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实训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528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手法实训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拿手法实训指导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节摆动类手法

以指或掌、腕关节做协调的连续摆动动作的一类手法统称为摆动类手法。

包括滚法、一指禅推法、四指推法和揉法等。

一、滚法

【概念】

用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上,以腕关节的屈伸动作与前臂的旋转运动相结合,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操作方法】

术者手指自然弯曲,用手背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肩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屈伸以及前臂的旋转运动,以三、四、五掌指关节为轴,以手掌小鱼际侧为轴,两轴相交形成的手掌背三角区,使之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产生功力。

【动作要领】

1.术者肩关节放松,并前屈、外展,使上臂肘部与胸壁相隔约15cm左右,过近、过远的不利于手法操作与用力。

2.肘关节屈曲,约呈1200~1500左右。

角度过大不利于前臂的旋转运动;

角度过小则不利于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同时不能使滚法的力量有效地发挥。

3.腕关节放松,伸屈幅度要大,手背滚动幅度控制在1200左右,腕关节屈约800~900。

伸约300~400。

`

4.第五掌指关节背侧要吸定,小鱼际及手掌背侧要吸附于治疗部位,不可拖动,跳动与滑动。

5.滚法的压力,摆动的幅度、速度均要相对一致,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

6.手指要自然弯曲,指掌部均应放松,指掌不宜过于伸直、紧张,使掌背成平面而影响手法的滚动,也不宜手指用力过度弯曲,而导致腕关节紧张,因此限制了滚动的幅度。

7.术者两脚分开,上身前倾约300。

频率约每分钟120~160次。

【注意事项】

1.在米袋上进行锻炼,必须将米袋稳定,以免影响操作。

2.左右手锻炼时间须相等,以免两手操作技能发生差异。

3.在锻炼过程中,手法压力须逐渐加强,但避免运用暴力来进行。

【临床应用】

滚法操作时,由于具有接触面积广,压力大特点,临床上运用于肩背部、腰臂部以及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病症,如急性腰扭伤、慢腰痛、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疾患。

除标准滚法外,临床根据不同的病情滚法也有一些变化,如在需要刺激量小的时候,常常采用以小鱼际为力点的小鱼际滚;

在需要刺激量大的时候,常常采用以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处为力点,附着于治疗部位的小滚法;

在患者较肥胖或施治部位范围较广的腰背以及下肢部位,当需要刺激量较大时,也可以采用前臂滚法。

术者用前臂尺侧吸定于治疗部位,沉肩,屈肘关节,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作主动摆动,带动前臂的旋转运动,使前臂在治疗操作部位上作来回往返的滚动。

二、一指禅推法

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拇指桡侧面着力于经络穴位或部位上,肩肘关节及上肢肌肉放松,通过腕部的连续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经络、穴位或部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术者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用拇指指端、偏峰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沉肩、垂肘、悬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拇指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的屈伸运动,使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

1.沉肩:

肩关节放松,不要使肩部耸起用力。

若肩部未放松,操作则不能持久,易使上肢酸痛,使动作受到牵制、且易产生职业性劳损。

2.垂肘:

上肢肌肉放松,肘部下垂,略低于腕部,同时注意腕部尺侧略低于桡侧。

3.悬腕:

腕关节自然悬屈,但不可将腕关节用力勾紧,从面影响腕关节的灵活度,应在保持腕关节松弛的状况下,尽量使腕关节悬屈呈900。

4.掌虚:

手握空拳,指面不贴掌心,使之虚掌,拇指垂直盖住拳眼,使腕及拇指活动时起稳定作用。

5.指实:

拇指端罗纹或偏峰自然着力,吸定于治疗部位上。

6.紧推慢移:

紧推慢移就是指在某一治疗部位的操作需要按照一定的频率持续一定的时间,使得局部达到一定的刺激量的积累以后,再逐渐移向下一治疗部位,以提高治疗效应,频率要求每分钟约120~160次。

