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74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doc

《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体裁与文章体裁.doc

体裁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

本文着重谈谈文学的体裁和文章的体裁。

  文学的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

  诗歌的特点:

凝练地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象,构思精巧,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

  诗歌的分类:

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按韵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语言可分为旧体诗、新诗。

  我国古代诗歌包括旧体诗、词、曲。

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言即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格律极严,句式有五言和七言。

词,从篇幅长短来看,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曲,指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是一种没有说白的韵文形式富于抒情。

  我国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用白话写。

新诗的格律不像旧体诗那样严格,但诗行有一定的节拍,双数诗行最后一个字一般押韵。

新诗中的自由体新诗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韵,不用标点。

·散文

  在古代文学中,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句子排列不整齐的文章,都称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则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即选材广泛自由,表现方法灵活多变,可采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但中心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可分为:

叙事散文(以记人记事为中心)和抒情散文(侧重于抒情)。

·小说

  小说是通过对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是:

人物、故事和环境。

  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肖像、心理活动、行动、语言等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

  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及小小说等。

  中国的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名清章回小说和“五四”以来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灯光、服饰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剧本乃戏剧作品,亦为戏剧表演的“脚本”,由人物对话或唱词以及舞台指示构成。

剧本的戏剧价值是能够演出,也可以脱离舞台供阅读而具有文学价值。

  剧本的特点是:

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对话性格化,适于舞台演出。

  戏剧的分类:

按题材分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按作品类型分有悲剧、喜剧、正剧(以严肃的矛盾冲突为主);按结构分有独幕剧、多幕剧;按艺术形式分有话剧、歌剧、舞剧、哑剧、戏剧小品等。

  文章的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统称为实用文。

1.记叙文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两类。

  记叙文的要素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记叙文记叙的顺序有: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有:

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记叙文的种类有:

新闻、通讯、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小说、散文等。

2.说明文

  说明文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能等内容的文章。

常见的有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3.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的方式表明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类文章。

  议论文的要素是:

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

引论、本论和结论。

  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是:

摆事实、讲道理。

  议论文中提出并证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叫立论;证明别人的论点是错误的,叫驳论。

4.应用文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用的文体,包括书信、计划、报告、合同、总结、说明书、申请书、证明书、便条、条据(借条、领条、收条)、通知、启事等等。

(摘自《语文天地》2004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