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王力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7958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王力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古代汉语王力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王力版文档格式.docx

《古代汉语王力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王力版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王力版文档格式.docx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而”偶尔连接体词性成分,体词性成分作谓语且带有描述性。

v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

v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v蟹六跪而二螯。

v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

(二)以:

连接两个谓词性成分,表示两种行为的联系。

略同于“而”。

1、表并列:

v主严以明,将知以武。

v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2、表承接

v余折以御。

v齐因胜尽破其军,虏太子申以归。

3、表目的或结果(P450)

v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v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

v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v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4、表修饰:

v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v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v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三)则:

连接两个谓词性成分,着重表示逻辑事理上的联系。

1、表示时间相承,”就、便”。

v年十岁,则诵古文。

v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v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

反,则成矣。

v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2、表示条件、因果等情理上的承接,”那么、那么就、便”。

v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v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v先生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

v兵强则士勇。

v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v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

3、表示发现,含有”原来已经”之意。

v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

至,则既斩之矣。

v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v使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v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4、表示转折(轻转)或让步。

v今有人于此,求牛则名马,求马则名牛,所求必不得矣。

v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v欲速则不达。

v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v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5、用于平行的两个分句,形成对比。

v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v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v事智者众,则法败;

用力者寡,则国贫。

v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

(四)然而,然则,虽然:

1、然而:

指示代词”然”(肯定)与连词”而”(转折)的连用,”如此但是、这样却”。

v以骄主使罢民,然而不亡者,天下少矣。

v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现代汉语表转折的”然而”,古代汉语用连词”然”表示。

v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v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战国末期始,”然而”成为凝固形式。

历代两种”然而”并用。

2、然则:

指示代词”然”与连词”则”的连用,”如此那么、如此就、这样就”。

v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

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

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也。

v卜战,不吉;

卜退,不吉。

王曰:

“然则死也。

“然则”偶尔表转折,”可是”。

v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

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

v夫貴爲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

然则從人之欲,則勢不能容,物品不能贍也。

3、虽然:

连词”虽”与指示代词”然”的连用。

(1)一般性让步,“虽然如此”。

v滕君,则诚贤君也。

虽然,未闻道也。

v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2)假设性让步,”即使如此”。

v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

虽然,臣愿悉言所闻。

v对曰:

“臣不任受愿,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

“虽然,必告不谷。

现代汉语的”虽然”,古代汉语用连词”虽”表示。

1、一般性让步,”虽然”。

v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v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2、假设性让步,”即使、纵使”。

v虽九死其犹未悔。

v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介词

v起介绍作用的虚词,用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

v介词结构作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对象、工具、方式等。

(一)与

1、表对象,“为、替、跟、同”。

v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v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v陈涉少时,常与人佣耕。

v遂与外人间隔。

2、表比较,”跟、和、对于”。

v吾比夫子,犹黄鹄与坏虫也。

v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心腹也。

3、表被动,“为、被”。

v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

连词“与”用于联合结构,表并列。

v蜩与学鸠笑之。

v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

v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v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

v杀晋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

“与”作连词、介词的区别:

1、是否受副词修饰:

v孙膑常与庞涓学兵法。

2、前后项是否有主次之分:

v夸父与日逐走。

3、前后项是否省略:

v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二)以

1、介所用:

引进工具或凭借。

v表工具,“用、拿、把”。

▪醒,以戈逐子犯。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齐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v表凭借,“根据、按照”。

▪余船以次俱进。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

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

v表凭某种资格、身分或地位,“以…身份,以…而论”。

▪其後燕王卢绾反,哙以相国击卢绾。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

v表“率领”。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

“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2、介所因:

引进原因,”因为”。

v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v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v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v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v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介时地:

引进时间地点,”在”。

v文以五月五日生。

v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v陈侯以甲戌之日出。

v赏以春夏,刑以秋冬。

v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v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敌以南方来,迎之南坛,…敌以西方来,迎之西坛,…敌以北方来,迎之北坛…

“以”字介宾词组词序上的变化:

1、”以”字介宾词组可放动词前作状语,放动词后作补语:

v[以羽]为巢,而编之<

以发>

v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

2、”以”的宾语可提前:

v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v吾道一以贯之。

v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是以=因此

v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以”的宾语可承上省略:

P455

v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v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v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v王见之,曰:

“牛何之?

