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总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1011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总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总复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为(C)(12年4月)

A、微观决策

B、中观决策

C、宏观决策

D、行政决策

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B)(12年4月)

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反馈系统

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的是(A)(13年4月)

A、信息传播B、政策问题

C、目标人群D、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主要包括(B)(13年4月)

A、政策评估系统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D、利益集团

E、代议机关

简述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11年4月)

答:

(1)认定政策问题;

(2)确认政策目标;

(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

(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A)(12年4月)

A、俄罗斯B、瑞士

C、法国D、美国

强调权威的多元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双响互动理论是(C)(13年4月)

A、新公共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治理理论D、精英理论

在决策中,能使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决策规则是(B)(13年4月)

A、简单多数规则B、全体一致原则

C、绝对多数规则D、需求显示法

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

B、简单多数规则又称“比例多数制”

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制规则的成本

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

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E)(12年4月)

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

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

E、大众传播在影响成册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

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13年4月)

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议程设置功能是媒介的一种能力,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传播学教程》里有详细记载。

简单的说就是由媒体设置舆论的切入点!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D)(11年4月)

A、安德森B、戴伊

C、拉斯韦尔D、西蒙

托马斯·

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A))(11年4月)

A、精英模型B、集团模型

C、混合扫描模型D、渐进主义模型

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B)(12年4月)

A、西蒙B、伊斯顿

C、德洛尔D、埃齐奥尼

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中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B)(12年4月)

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D、理性主义模型

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ABC)(12年4月)

E、渐进主义模型

理性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的特征是(ACE)(13年4月)

A、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作出一个决定

B、他的公正、客观理性是极为有限的

C、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转移

D、他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E、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简述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13年4月)

提出者和主要观点。

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当在广泛的参与主体了解彼此的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其包裹两组命题: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实的政策做出局部的调适

2、决策者吧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

问题认定(常出案例分析题)

公共政策问题分析方法:

①边界分析法:

对公共问题的本质和实际范围进行界定。

②多角度分析法:

从多个视角对公共问题进行分析。

③类别分析法:

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纳

④层次分析法:

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层次分类。

合理原因、可诉原因(由政策制定者操控的原因)

⑤头脑风暴法:

由一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讨论的结果。

⑥假设分析法:

伦理分析法。

 

3、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多次考案例分析)

①事件或者问题必须明朗而且严重

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③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三、政策议程确定过程中的模型

(重点)

1、科珀的模型:

①外在创始模型:

出现在民主平等的社会

②动员模型:

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

③内在创始模型。

政府内部,不想扩散到民众中去,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比较流行

2、芭疤拉—尼尔森模型:

将议程确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①议题确认

②议题采纳

③议题重要程度排序

④议题持续

3、约翰·

金登模型

这个模型建立在三种源流的基础上:

①问题流:

关注问题的定义,还包括预算约束

②政策流:

针对政策问题提出各种建议,并考虑这些建议能否存在需要满足的条件,如可行性分析等。

③政治流(政策后果):

设计政治对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包括对民族情绪、公众舆论、选举政治、利益集团等的考虑

4。

中国学者的模型

中国公共政策模型划分为:

①关门模式——日渐式威

②动员模式

③内参模式

④借力模式

⑤上书模式

⑥外压模式

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A)(11年4月)

A、系统议程B、政府议程

C、正式议程D、规划议程

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C)(12年4月)

A、伦理分析方法B、假设分析法

C、多角度分析D、边界分析法

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B)(12年4月)

A、社会问题B、政策问题

C、公共问题D、私人问题

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11年4月)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的情境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

4、团体或组织活力

5、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

试论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2年4月)

1、关联性和公共性

2、客观性和主观性

3、历史性和动态性

材料分析题

“863计划”出台经过(11年4月)

1986年3月3日,一份报告送到了中共中央驻地中南海。

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关于高新技术研名科学家究发展计划的报告》被称为“863计划”

这份题为“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王大衍、陈芳允等四人联合提出的。

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

这份报告很快呈送到邓小平的案。

邓小平两天后就做了批示。

他认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

邓小平并要求有关负责同志,“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行座谈,科学家们对高技术项目的选择方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有关部门将讨论意见上报邓小平,邓小平做出了明确的批示。

