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大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1084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静大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刘静大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刘静大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刘静大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刘静大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静大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刘静大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静大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静大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紧扣这一核心目标。

3.坚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

强调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4.《课标》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1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背诵优秀诗文110篇(段)。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比“实验稿”增加16篇。

5.关于“非连续文本”: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所谓“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

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面对有限的课时数,为了完成新课标的以上要求,我们只能将教学内容整合,为此我们提出了大单元主题教学。

(二)、是单元主题教学的再提高

自2007年我区提出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至今已有五年时间,教学模式成型。

大单元主题教学是单元主题教学的一个完善和提高。

(三)、是新教材的需要。

新教材已经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组合。

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必须要随之改变,我们的备课思想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为了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需要,我们提出了大单元主题教学。

拉近了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的距离。

阅读与零敲碎打变成整体教学,变成高效、广博、精深的厚积薄发。

三、“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环节步骤)

四步骤八课型

第一步为“得法”,课型有“引领课和“精读课”。

第二步为“习法”,课型有“预习课”“展示课”和“拓展课”。

第三步为“用法”,课型有“活动课”和“作文课”。

第四步为“验法”,课型为“测评课”。

今天两位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就是第一步“得法”中的两种课型。

李会慧老师展示的是一节引领课。

给学生呈现单元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期待,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指导学生着手进行本单元学习资料的收集。

㈠引领课四个步骤:

学生生活经验“导趣”——单元导语“导学”——“文本、插图”导读,——以“活动规划”导行

李老师上的是九年级上册课本第三单元《走进小说天地》。

首先让学生说出曾读过的小说或小说中的人物。

这是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水浒传》中的武松等,这是家喻户晓的,也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做到了导趣,由此引出这节课的内容《走进小说天地》。

然后借助单元导语让同学们明确学习小说的方法:

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欣赏人物形象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随之提出同学们浏览的方法,这是导学。

再次借助于“文本插图”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这是导读。

学生开始有针对性的默读课文之后,教师巧设问题:

精读篇目:

“猜猜他(她)是谁”;

略读篇目:

连线等,初步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最后进行本单元的“活动规划”教给同学们阅读小说的方法。

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引领课的模式,讲的非常精彩,学生非常受益,目标达成度高。

(二) 

精读课

魏新凤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一节精读课鲁迅的《社戏》,重在得法。

精读课要找准核心切入点

如《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

都抓住“变”字共同突破主旨。

在《社戏》中魏老师抓住了文中的最后一段是不是好戏作为切入点,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探究。

为什么说是好戏?

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讨,是鲁镇的景美、人美和情美感,所以说是好戏。

把这一矛盾点作为切入点非常好。

通过这节课老师教给同学们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也为第二步习法打好了基础。

整堂课设计巧妙,突出了方法的传授,效果很好。

老师们我们上的最多的就是精读课,大家并不陌生,我不再赘述。

(三)预习课

1.三个步骤:

明确要求——预习活动——效果评价。

2.预习可分为“单元预习”和“课文预习”两种

3.把它分为“课内预习”和“课外预习”两种形式

4.解决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及重要结论的梳理,把教材内容条理化、精细化、实用化,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

其次,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第三,做好疑难问题的收集工作。

.5.预习工作必须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最有效的办法有:

①统一使用《语文预习手册》,可按照前面所述的“预习要点”设计成“表格式”或“学案式”两种,装订成册。

②统一使用自备的“预习笔记本”,教师指导预习笔记的做法,明确内容,规范格式要求。

(四)展示课(五)拓展课(六)活动课带着“主题”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带回“主题”。

(七)主题习作课《在山的那边》——《我有一个梦》;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我的一次冒险经历》;

《生命,生命》——《“对自己负责”》;

《散步》——《在家中,我这个“小太阳”……》;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可爱的“影子”》。

(八)测评课

在深度推进课改的今天,以课型创新为突破口,加快课改的进程。

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根据课型特征,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展示对话法、思维训练法、问题生成法等新型学习法.

