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docx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乐】艺术的一种,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态。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这个表述包含了三层基本意思:
1.教学策略从属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的制
定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
3.教学策略既有观念功能又有操作功能。
2、研究目标
(1)建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高效率的音乐课堂。
(2)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延伸课堂音乐教学。
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各类音乐主题活动,以培养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的习惯、参与音乐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各类音乐素质。
(3)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
3、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采用问卷法、询问法,通过设计问卷,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有关情况,交流成功经验。
(2)文献研究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系统的教育、教学原理、理论,初步拟订课题研究的方案,制定相应的措施。
(3)比较法:
把某类教育、教学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加以总结。
整个研究过程采用行动研究。
4、实验时间:
(1)准备阶段(XX、9—XX、11)
(2)实施阶段(XX、11--XX.9)
(3)总结阶段(XX.9--XX.11)
5、研究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四项坚持。
一个中心:
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四个坚持:
坚持立足音乐课堂。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坚持教学效率最大化原则。
坚持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
三、研究内容和策略
(一)、教学策略的理论、现状研究。
1、调查和分析音乐教学活动现状。
结合成长记录袋的工作,我们做了“音乐伴我成长”、“你眼中的音乐课”等一系列的调查活动。
了解学生眼中的音乐课堂内外出现的问题和亮点。
并结合区音乐学科质量调研,摸清了各年级音乐学习情况。
从纵(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横(同一年级的学生之间)两个方面去分析,以“面向主流、合理兼顾”为制定教学策略的准则,在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发展目标的高度、教学节奏的强度、评价和测验的难度等要求上做到“适度”,既不使学生因畏难而放弃努力,也不让学生因“吃不饱”而挫伤积极性
2、学习、比较各类有关“教学策略”的理论知识。
学术界关于学习策略、学习方法、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都有不同论述
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为《学习策略》等“当代心理学丛书”中作序道: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
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
它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阐述学习策略,其目的在于使广大学生学会学习”。
我们在不断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相轮回之后,逐渐对“教学策略”有了更统一的认识:
如果说“学习方法属于“战术”的范畴,而学习策略则属于“战略”的范畴,它是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选用最为适当的学习方法的过程。
(二)、音乐学习过程策略研究的几个具体方面:
1、学生音乐学习策略的分析和研究
研究音乐教学策略离不开学生音乐学习行为的分析与研究,那么,学生在什么样的音乐学习形态下才最具有学习效果呢?
经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归纳出以下的一些要点:
1、当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时。
2、当学生被教学情境感染时。
3、当学生遇到表现机会时。
4、学生遇到智慧挑战时。
5、当学生遇到创新活动时。
6、当学生自由自主地参与探索时。
7、当学生发现老师的问题真正有价值时。
8、当学生受到表扬和来自同学的掌声鼓励时。
9、当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时。
10当学生被激励着向更高境界攀登时-学习最有效果。
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策略应该是主动的学、探究的学、合作的学、快乐而有兴趣的学。
2、教师音乐教学策略的分析和研究。
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行为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研究的成果和内容,我们紧接着进行教师音乐教学策略的分析和研究。
如何让教学方式为学习方式服务,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的全体参与性,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变,改革师生关系,那也就是最棒的教学策略。
以下是我们研究初步得出与之相适应的一些教学策略:
1、“教”必须从“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主动权。
2、教学方式必须为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是制订教学方式的基础。
3、教学活动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有所获。
4、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时刻关注学生成长环境与周边世界中的音乐。
5、教育手段必须以鼓励为主,放大学生的优点就能发现人人都有音乐潜能。
6、教育手段灵活多样,让教学适应不同个体的学生都能使学生不断发展。
7、师生关系必须平等融洽,“接受”并“拥抱”每一位学生。
8、教师必须是音乐学习的促进者动物学,裁判和教学“法官”的使命应该结束。
9、教学设计必须出新,没有个性的音乐教学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10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只有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老师真正意义的音乐教学。
以上策略要点在课堂中具体操作表现为
1)、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的内涵是从整体角度考虑教与学的和谐发展,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不同的方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积极营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主动体验的氛围。
音乐教学的情境创设是指运用实物、录音、录像、演示等教学手段,或通过讲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故事,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触景生情,教师和学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也起到了微妙的作用。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实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提供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附例:
实践中总结的几种创设情境的方向
A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不经意地使用语言,谁也不会意识到语言的特殊性,但当老师巧妙地使用语言时,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
(举例听赏音乐作品《牧歌》,由学生设计教学语言)
B光线创设情境
不仅美术讲究光线,音乐同样存在着光线与明暗。
恰当地使用光线,不仅仅是增加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
C美术创设情境
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姊妹,虽然表现开工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教学中,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D桌椅创设情境
例:
在《叫卖》调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叫卖调”的形成和街头小贩的叫卖生活在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形成阶段精心设计了一个创造性音乐活动“集市的一角”,用桌椅摆设的变化,巧妙地创设了小商贩叫卖的生活情境。
老师让中间两排的学生的椅子背靠背,形成左右各一条较宽的过道,在教师的导演下,教室很快变成了街市的一角,每位学生代表一个摊位,学生很快找到了感觉,课堂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一片叫卖声。
在桌椅创设的集市中,孩子们玩着、乐着、感受着、体验着、创造着、吸收着、评价着、成长着,桌椅板凳的情境创设产生了生动深刻的教学效果!
