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文化迎接中国世纪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0334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新文化迎接中国世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以新文化迎接中国世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以新文化迎接中国世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以新文化迎接中国世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以新文化迎接中国世纪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新文化迎接中国世纪Word文件下载.docx

《以新文化迎接中国世纪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新文化迎接中国世纪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新文化迎接中国世纪Word文件下载.docx

一穷二白"

比喻中国的国情。

有很多学者理解毛主席所说的“一穷二白”,“一穷”是经济,“二白”是文化,这和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并不矛盾。

当然今天,中国经济已经崛起。

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研究者发现,从周期上看,中国历史大约800年可划分一个段落。

就是说,大约每隔700年,中国会出现一次历史的“大兴盛”:

公元前8世纪,正是中国历史上周公摄政时期,成为当时中华民族史上最强大的世纪;

700年后,公元前1世纪,西汉进入强盛时期,中国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强盛的国家,所谓“大汉尊威”,汉人的说法也正由此而来;

再过700年,公元7世纪,正值唐朝强盛时期,在当时是全世界的中央帝国,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又700年后的公元14世纪,是明太祖朱元璋时代,明朝的枪支、弹药,以及造船技术都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中国综合国力在当时也是世界最强大的;

再700年后,正是当下的21世纪,有预测认为,中国将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GDP达到世界第一,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各种迹象表明,21世纪,中国将再次登上历史的鼎盛时期。

当今世界上通行的历史学派,则认为世界历史的真正开端是从公元1500年开始,那时起世界经济发展(主要指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爬行阶段进入到了飞行阶段。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不过遗憾的是,恰恰是在这500年的发展的飞行关键时期里,中国落后了,而且落后的不是一星半点!

所以,今天我们面临的局面是,尽管经济发展了,但是中国文化发展速度仍然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想要迎来一个真正崛起的中国,千万不能成为经济上的巨人、文化上的侏儒,还需要更多地关注文化复兴,以新文化来迎接中国世纪的来到!

忆往昔:

光荣与繁华、黯淡与屈辱

“宫阙并随烟雾散,江山几换帝王符。

”汉唐以来,朝廷或明或暗,江山你坐他坐,但是都不能抹去中华大国曾有的光荣与繁荣:

1500年前的大唐,曾创造“振古以来,未之有也”的贞观之治,有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以及19年矢志不移带回佛骨舍利、取得真经的玄奘法师,和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花开结果,换来的是一个社会风气自由开放、各民族和睦团结的盛世繁荣;

1000年前的宋朝,人均收入增长30%,人口增长1倍至接近1亿,活字印刷带来造纸业兴旺,教育和文化传播速度得以推进,社会流动性加快,叶落归根,哪怕与之前的1000年相比,都是奇迹;

700年前的明朝,2000余艘江南制造的大船载着郑和及其船队七下西洋,航海足迹踏遍非洲海岸、南亚和中东等地,天涯海角,彰显了中华帝国的雄厚实力;

400年前的清初,中国统治疆域达到历史上的最大,从1680年的600万平方公里疆域,到1820年,中华疆土达到1200万平方公里!

实至名归,一个历史上的大中华。

从很多方面,当时的中国,好比当今之美国的强大。

以上并非顾影自怜。

世界经济史学权威安格斯•麦迪逊(AugusMaddison)以其极为艰苦的努力,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终于追寻到久远的历史和数据。

估算表明,在10世纪至15世纪期间,中国的人均GDP要高于欧洲,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33%。

而后来我们知道,直到2003年,中国GDP在全世界的占比,才达到这个数字的一半!

