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西新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99869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西新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哈西新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哈西新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哈西新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哈西新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西新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

《哈西新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西新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西新区规划文档格式.docx

  

(二)哈西新区现状

  1、自然条件。

哈西新区地势起伏较大,最高点海拔180.1米,最低点海拔140米,最大高差在40米左右。

何家沟两条支流分别从新区东部和西部穿过。

  2、科技资源。

哈西新区东侧毗邻我市大学科研区,拥有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学院、黑龙江省政法干部学院、东方学院等15所大专院校,以及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国家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10个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可为科技成果的孵化、中试和转化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持。

  3、城市基础设施。

域内主干道路学府路与102国道、京哈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环路相连接,是我市重要的城市出入口。

哈西新区西侧有三条铁路专用线,中部有铁路编组站,可提供方便的铁路运输。

2006年启动的哈尔滨地铁一号线沿新区东侧的学府路经过,将更加便捷地联系城市其它中心区域。

新区北侧康宁路与哈尔滨市城市东西主轴西大直街和埃德蒙顿路相通,可直达商业中心与机场。

2003—2005年区域内及周边修建了工电路、哈西大街、学府四道街、长寿路、征仪路等十条骨干道路,为哈西新区的调整改造创造了基础条件。

由于哈西新区大部分用地处于市区三环路以内,便于金融、通讯、交通、供热、电力、水务等城市现有资源的进入和延伸服务。

  4.产业基础。

哈西新区内已建有哈西钢材批发市场、哈西服装面料城、学府书城、哈达果品批发市场、农业科技市场等一批大型专业市场;

黑龙江大学软件园、国家数字测绘中心等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华威、光宇、九洲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的壮大,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支撑作用。

教育产业发展迅速,大学大所向该区域集中和扩张发展的需求比较迫切,黑龙江东方学院已建成投入使用。

  5.开发建设。

哈西新区的发展前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争相投资的热点地区,保利、地泰等开发公司纷纷进入,盛世桃园、颐和家园、鸿朗花园等新型居住区相继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

哈尔滨学院扩建工程、黑龙江大学科技园、黑龙江省信息人才培训基地、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等扩张发展项目正在积极筹划中。

  (三)存在的限制条件

  1.高压线穿越较多

  区域内现有一次变电所哈西变,共有220kv高压线12条,66kv高压线13条。

居民点过于接近高压线,存在安全隐患,道路建设滞后于区域发展。

  2.编组站分割

  由于哈南铁路编组站从哈西地区的中部穿过,使哈西地区分为南、北两片,目前只有一条学府路跨越铁路,给两部分的联系造成了不便,未来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存在跨越铁路问题,成本也会比较高。

  3.地形

  哈西地区局部地形高差相对较大,最大高差相差40米左右,坡度在12%左右,对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很不利,需要进行一定的工程处理。

  4.净空限制

  王岗军用机场位于哈西地区的西南部,对周围用地的建设高度有一定的限制。

  三、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遵循原则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特别是头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时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为目标,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和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退城进郊的产业布局原则,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精神;

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化运作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推进哈西老工业区国有企业改制、改造,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带动传统工业置换和新兴产业布局,推动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和郊区城市化进程,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逐步将哈西新区建设成为以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新技术产业、运动休闲产业和商贸业为主体的、环境良好、适宜居住的绿色城市副中心。

  

(二)主要任务哈西新区改造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将哈西新区建设成为哈尔滨市四个重要城市副中心之一的总体规划方向,以新区北部为重点逐步向周边拓展,通过统筹改造、协调运作、产业置换和功能提升,在哈西新区北部区域形成集教育科研、体育文化、金融商贸、新型居住等现代城市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区;

在南部区域形成以绿色环保、高新技术、新型工业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延展区。

通过国企改制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城市化等一系列工作的推进,逐步将哈西老工业区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产业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配套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三)遵循原则

  一是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

实现产业布局升级,经济结构合理,管理运营高效率,生态环境高质量,文化景观高品位。

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指导作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运用城市发展规划设计的最新理论和成果,高质量、高水平的制定和完善哈西新区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核心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充分考虑核心区和后续开发建设地区的和谐统一,与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相适应。

进一步加强规划控制和政策引导,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城市化区域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关系。

  二是遵循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保证哈西新区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建设良性循环,提高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哈西老工业区调整改造的关键,是拉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

要先地下、后地上,以北部区为重点,优先打通主要道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价值和招商引资能力,以此实现哈西老工业区调整改造的先行突破,带动区域改造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是遵循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充分体现政府的引导作用,广泛筹集社会资金,构筑多元化投融资及建设的操作平台。