避免在治疗部位的少推快移。

1.一指禅推法临床操作时有屈伸拇指指间关节和不屈伸拇指指间关节两种。

屈伸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刺激显得更为柔和。

不屈伸拇指指间关节操作,具有力稳、刺激强等特点。

临床上应根据各人拇指生理条件治疗要求而选择相宜的操作方法。

2.操作中自然压力,不可用蛮力。

3.频率均等,不可时快时慢。

一指禅推法刺激量中等,指面接触较小,故适用于全身各部,可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各科的多种疾患,尤以治疗内、妇科疾病为多。

本法在临床应用时根据部位和病种,姿势不尽相同,如治疗头面部,一般用偏峰着力,为避免屈指时碰撞头面,操作时其他四指需放开。

推胸腹部时还可结合指摩法操作,称复式手法。

推颈项部时用罗纹或偏峰吸定,四指向上自然伸直,两手若同时操作,称蝴蝶双飞势。

推四肢关节部位时指峰吸定,用持续劲,便于深透。

附:

缠法,用大拇指指端或偏峰着力于经络穴位或部位上,以腕部快速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屈伸活动。

基本要求与一指禅推法同,推法加快谓之缠,动作越快越好,每秒钟须达到4~5次。

此为心功劲,即缠绵不断之意,施术者要运全身之气,集功力于指,由轻而重,由浅入深,逐渐深透。

缠法频率快,摆幅小,动作快而不乱,轻而不浮;

接触面积小,能量扩散小,因此功力集中,易于渗透,有活血祛瘀,生肌托毒之功效,具有较强的消散作用,常用以治疗外科疮疡初起。

三、四指推法

四指推法是以拇指指腹或偏峰,与示、中、环三指指腹相对用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腕关节的屈伸,四指协同作往返方向的直线推动,同时拇指和其它三指作相对用力提拿的一种复合手法。

1.沉肩,屈肘约1500,腕关节自然掌屈。

2.拇指指腹或偏峰,与示、中、环三指指腹相对用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3.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的屈伸和四指推动,同时四指作掌指关节的主动屈伸运动。

4.在提拿过程中,四指直线推动,回复原位,往返操作。

1.四指用力均匀柔和,刚柔相济。

2.手法动作连贯而有节律,频率约为每分钟150次。

3.四指指腹附着于肌肤,不可离开,作推和拿的动作时,用力应始终均匀一致。

4.提拿时,主要是屈伸掌指关节,诸指间关节应保持伸直位。

1.操作中四指不可离开肌肤,拇指在回复过程中不得跳动。

2.操作中手法连贯,有节奏,频率均等,不可时快时慢。

3.手法要刚柔相济,不可用蛮力。

四指推法为江苏四指推流派的基本手法,特点是柔和渗透,柔中有刚。

其接触面积可大可小,刺激量可强可弱,适用于颈项腰背及四肢,具有舒筋活络、温通气血、活血止痛等功用,可作为骨伤推拿临床中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病症的基本治疗手法。

由于治疗部位的大小及接触面不同,在施术过程中,推和拿在具体运用时各有侧重。

一般而言,部位较大,接触面平坦处,运用四指推法应适当增长“推”力,次之,如腰背、臀部。

相反,部位小,接触面是弧形部位,则适当增大“拿”力,“推”力次之,如肩颈部及四肢。

四指推法以四指指腹为主要着力面,巧妙改变四指的力量分配和用力方向,则四指推法可演变为如下手法。

1.仅抬起拇指或三指,作单方向直线推动,则呈三指推法或拇指推法,适用于全身各部。

2.当作用于较小,或呈孤形部位时,可暂停“推”力,则呈四指拿法,适用于颈项、四肢。

3.抬起拇指或其它三指,其余指面附着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作轻柔的回旋运动,则呈拇指揉法或三指揉法。

或同时稍用力向下按压,则呈按揉法。

适用于头面、颈项及胸腹部。

4.以拇指或余三指在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则呈指按法,适用于四指推法过程中的某些穴位或压痛点。

5.抬起拇指外的其余三指,拇指向前下方用力弹拨,则呈弹拨法,适用于肌肉丰厚处。

四、揉法

用手指罗纹面,掌根和手掌大鱼际着力吸定于一定治疗部位或某一穴位上,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方法,称为揉法。

