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0797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81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可以借助计数器)

教师质疑:

万位满十了怎么办?

(小组讨论)

老师小结: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

十万

3、认识“百万、千万、亿”

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

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

10个一千万呢?

分别板书:

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

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3页第1题。

在进行练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拨珠时只在一个数位上拨,最好是我们今天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材第4页第2题。

教师要让学生边拨珠边数数。

注意指导学生手口要一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遇到进位问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如:

千位满十,要向万位进一。

3.教材第4页第3题和第4题。

教师可以补充数数的题目。

例如:

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五万数到一百零四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六千万数到一亿。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从四千六百万数到五千三百万。

4.教材第4题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答案。

如果有的学生完成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拨一拨计数器,明确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四)思维训练

如果给你足够多的小木块,你用什么方法表示出“12345”这个数?

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正确又简便。

(五)课堂小结

老师提问:

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

一共有几个?

在这些计数单位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第二课时人口普查(三个课时)

分课时一读多位数

一.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

教材第5~7页。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重点难点

1.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四.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师生谈话:

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

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位?

指名回答:

我们认识了9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从右往左)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教师: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

你们还记得吗?

能读出这些数吗?

7424600800010000

321550950097010

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

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

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展示学生收集的数据。

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平方千米;

赤道长40076千米;

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11034米;

2000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

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2.把数据进行分类。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请把以上数据进行分类。

小组学习后,可能会有几种分类情况:

a.按照位数分类,相同位数的数分成一类。

b.按照数据所表示的意思分类,如表示地理常识的分一类,表示人口的分成一类。

c.按照0的个数或位置分类,中间有0的数分成一类,末尾有0的数为一类。

学生怎么分都可以,只要能说出道理。

老师可以抓住学生按0的位置分类这一标准,进行以下教学。

3.研究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

老师说明:

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如4958,是由4个千,9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8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

5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

9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

4个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2)介绍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

亿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

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万位呢?

千万位呢?

小结:

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

追问:

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答:

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5)认识数位分级。

老师说明:

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

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亿级

万级

个级

(6)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老师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

亿级

万级

个级

1

2

9

6

5

3

8

4

7

指导:

1265830000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学生尝试读出:

1295330000和6780000、13820000。

以上这些数中的0都在什么位置?

读数时读0了吗?

质疑:

1807199这个数读不读这个0呢?

同桌之间交流。

这个数读作:

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

所以零不读。

0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

小组交流。

当0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4.研究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40076先读万级,四万,再读个级,零七十六,合在一起读作:

四万零七十六。

强调:

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

11034、10030040

1.教材第7页第1题。

2.教材第6页第1题中的第

(1)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认识数位,数位顺序表,读亿以内的数)

老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

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第三课时(分课时二、写多位数)

一、教学内容

人口普查,教材第5~7页。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重点难点

2.中间、末尾有0的亿以内数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谈话:

在昨天的数学课上我们了解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同时学习了较大数的读法,下面就这些数请你来读一读。

56900400805003706001459032700

你读得又准又快,能说说读数的方法吗?

请你说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表。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亿以内数的写法

1.整万数的写法。

同学们会写四十四、一千三百八十二、六百七十八,怎样写四十四万、一千三百八十二万、六百七十八万呢?

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教师小结:

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要写在万级上,只要在万级上写44、1382、678,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

在刚才总结出的数位顺序表上写出上面三个数。

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数,检查一下写得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总结,整万的数怎样写?

按照万以内的数的写法来写,只要在后面添写四个零。

练习:

指名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纸上写数。

五万、六千万、八十万、三千二百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会写整万数了,老师在说一个数,看谁会写。

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这个数有几个级?

应该先写哪级上的数,再写哪级上的数?

学生尝试写数。

指名板演:

103245

学生板演后,教师可以画出分级线,让学生检查写的数是否正确。

老师说数,学生练习写数。

3.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

万级上怎样写?