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推进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入市场运作机制,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四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把城区扩张、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考虑;

发展园区经济和新兴产业与旧城区改造、农村城市化统筹考虑;

调整传统产业,工业退城进郊与保证充分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统筹考虑。

按照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指导规划建设,把发展经济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大力提倡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搞好城乡环境建设,搞好城乡环境整治与工业污染防治。

  四、哈西新区的分区规划

  

(一)哈西新区规划编制情况

  1.哈西新区原有规划编制情况

  现有的与哈西新区相关的规划分别是: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南岗区分区规划、王岗镇总体规划、王岗工业小区详细规划、哈尔滨市郊区规划、哈尔滨市危棚房改造专项规划等。

  以上各项规划中,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已经国务院批准;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是在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于2002年编制的,目前已经省市批准,但至今未能在建设部获得通过;

南岗区分区规划由黑龙江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

危棚房改造专项规划中有三块涉及到哈西地区,分别是自兴小区二期、学府花园、工电路局部。

王岗镇总体规划、王岗工业小区详细规划、哈尔滨市郊区规划等规划现已由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完成。

  2.哈西新区分区规划编制情况

  哈西新区确定整体调整改造后,以高标准编制哈西新区规划为先导,充分发挥规划指导建设的龙头作用。

2004年通过国际招标,最终由北京新都市整体规划设计公司与美国DPZ联合体、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了哈西新区分区规划。

  

(二)哈西新区发展定位与总体规划哈西新区是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规划目标是将哈西地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可持续发展、以新经济为特色、多元地域文化为内涵、生活与就业平衡、环境与自然和谐的城市地区。

其规划定位在空间上保持与老区的联系,功能上与老区相互协调,充分利用该地区毗邻大学科研院所的资源基础,发挥已有优势,推进传统工业进行产业置换,进而提升城市功能和新区整体形象,将哈西地区建设成为以文化产业、教育产业、新技术产业、运动休闲产业和商贸业为主体的、环境良好、适宜居住的绿色城市副中心。

  新区将具有以下功能:

  

(1)文化艺术中心:

通过完整可行的地区复兴计划,对哈西地区逐渐丧失竞争力的工业遗产资源进行合理的功能置换、整合地区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北方文化名城的形象,使更新后的哈西地区成为工业城市复兴的典范。

  

(2)寒地生态展示中心:

通过地区环境更新改善行动和寒地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创新,结合冬奥会主题,挖掘哈尔滨冬季文化内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寒地绿色生态社区,使哈西新区成为寒地生态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

  (3)运动休闲中心:

通过冬季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提升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强化区域的运动休闲形象。

  (4)技术创新中心:

通过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5)教育中心:

整合区域和周边教育设施,继续扩大区域高等教育优势,同时发挥区域基础教育优势,整合资源,新建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基础教育中心,提供完善的教育服务。

  (6)服务中心:

发展商贸业,现代服务业,强化区域作为西部中心的服务功能。

  (三)哈西新区功能分区与城市结构整体上,哈西新区被东、西何家沟及其两侧的生态绿带,以及铁路编组站的防护绿带分割成三个发展片区,即北部区、东南部区、西南部区。

北部区将重点打造集行政办公、商贸服务、运动休闲和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绿色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区;

东南部区主要为技术创新基地,打造教育科研和科技产业中心;

西南部区主要为王岗综合服务中心。

三大发展片区通过主要交通轴线紧密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通过多条对外交通轴线与整个城市相协调,进而构成绿色的城市副中心。

  哈西地区以东西向轴线(奥运景观大道学府四道街)与南北向轴线(哈西大街)十字交叉构成城市的主体框架。

冬季奥运公园和滨河带状休闲公园为整个地区的绿色依托,冬奥会主场馆为整个区域的景观焦点和能量与活力生发的源泉,均匀放射出一系列轴线,向东侧的滨河休闲地带延伸。

这些轴线与哈西大街交叉,构成完整的网络体系,承载着区域的交通、能量及景观的流动。

十字型城市结构能够提供稳重、均衡的城市意向,在城市街区内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前提下,易于保证城市结构的完整性和城市意向的可识别性。

  (四)哈西新区土地利用规划哈西地区的开发追随世界城市地区的经典模式“扩展式”增长。

基本方式是以社区可持续的扩张,承载城市新的增长,而非独立的开发项目。

为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新的扩张必须基于“邻里模式”,以扩展城市结构的方式承载新的增长,新的邻里将原城区充分整合。

城市和新区彼此支持,从而保持繁荣。

  城市扩展区采用可居住的、可持续的邻里模式:

有公共交通可达的、高度混合使用的、鼓励步行的鲜明的邻里中心,由水体、绿地和交通廊道所界定的边界。

每一个邻里规模基本相同,邻里的规模保证邻里内的大多数居民可以在5-10分钟内到达一处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

  邻里布置在最适合承载新的基础设施和开发活动,同时对现状环境系统影响最小的用地上,从而降低总体开发成本。

邻里沿现状和规划的交通廊道成线形分布。

邻里之间,规划楔形绿地,保持区域的自然环境。

邻里组合形成组团,每一个组团有独立的明确界定的中心。

这些组团共同形成了多中心的城市区域。

  北部区对传统工业用地进行改造和更新,提升何家沟生态绿带环境质量;

整合东部区的文教、商贸综合区,并通过社区可持续增长模式逐步形成行政中心、基础教育基地、商贸中心、运动休闲中心等一系列的城市扩展单元;

南部区将主要通过区域内外交通条件的改善,从哈西地区内部以及更大的城市整体的角度,对现有用地进行整合与规划,提高该地区的竞争力,保持持续增长。

  (五)哈西新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在冬季平均气温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哈尔滨,利用地下空间非常重要。

同时核心区建筑布局相对密集,土地价值相对较高的地区,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应该被高度重视。

哈西新区的地下空间利用计划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地下商业资源的整合与城市步行环境的改善

  与地铁车站联网。

哈西中心区域设置步行路线,地面、地下组成立体步道系统。

从地铁车站至各建筑物设步行路线。

地下通道的设置确保步行者的安全。

  创造快适感。

由于步行者通行量很多,在地下通道设置商业设施以及相关附属设施。

在核心区广场地下设置大型购物中心以及冬季花园。

  

(2)充实地下停车场

  对应汽车交通量的增加,在商务设施和商业设施等处均配置地下停车场。

  (3)建设地下能源中心

  计划在地下空间配置地区冷暖房,能源中心及变电设施。

  (六)哈西新区绿地生态规划哈西新区分区规划以“绿色价值观”为指导,力图在哈西新区自身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的基础上,使哈西新区绿地生态系统与城市其他部分的绿地系统完美结合,进而实现整个哈尔滨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规划区域内,何家沟以及沿何家沟西侧的区域绿色廊道贯穿南北,形成南北向的绿色骨架。

区域北部的绿色风墙与自冬季奥运公园放射出的一系列绿色轴线,以及南部高压线所处的防护绿地构成了东西向的绿色骨架。

纵横交错的绿色廊道使哈西地区形成完整的绿色网络。

同时,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开放空间(公园、游园)均匀地镶嵌于绿色网络中,从而为整个地区带来更多更舒适的绿色空间感受。

  完善的生态绿地系统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生态效应,而且能够作为娱乐休闲场所来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

公园系统为夏季和冬季的体育和日常活动提供正式和非正式场所。

  (七)哈西新区交通规划

  四环快速路起到屏蔽过境交通、减轻道路压力的作用。

80米宽主干道的学府路和三环路,起到组织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的作用。

  新建和改善与哈西大街以西,西北和西南的道路联系。

自学府路进入哈西新区的5条主要道路都进行升级,以承载公共交通和多种交通方式。

道路系统有两个主要功能:

首先,建立高效率的内部交通组织和区域联系;

其次,引导通向区域焦点的交通流。

  以西部边缘椭圆形区(奥林匹克中心)为端点的放射性道路系统构成了北部区的道路格局。

从学府四道街延伸出的林荫大道,是东西向的主轴线,将哈西核心区分成两个几乎对称的组团。

  两条相交的主路将组成北部区的道路骨架:

  

(1)南北向哈西大街:

北部区最主要的商业和商务大街,也是南北向联系的主要干道;

  

(2)西向延伸的学府四道街:

景观大道,举行各种文化活动的文化长廊;

  所有的主要轴线中止于特殊场所和地标建筑,加强地点的可识别性。

方格网、轴线和放射性这些特征的组合使得规划在保证交通效率的同时,更具活力,渗透性和灵活性。

  (八)哈西新区文化空间布局规划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城市复兴的关键,哈西新区作为哈尔滨的老工业基地,有着传统的工业文化和寒地文化,哈西新区规划借助奥运主题带来的文化整合现有资源,弘扬地方文化,延续城市文脉,重塑地区精神,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将能创造积极的区域文化体验。

  以自然、生态的环境,作为文化复兴的基底,更新老工业基地,弘扬北方文化,形成文化复兴的三大主题。

  主题一:

寒地文化与冬季奥运。

汇集并展示一些有价值的世界寒地文化和中国北方独特的寒地文化,作为一个窗口宣传城市的文化,营销城市。

结合冬季景观开展各种冬季运动,包括传统的、现在的运动,使之形成一种冬季奥运文化以帮助城市的申办。

  主题二:

工业遗产。

保留部分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及设施作为一种工业遗迹,用艺术的方法是至于现实环境有机融合,延续城市的肌理和文脉,保持城市的记忆。

  主题三:

生态文化。

使用被动式的设计方法,营造一个符合自然循环规律的自然生态系统。

恢复被破坏了的环境,更新对环境不利的土地使用方式。

形成一个具有示范作用的生态场所,培育有发展前途的生态科技产业。

  五、哈西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一)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从充实完善哈西新区的中心功能这一长远战略目标出发,利用今后五至十年的时间,将哈西新区建设成为以文化产业、新技术产业、运动休闲产业、教育产业和商贸业为主体,环境良好、适宜居住休闲和企业发展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新城区。

  到2010年,哈西新区改造建设全面实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布局合理,国企改制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明显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战略目标。

  “十一五”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亿元,年均增长5%;

第二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年均增长19.5%;

第三产业增加值23.2亿元,年均增长22%;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体为3:

39:

58。

  ——税收达4.5亿元,年均增长18%;

  ——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达25亿元,年均增长20%;

  ——区域人口控制在20万人以内,转移农村人口7000人;

  ——新建、改建区域内道路25条,新建道路铺装率100%;

  ——区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0元,年均增长12.5%。

  

(二)城区建设主要发展目标按照哈西新区总体规划,“十一五”期间将初步完成哈西新区北部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各规划功能区初步形成雏形;

南部完成生产制造业工业园区建设,扩展新能源与新材料工业园;

建设集钢材、粮食、医药等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基地。

初步形成哈西新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配套完善、示范性强的城市发展新框架。

   “十一五”期间主要预期目标:

——自兴街、哈西大街、学府四道街等7条原有道路拓宽改造及延伸工程,新建绥化路、宁安路等3条城市次干道,形成哈西新区核心区东部网格状路网骨架,完善与学府路等原有城市区域的交通联系;

  ——新建西安路、西山路、西宁路、奥林匹克大街等10条城市干道及次干道路,形成哈西新区核心区西部放射性路网格局,增强内部交通组织及跨区交通联系;

  ——哈西新区南部生产制造业工业园区路网建设,完善新能源与新材料工业园区内路网结构,达到为入园企业提供完善基础设施的目标;

  ——基础教育中心一期建设,第69中学等省、市基础教育名校入驻;

  ——启动冬奥中心及冬季奥林匹克公园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同步建设完成全民健身中心;

  ——完成哈西大街两侧的企业改制、搬迁和净地,完成一工具厂家属区、新型建材家属区等平房区改造,在哈西新区核心区完成200万平方米生态住宅建设,同时启动商贸中心建设,完成行政中心一期工程建设;

  ——完成南部20万平方米生产制造业工业园区建设,制氧机厂搬迁企业、环保制氢公司搬迁企业等入驻;

  ——完成大型物流基地一期建设,钢材市场、粮食市场等进驻。

  六、哈西新区公共设施建设规划

  

(一)道路工程哈西新区内以南北向主干道学府路、哈西大街、齿轮路,东西向主干道学府四道街、城市三环路、城市四环路共同构成区域发展的路网骨架。

  根据哈西新区规划,在哈西大街以东,通过新建、扩建道路,将主要形成“四纵十横”的路网结构。

“四纵”包括:

学府路、兰州路、尤家街、哈西大街;

“十横”包括:

工电路、学府三道街、学府四道街、保健路、宁安路、科研路、绥化路、伊春路、同江路、合江路。

“十一五”期间,将率先完成哈南铁路编组站以北部分的建设。

  在哈西大街以西,以冬季奥林匹克中心为核心,形成放射状路网结构。

经线方向主干道路为奥林匹克大街、西安路,射线方向主干道路为哈西四道街、西宁路、西昌路、西湖路、西山路。

“十一五”期间将全部完成以上道路的建设。

  跨越京哈铁路线与相邻道里区相联系的交通主干道主要有职工街、武威路、齿轮路、伊春路、城市三环路、城市四环路。

其中的职工街、武威路、齿轮路、城市三环路也将在“十一五”期间完成。

  

(二)给水工程用水量预测:

依据《城市给水工程规范》,采用用地指标法,预测用水量为5万m3/日。

  “十一五”期间,哈西新区给水工程将重点以磨盘山供水为源头,建设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可靠供水管网体系。

管网系统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合一管网系统,充分利用原有输配水干线,形成环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