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指揉法、掌根揉法、大鱼际揉法。

1.大鱼际揉法

术者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大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治疗部位,稍用力下压,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使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2.指揉法

用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方法。

用中指着力的称中指揉法;

食、中指着力的称双指揉法;

食、中、无名指三指着力的称为三指揉法;

用大拇指着力的称拇指指揉法。

中指、双指和三指揉法要求术者腕关节微屈,将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摆动,使指腹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绕。

拇指揉法要求腕关节放松,而后作大拇指的掌指关节环旋运动,使指面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小幅度环旋运动,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3.掌根揉法

用手掌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

要求术者手掌掌根稍用力下压,腕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前臂作小幅度的回旋运动,并带动该处肌肤一起揉动。

1.要求吸定治疗部位,操作的手既不能有与被治疗部位体表的有相对的摩擦运动,也不可过分用力向下按压,要力达皮下。

2.操作时腕关节放松,动作要灵活、自然、顺畅、协调而有节律性。

3.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但作拇指揉法时频率要缓慢。

4.大鱼际揉法操作时以前臂作主动摆动,腕关节不可作主动外展摆动。

指揉法揉动幅度要小。

1.操作时用力要轻柔,不可用蛮力。

2.揉动幅度由小到大,动作要有节奏。

3.操作中需与摩法相区别。

1.大鱼际揉法着力面积大,而且柔软舒适,刺激更为柔和,老幼皆宜,临床常用于头面部、胸腹部、胁肋部和四肢关节。

2.指揉法临床上多用于小儿推拿,施术面积小,功力较集中,动作柔和而深沉,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

三指揉法临床上常用于颈部,以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还可用于脐和双侧天枢穴。

3.掌揉法着力面积较大,刺激柔和舒适,适用于面积大又较为平坦的部位,如腰背部、腹部以及四肢。

掌揉腹部,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掌揉腰背部及四肢肌肉,有较好的放松肌肉,解除痉挛的功效,常用于肌肉酸痛和强刺激手法作用后引起的反应,能起到缓解作用。

第二节摩擦类手法

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旋移动的一类手法总称摩擦类手法。

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

一、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三指相并指面附着于穴位或部位上,腕关节作主动环形有节律的抚摩运动,称为摩法。

手指面着力的手法为指摩法,手掌面着力的手法为掌摩法。

1.指摩法

术者指掌部自然伸直、并拢,腕关节微屈,将食指、中指或无名指的末节指面附着于治疗部位,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指在体表作环旋摩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2.掌摩法

术者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而后将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或穴位,以掌心或掌根部作为着力点,腕关节放松,连同前臂一起作环旋摩动。

1.肩、肘关节及手臂放松,肘关节微屈在1200~1500之间。

2.腕关节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并拢。

3.操作时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治疗部位,可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4.摩动时压力要均匀,动作要轻柔,一般指摩法操作时宜轻快,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掌摩法操作宜稍重缓,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

1.手法要先轻后重,腕关节作主动环转活动时,要灵活轻巧,不可滞涩不畅。

2.用力应平稳均匀,不可过于按压。

【临床运用】

摩法刺激轻柔缓和,属于轻刺激手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以胸腹以及胁肋部为常用,具有和中理气功效。

用于下腹部有调畅气机,通调水道之功效。

在腰背四肢应用,具有行气活血、散瘀消肿之效。

由于摩法主要是长时间施术于穴位或部位,通过穴位和经络作用于人体,所以其功用常因所施部位或穴位不同,而体现不同的治疗作用。

摩法在动作上和揉法有相似之处,要注意鉴别。

着力

作用组织

与表皮关系

摩法

表皮

环旋摩擦

揉法

稍重

皮下

吸定

二、擦法

用指、掌贴附于体表一定治疗部位,作直线来回摩擦运动的手法,称为擦法。

术者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近似相平。

用手掌的小鱼际部、大鱼际部或全掌,贴附于体表的治疗部位,稍用力向下按压,肩关节放松,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作主动摆动,带动前臂以及手掌在体表作均匀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动,使治疗部位产生一定的热量。

