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热点重点知识追踪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99524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前热点重点知识追踪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考前热点重点知识追踪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考前热点重点知识追踪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考前热点重点知识追踪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考前热点重点知识追踪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前热点重点知识追踪Word格式.docx

《高考化学考前热点重点知识追踪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前热点重点知识追踪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前热点重点知识追踪Word格式.docx

(2)“神州六号”飞船外壳使用了一种新型陶瓷结构材料,主要成分是氮化硅,是一种超硬物质,耐磨损、耐高温。

依据氮、硅的原子结构的特点,推测氮化硅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氮化硅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尿不湿”最早应用于航天领域,至今已大量应用于民用领域,这种尿布表面涂有一种既能吸水又能保留水的物质。

据你的推测,这种特殊物质的结构可能是_______。

A.

 B.

 C.

 D. 

                                                                            

(4)肼(N2H4)是“神州六号”飞船助推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反应时以N2O4为氧化剂,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

N2(g)+2O2(g)=N2O4(g);

△H=+8.7kJ/mol

N2H4(g)+O2(g)=N2(g)+2H2O(g);

△H=-534.0kJ/mol

写出肼跟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航天员佩戴头盔的壳体是由聚碳酸酯制成的,具有隔音、隔热、防碰撞、减震性好、质量小等特点。

苯酚分子中与酚羟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有很好的反应活性,易与某些含羰基的化合物

(R、R’代表烷基或氢原子)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水,苯酚还能发生如下反应生成有机酯:

下图是合成聚碳酸酯的过程(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写出):

请回答:

①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X与浓溴水反应时,1molX最多消耗Br2_____mol。

②与乙酸苯酚酯分子式相同,分子中含有苯环且属于酯类的其他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

2.

(1)TiCl4+2Mg

2MgCl2+Ti防止高温下Mg(Ti)与空气中的O2(或CO2、N2)发生反应

(2)Si3N4原子晶体(3)C

(4)2N2H4(g)+N2O4(g)=3N2(g)+4H2O(g);

△H=-1076.7kJ/mol

(5)①

4

[点题3].新华网北京2006年3月16日电,农业部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新闻发言人贾幼陵16日宣布:

“广西南宁市和西藏拉萨市疫区已经解除封锁”,这标志着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金刚甲烷、金刚乙胺和达菲已经被批准用于预防人类禽流感。

(1)金刚乙胺,又名α—甲基—1—金刚烷甲基胺,其化学结构简式如右图

所示,其分子式为_________,金刚乙胺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在一定条

件下可被氯原子取代,其一氯取代物有______种。

(2)金刚乙胺是金刚乙烷的衍生物,金刚乙烷有很多衍生物,它们可以相互

衍变。

下图就是它的部分衍生物相互衍变图。

经检测发现,E分子中有两个C=O键,但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得不到红色沉淀;

1molF与足量的钠完全反应生成22.4L气体(标准状况下);

H具有酸性,且分子式中只比F少1个O。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可用“R”表示

):

①A→B、E→F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

②写出D、E、H的结构简式:

D_、E、F、H_____。

③写出:

C→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④F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I,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

参考答案3.

(1)C12H21N5种

(2)①消去反应还原反应

②R-CHOH-CH2OHR—CO—COOHR—CHOH—COOHR-CH2COOH

③R-CHBr-CH2Br+2NaOH→2NaBr+R-CHOH-CH2OH

④nR—CHOH—COOH→

+nH2O

[点题4]、2005年7月4日美国升空的深度撞击探测器,与“坦普尔一号”彗星相撞,产生4.5吨TNT当量爆炸威力。

这次试验为人类对彗星组成的探索和避开一些小的星体对地球灾难性的撞击,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我国也有自己的“深度撞击”计划,这一计划目前已经列入了“十一·

五”规划之中,在探月成功后,便将付诸实施。

(1)“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中含有一套25米/秒推进速度的肼推进系统,肼推进器中燃料是“偏二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液体燃料。

①已知偏二甲(基)肼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其中含碳40%、含氢13.33%,其余为氮,又知其分子中有一个氮原子不与氢原子相连,写出偏二甲(基)肼分子的结构简式:

②在发动机中偏二甲(基)肼在四氧化二氮中充分燃烧,生成无污染性的气体,试写出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中有一个固定的太阳”帆板及小的镍氢碱性电池。

镍氢电池是可充电电池,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是:

试分别写出该电池在放电时负极、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

负极:

,阳极:

4.

