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黄冈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9438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黄冈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大理黄冈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大理黄冈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大理黄冈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大理黄冈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黄冈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云南省大理黄冈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黄冈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黄冈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下载.docx

A.通入甲烷的电极为正极

B.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该燃料电池总反应为CH4+2O2+2OH-===CO

+3H2O

D.在燃料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6.下列元素中,不属于第ⅠA族的是(  )

A.锂B.钠C.镁D.钾

7.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第ⅡA族元素,关于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镭的金属性比钙弱

B.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C.镭在化合物中呈+2价

D.碳酸镭难溶于水

8.已知断裂1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H—H:

436kJ,I—I:

151kJ,H—I:

299kJ,下列对H2(g)+I2(g)鸠2HI(g)的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

A.放出能量的反应B.吸收能量的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D.可逆反应

9.下列关于碱金属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都可以保存在煤油里

B.硬度小、密度小、熔点低

C.在空气中加热都可生成多种氧化物

D.碱金属与水反应,都在水面上进行

10.已知R2+核内共有N个中子,R的质量数为A,确定mgR2+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

molB.

mol

C.

molD.

11.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XO3,它的气态氢化物为(  )

A.HXB.H2XC.XH3D.XH4

12.A、B两种元素为某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①x+2 ②x+8 ③x+18 ④x+32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下列四幅图所表示的变化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1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g)+I2(g)

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同时就有nmolHI生成

B.单位时间内有nmolH2生成,同时就有nmolI2生成

C.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16.对比甲烷和乙烯的燃烧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二者燃烧时现象完全相同;

②点燃前都应验纯;

③甲烷燃烧的火焰呈淡蓝色,乙烯燃烧的火焰较明亮,并有大量黑烟生成;

④二者燃烧时都有黑烟生成。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烯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都与其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有关

B.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都可用来除去乙烷中含有的乙烯

C.相同质量的乙烯和甲烷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质量相同

D.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同

18.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易断

C.乙烯分子不具有同分异构体

D.乙烯分子中的C===C键很难断裂

19.运动员在比赛中,挫伤或扭伤肌肉时,医生随即对准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

制取氯乙烷(CH3CH2Cl)的最好方法是(  )

A.乙烷与氯气发生反应

B.乙烯与氯气发生反应

C.乙烷与氯化氢混合反应

D.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反应

20.下列五种气体:

①一氧化碳 ②氢气 ③甲烷 ④水煤气 ⑤乙烯中,其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④

21.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多食用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致人发胖

B.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C.淀粉在人体内直接被吸收,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D.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22.质量为a克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液体或气体中,放置片刻后取出,铜片质量小于a克的是()

A.盐酸B.无水乙醇

C.烧碱溶液D.二氧化碳

23.关于①CH3CH2OH、②HOCH2CH2OH、③HOCH2CH(OH)CH2O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是含有羟基的烃的衍生物

B.将加热变黑的铜片伸入①②③中,铜片都变为红色

C.等质量的①②③分别与足量的钠反应,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2︰3

D.同条件下与足量钠反应产生等体积的氢气,消耗①②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

24.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模型是(  )

25.乙烯与过量的氧气混合点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B.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常温下,燃烧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变

D.在120℃时,燃烧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变

26.以下食品化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C.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D.葡萄中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可用苏打粉检验假红酒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部分

27.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

2H2O

2H2↑+O2↑。

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光分解海水时,实现了从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二氧化钛作________。

(2)生成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时,实现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水分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有________键、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两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A极:

H2+O2--2e-===H2O;

B极:

O2+4e-===2O2-。

则A极是电池的________极;

电子从该极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

28.实验探究是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的基本途径。

下面是某同学完成的探究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实验名称: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药品:

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氯水、溴水、碘水、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试纸

实验设计如下,请回答:

(1)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氯化碳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的实验设计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

(1)①甲同学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X溶液是________,滴入的量一般为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充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利用“保温瓶式最热计”,测出10mL10%氢氧化钠溶液和不同体积的10%盐酸混合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见下表(假设两溶液密度相同)。

