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90238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x

1.1.5风险性3

1.1.6可验证性3

1.2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3

1.2.1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3

1.2.2审计职业判断是认识被审事项真相的标志3

1.2.3审计职业判断是进行审计推理和作出审计结论的必要条件4

2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5

2.1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5

2.1.1制定审计计划的判断5

2.1.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判断5

2.1.3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6

2.1.4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的判断6

2.1.5审计计划阶段分析程序的判断7

2.2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应用7

2.2.1对审计证据的判断7

2.2.2实施控制测试的判断8

2.2.3审计实施阶段分析程序的判断8

2.2.4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计划的判断8

2.3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完成阶段的应用9

2.3.1未调整审计差异的重要性判断9

2.3.2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9

2.3.3完成阶段分析程序的判断10

2.3.4审计报告类型的判断10

3审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11

3.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11

3.2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不够。

3.3审计控制质量体系不健全。

3.4审计收费体制不合理。

12

4.改善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对策13

4.1完善现行会计、审计等法律法规体系13

4.2在审计过程中应重视分析程序的运用13

4.3实行集体判断,加强审计督导14

4.4强化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素质14

4.4.1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14

4.4.2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14

4.4.3注重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15

参考文献16

后记17

1.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

关于审计职业判断的涵义,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观点:

Kenchel指出,审计职业判断是个体思考决策问题的相关方面。

肖文八、程庆认为,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依据有关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智力和一系列的思维过程,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做出的某种认定、评价和决策。

张继勋认为,“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断定或选择。

”综合国内外各种观点,笔者认为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依据有关标准,在审计实践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做出合理的专业认定、判断和评价。

良好的判断能力能帮助审计人员迅速引起职业警觉,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直接切入审计重点、难点、疑点,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敏锐地捕捉相关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1.1审计职业判断的特征

1.1.1主观性

审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思维是一种内在的或内隐的过程。

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及性格、习惯、心态等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

所以,审计职业判断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主体自身的素质,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同时,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所以,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1.1.2复杂性

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是由判断过程的复杂性、判断内容的复杂性和判断标准的模糊性所决定的。

从判断过程看,审计职业判断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受到外在的环境信息(包括真实的也包括虚假的)影响,一方面还要受到其自身偏好、性格、习惯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信息和因素并不稳定,随时在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矛盾,加重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

从审计职业判断的内容看,包含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其范围非常之广,有些内容对审计人 

员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从判断的标准看,多数情况下的审计职业判断缺乏明确的标准,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就很难找到一个标准,完全依靠审计人员的执业经验和判断力来作出结论。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考验一个专业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不是看他对审计准则的理解和遵循程度,而是针对复杂的需判断事项能否找出适当的参照标准,作出准确的专业判断。

1.1.3目标性

任何审计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

审计职业判断作为审计过程中的一项主要活动自然也不例外,它同样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进行的,审计活动的目标就是审计职业判断所要达到的目标。

不同类型的审计有着不同的审计职业判断目标,比如注册会计师进行的会计报表审计的判断目标是公允性,经济效益审计职业判断的目标是有效性。

在审计过程的诸多环节中还有许多具体的判断,而这些判断无一不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进行的。

没有目标的审计职业判断是不存在的。

1.1.4层级性

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审计职业判断表现为不同的层次。

有的研究人员(肖文八、程庆)指出,审计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可分为单项判断和综合判断两个层次。

事实上,审计职业判断远非仅仅两个层次,它是由多层审计职业判断构成的一个判断系统。

会计报表审计中的职业判断至少包括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内部控制的判断;

第二个层次是各会计报表项目具体审计目标的判断;

第三个层次是会计报表余额的可靠性的判断;

第四个层次是最终的判断,即公允性的判断。

审计过程是一个由众多不同层次的审计职业判断组成的判断链。

1.1.5风险性

审计职业判断和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只要有判断,就有判断正确或错误以及判断被接受或拒绝的问题,就有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的错报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职业判断的性质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而审计职业判断的失误最终可能导致作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因此,审计职业判断具有后果的风险性。

