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9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7896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9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9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9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9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9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9讲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9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9讲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1第9讲Word格式.docx

钱学森最大的贡献是(  )

A.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主持实施国家载人航天工程

C.参与组织“两弹一星”的研制

D.力倡“863计划”“星火计划”

钱学森是中国的“航天之父”,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A、B、D三项不是钱学森的贡献,故选C项。

C

4.(2012年马鞍山模拟)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考查考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依据时间信息了解现象出现的背景,再结合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可知,题干材料与“百家争鸣”方针有关,故A项符合题意。

A

5.有人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是改革,不是‘新政’,更不是‘革命’,而是一种‘回归’。

”历史上,新中国教育方针、政策或做法仍值得今天借鉴的有(  )

①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德、智、体都得到发展 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③取消高考,直接推荐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D.①③④

题干中教育的“回归”是指由应试教育回到原来就提倡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②③是“文革”期间的做法,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B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还不到500人。

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

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4)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科技成果。

结合基础知识作答,联系新中国成立时的背景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行分析即可。

(1)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三,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的。

(4)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选择题

1.(2012年莆田模拟)1956年底,毛泽东说:

“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

……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

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

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

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

”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

A.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经完成,毛泽东在这里本质上是在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的可能性,认可私营经济存在的合理性。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③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④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据史实可知,③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但不符合邓小平理论。

3.(2012年商洛模拟)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主要想说明(  )

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最好模式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关系来扩大生产,实践证明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但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故B项不正确;

斯大林模式在初期有积极作用,到后来逐渐僵化,故A项不正确;

1985年中国还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故D项不正确。

4.(2012年太原模拟)据《邓小平年谱》记载:

“8·

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人进行了一场谈话:

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

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决定拨乱反正

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方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材料中的“8·

19”事件发生于1991年,A、B、C三项发生在1978年,故可排除。

从材料看,邓小平认为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此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指导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

91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困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其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力。

④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6.(2012年南京调研)新华社电: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当时的舆论宣传带有浓厚的“左”倾色彩

C.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本题考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及其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和相关所学,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错误,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次于苏、美、法、日。

7.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下列最能代表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第一台每秒运行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D.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A、C很容易排除。

B和D比较哪一个更符合题意,载人航天是当代最新最先进的标志性技术发明,“最能代表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科技成就”。

8.(2012年滨州质检)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

“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

”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  )

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从题目中“俄罗斯国旗”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20世纪末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

16日,杨利伟在完成预定任务后乘返回舱安全返回地球。

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故选B。

9.(2012年厦门模拟)下图中的历史人物是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度的获得者,人们是这样形容他的:

“一人干了两亿人的活。

”他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的领域是(  )

A.农业B.工业

C.航天D.信息

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73年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10.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早在1956年春,毛泽东就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

“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是(  )

①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②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③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④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双百”方针的含义: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供在文学艺术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11.(2012年武昌模拟)历史上邓小平曾在一次讲话中说:

“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这次讲话的历史背景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

C.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开始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提倡继续坚持“双百”方针应该是在“文革”以后。

三大改造发生在建国初期,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是在“文革”后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此时邓小平已经逝世,因此,A、B、D三项都是错误的。

12.(2012年合肥模拟)2012年是高考制度恢复35周年。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历史证明,推荐上大学的办法完全违背了教育规律,扭曲了人才观。

1977年恢复高考促进了教育春天的到来,也是“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

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

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

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

华莱士问》

(1986年9月)

材料四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

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

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

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

(2)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4)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策略。

(5)综合上述材料,对百年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有何认识?

(1)问要结合“三民主义”解决社会革命是通过“民生主义”来解决的,围绕这一点来组织答案即可。

(2)问考查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分三个要点。

第(3)问的相同点可以根据“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第一是发展生产”来归纳共同点,不同点则从材料三中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来组织答案。

第(4)问可以从“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在本世纪末”、“什么时候”、“要研究”来归纳两个策略。

第(5)问是综合题,注意从纵向来分析归纳四个材料的主旨。

(1)原因:

没有解决民生问题(或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

举措: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2)主张:

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的利益(或借鉴苏联模式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提高劳动生产率(或发展国民经济);

改进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

提高工人工资(或缩小贫富差距,调节社会分配)。

(3)相同:

发展生产。

不同:

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或先富带动后富)。

(4)策略:

通过税收方式调节;

注意把握和选择调节的时机。

(5)认识:

关注民生(或将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防止两极分化(或缩小贫富差距);

14.(2012年合肥模拟)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

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

1871~1913年欧洲和美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直接的作用,如化学工业、电力工业和内燃机等重大发明,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

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中国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四 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钱学森和“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开发团队受到了人们特别的敬意。

给钱学森的颁奖词是: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给“嫦娥一号”研发团队的颁奖词是: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

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

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中得出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概述我国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

本题考查对现代科技发展成就及其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

(1)问,直接从材料中可获取相关信息。

(2)问,从表格中可看出中国科技成就集中于航天航空领域、成就领先世界;

从材料三中可获取“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信息。

第(3)问,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一般注意从国家政策、科学家个人、社会与广大工作者努力三方面分析。

(1)观点:

英、法、德、美先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科学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2)特点:

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

世界领先;

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原因:

国家注重培养青年人才;

科学工作者的爱国和奉献,科技创新,刻苦钻研、不畏艰难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