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873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山月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峨眉山月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峨眉山月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峨眉山月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峨眉山月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峨眉山月歌Word下载.docx

《峨眉山月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月歌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峨眉山月歌Word下载.docx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

1、默写《峨眉山月歌》。

2、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早梅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朗读诗歌的方法,了解诗歌大意。

2、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分析诗的意蕴。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诗中作者流露出的寄情于山水的隐逸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朗读诗歌的方法,并根据自己对本诗的感悟来创造性诵读这首诗。

2、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流程

(一)欣赏梅花图片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张谓

(二)、赏析诗歌,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1、学生散读诗歌,借助所给资料了解诗的含义。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2、谈谈读了诗歌后的体会。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

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

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3、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诗中哪两句诗,并说说理由。

(提示学生注意从诗句的意思、句中用得精妙的字词、诗句反映的意境、诗句体现的作者的情怀等角度来谈喜欢的理由。

4、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5、学生再次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背诵诗歌,总结学古诗、读古诗的方法。

(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三)、迁移扩展

1、用自己的画笔来描绘美丽的梅花。

2、用美丽的语言来展现傲霜独开的梅花。

(四)总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望洞庭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

对“两相和”、“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洞庭湖”:

你们领略过它的美景吗?

2、让我们来游览一番(播放课件)。

相机请去过的同学做小导游简略介绍。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欣赏“月夜图”时,请学生尝试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

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月光如水、皓月当空、月明星稀、风清月朗……

二、学习古诗

(一)知作者

1、板书:

刘禹锡、望。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诗人(指板书)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望洞庭》。

2、关于刘禹锡,你们了解多少?

(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代表作:

《乌衣巷》、《陋室铭》。

(二)明诗意

师: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所吟诵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汇报读,正音。

3、小组竞赛形式朗读古诗,指导评价。

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5、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7、重点把握:

“两相和”——〉湖光与秋月之“和谐”。

这是水月澄洁的宁静氛围,呈现出一派和谐之美。

“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打磨的铜镜”,有些模糊,有些迷蒙。

为什么?

(一是月光下不真切;

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

涟漪轻起,粼粼细波,好一派迷蒙之美。

“银盘青螺”──自然之美。

月夜遥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绝伦的工艺珍品,让人爱不忍释,好一处秀美柔和之景。

(三)悟诗情

1、播放背景古乐,学生自由练读,想象画面,读出韵味,感受意境。

2、读着诗句,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读出这种感受。

三、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诵读。

2、指名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描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些诗句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气势雄伟、境界壮阔。

刘禹锡本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现在,给大家见识两首同题诗(课件出示),我们来对比诵读一番。

题君山题君山

(雍陶)(方干)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2、洞庭景象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歌颂者无数。

回家后,请感兴趣的同学收集一下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我们找个机会再来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收集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

2、默写《望洞庭》,可配画。

江雪

目标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了解古诗意思。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小朋友们,大家好,诗歌你们都喜欢吧!

能说说你学过哪些诗歌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学习一首古诗,能猜猜是哪一首吗?

生猜,猜对后板书。

(板书:

江雪)

请小朋友们看着这个题目,发挥你们的想象,再猜猜“江雪”是什么意思呢?

生猜,师评价,鼓励。

小朋友们真棒,猜对题目的意思,谁能大胆地读出这个题目?

生读,生评价。

师小结:

真不错,请小朋友们站起来,一起美美地读读这个题目吧!

二、初读感知,理解字词

1、题目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待会儿读诗句一定会读得更好。

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读读吧,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将诗句读通顺。

生自读,师巡回指导。

抽读,引导学生及时正音。

2、小朋友们,课文中戴小红帽的字娃娃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请大家一边念它们的名字一边把它们圈起来。

圈好后多读几遍。

同桌互读,互帮互助,读准字音。

开火车检查,并及时引导学生正音。

3、这些新朋友中,你认为哪些生字娃娃容易念错,你给大家说一说。

教大家读两遍。

(学生容易出错的音如:

踪、蓑、径、翁、笠,学生教后师再教,强化正音)

4、生字娃娃认熟了,我们回到课文中,你能读正确、读通顺诗句吗?

生自读,组内读,汇报读。

三、听音乐,体会意境

刚才同学们读得不错,让我们来轻松一下,看插图画,听一段音乐,相信你们一定会有不少的感受。

请小朋友们树起耳朵仔细聆听并展开充分的想象。

1、谁的眼睛最灵光呢,谁的记忆最好呢?

在刚才的听看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景色?

说来听听吧!

预设一:

孩子们看到有许多的大山,从此处出发进行引导孩子们学习诗句的前两句。

生1:

我看见了很多的大山。

(引导孩子说完整一句话)

你最勇敢,这里有层层叠叠的大山,谁能从诗句找出一个词来说说这些大山?

生2:

千山

师追问:

这里千山指有一千座山吗?

(不是,是指有很多座山。

跟千山的用法一样,诗句中还有一个用“万”的词,能找出那个词来吗?

(万径)这里“万”也是指很多的意思,请同学回忆一下,找找这里的“径”指什么?

(孩子如能找,就鼓励,如找不出来,就引导查字典,找“径”的意思)

孩子们,能从诗句中找出描写有层层大山和许多小路的诗句来吗?

孩子们会找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指导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

谁能把这两句诗美美地读一读呢,自己先试试吧!

自读后抽生读,及时引导评价。

在这样的天气里,在这样的环境中,就真的没有人吗?

(有,有一个人在钓鱼)。

你能找出写他钓鱼的句子来吗?

学生找“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能结合图画的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吗?

