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093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厦门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2016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卷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全卷三个部分,七大题,17小题。

试卷共6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满分:

36分)

一、语言积累(13分)

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3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1分)

(2)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1分)

(4)何处望神州?

                。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

(辛弃疾《南乡子》)(2分)

(5)虽有嘉肴,弗食,            ;虽有至道,弗学,          。

(《礼记·学记》)(2分)

(6)醉翁之意不在酒,            。

山水之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2分)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初春景象的句子是“                ,                 ”。

(2分)

(8)《爱莲说》中用来形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君子之风的句子是“                 ,              ”。

(2分)

二、语言运用(23分)

雨润桃花万户红

风吹杨柳千门绿

2.根据情境,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4分)

除夕一早,小新见邻居王阿姨对着一副春联发呆,便热心上前询问:

(1)

”王阿姨说:

“唉!

我分不清上下联,怎么办呢?

小新看了看那副春联(如右图),指着它的末字,笑着解释道:

(2)

【提示:

上联的末字是仄声(三声、四声),下联的末字是平声(一声、二声)】A    B                                                       

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

(1)—(3)小题。

(8)                      

我何其幸运,可以看到美的事物,看到一朵野姜花在湿润的空气里慢慢绽放,看到天空中行走散步的云变幻多姿。

我何其幸运,可以听到美的声音,听到鸟雀啼鸣低回宛转,听到蛙虫喧叫热闹欣喜。

我何其幸运,

生命是不会有真正的黑暗的。

(1)请将语段中的词语“何其幸运”,用正楷字工整地抄在“田”字格内。

(3分)

(2)以下四组词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变幻多姿zhī 低回宛wǎng转  B.花团锦簇cù  义愤填膺yīng 

C.风尘苦旅lǔ  幽yoū游自在    D.根生蒂dì固  麟次栉chì比

(3)仿照以上语段中的划线句,将句子补充完整。

(3分)

4.综合性学习。

(11分)

2016年4月25日,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幼子、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因病在京去世。

为了缅怀梅先生,同学们围绕着“走近梅氏父子,弘扬京剧文化”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梅氏风华】

(1)小华收集到以下有关梅氏家风的资料。

请你仔细阅读,说说梅氏家风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4分)材料: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家族文化风格。

当时,戏剧界流行子承父业,梅兰芳却认为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

梅葆玖拜师学艺时,梅兰芳言传身教:

“吾敬我师是本分”。

梅氏父子在艺术上始终致力于继承、弘扬京剧文化;在生活中待人接物谦和大度。

【梨园风采】

(2)小采在网上搜到明代京剧脸谱摹本,了解到京剧表演中经常用脸谱象征人物的性格、品质,甚至角色和命运。

请从下列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再选定与之相配的脸谱,陈述理由。

(要求:

参照示例,结合某一情节)(3分)

备选人物:

孙悟空、李逵、武松、关羽

示例:

我选择张飞。

我认为张飞适用黑色脸谱。

因为他非常勇猛,曾带领少数人马,战胜曹操大军。

A红脸(代表忠心耿直)    B黑脸(代表强悍勇猛)    C金脸(代表神妖)

【铮铮风骨】

(3)小铮向同学介绍了梅兰芳先生的故事。

结合材料一、二,谈谈梅兰芳先生“气节”的具体表现。

(4分)

材料一: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蓄须明志,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演出。

他对友人说:

“别小瞧我这一撮胡子,它可大有用处呢。

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

”后来日本人找上门来,梅兰芳便注射针药,让自己发起高烧,坚决拒演。

第二部分 阅读(满分:

54分)

三、名著阅读(7分)

5.

(1)写出以下这则寓言的出处,并根据内容写出它的寓意。

(3分)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

在夏天尽情歌唱,没有储存食物。

蚂蚁说:

“如果你夏天唱歌,

冬天就去跳舞吧!