根据这一批示,形成了《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

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根据这一报告编制而成的《高新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这个纲要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作为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确定了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重点,以追踪世界先进水平。

“863”计划于1987年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才成果。

请回答:

1、简述比较常见的几种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

2、试分析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所提建议是怎样成为公共问题并进入政策议程的。

1,几种常见的提出公共问题的主体有:

①政府部门②政治人物③政党组织④利益集团⑤大众传媒⑥专家人士及咨询机构⑦公民和社会团体⑧政策网络

2、①明朗化的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明显暴露。

②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测性发动。

四位学者的建议以及邓小平的察觉使之能够很快地进入政策议程

③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形成正常的民主的和开放的察觉机制

公共政策的基本目标

①公平。

②效率。

③自由。

④安全。

下列属于政策规划范畴的概念是(C)(11年4月)

A、问题界定B、政策宣传

C、政策设计D、政策抉择

在政策制定中从一个不同的评价角度来看待事物的政策学习类型是(B)(11年4月)

A、工具学习学技术、政策指定过程及政策工具

B、概念学习

C、社会学习学政策价值、规范和目标

D、组织学习

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B)(12年4月)

A、政策设计B、政策论证①

C、政策审议②D、政策抉择③

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ABCD)(12年4月)

A、工具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E、政治学习

问答题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12年4月)

实事求是

面向未来

系统协调

明确具体

伦理考量

政策问题认定之后,政策制定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D)(13年4月)

A、政策移植B、政策论证

C、政策方案评估D、确定政策目标

从时间进程上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C)(13年4月)

A、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之间

B、政策方案确定之后

C、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D、政策执行的主体确定之后

参与行政决策规划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但是其中起主导主用的是(A)(13年4月)

A、政府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D、公众

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包括政策论证、政策探究以及(C)(13年4月)

A、政策审议

B、政策评估

C、政策对话

D、政策采纳

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

这一程序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D)(13年4月)

A、决策程序的合法化B、政策主体的合法化

C、政策形式的合法化D、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ABDE)(13年4月)

A、结果B、目标人群

C、可行性评估D、法规

E、执行机构

问答题

简述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13年4月

危机决策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具有显而易见的不可逆转性,它要求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和在相当有限资源的约束下作出重大决策和快速反应。

其构成要素是:

①决策问题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和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②决策者可利用的资源和信息有限;

③事态的发生危及决策单位和决策者得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

中国经验–“上下来去”模式

第一,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第二,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

第三,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过程”

论述题

试述“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13年4月)

上下来去模型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该路径认为,政策主体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原则,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方式。

因此,他的内涵是:

①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②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

③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过程”

当代美国公共政策学者雷恩和拉宾诺维茨在1978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被称之为(C)(11年4月)

A、过程模型史密斯B、互适模型麦克拉夫林

C、循环模型D、系统模型霍恩、米特尔

下列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中,属于政策本身的可控性变量是(D)(11年4月)

A、公众的支持

B、执行人员的精神状态及领导策略

C、监督机关的支持

D、明确而一致的政策指令

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和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A)(12年4月)

A、“自上而下”的执行研究路径

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

C、整合性执行路径

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

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D)(12年4月)

A、梅兹曼尼安B、萨巴提尔

C、雷恩D、巴达克

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B)(13年4月)

A、政策制定B、政策执行

C、政策监控D、政策评估

资源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条件,是公共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这些资源主要包括(ABCDE)(12年4月)

A、人力资源B、财务资源

C、信息资源D、权威资源

E、制度资源

试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和机制(11年4月)

1、原则①忠实原则②民主原则③法治原则

④创新原则

2、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

①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

②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

公民参与执行计划、公民参与执行监督、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③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

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12年4月)

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

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设,而且被Y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旗鼓地抢建。

有关专家称这是有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范本”。

2010年2月24日,Y州工信局《关于Y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称:

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所属的T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

2月25日,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批示:

“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T市的水泥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

但是作为Y州管辖的T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

不久,T市水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

此后不到两个月,该项目土建工程强行开工。

5月28日,在Y州工信局《关于T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的,要想尽办法缓建。

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设。

2010年8月19日,T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大班子成员及各委、办、局负责人共100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

