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论文马丽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0498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式论文马丽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正式论文马丽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正式论文马丽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正式论文马丽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正式论文马丽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式论文马丽茹Word下载.docx

《正式论文马丽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式论文马丽茹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式论文马丽茹Word下载.docx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水平低,缺乏稳定的管理、缺乏稳定的资金等等。

究其原因在于经济、政治、人口、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

除此之外,重点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进行思考,认为应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及农村社会养老为重点,解决农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合作医疗;

养老保险

OnChina'

sRuralSocialSecuritySystemue

ABSTRACT

AsChina'

seconomicdevelopment,ruralsocialsecurityproblemhasbecomeanobstacletoChina'

sruralreformandsocialstabilityofthemajorproblems.Improvetheruralsocialsecuritysystemisurgentlyneededtosolvetheimportanttaskofourcountry.Thispaperanalyzedthecurrentsystemofruralsocialsecuritythemainproblems,mainly:

thesocialsecuritysystemisnotperfect,lowlevelsofprotection,lackofstablemanagement,lackofstabilityinmoneyorotherreasons.Thereasoniseconomic,political,demographic,cultural,andmanyotherfactors.Inaddition,thefocusonimprovingtheresponseofruralsocialsecuritysystemtoreflect,

Theviewthatinordertoimprovetheruralminimumlivingsecurity,ruralcooperativemedicalcareandfocusonruralsocialendowmenttoaddressthefarmers"

bysomestudents,medical,senseofsecurity"

issues

目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录………………………………………………………………………………Ⅲ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1

1.社会保障的概念………………………………………………………………………………1

2.社会保障的内容…………………………………………………………………………1

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2

二、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2

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的问题…………………………………………………………2

2.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分析…………………………………………………………4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思考……………………………………………………9

1.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农农民“生有所靠”的问题……………………………9

2.全面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农民“病有所医”的问题……………………………11

3.健全和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12

四、结语…………………………………………………………………………………………………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民的生存权利以及其他人权的保障,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因此,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建立完善的、包括城市和农村在内的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为体现每一公民的生存权和其他人权,也是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所必须的。

但由于政治、历史、经济等多种原因,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较城镇来说严重滞后,存在的问题很多,以至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落后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政府的指引下也采取了一些改善的措施,但是要想彻底的改变现状,真正解决农民“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如何?

研究是什么原因制约了它的发展,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正确道路。

一、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1、农村社会保障的概念

农村社会保障概念为:

国家或政府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农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

2、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社会保障不仅天然属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建设状况将直接决定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因此,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同样应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四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保险—鉴于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较快、计划生育国策和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对农村家庭养老制度的削弱和农村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把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工作重点。

社会救助—在社会救助中,基于我国国情,我们应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作为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重中之重。

强调积极的主动援助扶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地开展“开发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工作,力争从源头上消除贫困。

社会福利—这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老人福利、妇女福利和儿童福利等方面。

优抚安置—这是对农村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的制度,是中国优抚安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

首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然而,在我国由于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有失公允,导致扩大了城乡差别,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无助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社会公平实现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所以,只有建立起适合农村的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公平。

其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必要支持。

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在农村建立完善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所形成的优胜劣汰,必然会造成部分劳动者被迫退出劳动岗位从而使其本人和家庭失去或减少收入而陷入生存危机,而社会保障能通过提供各种帮助使这部分成员获得基本的物质资料,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从而使劳动力再生产成为可能,也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再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手段。

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大力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但现在并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和按能从业的目标。

有些劳动者迫于生活的压力还是无法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

所以只有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才能使劳动者无后顾之忧的选择自己擅长的职业并发挥自己的才能优势,从而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这无疑会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1、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保障水平低。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始终未能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家庭保障仍为农村的主要保障形式。

而城市却己经建立起了城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虽然农村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了农村特困户救济、农村“五保户”养老保障、灾害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但是,农村社会保障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在程度标准上,都远远低于城市,我国城乡间社会保障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从全国社会保障费用支出的情况来看,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只享有社会保障支出10%左右,而占总人口的20%的城市居民,却占到社会保障费用的90%。

从人均社会保障费用来看,城市居民是农民的20倍以上。

另外,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目前,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并没有完全按法律、政策规定的“凡是符合条件的地区,农民必须参加”,很多农民仍是处于无保障或低保障的境地,这正是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

(2)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尽合理,未能体现全社会的责任。

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是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次之,国家为补充。

这使国家和集体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过低,不仅造成了资金来源的不足,降低了保障标准,而且也影响了农村参加养老、医疗等保障的积极性,加大了保障工作的难度。

综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模式可以概括为:

农民自愿参保为主,集体资助为辅,政府政策扶持或少量资助。

但是就全国而言,农村收入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大部分农民剔除支出后少有剩余,加之农民有家庭养老的传统习俗而没有交纳保障费的主动意识,现今实行的仍然是农民是否参保,交多少钱根据自愿;