(1)①C:

60×

0.4=24→

=2;

H:

0.1333=28→

=8;

N:

60-24-8=28→

=2,所以其化学式是C2H8N2;

结构简式是:

②C2H8N2+2N2O4=2CO2↑+4H2O↑+3N2↑

(2)负极:

H2+2OH--2e-=2H2O阳极:

Ni(OH)2+OH--e-=NiO(OH)+H2O

2、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90%)

[点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2.4g白磷晶体中含有的P—P键数是0.6NA

B.2.9g2CaSO4·

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

C.100g的98%的浓H2SO4中所含的硫原子数为2NA

D.2molSO2和1molO2混合在V2O5存在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NA

[点晴]此类题多注意NA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气体体积(标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n(P4)=0.1mol每个白磷分子含有6个P—P键数,所以A正确;

M(2CaSO4·

H2O)=290mol/L,所以n(H2O)=0.01mol,B错!

C:

n(H2SO4)=1mol,D:

SO2与O2反应是可逆的。

故选B。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70%)

11、相同状况下:

H2(g)+

O2(g)=H2O(g)△H=-Q1KJ/mol;

2H2(g)+O2(g)=2H2O(l)△H=-Q2KJ/mol;

则Q1和Q2的关系为(C)

(A)Q1>Q2(B)Q1=Q2(C)2Q1<Q2(D)Q1=

Q2

12、已知31g白磷变成31g红磷放出18.39KJ热量,下列两个反应中:

4P(白磷,s)+5O2(g)=2P2O5(s)△H=-Q1KJ/mol

4P(红磷,s)+5O2(g)=2P2O5(s)△H=-Q2KJ/mol

Q1和Q2的关系为(A)

(A)Q1>Q2(B)Q1=Q2(C)Q1<Q2(D)无法确定

13、已知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的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

(A)2H2(g)+O2(g)=2H2O(l)△H=-142.9KJ/mol

(B)2H2(g)+O2(g)=2H2O(l)△H=-571.6KJ/mol

(C)2H2+O2=2H2O△H=-571.6KJ/mol

(D)2H2(g)+O2(g)=2H2O(l)△H=+571.6KJ/mol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点题]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2++Cl2=2Fe3++2Cl-

B.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中性H++SO

+Ba2++OH-=BaSO4↓+H2O

D.将氢氧化铁粉末加入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点晴]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易错点有1.拆与不拆2.是否符合事实3.局部约分4.量的关系,书写或判断时应特别注意这几点。

正确答案:

均错。

对A、B两选项的判断需要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将FeI2与FeBr2联系,将SO2与CO2联系,同学们的漏洞在于易在迁移时注重相同点,忽略差异,思维定势严重,溴化亚铁中Fe2+还原性>Br-,所以少量Cl2只能将Fe2+氧化,Br-不参加反应,而FeI2中I-还原性>Fe2+,首先被氧化的是I-,Fe2+不参加反应,若忽视差异照猫画虎,必然出错,同理,SO2与CO2的区别在于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次氯酸盐氧化,因此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非简单的复分解。

