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922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5

4、促进校企合作互动,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19

5、加快国际化进程,拓宽办学视野21

6、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22

7、营造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校园生态文化群落27

三、保障措施28

(一)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十二五”规划执行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28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措施,着力提高学院民主治校的管理水平,为“十二五”规划执行提供制度保障29

(三)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建设“节约型校园”,为“十二五”规划执行提供物质

保障30

(四)落实工作责任,注重评估考核,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成效31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紧密相联。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自1999年8月成立至今,解放思想、科学定位、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即将结束,面对未来的发展,学院必须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增强办学新优势,拓宽办学新思路,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以明确“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实现科学发展。

一、背景分析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1、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学院紧紧抓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依靠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长三角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之路,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1)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逐年提升根据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学院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强院、科技兴院”,围绕着“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独立批判和创造精神的、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艺术设计人才”,“建成一所让社会认可、百姓满意的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艺术院校”的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综合实力逐年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社会服务的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每年第一志愿填报学院的考生数为招生数的3倍,每年江苏招生录取分数线均高出本科资格线30分以上;

毕业生就业率持续四年保持在98.5%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8%以上,大批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了招生就业“两旺”。

(2)专业建设成绩显著,人才培养成效突出坚持“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原则,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实施“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专业改革,形成了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两大系列6个专业群,18个专业54个专业方向,基本覆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大部分职业岗位,并成功打造了一批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

“十一五”期间,学院已经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精品课程(群)、2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教学团队、2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省精品教材。

大力推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法的改革,积极构建服务型专业教学体系和生态化学生素质育化体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形成了以“宏广模式”、“镇湖模式”、“桃花坞模式”、“鳄鱼模式”等为典型代表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成效突出。

学院在2006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3)人事改革初见成效,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学院不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先后引进各类人才117人;

资助120位年轻教师攻读硕士以上学位;

选派156位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

目前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达到了32.8%;

副高以上职称达到22%。

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有174位,占比71.3%,其中有8位教师被评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0位教师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有2位教师被评为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学院双师队伍结构和素质有了明显的优化提高。

(4)注重产学研结合,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学院努力把各系建成“教学中心、科研中心、生产中心、创业中心”,积极为地方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服务。

实行积极的科研政策,逐年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教师开展专业性的学术研究和面向社会的应用实践,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2006——2009年度,教师创作、设计作品171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项880项;

承接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各类设计施工项目70多项,完成工程总额近亿元。

“十一五”期间,学院新建成中国工艺美术研究院、国家级视觉传播媒体技术实训中心、江苏省传统手工艺实训基地、江苏省环境艺术设计与工程实务实训基地、江苏省艺术设计与技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10个国家、省、市级培训平台;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21个。

凭藉这些基地和平台,近三年共完成各类师资培训、职业技能培训5500余人次,培训对象遍及全国。

积极开展传统民间工艺继承与保护工作,成立了桃花坞大师工作室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进行传人培养、学术研究、产品开发,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传承工作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007年,学院获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5)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不断深入注重与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文化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形式、层次、领域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与拓展,以法国为主体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框架基本形成,目前与法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1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2006年以来先后选送139人次的教师出国进行短期培训和考察;

派出23名学生到英法等合作学校进行交流学习;

接待了162名外籍学生来校进行学习交流,邀请外籍教师和国外专家学者来校短期讲学和作品展览共计32次。

2008年启动“驻法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工作室”,已选派三批15位教师赴法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学习与研究,并在回国后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

设立于1998年的中法时装培训中心在长达11年的运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中法合作成果“主题教学法”在全省服装院校和其他艺术设计类院校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中法服装设计主题教学丛书”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获江苏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年2月,中法江苏时装培训中心正式更名为中法江苏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将中法双方的合作范畴从服装设计推向整个艺术设计领域。

2009年10月,学院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共同成立了“中英苏州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中心”。

两大中心为学院今后的国际合作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6)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运行机制不断优化2006年,学院抓住苏州国际教育园建设机遇,完成建校历史上第二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新校区建设工程,一座投资5.5亿元,精心打造的生态化、现代化、数字化的全新校园建成运行。

教学环境、实训环境、生活环境、办公环境显著改善,美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数字化校园等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全面优化。