”对曰:

“将以釁钟。

有以,无(亡)以:

v“以”不带宾语,“有/没有什么可以拿来…”

v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v或曰:

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

v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v河曲智叟亡以对。

(三)於,于,乎,诸:

同义介词

於(于):

1、引进时间:

v于今日雨。

v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

v由孔子而来至於今,百有余岁。

v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v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

v生乎吾前。

2、引进处所或范围:

“从、在、向、到”

v虎兕出於柙,龟玉毁于椟中。

v夫子当路於齐。

v楚人谋徙于阪高。

v孔子自陈迁于蔡。

v穆姜出于房。

v颜成子游立侍乎前

v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v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

v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

“於”还可以引介表示范围的成分,”在…方面,在…中”。

v燕於姬姓独后亡。

v上初即位,富於春秋。

v吴人曰:

“於周室,我爲长。

”晋人曰:

“於姬姓,我爲伯。

v荆国有余於地而不足於民。

v请神择於五人者,使主社稷。

“今…於此”表示假设。

v今有人於此…

v今王田猎於此…

v有楚大夫於此…

v有美玉於斯…

表处所的”於”字有时不出现。

v沛公军霸上。

v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

v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3、引进对象,”向、为、给、对”。

v引介言语对象,“向”或不译。

▪周桓公言於王曰: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隐爲桓立,故以桓母之丧告於诸侯。

▪或问乎曾西曰:

“吾子与子路孰贤?

v引介服务对象,“为、替”。

▪妇人遂行,生二子於郄氏。

▪齐侯使管夷吾平戎於王。

v引介与取对象,”给、向”。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

▪郑子産献捷於晋。

▪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

v引介关涉对象,”对、对于、在……方面”。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公將不利乎孺子。

v引介支配对象(强调),不译。

▪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故以衆勇无畏乎孟贲矣,以衆力无畏乎乌获矣,以衆视无畏乎离娄矣,以衆知无畏乎尧、舜矣。

4、引进比较对象

“比”(差比):

v与人善言,暖<

於布帛>

伤人之言,深<

於矛戟>

v青,取之於蓝而青<

於蓝>

冰,水为之而寒<

於水>

v古我先王将多於前功。

v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於长安君。

v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v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跟”(比较异同)

v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v使同乎我者正之?

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

5、引进施事者,”被”。

v郤克伤於矢。

v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v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v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v(宋)万尝与庄公战,获乎庄公。

6、引进原因,”因为、由于”。

v贫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农。

v余必使尔罢於奔命以死。

v粟罄于惰游,货殚于泥木。

v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於”字介宾词组多放在动词后作补语。

除表示”对于”必须放在动词前外,偶尔也放在动词前。

v此於其亲戚兄弟若此,而又况於仇雠之敌国也?

v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v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乎”当”於”字用,但并非任何情况都能替换。

如被动句、”对于”不用”乎”。

相反,”恶乎”不说”恶於”。

v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於(于)是”、”於(于)是乎”、”於是焉”

v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称解狐¡

ª

¡

其仇也。

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

对曰:

”午也可。

”於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

”孰可以代之?

”赤也可。

”於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君子谓祁奚於是能举善矣。

(四)为

本是动词,虚化为介词。

v谁为①为②之?

v[谁为]为之?