该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

克难攻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

10月28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粉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缓建为好。

”在这次批示后,T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

11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战胜困难抢工期”的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

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

1、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

①执行机制与执行者素质的缺陷②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③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④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⑤目标群体的不配合和抵触。

2、本案例中,有三个原因导致政策失灵:

①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T市政府和水泥厂的影响

②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

对于违反了政策者没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③目标群体的不配合和抵触。

T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水泥厂不顾州的意见强行抢建。

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考得比较多)

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2、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内部评估:

政策运行机构和人员的自己评估、政府专职评估机构的评估

外部评估:

受委托评估、不受委托评估

3、预评估、过程评估和记过评估

4、单一政策评估和复合政策评估

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C)(11年4月)

A、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

B、政策议程

C、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府内部或外部

D、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

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是(A)(12年4月)

A、多样化B、单一化

C、简单化D、一元化

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A)(11年4月)

A、比例关系B、叠加关系

C、扩散关系D、互动关系

简答题

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12年4月)

(1)非正式评估是指没有严格的专门组织机构,评估主体、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没有固定化,但最后仍有某些评估结果的评估。

(2)非正式评估活动中,政策评估的方式多种多样。

(3)非正式评估的结论可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试论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13年4月)

1、政策信息、资料

2、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

3、政策目标

4、政策的沉淀成本

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说明了(C)(11年4月)

A、政策变动都是必要而且正确的

B、政策变动都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C、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

D、政策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策者的变动

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A)(11年4月)

A、功能B、组织

C、政策D、计划

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ABCE)(11年4月)

A、政策目标B、政策方案

C、政策措施D、政策环境

E、政策主体和客体

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C)(12年4月)

A、目标调整B、方案调整

C、措施调整D、关系调整

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D)(12年4月)

A、改革开放的前提

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

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公共政策变动的政策学习模式的提出者是(B)(13年4月)

A、埃德文·

阿曼达B、萨巴提尔等人

C、亚瑟·

施莱辛格D、查尔斯·

琼斯

公共政策调整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C)(13年4月)

A、渐进调适原则

B、追踪反馈原则

C、事实求是原则

D、及时评估原则

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是(D)

A、政策合并

B、政策缩减

C、政策替代

D、政策废止

公共政策接续主要探讨的是这样一种关系,即使(D)

A、政策调整与政策创新的关系

B、政策稳定与政策断裂的关系

C、政策变动与政策终结的关系

D、新政策与原政策的延续性关系

就政策系统本身来说,促成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包括(BCDE)(13年4月)

A、政策评估机构的稳定

B、政策本身的稳定

C、政策环境的稳定

D、政策主体的稳定

E、决策网络的稳定

简述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11年4月)

1、决策者的变动

2、政策环境的变化

3、政策资源的限制

4、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5、政策的合法性受置疑

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12年4月)

1、政策废止

2、政策替代

3、政策分解

4、政策合并

5、政策缩减

简述公共政策接续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13年4月)

1、含义:

探讨的是调整后的新政策与原政策的延续性关系,是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的政策变动。

2、政策接续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持政策稳定

②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

③有利于或者社会对政策的认同

简述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原因(12年4月)

1、利益刚性的限制

2、现行政策的制约

3、公共意志的趋中

4、变革成本的约束

5、人类理性的局限

政策分析师的决策应当是(A)(13年4月)

A、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共生合作关系

B、与公共决策者形成寄生的依赖关系

C、作为公共决策者全知全能的指导者

D、作为公共决策者的驯服者

与学术性研究组织比较,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主要特征是(B)(13年4月)

A、以积累学理性知识为导向

B、以政策学知识解决政策问题为导向

C、以学习政策知识为导向

D、以构建政策过程模型为导向

政策分析者的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是(ACD)(12年4月)

A、道德品质的要求

B、决策者的要求

C、价值判断要求

D、行为规范要求

E、利益集团要求

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是(B)(13年4月)

A、理论创新B、政策研究

C、政策分析D、概念界定

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

①发现问题和症结所在

②减少决策失误

③改善公共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