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内容。

(生描述有困难时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

“蓑笠翁”,“孤”和“独”。

理解“蓑笠翁”时可结合孩子们熟悉的农民伯伯雨天犁田的装束进行引导;

引导“孤”时可结合图画内容,让孩子们找出小船的数量来理解,理解“独”时,可结合孩子们自己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的实际情况来理解;

然后引申到“孤独”一词,可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造句、说话加以理解)

指导朗读。

抽生读,引导评价交流。

预设二:

生先说出有一个人在钓鱼时的情境。

(只需调换教学顺序即可)

2、孩子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孩子自说自己的感受,师评价。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同学们,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被降职后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这钓鱼的老翁就是作者柳宗元自己,他将自己当时的心情融于诗中,请同学们竖读老师黑板上加点的字(千万孤独),让我们将自己的心融入诗中,再朗读这首诗吧!

3、指导朗读全诗。

(如学生读得不到位,可用录音范读)

4、指导背诵。

(结合刚才所看到的图画,自己边想边背,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陶者

1.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能了解文中大意了解劳动人民的疾苦。

了解故事大意

背诵《陶者》读熟《蚕妇》

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来学《陶者》,看到题目大家想说什么?

生:

陶者什么意思?

陶:

烧瓦制陶

者:

……的人

陶者:

烧瓦制陶的人

师:

作者是梅尧臣,看他是怎样描写烧瓦的人.自己根据拼音来读一读.学生初读.

你们有什么困难吗?

比如:

陶、尽、瓦、沾、鳞具体解释。

谁能来读一读

看课文中给出了两幅图

谁来说说这幅图中有什么?

他在干什么?

(出示图片)

小屋,人在干活

他的房子怎么样?

里面的人物在干什么?

两个人正在悠闲地喝茶、聊天

他们的房子怎么样?

一、从故事入手,阐明文意

大家观察的都非常仔细,那大家在看这第一幅图中的人他是一个烧窑的工人,天天以烧瓦为生,他挖尽了自己门前的图来烧瓦,可是大家看看他却住在什么地方?

一个破草房子上,连一块瓦都没有,有时刮风下雨他都得挨着。

可是大家再看看第二幅图中的这两个人,他们是有钱人,当穷人在干活时,他们却什么也不干,双手从来也没沾过泥,也不懂怎么烧瓦,可是他们却住在高高的大厦里,他们房子上的瓦就像鱼鳞一样多。

大家听完感觉怎么样?

从文意入手,理解古诗

是啊,很不公平,北宋的一位梅尧臣诗人也觉得这很不合理就写下了《陶者》这首诗。

作者就描写了一个瓦窑工人的生活,那听老师把它读一下吧!

(示范读)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拼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找几个学生读(好的)

刚才这几个同学在读的时候有几个生字宝宝老想出来凑热闹,那我们把她请出来好不好。

出示生字卡片。

陶瓦沾、鳞、居

我们再把它放回去,你们还认识他吗?

好我们来读一读吧!

大家一起读。

多种形式的诵读(同位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

那老师如果这样做,你能答上来吗?

陶尽(),屋上(无片瓦),十指(),鳞鳞(居大厦)

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我们劳动人民的疾苦,我们不仅要把这首诗读熟,更应把他背过,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看谁能第一个背过。

安排多种形式的背诵,及时给予鼓励,让同学们给自己涂星。

二、理解诗意,轻松拓展

宋梅尧臣通过对瓦窑工人的描写就反映了古代两种人不同的生活,不显示了当时的不合理。

写出了人民的疾苦。

而还有一首诗也写出了人民的这种疾苦《蚕妇》那根据拼音自己先来读一读吧!

有几个生字宝宝又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了你认识它们吗?

那我们把它们放回原文,再来读一读吧。

多种形式诵读后感到自己表现不错就可以为自己图上一颗星

五: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不错,为自己的进步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元日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年吗?

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春节的?

(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解释课题。

(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注意强调“竹”“除”“苏”“曈”等平翘舌音和后鼻音。

4认记生字。

告诉学生:

如果认识了诗中的生字,就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听。

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或工具书、课外资料等理解诗句意思。

(2)把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

2合作小组交流。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再读古诗。

3汇报前两行诗的自学情况,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

(借助“一岁除”和“屠苏”的注释,理解诗意)

4诵读诗句并展开想象,你从前两行诗中体会到什么?

你此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读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你的感受。

6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曈曈日”“新桃换旧符”处想象:

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新的希望,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备注:

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如:

为什么贴春联?

为什么放鞭炮等。

7指导朗读。

(配上欢快的古典乐曲)

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欢乐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抽生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8指导背诵。

(1)分组接背诗句。

(2)指定学生背诵。

(3)小组比赛,哪组背得好。

(4)同桌互相背。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

(感受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

六、布置作业

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景象,试着写下来。

春日

一、教材简析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收集作者资料。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积累词语

1、天女散花:

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

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开春新春春风春光春色春汛 春雨 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雷春潮报春春节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春和日丽春花怒放

3、过渡:

多美的词语!

多美的春天!

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

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二、学习古诗,享受春天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

(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

3、作者简介:

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赏玩美好的风景。

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

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

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

一时:

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等闲:

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

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

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

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

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

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都是春天。

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

多种形式朗读:

范读、自读、互读、评读、齐读。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小组(或同桌)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河畔观赏美景。

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9、背诵古诗。

三、总结升华、体会喻意

同学们,《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

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

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

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

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熟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乡村四月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美育目标

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教学时间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

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二、阅读诗歌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山原:

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

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子规:

杜鹃鸟。

了:

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

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

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

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