学院固定资产总值从3200多万元增加到近5.8亿元;

校园面积从78.96亩发展至561亩,建筑面积从3万多平方米扩展到近20万平方米;

实训中心从不足1千平方米的“十二间半”发展成38860平方米,拥有校内实训工作室66个,设备总值达5000多万元的现代化实训中心。

不断优化院系两级运行机制,推进实施“小行政、大系部”的改革,扩大系部办学自主权,逐步形成了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管理体制。

大力推进校园民主化管理,先后对院务公开、教代会、财务管理、干部人事、学生、招生、科研、资产、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与推进。

(7)党的建设成绩显著,立德树人深度推进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进一步得到加强;

第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完成;

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坚持院系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

院系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富有成效,领导科学发展、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特点的基层组织形式;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制度促廉,以教育督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5月,学院顺利通过省委教育工委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组的检查,获得优秀。

重视师德建设,开展了“树师德、促教风、育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建立师德建设的培养机制、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的素质育化体系,制定并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纲要”,成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推行素质拓展认证制度。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美院特色文化。

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术活动月、大学生运动会等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展现风采、提高人文素质的广阔空间。

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促进了学生走进行业、走进社会、服务社会。

重视统战、群团工作,不断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会、共青团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学院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学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建立健全高校稳定综合防控体系,维护了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2005-2006年,学院被评为江苏省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学院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示范高职院;

2008年,学院被评为教育收费规范高校;

2008年,学院被评为江苏省安全文明学校;

2008年,学院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学院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8-2009年,学院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

2009年,学院被评为江苏省平安校园;

2009年,学院被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

2、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仍不太适应学院未来发展的需要,双师队伍结构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学院目前仍面临着新校区建设债务偿还压力,事业发展和经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3)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水平与学院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解放,管理体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创新,资源配置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4)校企合作的机制和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和推进,社会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提高。

(5)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新形势下的挑战和机遇

1、高职教育面临新一轮大发展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带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由此进入了快车道,职业教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由教育内部的发展过渡到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发展;

由体系的建立、结构的合理完善,向特色形成的方向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了科学的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十二五”建设的到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必将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10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将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计划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

“苏州市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试点方案”顺利申报成功。

未来三年,苏州市政府将力推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意见》及《关于建立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定点企业制度的意见》等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税收优惠、经费补助、招生改革试点等政策支持力度,率先建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与育人机制。

这将为我院今后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学院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2、传统工艺美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根植于民间、根植于群众,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少,文化和技术含量高,吸收的劳动力较多。

进一步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事业,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先进文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传承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根据国务院2006年5月和2008年6月公布的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传统戏剧、音乐、舞蹈、民间文学、民俗等10大类总计1175项,而其中民间美术(112项)和传统手工技艺(210项)两大类小计322项,约占总数的27%,可见传统工艺美术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

政府、行业,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传统工艺美术,并付诸实践。

江苏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到工艺美术业的重要作用,并已将工艺美术业列为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来加以支持和发展。

2007年,全省工艺美术行业产值为320亿元,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

苏州市政府也将工艺美术业纳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和吴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内容加以扶持。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品类之丰富、技艺之精湛名闻海内外,是苏州城市靓丽名片和历史文化象征之一。

据统计,在全国工艺美术的11个大类中,苏州就拥有10个大类。

苏州工艺美术以民间美术和传统手工技艺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分别为14项、22项和31项,苏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苏州市政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从刺绣到玉雕,从年画到园林,涌现了许多因创意而产生的传世之作,为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据统计,2009年全市拥有工艺美术生产经营单位5450家。

3、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

处于现代服务业高端和前沿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它不但是展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意识形态、人文精神,提升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发展经济、创造财富、解决就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全球范围来看,“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国家,增长速度更快,美国达14%,英国为12%”(霍金斯《创意经济》)。

对于中国而言,文化创意产业更是有着巨大的产业背景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006年9月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前沿高度。

2009年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GDP6个百分点。

我国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许多城市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立市之本”。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文化大省”;

近年来苏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根据《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以及苏州市“三区三城”建设战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

以2009年为例,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9.6亿元,增长3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占到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0%,规模和增速均占全省第一。

印刷复制业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苏州电博会跻身中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信息产业专业展会行列,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09年创意设计业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增长86.7%。

