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小说阅读题 刘向Word格式.docx
《课外小说阅读题 刘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小说阅读题 刘向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
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
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
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
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
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
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
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
“这就是我!
这就是我的实在。
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
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
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
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
啊!
我的灵魂万岁!
自我万岁!
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
他反复吟哦着阿比·
阿拉的一段诗文:
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4分)
2.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2分)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
请简要分析。
3.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4.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1.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2.
(1)外貌特征:
身材矮小;
前额不宽,天庭欠圆,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厚,脖子粗胖。
只答“丑陋”一类概括性词语而无具体描述不给分,只答出相貌特征或身材特征的给1分。
(2)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
答出“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赛艾姆外貌”的给1分,答出“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的给2分,答出“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心中拼接(组合)而成”的给1分。
答案不必拘泥,意思对即可。
3.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却没有对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给2分。
能够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谐作具体赏析的给4分。
4.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本质)
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人物形象的意义)
答出人物形象本质的给2分,答出人物形象意义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
二、小说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阿Q正传》《药》)
2、分析环境对故事气氛的渲染作用。
(《药》)
3、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作用。
(《棋王》)
4、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
(《荷花淀》)(作铺垫、设置悬念)
5、分析环境对主题的暗示或深化作用。
永远的蝴蝶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
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
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象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
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
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
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
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
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
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
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
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
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
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
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
1.小说多次写到“雨”,这“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至少答出两点)
2.“我”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
3.小说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4.对该小说的分析鉴赏有错的两项是
A.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B.小说两次写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突出了樱子美丽清纯的形象,也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
C.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
D.造成樱子车祸的原因是因为“我”只带了一把伞;
如果“我”带了两把伞,“我”和樱子一起去寄信,樱子就不会发生车祸了。
所以对樱子的死,“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的心里也就特别的难受。
E.“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在失去樱子以后的悲痛欲绝,“我”的感觉似乎也已发生了错乱。
F.该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但由于作者善于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从而使小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参考答案]
1.雨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
雨是悲剧的起因;
雨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雨使全文笼罩阴冷凄凉的氛围。
2.把樱子比喻成蝴蝶,一是蝴蝶是美的象征,樱子长得像蝴蝶一样的美;
二是樱子的生命像蝴蝶那么短暂,蝴蝶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它将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3.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使人哀痛欲绝。
4.DE
三、小说故事情节
小说故事情节的鉴赏术语
1、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铺垫、引出……,对比,衬托,前后照应;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4、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峰回路转,出其不意,意犹未尽,荡气回肠……升华主旨);
5、欧·
亨利式结尾;
6、陡然逆转,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
7、故事发展波澜迭起,不落窠臼;
8、埋下伏笔或“卖关子”,造成悬念;
9、转换情节
海龟(07佛山一模题)
D有一个可爱的3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
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他总在周末才回家。
每次回家,女儿在晚上临睡前必要让他讲个故事。
一年过去,什么大灰狼小白兔,他肚子瘪瘪塌塌早已被搜刮干净。
女儿却不肯善罢甘休,抱着他的膝不肯上床,连妻也哄她不好。
他满心焦虑。
虽是周末,晚上他还得赶写一篇丈章,研究所的头儿亲自点名让他在一个学术会议上发言,他将有机会在同行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与才华。
“爸爸讲故事呀”,女儿纠缠不休。
讲什么呢?
他真没有时间。
发言关系到对他实际水平和个人价值的确认,听说很快就要评职称了。
•他突然记起在当天报纸上看到的一则趣闻。
当时无意瞟了几眼,现在倒可以用来对
•女儿滥竽充数一番。
•“从前,在一个海岛上……他开始尽量耐心委婉地对女儿娓娓道来。
“那儿的人家家户户养着一种大海龟。
海龟像一只小桌子那么大,有很硬的壳和很粗的爪子。
那个海岛上没有汽车,没有自行车,也没有小毛驴,这个人要到岛上另一个人家去串门,就骑着海龟去。
海龟最爱吃大香蕉,它的主人就坐在海龟背上,用一根细杆子拴上一根绳,香蕉就悬在海龟脑袋上,离它只有几步远,海龟想吃香蕉,就开始往前爬,可它一爬,那背上的人手里的香蕉也往前走了,它怎么也够不着,于是它就拼命往前爬,它爬香蕉也爬,就这样它背上的人就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女儿不知什么时候已睡着了,腮上挂着浅浅的酒窝。
•他连续昼夜伏笔奋战。
发言很成功,获得大家的好评,文章将被收入当年的年会专集。
•有人私下议论,说他虽然是助研,实际上相当于副研究员的水平。
•转眼又到了星期六,他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时,才想起这一星期忙得昏头昏脑,竟然又忘了给女儿准备故事。
•出乎他意料,女儿临睡前忽然对他说:
“爸爸,今天你还讲那个大海龟好不好?