如在创建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中,建构了体现问题学习特征的多元课型体系,譬如“问题发现评价课”、“问题解决展示课”、“问题拓展评价课”等课型

以上我对四步骤八课型作了简单介绍。

下面再说说怎样实践大单元主题教学。

四、怎样实践大单元主题教学

(一)、有效地“开发、调整、融合”课程1.课程的再认识

既有文本的也有活动的,既有音频图像的也有舞蹈器乐的,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

·

总之,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教书育人的资源载体均可成为“课程”。

2.二度开发教材A教材读准、读深,读新;

丰富背景知识;

内容的问题化、情景化,学习过程的活动化,学习资源的网络化;

从生活中找到一系列鲜活的应用案例

B特色鲜明的班级课程。

1晨诵、午读、暮省,其内容结合班级特点而定。

2梳理提炼常丽华的二十四节气课程。

例如其中的梅花课程以“一弄梅花、二弄梅趣、三弄梅魂”让孩子与诗词对话、与自己对话,给孩子一双文化之眼。

3.融合学科内的融合;

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案例与传统文化的整合

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融合;

学科与科技时政之间的融合;

学科与实践活动之间的融合;

学科与育人之间的融合。

4.调整——不能严格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

本学期共21周105课时,假期5课时(国庆、元旦),(8上)精读课16篇(12现代,4篇文言),14篇略读,5综合性学习(作文)精读32课时、略读14课时、作文36课时、反馈矫正10课时、合计82课时;

剩余18课时。

教学时间顺序调整;

(二)全册课程纲要编写的几个要点提示

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资源(教材、传统文化、综合实践、作文、名著阅读等)、确立学习主题、设置学习目标、、整合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式方法、总课时数的分配等。

?

分析资源了解学生

组织实施提炼主题

整合内容确立目标

(三)单元课程纲要编写的几个要点提示

1.主题内容教材、整合(拓展)、名著阅读、汉语知识、综合性学习、作文

2.主题单元教学构想及教学设计

围绕专题,对每节课教与学的设计、板书、课件。

基本模块:

单元导读、浏览每课、整体感知——精读感悟每课重点实践练习——回归整体、拓展比较、积累运用——综合、写作,整理测试。

3.单元主题教学作业(综合性学习、作文)设计

四、确定教学基调与策略 

大单元主题教学法并不排斥单篇课文的教学,而是以单篇教学为基础的。

因而我们要正确处理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以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让课堂教学“提速”,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实现厚积薄发;

让生活走进课

堂,把学习语言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

我们要做一个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一个心灵的引航者!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实行“大单元教学”,刚开始我对这个概念懵懵懂懂的,尽管校长也给我们搞了好几次讲座,但我还不是很清楚。

经过这一学期的试用,我才体会到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该新型模式如何使用。

其实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大单元教学”就是指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授课方式。

也就是说,站在三年的高度,打破学年、课时和教材顺序等界限,把三年的课程内容,作为一首完整的曲子来弹。

教师可以跨年级整合教材,最大限度地削减重复知识,使课堂内容实现高度浓缩。

教师还可以把学科知识按照学习的实际需要重新规划整合,综合设计,有序实施,从而把三年的学习内容贯通起来,将高效的“单元模块”植入课堂。

本学期我代的是高三年级,在假期我们全体数学教师通览了三年的教材,整体“消化”,进行“模块”整合,确立授课模块,并把本学期的学道编制任务责任到人,编制完毕后再有备课组长审核,审核无误后才交学务处打印。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高三教研组自行确立每小周半天集体备课的时间上报学研处,教研组全体教师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请假,学校要进行查人。

参加人员按规定时间准备好学道初稿,复印给老师人手一份,集体备课结束后,组长要把记录教学研处。

学道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抓手,学道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学生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学道要根据我们数学学科特点来设置,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凸显学习路径和方法的引领,使学生一步步走向预设的高度。

我们的课分五种课型,

1、思维导图课,建构本节知识体系。

2、研读文本课,该课要做到内容少而精,通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学道的作用。

3、问题探究课,这种课型就是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追问质疑提升学习目标,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利用学生表现欲,培养学生自信心。

4、实战演练课,是在前两种课型的基础上对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习题训练,在于发现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彰显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能力。