在集体方面,由于联产承包制的实施,集体经济力量受到削弱,特别是贫困地区,财政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己无力完全承担起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

国家财政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投入也严重不足,长期以来,社会保障资金投入,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现象非常严重。

从国家的投资看,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只相当于城市的八分之一,农村人均国家社会保障投资仅为城市的三十分之一。

这种资金不足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瓶颈”,建设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打破资金“瓶颈”,形成相对充足的,有保证的资金来源渠道。

(3)农村社会保障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层次低。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国,地区发展速度极为不平衡,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明显,而在中国农村,地区差别尤为明显。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高水平与西部地区的低水平并存。

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所示,各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水平差异很大。

从三大经济地区来看,东、中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地区北京、上海两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基金额很高,1992-1998年平均每人达到了13.8和12.8元的水平,中部地区的湖南最高,1992-1998年平均达到每人18元的最高水平,而西部地区总体水平相对差一些。

部分省份像广西、海南、内蒙古等地区基金水平很低,人均不足一元。

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和水平呈严重的地区非均衡态势,并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地区差异的非均衡倾向将长期存在。

农村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较低,覆盖面小,且不说能不能实现城乡统一,现今就连不同地区的农村与农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刺激的农民的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4)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不够科学化与规范化。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着管理混乱、多头管理现象,资金管理透明度不够高。

这种低效能的管理方式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推行。

就管理机构而言,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个专门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高效管理的机构。

农村地区存在着乡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统一归劳动部门管理,医疗保障归卫生部门和劳动者所在单位或乡村集体共同管理,农村养老和优抚救济归民政部门管理,有的地方寿险公司也涉及了农村社会保障。

从表面上看,农村社会保障由多部门负责,易于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但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部门所处的地位和利益不同,在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决策上经常发生矛盾,相互扯皮,办事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工作,使本来己经混乱的管理体制更加混乱。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亦尚未建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加之管理上的混乱,政出多门,社会保障基金出现了“大家都来管”的混乱局面,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漏洞较多,基金流失严重。

更严重的是,有些从事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基层领导人员素质较差,私欲严重,他们甚至会把农民交来的“养命钱”挪用来建住宅、私分等,严重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发展。

2、制约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是迫切的,但实际进程却非常缓慢,这与我国的经济、政治、人口和文化等因素直接相关,每个因素都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产生重要的影响。

下面就分别对这几个因素进行探讨。

(1)经济因素

首先,政府的财政投入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工

业和城市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995年我国财政收入仅为6242.2亿元,而到2005年全国GDP达到18.23万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16万亿元,从这些数字上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使我们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物质基础。

但是我国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不足且分配不公,以2002年为例,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为7.15%(国际上通常把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部分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已占GDP的1/3左右。

2002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与英国、芬兰、丹麦、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1960年的人均GDP相近,但我国7.15%的社会保障水平与这些国家1960年的支出水平都有较大差距,甚至低于当时人均GDP仅458美元的日本。

即使是这7.15%的社会保障支出,其中绝大部分也被占总人口的30%左右的城镇居民所享受,而占总人口70%左右的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很低。

近年来,城镇每年的职工养老金达到2000-3000亿元,国家财政用于职工养老金的补贴也超过数百亿元。

广大农村从国家财政得到的主要是每年200多亿元的扶贫开发基金和用于“五保户”,最低生活补助和救灾救济的资金。

据资料显示,从人均占有社会保障费用情况看,城市居民人均455元,农民仅人均15元,相差30倍;

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看,城镇已达90%以上,而农村只有4%。

其次,农村居民的筹资能力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是国家将劳动者在有劳动能力时的一部分收入合理地筹集起来,以防范劳动者未来的风险需要。

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政府的财政,也要有农民自身的参与。

所以要考察农民在劳动期间的收入水平如何,是否有剩余,只有农村的经济发展好了,农民在维持生存后有剩余,才有可能考虑对未来风险的防范;

相反,如果农民的收入难以维持其生存需要,则不会也没有能力考虑未来的生存风险。

那么,中国目前阶段农民的经济水平是什么情况呢?

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从各项政策中获得了较大的实惠,特别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家扶贫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

但是总体来看,和城市相比,农民的收入增长还是相对较慢,收入的绝对水平低,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更低。

在我国的财富分配中,农民处于不利地位。

据国家统计局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从1978年至2004年城乡平均贫富差距扩大了4.7倍,即由1978年的2.7倍扩大到2004年的7.4倍。

在收入差距上,2003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实际收入差距高达6倍,居世界第一,而这一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在绝对收入水平上,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8年为2162元,1999年为2210元,2000年为2253元,2001年为2343元,2003年为2622元,2004年为2936元,仅相当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或相当于多数城市的最低收入保障线。

这表明,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处于城市贫困线以下。

在可支配收入上,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其纯收入,因为纯收入中要留出一部分作为生产投资之用。

