线才刚扩大一点,库存量又有限,很快的,就耗光了。

于是,你又扩大生产线,希望能赶快消化订单。

此时,你已成为公司里的英雄。

厂长也开始给员工奖励,以鼓励他们加班,并考虑招募新的帮手。

订单不断增加,你已开始盘算自己的年终奖金会增加多少。

不过,产量仍然赶不及订购量。

直到第十六周,才真正赶上未交的积欠数量。

  第十七周,生产量赶上了,但,怎么批发商送来的订单变少了?

  第十八周,奇怪,他们怎么都不订了?

有些订单还可以看出打个大叉叉的删除痕迹......

  第十九周,订单还是0,可是,生产好象开始过剩了......你战战兢兢的向主管提出解释:

也许是断续(discontinuity)现象吧、「可能是消费者需求暴起暴落......」。

但几个礼拜过去了,情况依旧,面对堆积如山的过剩生产量,你叹口气,准备递上辞呈......。

检讨

  真的是「客户需求暴起暴落」吗?

啤酒游戏源自1960年代MIT的Sloan管理学院,成千上万的各式各样背景的学员、经理人都实验过,得到的悲惨结果也几乎一样:

下游零售商、中游批发商、上游制造商,起初都严重缺货,后来却严重积货。

这位配销行销主管推测原因是「客户需求暴起暴落」。

他的推测是正确的吗?

如果仔细看看客户的购买行为,可发现:

只有在第二周购买量变成8箱,尔后就一直维持8箱的购买量。

自第二周起,购买量一直稳定不变,并没有所谓的「客户需求暴起暴落」现象。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该怪罪谁?

零售商起初怪罪批发商不快点增加进货,到了后来,却抱怨批发商进过多的货让他们库存自第16周起开始暴增,所以不再订货。

  批发商一方面怪罪下游零售商,一开始时拼命增加订单,到第16周却又取消订单。

另一方面他也怪罪上游制造商,一开始一直缺货,第17周起却一直进太多的货。

制造商也怪批发商一会儿要太多货、到后来却不再要任何货。

只好推测是「客户需求暴起暴落」导致......

但是,从这三个产配销角色里,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己的理性,尽力做好行动与判断决策。

那么,到底该怪谁?

结构影响行为

  从这个啤酒游戏的教训,可知:

结构会影响系统的总合行为。

不同的人,置身于相似的结构当中,倾向于产生类似的结果。

但是,参与系统的各个份子,常常只见树而不见林,只能针对眼中所见的local信息,做local的最佳决策。

不幸的,每个人的local最佳决策,不见得会导致整个系统的global最佳决策。

像啤酒游戏里头,不管是下游零售商、中游批发商、上游制造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所能接触的local信息,做出最符合本身预期的善意、果决、最佳决策,但结局却是...能怪罪任何一个份子吗?

  经济学里,有一个「存货加速器理论」(inventoryacceleratortheory),正是用来解释这种「需求小幅上扬,却导致库存过度增加,进而引起滞销和不景气」现象的商业景气循环理论。

  缺乏这种全面观照的角度,就无法跳脱这种结构所囿限的个体行为。

历史是会重演的

  美国介入越战,越陷越深;

联介入阿富汗战,越陷越深;

这两者不正具有类似的结构吗?

参与份子不也是在自己本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吗?

结局却变成...冷战时期美之间的军备竞赛、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军备竞赛、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外交攻防战,不也是类似的结构吗?

如果不能跳出local视野,综观全局,那么,各份子的理性决策,可能还是不要的好。

当局者迷

  结构不仅只是「外在」的环境及条件限制;

有时候,参与者自身的倾向也是系统结构的一部份。

像啤酒游戏里头,各份子的理性,都是「尽可能做好自己份的事」;

越战的双方、军备竞赛的双方、外交攻防战的双方,莫不是尽自己的本份。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各经济体的份子都是理性个体」,也直接间接影响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构成。

个体与整体之间

  在具有dynamiccomplexity的系统下,只注意细节、不观照全局的话,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前面举的许多例子,都是缺乏这种全面观照能力的产物。

小小的扰动,竟会导致《混沌》所提的「蝴蝶效应」。

「个体经济学」的最佳作为,却不见得为「总体经济学」所喜。

结构的反思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惯常面对的GA、生命游戏、传统自动机、细胞自动机.....,看到其中的各种「变化」、「演化」、「x级相变」,不要沾沾自喜以为:

这就是大自然的真实、生命的真实、物理的真实、人生的真实......。

我们还得综观全局,看看:

是不是这些人造的系统结构,影响了它所能呈现出来的行为?

改变一下这些系统结构,是不是就有全新的行为产生?

多做这些反思,才能让计算机仿真出来的演化世界,更趋进真实,也更反应真实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规则:

1、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面对面坐下。

2、请两人中的一人写下最近发生的一件事,由另外一个同学辩识他的情绪是:

愤怒、伤心、快乐、紧、烦躁。

3、之后,写下事情的同学再叙述现在的感受,如“我很开心”,而由另一人来确认想法背后的原因,如“你是因为快要下课了吗”......

4、每个人必须获得对方三个“yes”的回答才算过关,然后再交换角色。

5、由同学表达参与活动的感受。

游戏的目的:

让人了解到了解人的感觉是非常美妙的一件事情,但了解到人的心,同理心是很重要的。

提高结构式提问的技能

这部分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帮助你提高结构性提问的技能。

第一部分

继任者角色

现在你考虑这样一种情况,你要到另一个部门去接任工作。

你知道你要接任的工作是什么,但是你不知道和什么人一起工作。

你必须面对这个现实。

在这个练习里,你将有机会计划并组织一次面谈,与那个你即将接替的前任。

你要确定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并制定一个提问单,以便在面谈中使用。

现在,你就是那个继任的人。

另外两个人中,一个是你的前任,一个是面谈时的观察者,你们三个人共同完成这个管理游戏。

前任者角色

当你扮演这个角色时,你在心里准备几个话题:

主要是一些有关与你一同工作的人的特点和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这样,你可以有准备地回答你的继任者所提出的问题。

同时,你要运用你的想象力,使你的回答具有真实感。

在回答问题时,你可以以真实的工作为背景,也可以根据你的想象,但是你的回答想自然,尽可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观察者

你的角色是观察,不要说话。

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做些笔记。

你观察的要点如下:

1.提问的类型和回答的方式;

2.问题提出的方式与恰当与否;

3.与其他对谈话有帮助的行为等。

当谈话结束后,你把你观察的结果向两个人反馈(特别是提问者)。

你的反馈是描述你观察到的实事,而不是评价,重点放在提问的结构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