用小鱼际着力摩擦的,称为小鱼际擦法。

有大鱼际着力摩擦的,称为大鱼际擦法。

有全掌着力摩擦的,称为掌擦法。

1.上肢放松,腕关节平伸,使前臂和手掌处于等线上。

2.着力部位要紧贴治疗部位,动作要稳。

3.以肩肘关节屈伸,无论是上下摩擦还是左右摩擦,都必须是直线往返。

4.动作均匀连续,来回往返距离要拉长。

5.动作要有节奏,频率一般每分钟100次左右。

6.压力要均匀适中,运劲向前向后推动。

一般以摩擦不使局部皮肤折叠为宜。

1.手法来回操作须在同一直线上,不能歪斜。

2.压力不宜过大,表皮过热,既容易擦破皮肤,又使热量不能深透。

如压力过轻,则又不易影响到组织深层。

3.擦法操作时直接接触体表,故操作时必须在施术部位涂少许润滑剂(麻油、冬青膏)或介质,既可保护皮肤,又可使热量深透,提高治疗的效应。

但若介质过多,影响手法操作不易产生热量,若介质过少,起不到润滑作用,同样影响操作,故必须适量。

4.擦法操作,要求暴露治疗部位,故室内保持暖和,以免患者着凉。

5.擦法使用后,皮肤潮红,因此不可在此处再施行其他手法,否则容易破皮。

所以擦法一般都是在使用其他手法之后应用。

6.操作时,术者要保持呼吸自然,切忌屏气,还必须修剪指甲,防止戳破皮肤。

擦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祛瘀止痛,宽中理气和健脾和胃的作用。

其中掌擦法温热量较低,接触面积大,适用于胸腹,肩背部等面积较大,而又较平坦的部位。

大鱼际擦法温热量中等,常用于四肢部,适用四肢关节扭挫伤、劳损等,尤以上肢部为多。

小鱼际擦法温热量较高,常用于腰背和臀部,适用于急慢性损伤,风湿痹痛麻木不仁等症。

临床上擦后常可配合湿热敷法,可提高疗效。

本法属于内功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掌擦胸腹及腰背部,是组成常规手法的一部分。

三、推法

用拇指、手掌、拳面以及肘尖紧贴治疗部位,运用适当的压力,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的手法称为推法。

1.拇指平推法

术者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分开助力,作大拇指内收运动,使指面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按经络循行或与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

2.掌推法

术者用手掌或掌根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以掌根为重点,运用前臂力量向一定的方向推进。

需要增大压力时,可用另一手掌叠于掌背推进。

3.拳推法

术者手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指间关节背部突起处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

4.肘推法

术者屈肘关节,用尺骨鹰嘴突起处(肘尖)着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推进。

1.肩及上肢放松,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的治疗部位。

2.操作向下的压力要适中、均匀。

3.用力深沉平稳,呈直线移动,不可歪斜。

4.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每分钟50次左右。

1.操作时压力不易过重,否则易引起皮肤折叠而破损。

2.临床应用时,常在施术部位涂抹少许介质,使皮肤有一定的润滑度,利于手法操作,防止破损。

3.要有节奏,不可忽快忽慢和跳动。

推法具有行气止痛,温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全身各部均可适用。

一般拇指平推法适用于肩背部、胸腹部、腰臀部及四肢部。

掌推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部、胸腹部及大腿部等。

拳推法刺激较强,适用于腰背部及四肢部的劳损,宿伤及风湿痹痛而感觉较为迟钝的患者。

肘推法刺激最强,适用于腰背脊柱两侧华佗夹脊及两下肢大腿后侧,常用于体型壮实,肌肉丰厚,以及脊柱强直或感觉迟钝的患者。

推法操作方式与擦法有相似之外,都为直线运动,但平推法是单方向移动,对体表压力较大,推进速度也缓慢,不要求局部发热,其意在于推动气血运行。

四、搓法

用双手的掌面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的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为搓法。

患者肢体放松,术者用双手掌面夹住住肢体的治疗部位,然后相对用力。

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搓转或搓摩运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1.肩及上臂部放松。