农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更低。

1998年,全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590.33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6.7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都采取由农民个人和集体缴费的方式,虽然农民是受益人,缴费并无不妥。

但是,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而消费支出却增长很快,所以农民能够用于储蓄的部分很少,许多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开支都难以维持,更不用说为将来的养老积累资金。

由于绝大多数的农村集体都已经趋于瓦解,所以根本没有能力为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提供补助,并且分税制财税改革以来,我国县乡两级的财政最为困难,中西部地区的多数地方不能正常发放工资,这些困难使得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缺乏稳定性。

现在,很多人认为土地对农民生活有着一定的保障功能,正是这一认识上的偏差,以至于政府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责任,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城市社会保障的建设上。

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现代社会土地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在我国的现阶段,没有政府财政上的支持,仅仅依靠农民和集体来筹集资金,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不现实的。

(2)政治因素

首先,体制、政策因素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根本原因。

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我们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工业化道路,即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城乡分开,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其结果是过多牺牲了农民利益,大大削弱了农业基本积累、技术革新的实力,窒息了农业的发展后劲,从而导致了延续至今的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为了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应对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下岗、失业以及养老问题,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城乡社会保障采取了迥然不同的政策,优先考虑建立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搁置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不重视的后果就是我国城乡间社会保障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和农村社会保障的几近空白的状况。

在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原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不仅没有得到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还被加强了。

国家对城乡管理实施的二元化政策直接导致了城乡社会保障的落差,使城乡社会保障也表现出严重的二元化。

这表明,政府在财政投入和政策制定上并没有对农村社会保障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其次,农民的意见表达权缺失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农民利益表达权是指农民为了实现和保护本群体的利益面向社会及有关部门作出的反映和运行的权利。

但不能忽视的是现阶段农民利益表达权的缺失状况还相当严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一直得不到重视而被长期搁置,同农民利益表达权的缺失不无关系。

那么,导致农民利益表达权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缺乏利益表达的组织资源。

目前农民没有自己的特有组织,也没有特定的利益群体为农民的“代言人”,导致农民的利益难以表达。

其次,人大代表中缺乏农民代表,不利于农民群体作利益的表达。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各级人大代表担负着真实反映人民利益和要求的重任,但在实际生活中,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于名额等限制,并不能真正完全的代表农民利益,表达农民的真实的全部的愿望。

最后,农民利益的表达渠道不畅。

从媒体角度看,由于中国农民居住在农村,远离城市,与外界接触少,交通、通讯手段受限大,他们的利益需求、权利保障很难得到社会舆论与媒体的及时关注,甚至媒体报道还有政治化的情况,使农民利益表达被掩盖。

另外,从各级政府的信息上传渠道看,某些地方政府习惯报喜不报忧,往往倾向于将农村状况描绘成一片欣欣向荣,而农民的不满要求在传输的过程中往往就被层层抵消掉了,所以他们的意见就难以进入决策的最高层。

(3)人口和文化因素

农村人口因素给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明显压力。

从农村人口数量上看,统计资料反映,2003年农村居民人数是78241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人口外流,农村劳动力己经分化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流向了城市成为“农民工”,一部分流向了乡镇企业成为乡镇企业职工,剩下的留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成为纯粹意义上的农民。

据统计,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劳动力48960万人,其中约9400万人进城打工,有13288万人进入乡镇企业就业,以此来计算,需要进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纯粹意义上的农村居民数量就为5555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3.24%。

如此庞大的农村人口直接影响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推行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遏制了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人口压力,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家庭中年轻子女的负担系数,降低了农村家庭对风险的承受力。

从农村家庭规模上看,规模逐渐小型化。

据统计,我国农村家庭规模不断缩小,1990年平均每户4.8人,2000年降到4.2人。

1995年,不超过3人的老年人家庭,农村占19.69%,而在2003年己超过50%。

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家庭模式的改变,大大削弱了家庭保障的传统机制,使家庭丧失了坚实的人员照顾基础。

因为从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机制看,在面临同样的生活风险时,家庭规模越大,则分摊到每个家庭成员身上的风险损失就越小,反之,家庭规模越小,则分摊到每个家庭成员身上的风险损失就越大。

因此,可以推断,家庭规模越大,则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其明显表现就是,人口和劳动力减少,家庭收入减少,赡养老人的能力就降低,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同时赡养时间和精力也难以满足需求,家庭整体的保障能力下降。

从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看,2002年农村居民0-14岁的有18153万人,15-64岁的有52703万人,65岁及以上的有6306万人,老年抚养率为11.96%,总抚养率高达46.41%。

这表明农村己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可农村老年人不能像城市老年人那样退休、享受国家发给的养老金,主要还得依靠家庭赡养,这无疑增加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使得原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城乡家庭进一步分化,农村家庭难以摆脱弱者的境地。

从农村人口的质量看,其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知程度。

一般来讲,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知程度越高,对社会保障制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