” ——《蚂蚁和蝉》                         

(2)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中唱到“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可有些读者认为,白龙马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角色。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理由。

(4分)

四、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

(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夹立侍,皆持长铍③。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

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

①甲士:

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

地下室。

③长铍:

长矛。

④详为足疾:

假装脚有毛病。

详通“佯”,假装。

⑤擘:

拆,掰开。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4分)

(1)秦王怫然怒                

(2)仓鹰击于殿上

(3)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4)酒既酣

7.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徒以有先生也           B.因以匕首刺王僚

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2)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9.简答题。

(6分)

(1)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

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2分)

(2)孔子曾说: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4分)

五、阅读《一本可以“喝”的书》,完成10-12题(12分)

一本可以“喝”的书

张君燕

①这是一本从外形看起来和普通的书本差不多的书。

不过,这本书却被《时代》周刊评为2015年最棒的25个设计之一。

这本书的封面和扉页,都赫然标注着“DrinkableBook”(可以喝的书)。

②这本书的发明者是一个叫特丽莎的美国姑娘。

2007年,特丽莎到非洲旅行,发现那里根本没有纯净的饮用水,孩子们口渴了,就直接从垃圾堆旁肮脏的水坑里捧水喝。

因此,当地百姓得病的几率特别高。

特丽莎还得知,全球每年有6.63亿人口由于缺乏最基本的净水设备而喝不到干净的饮用水,由此导致的疾病、死亡更是难以计数。

作为一名化学博士,她顿生一种使命感:

要发明一种消灭病菌的物质。

③经过8年反复的试验和研究,特丽莎惊喜地发现了病菌的克星——一种叫“纳米银”的离子。

为了让纳米银更方便地投入使用,特丽莎将纳米银离子嵌入纸中,做出一张史上最强的过滤纸。

这是一种抗菌性极强、质地优良的黄色纸。

经验证,它能去除水中99%的霍乱弧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这些都是水中的隐形杀手),使水的饮用标准接近美国的直饮水。

④这个结果让特丽莎倍感振奋。

她立刻带着这种纸跑到肯尼亚、海地、印度等国家,测试了25种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样,和当地居民一起试用这些纸。

“难道这些水不可以直接喝吗?

”“为什么要用这些纸过滤一下呢?

太麻烦了。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喝水的!

”当地居民的种种疑问和不配合的举动让特丽莎明白:

最可怕的不是水源受到污染,而是当地居民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卫生饮水的常识。

⑤知识的传播远比这张滤纸更重要!

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特丽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用食用级的墨水,将安全卫生饮水的常识印在纸上,做成一本书。

如此,过滤纸摇身一变,不仅可以滤水,还能传播知识。

⑥这本书的设计使用相当巧妙、便捷。

这样一本看似小巧的书籍,平均每页可以过滤100升的饮用水,一本26页的书,可以满足一个人4年的饮水量!

而之后的每一天,都会有人因为这本可以“喝”的书而远离死神。

⑦这个发明引来无数好评。

面对滚滚而来的赞誉,特丽莎风趣地说:

“我只是想用自己的知识给人们带来一点改变,只要我们内心温暖、心怀世界,别说一本可以‘喝’的书,也许我们还可以发明可以‘吃’的书呢!

” 

10.文中第①段说“这本书却被《时代》周刊评为2015年最棒的25个设计之一”。

请结合全文,从功能和效果的两个角度说明这本书的设计之妙。

(4分)

11.联系上下文,比较以下两句,判断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并说明理由。

(4分)

A.经验证,它能去除水中99%的霍乱弧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这些都是水中的隐形杀手),使水的饮用标准接近美国的直饮水。

B.经验证,它能去除水中大部分的霍乱弧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这些都是水中的隐形杀手),使水的饮用标准达到美国的直饮水。

12.特丽莎的发明获得无数好评,可仍有不少网友对它的成本和实际效用等提出质疑,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践,就当地安全用水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至少写出两种)(4分)

六、阅读《断头树也有春天》一文,完成13--16题(19分)

断头树也有春天

【英】珍·古德

①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望见窗外的几棵树。

其中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

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猿泰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

②山毛榉树是我最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名字,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

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