5、测评反思课,以砸实知识为第一要义,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树,让学生感知这一单元学习的路径,构建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二次提升。

有句话说的好:

没有总结就事倍功半,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所以课后我一般会对课堂进行教学回顾,写出反思,总结经验;

对收上来的学道进行批改、归类;

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性、全面性做出恰当评价,不合格的要当面批;

问题多的要通过巩固展示课解决。

同时高三我们还可以利用下午活动时间,把班中的中等学生叫过来进行个别辅导,每班中只要中等生成绩上去了,班级的整体成绩也就相应的上去了。

浅谈大单元教学下几种课型的关系 

2013-04-1809:

45:

49| 

分类:

教学反思| 

标签:

|举报|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规范大单元教学,共分为五种课型:

整体介入(思维导图)、文本研读、问题探究、拓展延伸、整体输出(测评反思)。

从我个人的理解,大单元统整首先应该是为了更好的建立单元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但在实际实施中,大部分学科对大单元知识的统整不到位,比较小的单元,如果也要通过5中课型来完成的话,未免太浪费时间了,本来1-2个课时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好也需要消耗4-5个课时,这是我们追求的高效吗?

还有就是五种课型,从理论上来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非常合理科学的。

但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如何处理各自的关系,大家又是如何来把握的呢?

昨天听了一节整体介入思维导图课,从课堂展示内容来看,与我们以前的课堂相比,内容十分充实,知识脉络也十分清晰,很是不错。

但感觉如果达到这样的水平已经完成了我们的大单目标了,我们还有必要继续后面的学习吗?

而且,这样的成果,是一个自习能达到的吗?

在我的感觉,这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单元整体输出的成果。

由此,我想到了整体输入与整体输出有何不同呢?

我认为,整体输入,是让学生先见森林,但还没有走进森林时,你能知道森林里都有些什么具体的生物吗?

只有我们在森林里充分的游览、考察过后,我们才能对森林有更细致、完整的认识。

因此,我认为整体介入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标、考纲、目录,以及教师分解后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的预览之后,完成的初步的知识联系结构图,只需要明了单元学习的整体框架就可以了。

然后在整体介入之后,再通过文本研读,详细了解每个知识要点下的具体内容,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通过问题探究,对单元重难点问题进一步加深理解,通过拓展延伸,强化单元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而经过这些课型之后,才算完成了对森林的游历、考察,最后对所学知识加工、处理,再次构建思维导图,整体输出单元学习成果。

8月21日,我校邀请到北京市东城区地理教研员潘化兵老师到我校,与我校教师一起研讨地理大单元教学,并指导教学实践和进行理论培训。

我们选取的课题是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本章共选取了两个案例分析:

第一案例讲述山西省煤炭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重点是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及综合利用的途径;

第二案例以田纳西河为例,了解流域开发所依托的地理背景,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重点是把握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及综合治理的对策。

首先由我校教师对本单元内容和学道编写、课程实施进行说课,张爱霞、王为一、冯云峰、原陈霞等老师分别就自己的理解,从教材、课标、学习目标、学情、学道编写、教学实施进行了简单说课,然后进行探讨,明确了本单元教学的重难点,课程标准和实施步骤。

但对于我校新推出的走班制没有明确的认识。

第二节课有张爱霞老师在1101、1104两个班进行走班式教学,内容为山西能源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我校设计的学道和学习流程,基本上按部就班,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可以说是紧扣教材,点多面广。

学生准备和展示也比较到位,学道所列问题基本能独立完成,并且在展示过程中有积极的质疑对抗,几簇同学还有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可以说本节课体现了我校教学的特色,也能反映教师在课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辅导,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准备。

但不足的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欠缺,缺乏必要的情境,有一点完任务的感觉,没有让人认识到学习来源于生活,是要为生活生产服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体现不出来或不明显,好像学习过程就是完任务,回答问题,缺乏生动性。

第三节课由潘老师主讲,潘老师的学道简明扼要,以材料为基础,设置相应问题,问题目标明确,层次突出,比较充分体现了高考要求,即以材料为基础,以能力立意,以问题分析和解决为目标,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概括起来为“起点高、能力强、重过程、讲方法、以点代面”。

四个问题,让我们耳目一新,体现了经验型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在她的课堂中仅是一个工具,是学习、探究的助手。

下午潘老师的《大单元备课与课堂教学设计》讲座,特别强调地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把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醒和警示。

从教这么多年以至实行课改以来,自己对于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可以说还不是十分清楚,对考试大纲同样也存在把握不严的问题。

而课程标准是教学之基,考试大纲是复习之本。

潘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以课标和内容、考纲为基础,自然是有的放矢,很值得我反省深思。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牢记潘老师的提醒:

1. 