不过,在光荣与繁华的对面,中国也曾遭遇史无前例的国殇。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可以看到,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在精心策划之后,英国使节马加尔尼(LordMcCartney)来到了中国,在承德避暑山庄,晋见了当时的乾隆皇帝。

马加尔尼使团带来了600个箱子,其中装满行星仪、地球仪、天文望远镜,以及各式各样复杂的数学仪器。

他将箱子一一打开,期许其中能有讨得乾隆皇帝欢心的物件,以从此开通英对华的贸易往来、进入中国这一巨大的东方市场。

然而,这位盛世帝国的皇帝,以及他的朝廷,似乎只将这些奇怪物件看作古怪的玩物,不仅未能认识到其中蕴藏的外部世界的巨大进步和潜在价值,甚至带着几分古老帝国对一切外来俯视的睥睨,断然拒绝了英国的贸易请求……

23年后,英国王再次派阿美士德率使团到中国商谈贸易合作。

阿美士德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家,曾担任印度总督,所带使团成员大多是东印度公司的成员,汉语水平高。

1816年(清嘉庆十一年)7月28日,阿美士德一行抵达天津口外。

这一回,对英使访华意图早已有所了解的嘉庆皇帝,直接要求地方官员“勿事声张”,“如要求开通商口岸,严辞驳斥,筵宴遣回,不使其入京。

1817年,不受欢迎的阿美士德无奈踏上归途。

他已暗下决心,回国后将向议会和英王上书,用武力敲开中国对外通商的大门……

清朝鼎盛时期,中国人均GDP曾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至清朝灭亡时,中国人均GDP已降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

之后的1890年至1952年,中国经历了好几次经济衰退,中国人均GDP增长率为0。

麦迪逊估算,这60年间,中国整体GDP年增长仅为0.6%!

国家发展如同人的成长,一旦拒绝从别人那里学习新知识,身心均会开始萎缩,国家式微,文化必定逐渐没落。

也许我们不能妄言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自我封闭,直接引致了之后跨洋而来、敲开中国国门的洋枪洋炮,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对儒学的教条化误读,使那个时期的中国文化失去了应有的开放与包容的活性,导致中国文化失去了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主动性,间接成为中国走向日渐衰微的罪魁祸首?

这一段国殇的经历警示我们,文化需永葆充分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否则,即便泱泱大国,光荣与繁华也会没落。

“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在它的脸上叫几声。

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据说,这是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囚禁时说的梦话。

狱卒唤醒了沉睡中的拿破仑大帝,这头睡狮又将如何真正醒来?

新中国,新世纪,新文化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输掉60年后的败局,百业待兴。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发展走了不少摸索中的弯路;

而接下来的30年,中国选择了一条飞速发展的正确道路。

从1978年到2007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

新世纪的这十年,是体现中国速度的十年。

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国,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两大发动机之一。

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较2007年相比再次翻番,达到51.93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

西方国家认为,今天中国崛起的成就,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所造就。

中国文明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如凤凰涅磐,能够让中国从衰败和废墟中重新崛起。

回顾历史,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层面推陈出新,解放并唤醒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人的思想意识。

在那个时代,照亮了中国未来。

在今天,为了迎接中国世纪的到来,我们仍需认真思考这个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新文化,对于我们所承继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怎样正确地发扬光大,对于外来的诸种不同文化,应该怎样“扬弃”地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何为新文化?

对于新文化的界定,有很多方法。

我认为新文化首先要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概念。

有人说,如果能够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文化,这个字就是“和”字。

“和”铸就了中国文明和文化。

“我们中国人从哪里来的?

说到底,我们是从‘和’而来的,‘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和’构成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

在中国文字中,关于“和”字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殷商甲骨文上。

“和”源于“禾”,殷商甲骨卜辞上屡见“卜禾”的记载。

“和”与“禾”在字义上是关联的。

因此,“和”字最原始的字义,就是有饭吃。

后来经过漫长演化,“和”衍生出了“协,合,调,顺”等多个同源词,形成了以“和”为中心的庞大词群,并且还以图画、雕塑、戏剧等各种载体呈现,成为中国人哲学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清朝时期,人们对“和”文化思想的崇尚,直接体现在皇宫大殿上,故宫三大殿就直接冠以“太和”“中和”“保和”的名字。

“和”文化是和平的文化。

西方国家从古希腊时期以来,充斥着对外的无限扩张,仅古罗马帝国的向外扩张就长达100多年。

西方2500年的国家发展史中,有上千年在进行对外扩张,其和平与扩张的时间比例为2500:

1000=2.5:

1。

而中华文明是自身成长的文明。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即便有对外扩张,也不过仅在200年上下,和平和扩张的时间比例为5000:

200=25:

