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0793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标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标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标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标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题文档格式.docx

《标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题文档格式.docx

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

听明白要求了吗?

请认真读。

2.指名读诗,正音:

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

你来。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

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

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吗?

3.齐读:

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出示,生字显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意

1、默读,静思大意。

读得好!

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

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

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一起尝试解决。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

(生试着说说意思)

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

预设:

(1)a“逶迤”与“磅礴”的理解。

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

c“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

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

(2)若学生提问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时将第五部分提前。

3、明确诗意: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10分钟)

1.体会“远征”。

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

(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

红军穿过了——11个省

翻过了——18座大山

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

2、透过资料我们明白“远征难”,那毛泽东是如何透过这56个字告诉我们远征难呢?

你从哪里知道?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等。

)(播放长征途中的课件)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

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

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

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

(没有)

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

不怕)

指导读:

坚定地说——不怕

铿锵有力地说——不怕

3、是的,不怕,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

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无所畏惧、豪迈、乐观……)

4、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5、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远征难”。

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远征难”吗?

(不是)他还想表达什么情感?

从哪知道?

A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出毛泽东还想表达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与危险。

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不怕与只等闲(板书)

师:

什么对他们来说只等闲?

在红军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什么?

(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

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

从这儿咱们感受到,诗人毛泽东还想告诉我们不怕,带着这样的感受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诗。

B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什么而喜悦?

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

五、探究重难点

1、自由读全诗,想想还有哪里不太明白?

(交流)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

(板书:

暖寒)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

咱们先来了解当时的两个故事?

3、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读。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巧计渡江,你会怎样?

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

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体会。

齐读。

4、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

(1)来看一看这段录象。

(师播放课件)

(2)写话: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到了什么?

如果说暖是喜悦的心情,那这个寒指的是什么?

是啊,每当毛泽东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感到的是胆战心惊,是寒彻骨的悲痛。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5、男女生分读,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诗人的痛心。

6、师(引读):

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

七律长征—— 

齐读全诗。

7、尝试背诵

7、小结:

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

恰如我们学习的长征,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

(设计意图:

此环节多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创设直观情境,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六、布置作业,延伸继续

1、课外阅读《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板书设计]

20、七律·

长征

 

不怕 

远征难

  

万水千山 

乐观、无所畏惧

只等闲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开国大典》主备人:

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红旗

教学课时:

3课时

设计说明。

对于《开国大典》,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以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为线索,以含“一齐”的句子为点,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学到读书方法。

本堂课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抓住文字进行语言训练,尽量体现语文的味道,尽量让学生得到方法的指导,尽量让学生受到积极的情感感染。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解读课题

1、谈话,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3、小结: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解读了题目,我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大概。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说说课文都写了哪几个场面?

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学生读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正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三、抓住“一齐”,品读“典礼”

1、品读“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指名读,指导朗读。

让学生说说从“一齐”中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第五自然段。

2、品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齐欢跃起来。

① 

指名读段落,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②引导学生说说声音都传到了哪?

你眼前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③教师范读,故意把后一句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读成“它”,把“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读成“全国各地”,引导学生区别表达效果。

理解“宣告”与“声音”指什么。

出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成立的视频,体会“庄严”和“雄伟”

④看画面,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

圆明园大火熊熊、南京大屠杀、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等画面

老师解说

⑤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3、品读“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指名读

引导学生用“一齐…一齐”这样的句式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的场面。

理解“瞻仰”一词。

② 

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品读“站”

4、对比感悟描写群众掌声的句子。

①出示句子: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观礼台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②比较句子的不同,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

2、布置作业:

抄写、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典礼主体部分的流程,朗读第七自然段。

2.交流上课时的学习心得。

二、重点研读。

 1.划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句子,在旁边写读书体会。

 2.交流学习体会:

  阅兵式部分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

  ②播放视频:

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场面

  ③感情朗读。

 群众游行部分  

①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②招聘解说员。

③理解重点句: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

”“同志们万岁!

④感情朗读

三、课堂小结。

 1.文章场面描写的方法;

 2.场面所表达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及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四、课外作业。

 朗读课文,写出课文梗概;

搜集毛泽东等领袖的资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重点研读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大典开始前的情况。

 2.交流学习体会。

 

(1)参加大典人员的语句。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2)出示会场布置的语句。

   抓住方位顺序画广场。

   抓住重点词体会“挺立”

 (3)出示群众入场的重点句子。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引导感情朗读,体会人们心情  

三、回顾全文,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场面描写,进行片断练习。

出示班级拔河比赛和踢毽子比赛的照片,指导学生观察,学习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写好片段。

十、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26 

开国大典

会前 

典礼 

阅兵 

游行

一齐 

掌声

激动自豪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备人: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心胸和无私襟怀。

4.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设计说明:

在阅读中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学会阅读。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对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认真阅读,提高能力。

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其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学生阅读,教师注意纠正读音。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

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

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

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

鉴,审查,看;

勋,功德,功劳。

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

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

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

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

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

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齐朗读课文。

(2)“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

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

(我们不得不说:

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泽东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建议在其中设立一个“普通的伟人”的版块。

六、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无比悲痛

常人的情感无私的襟怀

葬于朝鲜

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主备人: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一)、导入新课

⑴板书课题:

“花山”是什么地方?

毛主席什么时候去过花山?

⑵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交流已有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那几件事?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

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

(三)、细读感受

1、默读思考:

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⑴请群众回来碾米

A、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

了呢?

”“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

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B、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

“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

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⑵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

引导学生思考:

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

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

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

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它摆在特殊位置上。

C、帮群众推碾子

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3、总结全文:

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四)课外延伸

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

劝喝茶;

帮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内容:

《口语交际·

习作八》主备人: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重点:

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本组主题围绕“走进毛泽东”展开,通过观看电影,电视,或者讲一个自己听过或读过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对革命领导人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四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

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名称。

二、分组交流

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也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

参考以下提示进行交流:

1、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2、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3、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三、全班交流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

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习作

一、提炼写作方法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2、运用写作方法

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1)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

(2)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3)可以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以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A、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