1.1.6可验证性

尽管审计职业判断是根据判断主体的经验做出的,不同的审计主体做出的审计职业判断可能大相径庭,但它仍然是可以验证的。

否则,审计人员的审计效果和质量就失去了评价标准,从而导致审计人员的工作失去可信性,无法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审计的意义将荡然无存。

所以审计的获取证据和审计职业判断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是可验证的。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职业判断的正确与否与审计职业判断本身一样,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通常运用事务所的分级督导制度来完成对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的评价。

1.2审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1.2.1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都要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

在计划阶段,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

在审计实施阶段,要确定审计重点,收集审计证据。

确定审计重点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和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

收集审计证据时,要考虑有关材料和被审计项目的相关性,考虑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在审计完成阶段,要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照审计标准,对问题加以定性,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这些都依赖于恰当的审计职业判断。

1.2.2审计职业判断是认识被审事项真相的标志

审计职业判断之对于审计,犹如一把尺子,它标志着审计人员对被审事项的认识程度。

审计人员对被审事项事实真相的认识,是通过其对被审项目的各种判断表现出来的。

判断是认识过程的纽带,判断结果是认识程度的表现。

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必然要作出各种判断。

有了判断结果,就表明人们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认识是判断的前提,没有认识就无法作出判断;

判断是认识的结果,没有判断就谈不上对事物的认识。

审计人员对被审事项性质、关系等的认识程度,决定着其对被审事项判断的程度。

只有当审计人员能够对被审项目的事实真相作出各种正确的、深刻的判断时,才可以说对被审事项有了正确的、全面的认识。

审计职业判断对审计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每一次审计职业判断,既表明对被审事项的认识现状,又为下一步的审计工作提供指导;

审计工作逐步进行,审计职业判断步步深入,直到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被审项目的事实真相。

审计人员对被审事项的认识,集中体现在所收集的审计证据方面。

判断在审计取证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1.2.3审计职业判断是进行审计推理和作出审计结论的必要条件

判断和推理相辅相承。

审计推理在审计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任何审计推理都是由前提和结论组成的,而前提和结论都表现为审计职业判断。

每一次判断的结果,既是上一次推理的结论,又是下一次推理的前提。

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推理的出发点,又是审计推理的归结点。

没有审计职业判断前提,就不可能进行审计推理;

没有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就无法反映审计推理的结论。

审计结论是审计结果的一种表现。

作出审计结论的过程,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证据,对照审计依据,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审计查证的事实,对照有关法 

规、制度的要求,判断事实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进行推断,作出审计结论。

可 

见,审计职业判断在进行审计推理和作出审计结论时是必不可少的。

2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

2.1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阶段的应用

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步骤及每一步骤所应开展的工作活动。

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CPA的职业判断分布于审计各个工作阶段,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之中。

2.1.1制定审计计划的判断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计划审计工作,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

计划审计工作包括针对审计业务制定的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计划不周详不仅会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

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定单位进行实地了解、调阅有关资料、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等的基础上,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可信性和基本情况做出判断。

在确定审计范围时,在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的可利用性及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拟信任程度、需审计的业务分部的性质,除了审计合并财务报表以外,是否需要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预期利用在以前期间审计工作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程度、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和相关证据的可利用程度等事项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2.1.2确定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重要性水平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和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重要性是审计中比较模糊的概念,不易量化,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

确定的重要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所需收集审计证据的多寡。

如何在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两者间求得平衡,需要注册会计师全面合理地把握众多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

在审计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应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审计任务的性质。

审计任务的性质不同,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也不同。

有的审计任务对审计质量的要求高,相应得应该确定低一些的重要性水平;

而有些审计任务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不太高,重要性水平可以判断得高一些。

二是被审计单位的规模。

重要性水平是从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做出决策的角度来确定的,而不同规模企业的错报或漏报程度对报表使用者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同数额的错报或漏报,对于规模大的企业来说可能算不得重大,而对于小企业则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对于规模大的企业来说,在不考虑错报漏报性质的前提下,可以规定一个较高的重要性水平,而对于小规模企业则要规定低的重要性水平。

