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次解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1194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次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次解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次解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次解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次解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次解释Word下载.docx

《名次解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次解释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次解释Word下载.docx

是指患者卧床时,身体各部位处于合适的位置,感到轻松自在。

5.主动卧位:

是指患芦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6.被动卧位:

是指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7.被迫卧位:

是指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

8.疼痛:

是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9.疼痛阈:

是指人体所能感觉到的最小疼痛。

10.医源性损伤:

是指医务人员言谈及行为上的不慎而造成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损伤。

11.保护具:

是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的各种器具。

第五章名词解

1.压疮:

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2.剪切力:

是因为骨骼及深层组织由于重力作用会向下滑行,而皮肤及表层组织由于摩擦力的缘故仍停留在原位,使两层组织产生相对性移位而引起的。

第六章名词解

1.休息:

是指通过改变当前的活动方式,使身心放松,处于一种没有紧张和焦虑的松弛状态。

2.睡眠:

是一种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环境可相对的不做出反应。

3.睡眠障碍:

是指睡眠量及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也包括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障碍,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以及异常的睡眠相关行为。

4.失眠:

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5.ROM练习:

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动的练习方法,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度,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的锻炼方法。

6.睡眠呼吸暂停:

是以睡眠中呼吸反复停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每次停顿≥10秒钟,通常每小时停顿次数>

20次,临床上表现为时醒时睡,并伴有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低氧血症、高血压及肺动脉高压。

7.诱发补偿现象:

是指慢波睡眠的第Ⅲ、Ⅳ期和快波睡眠减少时,会在下一个睡眠周期中得到补偿,特别是慢波睡眠的第Ⅳ期优先得到补偿,同时分泌大量生长激素,以弥补因觉醒时间增加造成的能量消耗。

但快波睡眠不足时症状更为严重,患者会出现知觉及人格方面的紊乱。

8.等长练习:

是指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练习称为等长练习,因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又称静力练习。

9.等张练习:

指对抗一定的负荷作关节的活动锻炼,同时也锻炼肌肉收缩。

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又称动力练习。

第七章名词解

1.交叉感染: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病原体来自于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

2.自身感染: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表或体内的正常菌群。

3.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人院前已开始或人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4.易感宿主:

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5.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6.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7.无菌技术:

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人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8.预防性消毒:

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人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9.疫源性消毒:

在有感染源或曾经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进行的消毒。

其消毒措施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10.终末消毒:

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1.随时消毒:

直接在患者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12.隔离:

是将传染源、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

13.保护性隔离:

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订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适用于隔离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患者,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患者等。

14.热力消毒灭菌法主要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是效果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15.电离辐射灭菌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60Co发射高能丁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灭菌的方法。

16.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17.污染区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18.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19.高度危险性物品穿过皮肤、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20.灭菌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使其达到灭菌效果的制剂。

第八章名词解

1.体温过高:

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体温过高。

2.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l℃。

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等。

3.脉搏短绌:

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简称绌脉。

4.高血压:

指18岁以上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5.体位引流:

置患者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人大气管并咳出体外,称体位引流。

6.氧气疗法:

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7.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称为奇脉。

8.吸痰法:

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人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第九章名词解

1.冷、热疗法:

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从而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

2.继发效应:

指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反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第十章名词解

1.营养素:

是能够在生物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机体及调节和维持生理功能的物质。

2.治疗饮食:

是指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节热能和营养素,以达到治疗及辅助治疗的目的,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3.试验饮食:

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饮食内容的调整来帮助诊断疾病和提高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性的一种饮食。

4.鼻饲法:

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5.要素饮食:

是一种化学组成明确的精制食物,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

它的主要特点是无需经过消化过程,可直接被肠道吸收和利用,为人体提供热能及营养。

6.胃肠外营养:

是按照患者的需要,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人患者所需的全部能量及营养素,包括氨基酸、脂肪、各种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

第十一章名词解

1.多尿:

指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者。

2.少尿:

指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者。

3.膀胱刺激征: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4.尿潴留:

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5.尿失禁:

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6.导尿术:

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7.腹泻:

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8.排便失禁:

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9.便秘:

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10.灌肠法:

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人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第十二章名词解

1.口服给药法:

是最常用、最方便、又比较安全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液循环,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

2.注射法:

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人体内的方法。

注射给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适用于因各种原因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

3.皮内注射法:

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4.皮下注射法:

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皮下组织的方法。

5.肌内注射法:

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6.雾化吸入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人的方法。

7.过敏反应:

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机体后,在体内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第十三章名词解

1.静脉输液:

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2.输液微粒:

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um,少数较大的输液微粒直径可达50~300um。

3.输液微粒污染:

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人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4.密闭式输液法:

是将无菌输液器插入原装输液瓶进行输液的方法。

5.开放式输液法:

是将溶液倒入开放式输液器吊瓶内进行输液的方法。

6.静脉输血:

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7.间接输血法:

是将抽出的血液按静脉输液法输给患者的方法。

8.直接输血法:

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抽出后立即输给患者的方法。

9.血型;

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A.BO血型鉴定:

通常是采用已知的抗A.、抗B血清来检测红细胞的抗原并确定血型。

11.直接交叉配血试验:

用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12.间接交叉配血试验:

用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检查供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第十四章名词解

1.洗胃法:

是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

2.意识障碍:

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任何原因引起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时,都可出现意识障碍。

3.浅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如压迫眶上缘)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可存在。

4.深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

全身肌肉松弛,肢体呈弛缓状态,深浅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及病理反射出现。

机体仅能维持循环与呼吸的最基本功能,呼吸不规则,血压可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5.心肺复苏:

是对由于外伤、疾病、中毒、意外低温、淹溺和电击等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心跳停止,必须紧急采取重建和促进心脏、呼吸有效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措施。

6.意识状态:

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是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正常人应表现为意识清晰,反应敏捷、准确,语言流畅、准确,思维合理,情感活动正常,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力和定向力正常。

第十五章名词解

1.死亡:

传统的死亡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

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将死亡定义为:

“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身体重要作用的终止。

2.濒死:

即临终,指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然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恶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3.脑死亡:

又称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

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

4.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层次(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政府和慈善团体人士等)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支持和照料。

其目的在于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以提高,能够无痛苦和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并使家属身心得到维护和增强。

第十六章名词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