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考物理加试实验超强整理.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05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中考物理加试实验超强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连市中考物理加试实验超强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连市中考物理加试实验超强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连市中考物理加试实验超强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连市中考物理加试实验超强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市中考物理加试实验超强整理.doc

《大连市中考物理加试实验超强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中考物理加试实验超强整理.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市中考物理加试实验超强整理.doc

大连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明细2016-4-25

实验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

实验器材:

13

1.相同的蜡烛模型*22.8开白纸*1

3.带固定支架玻璃板*14.刻度尺*1

含附加器材:

凸透镜、平面镜(不选)(器材选错,自己发现又改正不扣分)

要求:

物体放3次位置,记录3组数据和结果

主要操作:

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重复两次操作(在平面镜处画一条直线)’

(移动B蜡烛找像,前后左右移动,没有错误就可以)

探究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重复两次操作(不在同一水平线)

*纸上学生书写的内容: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物像大小

1

2

3

结论:

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距等于物距)

(表格不画,但是标明是物距和像距也可以)

实验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物距2f

实验器材:

1.光具座*12.凸透镜*1f=10cm

3.光屏*14.蜡烛*1

5.火柴1盒(或打火机)

要求:

记录3组数据和结果;可不考虑像的位置

主要操作:

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使蜡烛火焰经凸透镜后成缩小的实像。

改变物距,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熄灭蜡烛,不用取下凸透镜和光屏,把它们向一起合拢就可以)

*纸上学生书写的内容:

f=10cm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性质

1

30

倒立、缩小、实像

2

27

倒立、缩小、实像

3

24

倒立、缩小、实像

结论:

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实验三:

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

1.托盘天平(配砝码)1套2.量筒1个

3.金属块(用细线系好)1块4.烧杯(内装适量的水)1个

附加器材:

1.木块1个2.烧杯1个

要求:

做1组数据和结果即可

主要操作:

调节天平。

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监考教师在学生实验后会把游码,平衡螺母拨动一下)

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身子蹲下,视线与液面底处相平,量筒不能拿起看,要放在做面上)

细线系好金属块,用手扶着慢慢将金属块浸没到量筒的水中并记下此时水的体积

纸上学生书写的内容:

金属块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cm3

金属块放入后量筒中水的体积V/cm3

金属块的体积V/cm3

金属块的密度ρ/g·cm-3

结论:

金属块的密度是:

(学生没有计算过程,口算出密度大小也可以,表格没有画出,但是在纸上标注出各个物理量的数值也不扣分,重点看操作过程,最后实验器材摆放要规整)

实验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的关系

实验器材:

1.长木板1块

2.带挂钩的长方体木块1块

3.弹簧测力计(量程以能测出摩擦力为准)1个

4.钩码1盒

附加器材:

1.小车1个2.铁块1个

要求:

记录3组数据和结果

主要操作:

在水平方向手把外壳,校零※(不用特殊强调水平调零,有水平观察下即可))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拉动时,正确读出拉力大小,根据二力平衡,得出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再次测出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木板上第一次不放钩码,第二次上面放两个钩码,第三次放四个钩码)

纸上学生书写的内容:

实验次数

压力F压

拉力F拉/N

滑动摩擦力f滑/N

1

木块小

2

木块+2个钩码中

3

木块+4个钩码大

结论: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实验五:

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

1.弹簧测力计(规格以能测出物块的重力和浮力的变化为准)1个

2.大烧杯(内装适量的水)1个(可用切去上半部分的大饮料瓶代替)

3.圆柱体(体积不小于40cm3,并用细线系好)1块

附加器材:

1.量筒1个2.木块1个

要求:

记录3组数据和结果

主要操作:

将所选物体用细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将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后一次可让圆柱体浸没,但不可以碰容器底)

纸上学生书写的内容:

实验次数

空气中称物重G/N

排开水的体积V排

物体浸没水中时测力计示数F示/N

浮力F浮/N

1

小Error!

Nobookmarknamegiven.

2

3

大Error!

Nobookmarknamegiven.