为①:

介词,介宾词组作状语

为②:

动词,动宾词组作谓语

1、引进对象,”替、对、给”。

v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v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v君为我呼入。

v长老曰:

“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2、引进原因或目的,”因为、为了”。

v贫齐侯为楚伐郑之故,请会于诸侯。

v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v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v始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

3、引进施事者,”被”。

v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v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v见通论叙述句

“为”的宾语有时省略。

v禹之时,十年九涝,而水弗为()加益;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加损。

v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

(五)之

1、偏正结构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

v是炎帝之少女。

v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v永州之野产异蛇。

v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v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v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

v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v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1)用于充当主语、宾语的主谓结构间。

v天之弃商也久矣。

v甚矣,汝之不惠!

v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唯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v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v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v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v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v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v是鱼之乐也。

v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用于复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谓间,表示语意未尽,必有下文。

v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v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常用于表示时间修饰的分句里:

v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v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其+动词==名词+“之”

v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v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其为政也”=“管仲之为政也”)

v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一)句尾语气词

v也:

用在判断句句尾,表达判断语气,帮助谓语进行判断,有肯定、确认意味。

v矣:

用在陈述句句尾,表达陈述语气,帮助把事情发展的新情况告诉别人,有报道意味。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v乎:

用在疑问句句尾,表达疑问语气。

可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吗”或”呢”。

v哉:

用于感叹句尾,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

(一)句尾语气词:

v用于句尾。

表示感叹语气。

有时表示疑问测度语气。

可译”啊”、”吧”或”吗”。

▪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

▪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孔子曰:

”吾歌可夫?

(二)句首、句中语气词

1、夫:

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为”提顿语气词”。

不译。

v夫战,勇气也。

v夫将者,国之辅也。

v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1、夫

v且夫:

且,“再说”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v故夫:

故,“因此、所以”

▪故夫仕宦失地,难以观德;

得地,难以察不肖。

v今夫:

今,“现在说到”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

下果不肖乎?

v若夫:

若,“至于说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2、其:

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

v用在陈述句、疑问句的谓语或主语前面,表示估计、推测。

可译为”大概”、”也许”、”或许”、”恐怕”等。

▪齐其为陈氏矣。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v用于祈使句中,使劝告、祈使、命令的语气变得委婉、含蓄些。

一般可以不译。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

v用于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

可译为”难道”。

往往用在疑问代词的前面,或和”乎”相应。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

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3、惟(唯、维)

v用于句首,表示引出主语或强调时间。

▪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唯赤则非邦也与?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v用在祈使句句首,表示祈求、希望的语气。

一般作”唯”。

译为”希望”、”请”。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荆卿留意焉。

v用作句中语气词,帮助判断,起引出谓语的作用。

有的可译为”是”。

▪蚩尤惟始作乱。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厥土惟白壤。

4、也:

用于句中,表达停顿语气。

v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v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三、词头、词尾:

v非词,本身没有词汇意义。

只是词的构成部分,只表示词性。

v有的语法书叫”前缀、后缀”、”音节助词”。

(一)词头

1、有

v专有名词(朝代名、国名、部族名等)前:

▪号之曰有巢氏。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禹攻有扈。

v一般名词前:

▪予欲左右有民。

▪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v单音节形容词或象声词之前: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v动词前: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v用作词头,一般用于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前面。

不必译出。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3、言、于、薄:

v用于动词前,见于《诗经》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叔于田,巷无居人。

▪维叶萋萋,黄鸟于飞。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4、载:

v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前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二)词尾

v“然、乎、焉、如、尔、若”,用于形容词后,表示”…貌”。

可译”…地”或”…的样子”。

▪杂然相许。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睠然顾之,潸焉出涕。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天下晏如也。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夫子莞尔而笑。

▪子路率尔而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词类的活用

一、名词用如动词

(一)普通名词用如动词

•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前有能愿动词”能、欲、可、足、敢”等。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客初至,不冠不袜。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

2、前有副词。

•无德而禄,殃也。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3、用连词”而”连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妾请母子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4、前有”所”,后有”者”。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5、后有介词结构。

•擅爵人,赦死罪。

•魏桓子肘韩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蹑其踵。

•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沛公军霸上。

•大楚兴,陈胜王。

6、名词连用,非并列、偏正关系,而是动宾、动补或主谓关系。

•同一名词连用,则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亲亲,仁也;

敬长,义也。

•两个名词之间有表示领属的定语,则前者活用为动词。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驴不胜怒,蹄之。

•然则德我乎?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7、后带代词”之、我”等。

•有时没有明显的标志,根据文意辨别。

•项王至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