E音源创设情境
音源是指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
例如:
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人体乐器发出的声音、塑料瓶模拟的水声与蛙鸣声、揉搓报纸模拟的风雨声、盆桶发出的雷电声、口技模拟的鸟叫声等等。
总之:
师生共同利用音源为音乐创设情境是一项非常有趣且有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寻找、发现、探究、模仿、表现的过程创造出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自然情境,提高了学习,烘托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实际能力。
教师选择了创造教学片段《春晓》,他们用塑料袋、报纸、书本、水桶、矿泉水瓶、钥
篇二:
《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东海县安峰玉良小学姚以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看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二是规定了阅读量,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
三是重视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操作性阅读”。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现阶段还无法要达到这个目标,为农村小学生未来着想,我想通过本人的研究给我校学生阅读活动找到有效地方法,给孩子们的童年烙上文化的印迹,增添书香的色彩。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有效阅读:
是指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2.有效阅读指导:
是指教师在学生课内和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形成学校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并以本课题为载体,形成学校创新教育新特色。
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
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我校学生读书现状,通过听课、座谈、观察等方式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找出学生对阅读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通过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获取一系列数据
(2)完成调查报告《我校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和初探计划《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从何做起》。
(3)以《课标》为依据,根据各年级的不同制定研究方案。
(4)更新观念。
组织老师深入学习讨论,通过理论研究,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家长学校的平台,转变家长的观念,以取得家长对研究的大力支持。
(5)结合学校开展的“中华魂”读书活动,设立班级图书角等,营造阅读的教室氛围。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
因此,我们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分图表、数字、符号、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
(2)调查法:
对照新课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如,运用问卷调查等。
(3)个案研究法:
结合本校实际,对个人或个别的班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收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了解他们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积极地教育引导措施。
(4)观察法:
阅读学习分为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
观察老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阅读的条件。
观察学生是否进入了阅读学习的情景。
(5)行动研究法:
让学生参加阅读实践活动,感知阅读学习带来的不同变化,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从而树立科学发展观,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坚持终身学习的人。
(6)经验总结法: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六、研究过程
(一)调查分析,掌握情况。
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作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本校五年级的1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学生课外书籍少;
课外阅读的时间短;
阅读方法不正确;
家长的指导性不强;
缺乏课外阅读氛围。
另外,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报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态,从而冷漠了
阅读。
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1.为了便于研究,我学习了有关课外阅读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如:
《小学生阅读指导艺术初探》、《小学生阅读的有效研究》等,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为我们开展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三)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针对学生年龄段特点,积极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在班里老师还亲自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籍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热爱读书。
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还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
平日里,我们总会挤时间阅读教育专著,阅读文学名品,有时还和学生们一起在室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努力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领路人。
3.积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热情。
良好的氛围是行动的催化剂。
在学习园地里,张贴“书香校园”、“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等热爱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宣传标语;
在班级中,创办图书角、读书乐园等,这些带着书香气息的氛围再次点燃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四)重视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1.固定读书时间。
为了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帮助学生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安排。
把每天中午到学校后的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虽然只20多分钟,但是学生们读得津津有味。
读书的内容结合实际而定,有时是自己选定的文学作品,有时是老师们选定的阅读材料。
每次学生读书时我们都会和学生在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
另外,合理安排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每天的必做作业,每次规定至少半小时,每次阅读的内容还要求做简单记录。
2.交给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仔细看,口里出声念,大脑反复想,手里不停记。
这种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教学生会制作读书卡,写读书笔记。
告诫学生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读书时要及时记录下自己阅读体验。
(五)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有效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阅读能力。
如:
师生共读一本书。
在规定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阅读内容,如童话故事、经典著作、科普知识等,师生相互交流读书收获,共享读书乐趣。