C选项中同学们易忽略量的关系,审题时应注意“至中性”这一限定条件,以H+与OH-的中和反应做为主要矛盾加以考虑,而不要将两个离子反应简单相加。

D选项中同学们容易忽Fe3+能将I-氧化所以二者不能共存的事实,简单地将题意理解成氢碘酸作为强酸能将Fe(OH)3溶解。

A.2I-+Cl2=I2+Cl2B.Ca2++2ClO-+H2O+SO2=CaSO4↓+H++Cl-+HClO

C.2H++SO

+Ba2++2OH-=BaSO4↓+2H2OD.2Fe(OH)3+6H++2I-=2Fe2++I2+6H2O

5、离子共存(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点题]下列各种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的离子组

A.使PH=0的溶液:

Fe2+、NO3-、SO42-、I-

B.C(H+)=10-14mol·

L-1的溶液中:

Na+、AlO2-、S2-、SO32-

C.酸性环境下:

Na+、 Cu2+、NO3-、SO42-、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

K+、Na+、Ca2+、HCO3-

[点晴]首先要看题目要求离子共存还是不共存,二看题目的隐含的条件:

酸性?

碱性?

有色?

还是无色?

三看是否发生离子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

选项A:

NO3-在PH=0的溶液酸性中会氧化Fe2+成Fe3+,选项C虽共存但Cu2+有颜色。

选项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为酸性溶液,HCO3-不能存在。

[点题]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BD)

A.含有较多的Al3+的溶液中:

K+、Ca2+、HCO3-、Cl

B.在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

Na+、S2—、NO3—、CO32—

C.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

NH4+、Fe2+、SO42—、NO3—、

D.在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

L—1的溶液中:

Na+、Ba2+、Cl—、I—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pH值及计算(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点题]欲使0.1mol-1K2CO3溶液中[K+]=2[CO

],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少量盐酸B.加适量的KOHC.加适量的水D.加适量的NaOH

[点晴]本题要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题时首先看清是电离平衡的移动还是水解平衡的移动,K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O

+H2O

HCO

+OH-导致[K+]>

2[CO

],若使[CO

]升高,应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则应引入少量OH-,而加入KOH会同时增加[K+],所以只能加适量的NaOH,A错在能使平衡向左移动,但实际消耗3CO

,[CO

]不升反降,C错在稀释促进CO

水解,[CO

]会下降。

故选D。

[点题]混合Na2S跟NaHS两溶液,此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

A.[Na+]+[H+]==2[S2-]+[HS-]+[OH-]B.[Na+]>[HS-]>[S2-]>[OH-]

C.[Na+]=[S2-]+[HS-]+[H2S]D.[HS-]>[H+]>[OH-]>[Na+]

[点题]25℃时,向1mLpH=a的盐酸中滴加10mLpH=b的NaOH溶液,当溶液中

n(Cl-=n(Na+)时,则a+b的值为(A)

A.13B.14C.15D.不能确定

7、溶液的浓度、溶解度(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60%)

[点题]25℃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Sg,将Sg无水硫酸铜粉末加入到(100+S)g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得到一定量的蓝色晶体,若将此晶体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应加入的水的质量是

A.100gB.(100+S)gC.(100-

)gD.(100-

)g

[点晴]很多学生拿到本题就开始列未知数解方程,试图算出答案,结果发现所给数据过于抽象,计算量过大而放弃,其实将题目通览后通过流程图不难发现:

将晶体溶解所加的水量就是将Sg无水硫酸铜配成饱和溶液所需的水量,即100g。

故选A。

[点题]在100g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A小于100mLB等于100mLC大于100mLD等于100/ρmL

[点晴]硫酸密度随浓度的减小而减小,设稀释后的硫酸密度为ρ1g/L.则ρ1<

ρ。

(100/ρ)×

18=[(100+ρ水×

V水)/ρ1]×

V水=(200ρ1/ρ)-100  因ρ1<

ρ则V水<

100mL。

[点题]酒瓶的标鉴上有55℃的字样,它表示(C)

A.该酒在55℃的条件下酿造B.该酒的沸点为55℃100mL

C.该酒中含乙醇55mL100gD.该酒中含乙醇55g

[点晴]化学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

环境、能源、医药、材料等。

而这一方面往往我们学生致命的弱点。

在高考化学试题中,对这方面知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考查。

.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C)