承载深厚“和”文化的中国好比一个武林高手,越强大,便越懂得须谨慎使用自身力量,控制向外扩张的冲动。

这正是一个崛起大国所需的对于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

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

“如果这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

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

在对新文化的界定中,还应当包括“和”的方法论。

“和”文化提供了对于不同文化融合的方法论。

这体现在过去5000年,中国文化对于所碰触的世界不同文明与文化的融合。

儒释道在中国的三位一体、各司其职,体现的正是中国“和”文化的至高境界。

宋代理学的一位奠基人是湖南道县周敦颐先生,他非常重要的学术论述正是援佛入儒、三教合一,把宋代重要的学术理论发展到了非常重要的阶段。

周敦颐对于五常“仁义礼智信”有一个重要的归纳,他把“诚”作为五常之本,这是周先生的杰出贡献,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新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和”文化还将作为主体内容,并提供融合其他不同文明文化以“和”的方法论,从而将各种不同文化的优秀因子加以融合,形成一种面向未来、引领中国走向大国崛起的更为先进的新文化。

描绘新文化愿景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新文化,它能够让个体与国家孕育梦想。

一个有梦想的国家才有向好的活力。

在这里,我特别把个人和国家的梦想分别开来讲。

一个国家需要有梦想。

我们现在都在做“中国梦”,《人民日报》也因此九论“中国梦”。

从美国的文明凸起中,我们看到,在一个国家,将梦想注入民族文化,有多么重要!

393年前,1620年11月21日,一群来自欧洲的英格兰移民乘坐“五月花”号帆船横穿大西洋、抵达北美洲的马里兰。

也许那时,他们不过是想要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够居住的净土,一个没有那么多桎梏的条条框框的新社会,或者在这片新土上淘到金子。

而历史证明,最终这群人们都收获到了一份出乎意料的惊喜。

梦想从每个心怀梦想的人心中开始播种、发芽、生根、长大。

从那个时候起,一个至今仍被称作“传奇”的“美国梦”慢慢成长起来。

后来的美国,很快成为一个以梦想成真而著称的国家。

人们相信,如果不甘平凡,想要创造一些人生传奇的话,这是一片最适合的土壤。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开始工业化的发展,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个人奋斗的传奇,如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公司的爱迪生,靠采掘石油起家的洛克菲勒,靠银行起家的摩根,靠发明汽车生产线起家的福特……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出身寒微,但通过勤奋终于创立了自己的传奇。

他们的故事至少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只要你智慧,又肯奋斗,在美国,你可能有机会去争取成功,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1963年8月,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演讲中,他连用6个“我梦想有一天”,以诗一样的语言和热烈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幸福的渴望。

就这样,有梦想的美国人,在短短三百多年中实现了令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并主导世界的“美国梦”。

今天,我们也在开始梳理属于自己、我们民族的“中国梦”。

我们的确需要这样一种新文化,她应当能够孕育出一个又一个属于个体与民族的梦想。

有梦想,就可能梦想成真。

——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新文化,她能够成为不断创新的源泉。

有创新才能够实现更大价值的创造。

有人算了这么一笔账:

作为全球最大的影碟播放设备制造基地,中国企业每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元,需要交给外国人18美元专利费,再去除成本,只能赚到1美元;

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再去除制造成本32.5美元,中国企业获得的纯利润仅为1.5美元;

而在中国看似繁荣的汽车行业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里,外资仅提供30%的资本,就拥有了50%的股份,拿走70%的利润,中方企业最终只能够拿到30%的利润。

另有专家估计,在中国贴牌生产的产品利润中,外国人拿走了92%,中国人最多拿到8%……

缺乏核心技术是“中国制造”的软肋,缺乏在国际市场叫得响的自主品牌是“中国制造”的另一根软肋。

在技术和品牌“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下,“中国制造”耗能大,污染重,劳工苦,让中国生态环境和劳工价值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实现产业升级需要新文化,一种能够实现创新,创造价值的新文化。

这方面,经历了欧洲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与英国,给中国提供了先行者的典范。

今日看似有些保守的英国,在历史上,始终是一个勇于创造、能够创新的国家。

英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的发明创造。

我们可以引用英国人介绍自己的科技优势的说法:

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研发经费占全球的5%,创作全球科学著作的8%,被引用数量占9%,科学家获得70多次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

世界上平均每10中抗生素中就有5种出自英国的医药制造业……英国就是这样一个高效率创新的国家!