全班学生共读一本书。
这项活动最受学生欢迎,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们就同一本书畅谈自己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感受,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还有小小征文比赛、口语交际比赛、小小班级辩论会、读书交流会、我是小诗人等阅读实践活动。
(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阅读指导策略。
自开题研究开始,我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精心设计课外课教案,上课外阅读指导研讨课、课外阅读汇报交流课、读书笔记写法指
篇三:
《小学音乐教学与社会生活的互融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教学与社会生活的互融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中小学校园,为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绿色的春天。
在新一轮音乐课程的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应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新的课程观认为:
学习者是课程的核心。
这种建立学习者本身的基础上,以学习者为学习主体。
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突出学习活动的主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经验相联系,强调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新课程观,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
在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在音乐中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
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因此西方国家的课程更关注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
他们强调的是从生活中理解音乐,强调音乐学科中应用的部分。
他们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经历音乐学习的过程,最后获得知识。
目前,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是惟一动力,学生没有音乐学习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
而当前我们的音乐教学重“双基”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内容、方式单一,音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出现。
如果通过九年义务教育连个音乐兴趣都没有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来,那就不能不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了。
如果我们的音乐课不能使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没有意义。
我们的音乐教育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育观念的原因,也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原因,当然也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原因。
其中较为突出的原因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越来越大,存在着脱离生活的现象。
在一则名为《小学生最不喜欢音乐课》的文章中写道“XX年,江苏省团省委曾对1278名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一项主题为‘你最不喜欢的学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居然是音乐(17.7%)、美术(11.2%)和劳动(10.6%)。
”音乐课原本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学科,但是竟然被小学生评为“最不喜欢”的学科,成了“众矢之的”。
这一结果令专家瞠目结舌。
某中学初一的音乐课上,老师和同学们刚欣赏完教材规定的曲子《旗正飘飘》,录音机里的旋律余音未绝。
几个同学怯怯地恳求老师:
“求您给我们10分钟听听自己的带子(磁带)!
”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沉寂了一堂课的同学们立刻亢奋起来,和着谢霆锋的歌声在教室里拍手、跺脚。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现在的中学生好像对音乐课不是特别感兴趣,就是连一些音乐教师自己都承认音乐课吸引力下降了。
因此,走进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已经势在必行。
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我们必须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方法,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音乐教学内容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社会生活融合在音乐教学当中,从而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终生喜爱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与变化。
诸如改革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的倾向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
改革教学评价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等等。
走向社会生活的音乐教学,通过学生对音乐生活的关心、对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一定会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保持一种对音乐学
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更学会了“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二、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术理论依据①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重要意识,而这种意识的重要组成是听觉意识,而听觉意识又主要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出来的。
但审美的视觉意识在时间是不应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而应体现在学生一生的许多时刻和许多方面。
②人文意识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人的理想、愿望、意志、情感、智慧、美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音乐作品中。
因此,通过音乐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建立学生的人文意识。
③创新意识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以其发挥个性的自由。
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是创造的大忌。
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抽象思维。
另外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④多元意识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多元意识,首先在课程的构建中应体现多元文化的色彩,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是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个性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人生,并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表现出来的结果。
2、音乐教学与社会实践生活互融的特点①人文性不再把音乐视为单纯的技艺,而是把它视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人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
②综合性音乐与艺术、科学、社会、文化多种学科的综合,是一项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探求综合改革的新型教学活动。
③创造性音乐教学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