三是错报或漏报的性质。

重要性的考虑不应仅仅停留在金额的角度,还要注意错报或漏报的性质。

如果一项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并不大,但由于项目本身具有重要性,即使它的错误程度达不到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同样有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对于这类项目一般要降低重要性水平。

2.1.3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

(1)对可接受审计风险的判断。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是一种实际存在的风险,而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是会计师事务所自身设定的一个经验值。

根据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以及认定层的重要性水平,可以计算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从而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对于某个审计项目的可接受审计风险的数值,需要审计人员的判断。

(2)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企业所处行业和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企业可能因而受益,而有的则会使经营陷入困境。

陷入困境的企业,其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会高一些。

第二,交易和审计项目本身的因素。

不同的项目或交易,重大错报风险是不同的。

对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不经常发生的交易或者容易被挪用和盗用的资产,审计时要特别小心;

有的交易或事项在处理时本身就需要会计人员的判断,如坏账损失等,审计人员要考虑到这些项目可能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2.1.4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的判断

现行审计准则确定的审计风险模型是: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

根据“二因素”审计风险模型,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既定的情况下,评估了重大错报风险后就可以得到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之间为反向关系。

一方面,当重大错报风险处于高水平时,就需要一个低水平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要求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另一方面,当重大错报风险处于低水平时,可接受较高的检查风险,只需要较少的审计证据就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2.1.5审计计划阶段分析程序的判断

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主要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

审计实践己经证明,在很多的审计诉讼案件中,注册会计师之所以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错误或舞弊而导致失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情况了解不够充分,仓促上阵。

在美国“证监会”调查公布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虚饰案件中,竟发现有66%涉及公司高级管理阶层,这就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高级管理阶层过去的背景了解不够或对企业高级职员从事业务活动的环境制约程度等的研究不足所致。

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首先要选择分析程序的方式和确定运用的程度,然后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波动、重大交易和事件,接着需要判断产生异常波动的原因,这是分析程序的核心,也是实现分析程序目标的关键。

2.2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实施阶段的应用

审计实施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是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2.2.1对审计证据的判断

(1)审计证据数量的判断。

审计中的许多判断都要以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取得的审计证据越多,判断就会越准确,结论越可靠,但审计成本也会增加。

因此,审计证据数量的判断应该兼顾审计职业判断质量、审计结论的可靠性和审计成本。

一般来说,对审计证据的数量判断需要综合考虑对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注册会计师及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等因素。

(2)审计证据的质量判断。

审计证据的质量可以从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中前者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相关联,后者是指审计证据应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质量的核心内容,只有相关且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应考虑下列原则: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可靠;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可靠;

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可靠;

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可靠;

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可靠。

此外,还需要考虑特殊情况,如果针对某项认定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或获取的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够相互印证,与该项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则具有更强的可靠性。

2.2.2实施控制测试的判断

实施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控制测试不是必经的程序,只有当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时期望内部控制有效,或者是仅靠实质性测试不能为某项认定提供充分的证据时,才会实施控制测试。

在测试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

(1)内部控制在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进行的;

(2)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3)内部控制由谁执行及以何种方式运行。

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

因此,在了解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时,注册会计师只需抽取少量的交易进行检查或观察某几个时点。

但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抽取足够数量的交易进行检查或对多个不同时点进行观察。

2.2.3审计实施阶段分析程序的判断 

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分析程序主要在实质性程序中使用。

在实质性程序中,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运用分析程序,所以注册会计师首先要就是否使用分析程序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只有当采用分析程序比采用详细测试更有效率和效果时,注册会计师才应该用它来代替其他审计程序。

在运用分析程序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需要估计预计价值,还要对审计数据偏离预计价值的原因进行判断。

分析程序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具有简便有效的特点,它通过研究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来判断数据本身的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