①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料服装;

②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食品;

③在制玻璃的原料中再加入Co2O3制成蓝色玻璃;

④河海分界处易沉积成沙洲,是胶体遇电解质溶液凝聚的结果;

⑤香肠中可以加大量的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

⑥药皂中常常掺有少量苯酚;

⑦有机玻璃和聚乙烯薄膜是常见的线型高分子,而硫化橡胶和电木(酚醛塑料)是常见的体型高分子;

⑧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特殊气味,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

A.2句     B.3句    C.4句    D.5句

[点题]实验室里需480mL1.0mol/LNaOH溶液,若用固体NaOH配制,则应取NaOH的质量为A.19.2gB.20.0gC.29.6gD.39.2g

[点晴]480mL1.0mol/LNaOH溶液有19.2gNaOH(s),但实验室中没有480mL容量瓶。

有500mL容量瓶,故应称取NaOH固体20.0g。

选B。

8、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包括以下重要考点①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

②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④相同平衡状态的建立;

⑤化学平衡移动图象的处理;

⑥有关化学平衡的简单计算。

)(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点题]可逆反应:

2NO22NO+O2在定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

2: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点题]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2B(g)

3C(g),已知起始时通入nmolA和3nmolB,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mol,若改变条件,可使C的物质的量m~2m之间变化,则n与m的关系是(C)

A.n<mB.m=2nC.m<1.5nD.n>m

[点题]温度为T℃,压强为1.01×

106Pa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B(g)

3C(?

),测得此时c(A)=0.022mol·

L-1;

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

106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05mol·

若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4.04×

107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75mol·

则下列关于C物质状态的推测正确的是(CD)

A.C为非气态B.C为气态

C.第二次达到平衡时C为气态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C为非气态

[点题].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

aX(g)+bY(g)

nW(g);

ΔH=Q。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下曲线图:

其中,ω(W)表示W在反应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t表示反应时间。

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分析可能正确的是(AB)

A.图Ⅰ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2>P1,a+b<n

B.图Ⅲ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1>T2,ΔH<0

C.图Ⅱ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1>P2,n<a+b

D.图Ⅱ可能是在同温同压下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1使用的催化剂效果好

9、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推断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并计算电子转移的数目)(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点题]在反应Zn+2HNO3+NH4NO3=N2+3H2O+Zn(NO3)2中每溶解1molZn,电子转移了

A.2molB.3molC.4molD.5mol

[点晴]在读题时易靠惯性思维,认为溶解1molZn当然转移2mol电子,从而错选A,这种惯性思维导致根本不通过标变价的方法观察是否有其他元素也在失e—。

越是感觉简单的题目越要当心,因为这其中有可能存在陷阱,另外,考试时应养成动笔的习惯,不要仅凭观察和感觉选项,把送到手的分丢掉。

[点题]目前新一代高效、无污染的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在饮用水的处理上。

已知工业上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之一是用甲醇在酸性介质中与氯酸钠反应,其反应关系为CH3OH+NaClO3+H2SO4ClO2+CO2+Na2SO4+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氧化剂是甲醇B.氧化产物是二氧化氯

C.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1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0、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包括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②质量数、原子的原子量及元素的原子量的区别与联系;

③元素周期表中各主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④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主要是与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⑤化学键类型和晶体类型的判断;

⑥电子式的书写(关键在于掌握书写方法,以能够写出陌生物质的电子式)。

(近10年来的化学高考命题中的呈现率:

[点题]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

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ⅢA族。

镓的熔点为29.78℃,沸点高达2403℃。

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

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B.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

D.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材料的新粮食”,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

[点题]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该粒子不显电性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点题]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

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

若A、B、C、D间分别形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D2AB.C2BC.C2AD.D2B

[点晴]本题考察金属、非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特征、离子化合物形成特点及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