无独有偶。

在另一个创意国度意大利。

同样仅占世界1%的6000万人口,2003年至2009年,发明专利位居世界第二位,相当于全世界注册专利的14.8%,设计家乔•蓬泰50年前说:

“在意大利艺术爱上了工业,而工业成为一种文化行为。

创新是个体创造力的爆发,能够使个体价值在创新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乐观一点的是,也许中国现在正处在文化复兴的最佳时期。

经过了一段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社会财富有了初步积累,从关注财富开始转向重视社会道德与人的精神境界,从对古典的着迷,到个人自主意识在精英人群中的初步觉醒,再到文艺的民间化,凭借传媒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对于自我解放时代的引领,明天,或许我们的新文化将能够真的成为创新的源泉……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新文化,她具有大智慧的穿透力,能够给我们提供面对世界复杂局面的大智慧。

过去十余年,在面对国际政治冲突中,中国文化展示了自身智慧的穿透力。

1999年5月8日,凤凰卫视和湖南卫视正在湖南长沙举办一个文化盛会。

活动开始前,大家都很兴奋,对这次盛会非常期待。

但是晚9点半,凤凰卫视取消了原先预告的文化晚会,以《中国人今天说不!

》的特别节目取而代之。

因为16个小时前,5月7日午夜时分,美国第509空军轰炸机联队飞行员波恩•马洛特准将驾驶一架B-2隐形轰炸机,从美国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来到了南联盟上空。

在贝尔格莱德当地时间11点45分左右,把5枚2000磅重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导弹投向了“南联盟军需供应部”。

而这个所谓的军需供应部,就是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这场袭击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使馆建筑被严重毁坏。

美国方面后来以“误炸”来解释这场灾难。

这件事情的历史揭秘还有待时日,我们现在也不予评估。

但是我们知道,1999年的炸馆事件,直接对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之后的2001年4月1日,海南三亚发生撞击事件,飞行员王伟牺牲。

8月10日,美国决定就撞击事件向中国支付34567美元费用。

一时间中美关系陷入极大紧张和危机之中,似乎在新世纪里,一场中美之战已迫在眉睫。

就在这时,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2998人丧生,包括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六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他23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

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大楼也遭到袭击。

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的仅仅几个小时,就向美国总统布什电话问候。

中国以“和”的文化智慧包容世界。

终于,中美关系在“9•11”之后开始走向相对稳定。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新文化,她能够改造基因,帮助中国人找到快乐和幸福,成为真正的精神贵族。

今天,我们要强调三个文化基因:

快乐基因、幸福基因和贵族精神。

据说,在人均GDP1000美元向人均GDP3000美元发展的过程中,转型中的社会,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造成冲击,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

中国的这一发展过程,发生在2003至2008这五年间。

我们经常回顾文艺复兴带给欧洲的变化,意大利文艺复兴实际上是宗教狂热之后的一种颠覆,文艺复兴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正是人性的解放,个性的发觉。

重视人的积极因素的开发由此成为西方文化基因的重要构成部分。

对于文艺复兴时代,恩格斯有一句名言: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在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还经历了思想启蒙运动,17到18世纪,始于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诞生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伟大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的许多重要理论,后来成为西方世界精神家园的支柱。

今天,有很多人在分析中国的社会发展历程,学术领域在争议中国是不是需要补上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这一课。

无论学术争议的结果如何,我们都看到正在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和挑战,那就是:

今天我们已经建设了很多混凝土家园,按照美国人的说法,中国建混凝土家园的速度超过美国10倍以上。

但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却变得朦胧起来、离我们远去了。

不是淡淡地远去,是真的远去了……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思想家福泽渝吉提出大国崛起需要三个改变:

一是人心的改变,二是社会制度的改变,三是物质和经济的改变。

在这三个改变中,他特别强调第一个改变,即“人心的改变”最重要。

所以我们强调在发展新文化的道路上,要强调文化基因的改造和提升,特别是对于心灵归宿的调整和改造。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中国人普遍缺少快乐基因与幸福基因。