就此实验回答:

①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请在下图中绘制出溶液的温度上升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

 

30.俗话说“陈酒老醋特别香”,其原因是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模拟该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大试管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各2mL,乙醇3mL,加入试剂的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酸乙酯的密度比水________(填“大”或“小”),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而成环状。

为了评价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①按上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止水夹,关闭K3止水夹;

④待烧瓶C中气体收集满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关闭K2,打开K3,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

(1)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X、Y、Z、M、R、Q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

R在自然界中有质量数为35和37的两种核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与R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

b.稳定性:

XR>

YX4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HRO4>

H2YO3

(4)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范围:

________nm<rY<________nm。

(5)甲、乙是上述部分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甲+乙―→丙+水,则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

1.B2.C3.A4.B5.C6.C7.A8.B9.B10.C11.C12.D13.B14.D15.D

16.D17.A18.D19.D20.C21.D22.A23.C24.D25.C26.C

27.【答案】

(1)太阳 化学 催化剂

(2)化学 电 H—O 吸热

(3)负 流出

【解析】A极上氢气失去电子,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极为负极;

B极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的是还原反应,B极为正极。

28.【答案】

(1)试管、胶头滴管

(2)2NaBr+Cl2===2NaCl+Br2 Cl2+2I-===2Cl-+I2

(3)萃取剂

(4)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将第③改为碘化钾溶液+溴水+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

【解析】

(1)该实验为试管实验,完成该实验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是试管、胶头滴管。

(2)②是氯水与溴化钠反应生成单质溴和氯化钠;

③是氯水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和氯化钠。

(3)在该实验中,四氯化碳是萃取剂。

(4)实验设计的不足是没能比较出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可将③改为碘化钾溶液+溴水+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四氯化碳层的颜色。

29.【答案】

(1)①酚酞 1~2滴 ②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说明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还是盐酸与红色物质发生了反应

(2)①放热 ②见下图

(1)①由题图知加入的指示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呈红色,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故该试剂为酚酞;

②甲同学的实验不能充分说明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还是盐酸与红色物质发生了反应。

(2)表格中的数据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0.【答案】

(1)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2)催化剂和吸水剂

(3)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溶解乙醇和乙酸,易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4)分液

(5)上层产生油状液体,并闻到水果香味

(6)小 易挥发

【解析】分析解题的基点:

乙酸乙酯制取实验的相关问题。

①药品加入顺序:

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②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和吸水剂;

③产品乙酸乙酯的收集与净化: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④玻璃导管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液面下:

防止倒吸;

⑤观察到的现象:

上层为油状液体,具有果香气味;

⑥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与仪器:

分液漏斗;

⑦制取反应原理:

化学方程式、可逆反应;

⑧实验装置的改进:

球形干燥管(起冷凝作用并能防止倒吸)。

31.【答案】

(1)C中产生“喷泉”现象

(2)取代反应

(3)

+Br2

+HBr

(4)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

【解析】因反应中有易溶于水的溴化氢生成,而使装置C中产生“喷泉”现象,证明溴和苯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凯库勒认为苯分子中,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交替结合成环状结构是错误的。

32.【答案】

(1)第三周期第ⅦA族;

互为同位素 

(2)2Na+2H2O===2NaOH+H2↑ (3)Cl;

bc (4)0.099;

0.143 (5)NaAlO2(Na2SiO3或NaClO4)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

X为氢元素(阳离子核外无电子);

Y为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Z为钠元素(焰色反应呈黄色);

M为氧元素(只有-2价);

R为氯元素(有-1价和+7价);

Q为铝元素(只有+3价,与钠同周期)。

由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则rCl<rSi<rAl,所以0.099nm<rSi<0.143nm。

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生成水的有

NaOH+HClO4===NaClO4+H2O、NaOH+Al(OH)3===NaAlO2+2H2O、2NaOH+H2SiO3===Na2SiO3+2H2O、所以丙为NaAlO2、Na2SiO3或NaCl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