2.肘微屈面前,两紧夹住治疗部位作上下搓动,肘关节屈成1500~1600。

3.腕关节放松,动作要灵活,两掌协调用力,搓动要快速均匀,移动要缓慢。

4.施力深沉,紧贴治疗部位,动作连续。

1.双手用力要对称,动作不能滞涩。

治疗部位不宜夹得太紧。

2.操作中动作不宜中断,移动不宜太快。

搓法刺激量中等,属于一指禅推法流派的辅助手法,常用于两胁、肩关节及四肢,具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其操作方法随不同部位而变化。

在肩部,术者可用双掌对称用力,搓揉肩部,称搓揉法。

在四肢部,手掌夹持肢体对称用力作前后搓动,并使肢体随之转动,称为搓转法,如腕关节的搓法。

在四肢关节部使用,常与抖法配合使用,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以缓解因刺激手法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五、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罗纹面或掌面紧贴皮肤,用力作上下、左右、弧形、曲线或任意往返推动的手法,称为抹法。

术者用拇指罗纹面或手掌面或大鱼际紧贴于体表,略用力,作上下、左右往返移动或单方向移动。

抹法可用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同时操作。

操作时可成直线移动,也可顺体表治疗部位作弧形或曲线移动。

也可屈食指,用食指中节的桡侧缘作抹法,称为指节抹法。

用拇指作抹法称为指抹法。

用大鱼际作抹法称为大鱼际抹法,用手掌作抹法称为掌抹法。

1.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缓和,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指面及掌面紧贴皮肤作缓慢的直线或曲线往返移动,其余四指要协同助力。

1.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不要离开,防止破皮。

2.动作要连续轻快,不可用死力。

抹法轻柔舒适,运用于头面部、颈项部和胸腹部。

患者常仰卧,用大鱼际抹前额与面颊部。

胸部操作时,术者用两手拇指或手掌自胸部沿肋间隙(顺序由内向外)推抹。

第三节振动类手法

以较高频率节律性轻重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一类手法,统称为振动类手法。

包括抖法和振法等。

一、抖法

用单手或双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频率较快的上下颤动的手法称为抖法。

1.抖上肢法

术者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者的手腕或手掌部,将其上肢慢慢地向前,外侧抬起约600左右,然后稍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频率较高上下抖动,并使抖动的振幅由腕关节逐渐传递到肩部,使肩关节和上肢产生舒松的感觉。

2.抖下肢法

患者取仰卧位,下肢放松伸直。

术者站于其脚后方,用单手或双手分别握住患者的两踝部,使下肢呈内旋状,并提起离开床面,然后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髋部和大腿部有舒适放松的感觉。

3.抖腕部法

患者取坐位,腕关节放松,术者用双手拇指按放于腕背部,其余四指放于手掌侧,稍用力作指间关节屈曲运动,使腕关节和频率较快的、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抖动。

或者术者用食指桡侧抵住腕关节掌侧,稍用力作小幅度的,连续的,频率较快的上下抖动。

1.肩关节放松,肘关节微屈。

2.以前臂的轻微屈伸带动腕关节运动。

3.术者需将患者肢体略微牵拉,便其伸直。

4.抖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动作要有连续性和节奏感,每分钟约160~180次。

1.被抖动的肢体要自然伸直,放松,使患肢的肌肉处于最佳的松弛状态,否则抖动的力量不宜发挥。

2.术者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3.动作轻松,抖动幅度不宜太大,肢体的抬高和牵拉要在患者肢体活动范围许可之下进行。

本法是一种和缓、放松、疏导手法,具有疏通经脉,通利关节,行气活血,松解粘连的功效,适用四肢,尤以上肢为常用。

上肢的应用,常配合搓法,作为上肢或肩部治疗的结束手法。

下肢的应用常配合搓法,叩法以及牵引等。

二、振法

以指或掌吸附于治疗部位,作频率密集的快速振颤动作的手法,称为振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用单手或双手指端或手掌面着力于治疗部位,意念集中于指端和手掌心,尔后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烈地作静止性收缩,使手臂发出快速而强烈的振颤,并使之通过指端或手掌心传递到机体,。

在治疗部位内产生舒松和温热感。

其中以手指端着力振颤者称为指振法;

以手掌面着力振颤者称为掌振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