•他松了一口气,却纳闷女儿何以对这大海龟如此感兴趣。
•“……就这样,骑着海龟的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他敷衍了事地讲完了故事。
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同女儿亲近的情绪。
他心里实际上还在惦着自己的职称。
如果这次能评上副研,他一家三口就有希望分到一套两居室的住房,工资也可增长几十块钱,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
昨天上头又给了他新的任务,他必须在一个月内,评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200页的专著,三个月内编出一部新的辞典,六个月内与人合写出一部有关w理论的评述……”他不知道他如何才能做完这些事。
•“那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到底怎么样了呢?
”女儿竟然破例没有睡着,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看着他问。
•他说:
“骑海龟的人到地方了以后,就把海龟整个儿翻过来,一翻过来它就不能逃跑了,只能乖乖等它的主人去办完事,再把它翻回来骑它回家。
•女儿似还要问什么。
他不耐烦地拍拍她的脑勺,把她交给了妻。
•为了不受干扰地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以上任务,真正奠定他在学术界的地位,他索性把铺盖搬到了研究所,黑夜白天泡在图书馆资料室里,不这样做就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领导对他的信任。
一个几百人的研究所,老的老,小的小,真正能顶用的还是他这样的中青年骨干。
但无论怎么辛苦,他觉得前面总还有个盼头……
•半年后他第一次疲惫不堪地回家:
心里如释重负。
女儿见到他,目光转向妈妈,那句话没问出来:
这个人是谁呀?
临睡前,破天荒第一回并不缠他讲故事,大眼睛骨碌碌转了几回,终于问:
“我想起来,上次你讲的大海龟,后来到底有没有给它吃香蕉呢?
•他一愣,含糊回答可能是给了。
女儿却不满意,又问他到底给了几个,他说一串,女儿又问是不是每次都给,他茫然……
•星期一上班得知职称名额已定,他因年限不够,没有希望晋升;
工资不动,住房当然暂时也不能动了……他感到浑身骨骼疏松……
•不知怎么他想起了那只海龟,他如果告诉女儿,人并没有把香蕉给海龟吃,对女儿来说未免太残酷了,他不忍心。
•1.文中有两个悬念,分别是什么?
•
•2.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
清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5分)
•3、这篇小说用明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着重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
•答案:
•1、海龟有没有吃到香蕉;
(2)父亲能否评上职称。
•2、以“海龟”为题非常醒目、简洁、形象。
海龟与父亲,有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结果,物与人相互衬托,共同构成类似的形象,意味深长。
这不仅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梦寐以求的东西通过努力未必就能实现”这一主题,同时也体现了微型小说以微见著(以小见大)的审美特征。
•3、①观点,计1分。
②理由:
对情节的作用,计2分;
对主题的作用,计2分。
语句通顺,回答规范(观点+证据分析+总结;
总分;
分总)计1分。
③评分不要拘泥予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
•
(1)我同意第一种看法。
这篇小说用明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
因为,一明一暗,平行交叉,从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头绪清楚,不仅使两个故事发生密切联系,造成悬念,让读者猜测不透,吸引读者看下去,而且不断丰富父亲的性格,推动主题深刻化。
因而,双线结构,更显出作者艺术构思的才华。
•
(2)我同意用单线这种说法。
因为,小说要塑造的人物是父亲,而不是海龟,海龟只是父亲的一个陪衬物。
让“父亲”由暗线走上明线,让海龟由明转为暗,故事情节容易集中和突出。
更能刻画父亲的性格,突出“父亲”的悲剧,更能批判社会生活中不公正的二面,警醒世人要爱护、尊重有业绩的人才。
因而,将暗线改为明线,作品结构更突现主题。
•四、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鉴赏表达技巧的一些术语
•1、表达方式
•A、描写的角度(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
•B、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C、明确各种描写(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的特点和作用
•D、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2、结构方式(欲扬、埋下伏笔、创造悬念、前后照应、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点题)
•3、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
•林冲见差拨(07海南宁夏卷)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
“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
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
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
”林冲道:
“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
”众人道:
“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
“那个是新来的配军?
”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
“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
“你这个贼配军!
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
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
见我还是大刺刺的!
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
打不死,拷不杀顽囚!
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
“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
林冲道:
“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
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
“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
端的是个好男子!
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
“总赖顾。
”差拨道:
“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
“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
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
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多谢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
“‘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
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
“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
“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
“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
“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
“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
“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谢得照顾。
•1、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2、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3、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
“虽是摇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8分)
•1、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2、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
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③通过细节来表现:
“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
”)
•3、两种身份:
①教头身份。
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
①谨慎小心。
②沉着冷静。
③隐忍顺从。
④顾及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