个级上的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在数位上表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试着填写出这个数,再让学生读一遍进行检查。

由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度着填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再说一说是怎么样写的。

学生探究下面三个数的写法: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十二万零六百、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1、教材第6页第2题

2、教材第7页第2题

3、口答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它是几位数?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

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含有两级的数怎么样写?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写数时,遇到哪一位上的一个单位也没有,怎么办?

写数与读数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老师强调: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但有关零的问题,读法和写法不一样。

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零。

第五课时国土面积(改写)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准备

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国土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

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写方法

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

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

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第1、2题:

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与应用

练一练第1题:

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

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四、作业

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第六课时森林面积(求近似数)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具准备: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

结合是试一试第2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

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

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

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

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作业

1、练一练1、2、4

2、从报纸中找5个精确数,5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线的认识(教材14、15页)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

(一)导入:

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

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

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

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

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事“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

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

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

第二幅图:

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

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

第三幅图:

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

抽象出一些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

(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

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

然后问学生:

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

(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

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

(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2、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3、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体会: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

画直线。

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过三点。

可以画几条直线?

1、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一题。

2、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二题。

3、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三题。

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

有()条

(2)

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

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是什么?

【参考教案】线的认识

(二)

教学内容:

教材14---15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

2.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3.通过学习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

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

(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一)认识直线

1、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武器叫什么吗?

(金箍棒)对,谁说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

(能变长变大)并请学生说金箍棒是向哪个方向变长的?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断变长,说一说它到底能变多长。

2、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吗?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用笔画一画。

3、学生分组汇报,并说一说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介绍直线的特征: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4、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并请学生也给自己的直线标上名字。

(二)认识线段

1、出示挂图(铁路和人行道)请学生观察,使学生感知:

铁路一眼望不到头,我们说它象直线一样,而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能看到两头。

2、请学生也用线来表示其中的一条斑马线的样子,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

3、汇报时,指导要在线的两端加上“•”来限制它无限延伸,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就是线段的“端点”,同时教师板书出线段和端点

4、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三)认识射线

1、用小电筒射向学生,请学生仔细观察。

2、让学生独立想办法用线表示出刚才看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画射线。

4、让学生自己讨论:

射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

教师强调:

射线AB和射线BA不同。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5“试一试”的第一题。

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

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5看一看量一量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

猜对的给自己得一颗星,画在这道题的旁边。

五、课结

今天学到什么?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可以给予补充)

【参考教案】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三)

1、借助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能够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能数出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设计:

一、认识线段,把握特征

1、直观感知线段(让学生感悟到线段可以测量有端点且是直的)

师出示一条彩带,(拉直)让同学们先估计一下,有多长?

(10厘米)

请学生用尺子测量,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估测意识

我们可以把这条长10厘米的彩带用一个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你能在本子上试着画一画吗?

师在黑板上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

画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如学生会说要画的直,两边要有堵头等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线段的基本特征:

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有限)---------引出概念:

线段。

2、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有线段?

小组内交流

二、认识射线,把握特征

1、如果我们把这条彩带的一端(右边),用无数条这样的彩带接起来,你能量出它的长度吗?

学生会感到彩带向右不断的接长,不知道用了多少根,没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度

师在黑板上演示,把10厘米长的线段AB沿着B端无限延长,引导学生想象用了2根,三根,5根,不断地接下去,体会也是无限长的-----------引出概念:

射线。

让学生交流射线的特征:

有一个端点,无限延长

2、找一找生活中象射线的例子,哪些地方有射线?

三、认识直线,概括特征

1、如果我们这根彩带的两端不断地用同样的彩带接下去,它会不停的长下去。

如果可能的话,它会穿过我们的教室、穿过我们的学校、穿过我们的地球、穿过我们的宇宙甚至更远的地方。

你会发现什么?

引出概念:

直线。

2、让学生概括出直线的特征:

没有端点了,无限长

四、共同探讨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直线、线段、射线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1、都是直的

2、线段是直线、射线的一部分

3、端点的特征

4、能否测量

五、练习

(1)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