苏州市目前有75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783亿元,已形成了包括国家级“苏绣文化产业群”、“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胥口书画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沙家浜江南水乡影视产业基地”、“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昆山动漫数字产业园”等在内的27个文化(创意)产业园(街区),并启动“光福中国工艺文化城”、“香山工坊”、“东渚百匠街”等项目,这些具有产业集聚性和规模效应的文化产业板块,强有力地提升了苏州文化产业竞争力。

(三)产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强大需求和更高要求

中国创意产业的成长和繁荣形成了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强大需求和更高要求,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教育拓展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培养大批优秀艺术设计人才推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已迫在眉睫。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严重缺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从数量上看,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极端匮乏,人才构成不平衡,高端人才稀少、中低端人才也十分紧缺。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

伦敦为14%;

东京为15%。

而以江苏省2008年统计为例,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108.3万人,仅占全省全部从业人员(4648.89万人)的2.33%;

从质量上看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重技能轻思想、重模仿轻原创、重单科水平轻综合能力。

艺术设计人才本质上是复合了动手和创意的综合型人才。

它的培养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既要突出专业理论的系统学习,又要注重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这需要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协作,共同为创意人才的培养铺路、搭桥。

苏州“三区三城”发展目标迫切需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助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显现。

苏州市委市政府将制定中长期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姑苏文化产业人才计划”,这正是学院工艺美术高职教育最大的原动力。

学院今后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

应紧紧围绕苏州建设“中国工艺之都”、“中国创意设计之都”、“长三角会展广告业高地”的目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与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不断提高主动服务区域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能力。

二、学院“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学院“十二五”期间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发展质量;

以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为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以地方、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推进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

以国际交流合作为平台,拓宽办学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队伍素质,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开放融入行业产业

开放办学,既要注重吸收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又要积极融入社会,紧跟行业产业发展步伐,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随产业调整升级而“走”,随企业人才需求而“转”,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变”,突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应性,使学院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合作创新的重要成员、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

2、全面服务区域经济

主动服务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于江苏“两个率先”和“文化强省”战略,服务于苏州“三区三城”建设和吴文化传承保护,强化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两大专业群建设,实现课程与行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标准与就业对接,使学院成为苏州、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成为全国艺术设计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成为传统工艺美术对外交流的桥梁和窗口,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研究成果转化基地。

3、着力推进学院提升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高水平双师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构建、完善校企互动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实现学院办学实力、管理水平、办学效益、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等的较大提升。

4、示范引领同类院校

通过省级示范院校创建和国家级骨干院校的申报建设,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重点专业和双师队伍建设,“工作室制”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计引领、成果转化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探索和艺术设计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推进等方面,在全国同类高职院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主要任务

1、明确办学定位,强化办学特色

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明确学院办学定位,强化学院办学特色。

把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成江苏高职院校中的“品牌”;

把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成江苏高职院校中的“示范”,开创工艺美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1)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

立足苏州,面向江苏,服务长三角,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有独立批判精神、有社会主义觉悟、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不断提升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把学院建设成为江苏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江苏现代艺术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成果转化中心、江苏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最佳实践区。

(2)不断优化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并重的专业结构体系;

不断完善服务型专业教学体系和生态化素质育化体系的“双体系”人才培养机制;

不断创新以工作室制为核心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断深化“四方互动、四位一体、四联四定”的校企合作机制,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

不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绝技绝活的保护、传承与推广。

2、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办学活力

以国家骨干院校创建和苏州市“国家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推进学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

(1)成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探索“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学校主体、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新型办学模式;

深化学院“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优化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并提高其素质;

扩展和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

形成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序、公共服务质量高的运行机制,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苏州市政府、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及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学院、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的理事会,明确各相关利益方的权利与义务,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在政策导向上的优势和学院在专业与人才方面的优势,鼓励和吸引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参加理事会,与学院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四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不断推进办学体制机制的完善、创新。

理事会及其下设各委员会将本着“平等互利、责权相应、双向互动”的原则,对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校企合作重大建设项目、专业设置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学生实习就业、双师队伍培养、设计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培训等进行咨询、决策、协调、共建、评估、验审,充分发挥各相关利益方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技术应用、兼职师资聘用、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