一个极端的例子: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二年级的一名学生董雨晴,在一次工厂调研中遇到一位经历特殊的女工。

一天夜里,这位女工突然惊恐地发现自己不能说话。

但医学检查证明,声带、嗓子均无任何病变。

她被禁锢在无法言说的世界中,无边的恐惧蔓延而来,她惟有拼命动笔、不停地书写……

这位女工就在世界最受关注的苹果公司的最重要的代工厂——富士康工作。

她最终离开了那家让她失语的工厂。

在问及原因时,她回答说:

在那里,我有一整个月没有说过一句话。

那么,我想说,中国人需要一种新文化,一种能够让每个公民都幸福生活的新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形成一种以人为本的氛围,去对抗对于人性的不重视和不尊重。

我们还要强调贵族精神的培养。

“贵族”在英文中是“noble”,包含了“尊贵的、伟大的、伟人的、高尚的、崇高的”等各种褒义的含义。

而“贵族”这个词在中文里面,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就有贬义的含义。

中国不提倡贵族精神,所以中国人缺少贵族精神。

而今天,我认为强调贵族精神是必要的。

在我看来,真正的贵族精神,需要三根重要支柱:

一是文化教养,能够抵御物欲主义诱惑,保持精神世界的纯粹;

二是社会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格自律,珍惜荣誉,辅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责任;

三是灵魂自由,有独立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1440年,由英皇亨利六世建立的伊顿公学,是英国精英文化的培养典范。

伊顿公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其57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那样一种只属于伊顿公学的学校文化和学校特色,保持着她的贵族气质、骑士风度、“舍我其谁”的社会责任感和为民族而牺牲的勇敢精神。

在该校最早的建筑的墙壁上铸造的一战和二战期间在前线阵亡的校友名单。

名单统一格式是:

校友姓名,毕业年份,在校时的宿舍管理员(或生活导师)姓名,阵亡时间,阵亡时的军衔。

名单前言写着:

Nothingisherefortears.Noweakness,nocontempt,dispraiseorblame.Nothingbutwellandfairandwhatmayquietusinadeathsonoble.(大意是:

这里不需眼泪,没有软弱,没有耻辱,没有批评和指责,这里有的只是美好和公平令我们可以如此高贵地安息)。

在那面金属铸造的阵亡名单上,一战阵亡校友约有1157人,二战阵亡校友约有745人。

二战的主战场并不在英国,仅伊顿公学一所学校的校友就有如此多的阵亡者,可见其参战比例有多大。

校友以参战、牺牲为荣,并以他们的牺牲为伊顿公学累积了传统的荣誉。

英国人有句俗话,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

是说第一代的富人多是暴发户,有钱而粗俗;

二代从小得以受到很好的教育,但在家庭中受父母影响太大;

直到三代,才不仅能够受到好的教育,还能够在成长过程中与第一代隔离,家教好了很多,最终得以成为真正的贵族。

时不我待,我们应该努力来培养出我们的精神贵族。

人最可贵的,是平民身上的贵族气质和贵族身上的平民意识。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新文化,她能够在这个信仰迷失的时代,帮人们迅速形成人生的一切信仰。

或许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仍可以坚定其个人的信仰。

但却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能够拥有坚定的信仰。

在通过文化实现信仰方面,我们可以从对日本的了解中获得一些启发。

日本自然资源贫乏,民族构成单一。

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使得日本成为一个善于在文化上拿来主义,并迅速转化为其现实信仰的民族。

有人因此也将日本文化比作壶文化,自己有的是壶的外形,里面装的都是外面灌进去的。

由于日本的“拿来主义”,总能将其他文化快速地与原有文化贴合起来,为己所用,因此,也有人将日本文化比作“洋葱文化”,每一层都是从别处拿来,化成一个更大的文化体。

日本人善于通过文化来创造自己的信仰。

自己没有的,别人有,别国有,那么他都想要拥有,于是就“拿来主义”。

他们的拿来主义,在宗教信仰上体现出非常功利和实用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