全面解读内容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2. 

参考教材,跳出教材,强化学习思路方法

3. 

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层落实

4. 

体现人地协调,突出区域可持续发展

【转载】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管建刚老师文)

【转载】邓小平发出的十大警告

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 

2013-01-0616:

28:

51| 

默认分类| 

所谓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大单元教学”是指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授课方式。

那么,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呢?

一、整合教材。

教师要在假期通览三年教材,整体“消化”,进行“个性模块”整合。

期初再以学科为单位集体研讨,确立本学科“大单元模块”。

最后以教研组为单位,确立授课模块。

二、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学生是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来设置,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凸显学习路径和方法的引领,使学生一步步走向预设的高度。

三、上课。

1、预习展示课——寻法。

预习展示课要做到内容少而精,通过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2、提升展示课——展法。

这种课型就是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通过追问质疑提升学习目标,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利用学生表现欲,培养学生自信心。

3、巩固展示课——用法。

是在前两种课型的基础上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具体落实环节,在于发现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彰显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能力。

4、单元论坛课——验法。

以砸实知识为第一要义,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树,让学生感知这一单元学习的路径,构建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二次提升。

四、下课。

所以课后要求教师要做到:

1、对课堂进行教学回顾,写出反思,总结经验。

2、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归类,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性、全面性做出恰当评价,不合格的要当面批;

要求学生:

1、自我回顾展示效果、今后改进等。

2、对本课了解不透彻的要通过对组、小组合作或询问教师及时解决。

3、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

大单元整合教学——“DNA复制、转录、翻译”教学设计 

2012-11-0718:

06:

41| 

大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1此部分内容是“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是遗传分子基础核心内容之一,对学生深入把握遗传学较为关键。

2此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蛋白质工程等内容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大致过程、环节。

(2)能对三过程做条件、时间、场所、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归纳。

(3)能对三过程相关计算进行分析、解决。

2能力目标

(1)训练对复杂变化过程的把握、描述能力

(2)训练画生物学简图的能力

(3)训练相关计算分析能力

(4)训练对高中生物学知识整合重组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激发了解、探究生物学微观机理的兴趣。

(2)激发理科逻辑分析计算的热情。

(三)重、难点

重点:

三过程变化过程的理解与把握(这是主干、核心知识)

难点:

(1)翻译过程的理解(此过程较为抽象、繁杂,涉及的物质、结构、变化较多,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较高要求)

(2)相关计算(尤其是DNA复制原料、DNA复制同位素分析相关计算,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有着较高要求)

(3)多聚核糖体的理解(此内容属拓展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想象力亦有较高要求)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大单元教学

对教材中第3、4章内容进行了重组,归为“遗传的分子基础”一个单元,主要三块内容:

一个结构(DNA结构)、二个实验(转化实验、侵染实验)、三个过程(复、转、翻),另有一些相关拓展、归纳,如基因的概念、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

在本节课前已经复习了二个实验和DNA结构内容。

本节打破教材编排,把遗传上三个重要过程放在一起复习,便于对比、归纳,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学时间。

2整体引导讲授,细节主体交流

本节三个过程较为抽象复杂,学生自主学习难度较大、耗时较多,因此整体上采用传统的教师引导、讲授的教学方法,在一些小的环节上尽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去展讲、归纳、交流。

3简图教学

本节三个过程,用简图的形式分步表示,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另外考虑训练学生一定的画生物简图能力,故未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学法

主要以听讲为主,一些环节会“自主学习”,比如进行一些比较、类比,以及“合作学习”,比如一些计算问题的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