结论:

液体密度一定,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实验六:

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

1.弹簧测力计(量程以能测出物块的重力为准)1个

2.刻度尺(15cm以上)1把

3.大烧杯(内装适量的水)1个(可用切去上半部分的大饮料瓶代替)

4.铁块(用细线系好)1个

附加器材:

1.烧杯1个2.小车1个

要求:

记录3组数据和结果

主要操作:

(竖直调零)将物体用细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将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改变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观察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不用刻度尺也可以,每次深度变化能看出即可,深度可用小,中,大)

纸上学生书写的内容:

实验次数

空气中称物重G/N

物体上表面深度h/cm(大小)

物体浸没水中时测力计示数F示/N

浮力F浮/N

1

2

3

结论:

物体浸没水中时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结论不控制变量)

实验七: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1.杠杆及其支架1套2.钩码1盒

附加器材:

1.铁架台1个2.刻度尺1把

要求:

记录3组数据和结果

主要操作: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静止)

在杠杆两端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恢复平衡

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大小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力和力臂记下个数和格数)

改变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再次恢复平衡(等臂只能一次)

纸上学生书写的内容:

实验次数

动力F1/个数

动力臂L1/格数

阻力F2/个数

阻力臂L2/格数

1

2

3

结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者(F1XL1=F2XL2)

实验八:

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实验器材:

1.电压表1只

2.定值电阻(5Ω、10Ω、15Ω)

3.带电池盒的干电池3节

4.开关1个

5.导线10根

附加器材:

1.电流表1只2.开关1个

要求:

记录3组数据和结果,每次测3个点的电流

用更换定值电阻的方法实现多次测量。

主要操作:

1、画出串联电路图(电压表接入连实线不扣分)(实验过程中不许更换电源电压)

2、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连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3、通过试触选择电压表的量程,如果电压没有超过3V应选择小量程。

(电流表和电压表都用小量程,不用试触)

4、用电压表测出某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电压表可不接入,两手拿着接触接线柱也可)

5、改变电压表位置,测出另一个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6、更换定值电阻,重复4-5

7、再更换定值电阻,重复4-5

8整理器材

1、电路图2、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R1两端电压U1/V

R2两端电压U2/V

R1R2两端电压U总/V

1

5Ω、10Ω

2

10Ω、15Ω

3

5Ω、15Ω

3、结论: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实验九:

测小灯泡的功率

实验器材:

1.电流表1只

2.电压表1只

3.滑动变阻器(50Ω)1个

4.小灯泡1只(2,5V)

5.带电池盒的干电池3节(或其他电源)

6.开关1个

7.导线11根

附加器材:

1.定值电阻(10Ω)1个2.电流表1只

要求:

(实验过程不改变电源电压)

记录3组数据和结果,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来实现多次测量。

主要操作:

1、画出电路图

2、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连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3、电压表,电流表均采用小量程

4、移动滑片,记录下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还有灯泡亮度

(先测额定电压下,再测低于额定,最后高于额定电压)

5、计算电功率。

6.整理器材。

纸上学生书写的内容:

1、电路图

2、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灯泡亮度

1

2

2.5

正常

3

更亮

3、结论:

小灯泡的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小灯泡越亮

实验十:

测定值电阻的电阻

实验器材:

1.电流表1只2.电压表1只3.滑动变阻器(50Ω)1个

4.定值电阻(10Ω)1个5.带电池盒的干电池2节(或其他电源)

6.开关1个7.导线11根

附加器材:

1.小灯泡1只2.电流表1只

要求:

记录3组数据和结果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电压来实现多次测量。

主要操作:

1、画出电路图

2、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连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3、电流表,电压表选择小量程。

4、移动滑片,记录下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不拆卸干电池间连接)

5、计算电阻值及其平均值

纸上学生书写的内容:

1、电路图

2、记录表格

定值电阻阻值约为10Ω

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平均值R/Ω

1

2

3

3、结论:

待测电阻的阻值为Ω

实验十一: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

1.电流表1只2.电压表1只3.滑动变阻器(50Ω)1个

4.定值电阻(10Ω)1个

5.带电池盒的干电池4节

6.开关1个

7.导线11根

要求:

记录3组数据和结果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来实现多次测量。

主要操作:

1、画出电路图

2、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连电路时开关处于断开状态3、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整数,记录下电压值和对应的电流值;(不用全程等距,有明显间隔就可以)

4、重复3,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