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有机栽培Word下载.docx
《作物有机栽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有机栽培Word下载.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栽培管理
重要的病蟲害發生期
灰色:
秧苗期
福
壽
螺
負
泥
蟲
二
化
螟
捲
葉蟲
褐飛蝨
稻
熱
病
紋
枯
白葉枯病
綠色:
營養生長期
黃綠色:
生殖生長期
黃色:
成熟期
一月
上
秧
苗
期
(一)秧苗期:
*確實做好稻種浸種、消毒、催芽等種子預措及秧田管理工作,育成強健秧苗。
*一期作秧苗應嚴防寒害。
(二)營養生長期
*一期作一月上旬起整地、施基肥、插秧、補植、施追肥。
*二期作六月下旬起整地、施基肥、插秧、補植、施追肥。
*整地力求平整、生育初期維持田間3公分水深以減少雜草發生。
*分蘗始期至分蘗中期田間保持3~5公分淺水灌溉,有效分蘗終期力行曬田。
(三)生殖生長期:
*幼穗分化長度為0.2公分時施用穗肥。
*幼穗形成期及抽穗期各需深水灌溉約7天。
(四)成熟期:
*稻田採濕潤灌溉方式,3~5天輪灌一次。
*水稻僅稻穗基部尚有4~5粒呈黃綠色時為收穫適期。
*收穫後6小時內進行乾燥,乾燥後稻穀含水量在14~15%。
中
下
二月
營
養
生
長
三月
四月
殖
五月
成
熟
六月
七月
收
穫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註1:
栽培防治曆之操作程序、施肥及病蟲害防治,依品種及各地改良場所以地區適用方式進行推薦。
資料來源:
有機米良好農業規範,2007
(一)整地作業
整地平整與否對水稻生育及稻米品質之影響,關係非常密切。
整地如不平整,易於低窪地帶累積過量有機質,致使水稻生育初期,因土壤過度還原產生有毒物質,使水稻根系壞死,影響地上部植株的生長,輕微時地上部生長及分蘗延滯,嚴重時地上部慢慢黃化而枯死。
此外,整地不平整亦會造成水稻生育期延長,致使全區生育不整齊,而造成收穫後青米率增加,嚴重影響碾米品質,降低商品價值。
整地平整有利於灌排水處理,並可利用淹水抑制雜草發生,亦可確保秧苗成活率,避免造成補植時成本浪費。
(二)育苗與插秧
為確保稻米品質,育苗用之種子應取自採種田。
種子溫湯浸種以40℃溫水浸泡10分鐘,再以60℃浸泡10分鐘,再冷水浸種。
具有休眠性之品種,如在第一期作收穫後立即供應第二期作育苗,常有發芽偏低及發芽不整齊之現象,應先以物理方法打破休眠,以確保發芽正常。
播種時應採疏播,以育成強健之秧苗。
插秧時每叢支數不宜過多,以每叢5~7支為宜,如每叢插秧支數過多,再加上爾後的分蘗數(圖4-1-e),將使得莖桿無充份的空間伸展,造成空間的排擠作用,則莖桿的表現較為柔細,不利於每穗粒數的增殖,並且對於病蟲害的抵抗性較差。
同時因過於繁密,產生通風不良,容易造成病蟲茲生的溫床,不僅對於產量並無實質的助益,反而因易於倒伏及容易發生病蟲害,而影響產量及稻米品質。
綜言之,插秧時應依循南北走向,行距以30公分,株距則以15~18公分為宜,插秧時每叢支數不宜過多,插秧不宜過深等要領,將有利於有機水稻栽培之耕作。
(三)有機肥料施用
施肥作業前一個月採取土壤樣品分析,至少每隔2~3年檢驗分析一次。
基肥應於第二次整地前全面撒施後翻耕(圖4-1-dd),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
追肥一期作插秧後25~35天,二期作則於插秧後15~25天,全面撒施。
穗肥於幼穗形成期前5~8天全面撒施。
有機質肥料以菜籽粕、花生粕等高含氮量的植物性有機質肥料,較符合經濟成本,菜籽粕(圖4-1-d)是中部地區水稻有機栽培使用之主要有機質肥料,其氮:
磷酐:
氧化鉀之比率為5.3:
2.3:
1.3。
有機質肥料施用量可依下列簡易公式估算而得;
有機質肥料施用量(公斤)=氮肥推荐量×
(100÷
堆肥乾物中氮素成分)×
(1÷
堆肥乾物含量%)×
2.0或1.25(註),牛糞堆肥、豬糞堆肥及一般堆肥氮素礦化率以50%計,所以用2倍量,雞糞堆肥及豆粕等以80%計,所以用1.25倍量。
菜籽粕是未經腐熟的有機質肥料,因此其施用量及施用適期應特別注意。
菜籽粕應用在水稻栽培,其推薦量每公頃為3,000~4,000公斤,全量的一半當基肥使用,約於整地前10天施用,不但可以避免插秧後,因菜籽粕發酵而產生之不良環境,對水稻生長產生危害,並可適時及適量提供水稻生長所須之營養元素;
全量的四分之一做為追肥,適時適量補充水稻營養生長期間肥份之吸收;
剩餘的四分之一做為穗肥使用,有機質肥料應避免於幼穗形成期後再施用,以免於因穀粒充實期間,過量的氮素供應,不僅使稻株易於倒伏,亦會提高穀粒中的粗蛋白質含量,影響稻米的品質。
使用米糠及稻殼做為有機質肥料,因稻殼過於堅硬,如直接施用於土壤中,非常難於礦化,因此建議必須經過堆肥化處理,才有利於礦質化作用的進行。
使用米糠與稻殼做成的腐熟堆肥,其好處包括:
1.材料來源取得容易且價格便宜。
2.稻殼中含有高量的矽成分(約8%),可以有效提供水稻生長所需,以有效抵抑病蟲害的侵入。
3.米糠中含有高成份的礦物元素(氮:
氧化鉀之比率為2.5:
5.0:
2.0),可以充分提供水稻生長所需。
有機質肥料施用量,與水稻的產量及稻米品質關係最為密切,施用量不足則產量偏低,施用過量仍會造成稻米品質降低,及因水稻倒伏而影響產量及米質,因此仍應因循適時適量施用為原則,以下簡介二種有機質肥料施用量的計算方法。
例1假設稻田每公頃需120公斤氮素,豬糞水份含量12%、氮素含量為1%,則需施用豬糞腐熟堆肥量若干?
解:
帶入公式:
堆肥用量=氮肥推薦量÷
堆肥N%÷
(1-堆肥水分%)X2。
即每公頃豬糞腐熟堆肥用量=120÷
1%÷
(1-15%)X2=28,235公斤。
例2假設稻田每公頃需120公斤氮素,油粕的氮素含量為5.3%,水份含量為12%則需施用菜籽粕腐熟堆肥量若干?
菜籽粕用量=氮肥推薦量÷
(1-菜籽粕水分%)X1.25
即每公頃菜籽粕用量=120÷
5.3%÷
(1-12%)X1.25=3,216公斤。
豬糞腐熟堆肥應以全量做為基肥施用。
油粕則以1/2做為基肥,1/4做為追肥,1/4做為穗肥施用。
(四)福壽螺防除
福壽螺又名金寶螺(圖4-1-f),是目前水稻生育初期的主要有害動物,遍佈於任何有水的地方,繁殖力非常旺盛,其危害特徵是將剛插秧後之水稻嫩株,從莖桿基部剪斷。
如果水稻生育初期不加以防治,危害將非常嚴重,必須進行補植,造成生產成本浪費。
目前使用在水稻有機栽培的防治方法包括:
1.於田區入水口裝置鐵絲網,以隔絕來自溝渠的螺體。
2.苦茶粕含有植物性皂鹼,是使用在水稻有機栽培,防除福壽螺效果非常好的植物性廢棄物,因苦茶粕必須施放於水中,才能釋放出成份讓福壽螺致死,又同時對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如水蛭、蚯蚓等亦會致死,因此施用時不宜過量,每公頃以50~100公斤為原則,水稻插秧後於田埂四周均勻撒佈,即可達到防除效果。
3.菸砂含有尼古丁,每公頃施用100~150公斤,對於福壽螺亦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因苦茶粕施用於田間其毒殺福壽螺的有效能力約維持1~2天,菸砂則可維持3天,因此當水稻插秧後約14天之前,如田間有新的福壽螺侵入,應再繼續使用苦茶粕或菸砂進行防除工作,以避免福壽螺對水稻生育初期造成危害。
(五)雜草防除
臺灣水田的雜草種類非常繁多,主要水田雜草包括:
螢藺、雲林莞草、滿天星、球花蒿草、母草、多花水莧、野茨菰、臺灣野稗等,大部份是以種子繁殖,亦有部份以球莖進行繁殖。
純有機栽培之水稻田,嚴禁使用化學殺草劑,目前應用在水稻有機栽培的雜草防除技術有幾種:
1.重覆整地法
於插秧前12~15天進行第一次整地,粗耕、細耕及粑平同時完成,隨即給予深水(5~10公分)灌溉,持續至插秧前三天,再進行第二次整地,即可完全防除雜草。
2.稻殼覆蓋湛水法
於插秧前力求整地平整,插秧後秧苗亭直時,每公頃覆蓋約4噸稻殼,並進行湛水管理,可防除大部分的雜草,再配合人工除草,即可有效防除雜草。
3.高溫防除法
此法是利用未經腐熟的植物性有機質肥料施用到土面,應用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有機質,競爭湛水情況下土壤中殘存氧氣,使雜草種子無法獲得足夠能量發芽之原理,以抑制雜草之發生,但是本項防除法,必須配合高溫,如在二期作初期才有防治效果,一期作僅能達到初期抑制,長期則無防治效果。
4.接種滿江紅(圖4-1-g)
於水稻插秧後隨即接種滿江紅,每平方公尺接種量為50~100公克,不僅可以抑制雜草之發生,同時可以提供水稻生長所需之營養元素。
6.除草機除草
使用水田除草機除草,能有效防除水稻行間的雜草,但株間的雜草防除則較為困難。
雜草以早期防除效果最好,使用上述之水田雜草防除方法,雖然可以有效抑制雜草的發生,但均需花費相當大之生產成本,且常有成效不彰的結果發生,因此水田之雜草防治技術仍有待研發,以達到實用且降低生產成本之目的。
目前根本之方法仍有賴農民勤於田間的人工雜草拔除工作,例如雲林莞草及野茨菇的球莖撿除,雜草幼苗的拔除,均可有效降低後續雜草的發生率,使後期作水稻有機栽培雜草防除工作更容易執行。
此外,放養小鴨也可兼具防雜草及取食福壽螺,更可防治蟲害可謂一舉數得(圖4-1-h)。
(六)灌排水管理
有機水田之田埂不鋪水泥(圖4-1-I),必須注意漏水,水稻生育全程灌排水管理技術,與水稻產量及稻米品質有密切的關係,一般而言秈稻品種較稉稻品種耐旱,推廣的水稻品種當中以台中9號最不耐旱,因此栽培過程當中需特別針對品種特性進行灌排水管理。
水稻依不同生育階段,所施予的灌排水管理技術不同,在水稻插秧後必須給予長時間的湛水管理,一期作持續的時間約30~35天,二期作則約20~25天,灌水深度為4~6公分,其原因包括:
1.一期作插秧後低溫,二期作插秧後高溫,如給予湛水管理,可以有效緩衝環境對水稻生育初期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2.有效提供水稻生育所需的水份及養分,使水稻順利生長及分蘗。
3.湛水可以造成土壤的還原狀態,土壤中無足量的氧氣,使雜草種子不能獲得足夠能量啟動生命機制,以抑制雜草種子的發芽,達到有效控制雜草之目的。
曬田是水稻有機栽培管理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原因包括:
1.水稻施行有機栽培,土壤因長期湛水造成過度還原狀態,土壤中可能累積有毒物質,不利於水稻生長,曬田則有利於氧化分解。
2.曬田可造成土壤中水份不足,促使水稻根系往下紮根,不僅可以有效預防水稻生育後期倒伏,更可充份利用較深層的土壤養分,有利於水稻後續之生長。
3.曬田可以造成水稻水份及養分吸收不足,而產生生育短暫停滯現象,以有效抑制水稻之無效分蘗及植株過度抽高,並加強植株的硬度,以避免水稻生育後期倒伏。
(七)病蟲害防除
有機栽培由於不能使用化學藥劑防治,因此必須儘量避開病蟲害之發生時期,同時應保持稻株健壯,以增強植株之抵抗性。
主要病蟲害在一期作有稻熱病、紋枯病及螟蟲,第二期作為褐飛蝨、紋枯病及白葉枯病。
為增強稻株之抵抗性,可於分蘗盛期(約插秧後一期作約45天、二期作約30天)開始每星期噴施一次含有效微生物之糖醋液,每公頃施用量800公升,施用時稀釋1,000倍,茲將主要病蟲害之防治分述如下:
1.胡麻葉枯病:
避免採用砂質壤土或漏水嚴重之田區。
有機肥種類應考慮三要素之平衡,避免鉀肥偏低。
胡麻葉枯病是在稻株缺肥及土壤中矽含量太低的情況下,較容易發生,因此在水稻生長過程中,應避免水稻過度缺肥,土壤中亦應適量補充矽,則可有效預防胡麻葉枯病。
2.稻熱病:
稻熱病是在水稻肥份吸收過量及土壤中矽(SiO2)含量太低的情況下發生,一般土壤中矽含量,應維持在每1,000公克乾土含有15毫克以上,因此如果能夠控制有機質肥料施用適中及補充土壤中充足的矽含量(穀殼灰或矽酸爐渣),可有效預防稻熱病。
採用抗病品種,矽酸含量較低之水田,可施用矽酸爐渣,每公頃施用量2~3公噸(與基肥同時施用)。
調整插秧時期,避免稻熱病發生適期(清明節前後)稻株過於幼嫩。
有機肥之施用應適量,尤其氮素含量較高之有機肥應以分施為宜。
3.紋枯病(圖4-1-K):
整地分兩段,蓋平後用網篩將漂浮水面之稻樁等雜物撈起焚燒或掩埋,減少病原,水稻植株過份茂盛,或葉色過於濃綠較易罹患紋枯病,因此生育期之管理應設定安全栽培之產量,避免過多無效分蘗。
在灌排水管理方面應採取輪灌方式,紋枯病發生時應避免田間積水,造成紋枯病發生的適宜條件,水稻亦應儘量寬行栽植,加強通風,長期施用有效枯草桿菌於土壤中,可以產生拮抗作用,排除土壤中有害菌,亦可有效降低紋枯病及白葉枯病的發生(圖4-1-KK)。
4.白葉枯病:
採用抗病品種是最好防治法,白葉枯病常發生大風過後,因稻葉磨擦造成傷口,病原菌由傷口進入感染所致,土壤中有充足的矽含量及避免施用過量的氮素,均可有效降低白葉枯病的發生,當白葉枯病發生時,切記避免於晨露未乾前進入稻田中,以減少人為傳染病菌。
5.稻心蠅:
近年來稻心蠅發生之情形,有愈來愈嚴重之趨勢,唯其為害均在生育初期,對產量尚不致造成太大影響,若發現被害應立即排水,以降低族群密度。
6.縱捲葉蟲及二化螟蟲:
縱捲葉蟲之發生與氣候有密切關係,在水稻生育中後期,若遇高溫多雨,則有利於縱捲葉蟲之生存。
二化螟蟲對品種有選擇性,稻稈粗大者較易受害。
若發生嚴重可噴施蘇力菌,稀釋1,000倍,每公頃每次施藥量2公升,或苦楝油400倍噴施2~3次。
蘇力菌對二化螟蟲未進入葉鞘或莖內之前及對稻縱捲葉蟲,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如果二化螟蟲已進入葉鞘或莖內,則無防治效果,故應密切注意二化螟蟲發生時期,進行連續性防治
7.褐飛蝨:
褐飛蝨為二期作水稻之主要蟲害(圖4-1-J),其發生嚴重時,可導致稻田整區枯死,即俗稱"
蝨燒"
。
褐飛蝨之天敵為蜘蛛,對若蟲之吞食相當驚人,每隻蜘蛛每天可吞食約4隻褐飛蝨之若蟲,因此若生態平衡,褐飛蝨之密度不易增高。
褐飛蝨之世代繁殖速度驚人,每隻成蟲可產卵,而其世代僅20天,唯其卵化率與水份(濕度)有直接關係,因此在栽培管理上應儘量避免田區積水太深,尤其在發生盛期,更應採取5~7天之輪溉,排除田間積水以減少卵化率。
在水稻孕穗期應時常檢視褐飛蝨之發生情形,若發現每叢稻株之蟲口數在5支以上,且田間蜘蛛密度低,無法使蟲口數降低時,則必須考慮採取藥劑防治。
在有機栽培可使用之藥劑為苦楝精
(八)收穫、調製與貯藏
有機作業所使用的機具要與慣行農法所使用者分開,才不會混雜不純的慣行米。
(圖4-1-L)
1.收穫作業
作業用具、機械須實施定期維護及清掃,與慣行栽培作物分開使用作業用具及機械,以預防有機物及農地遭受污染,如機油、燃料或冷卻劑的滲漏污染等。
2.烘乾作業
執行進倉目視檢查避免有害微生物(發霉)、發芽、污染物等,且有機栽培稻穀應與慣行栽培稻穀或緩衝帶稻穀作明確區隔,以預防混雜污染。
確實記錄乾燥日期、批次區分、乾燥條件、乾燥時間、作業者等,並使用有機稻穀專用乾燥設施或使用前作好乾燥設施之清潔,收穫後要迅速烘乾。
3.貯藏作業
有機稻穀應有固定場所保管,並與慣行栽培稻穀分倉貯藏,空倉時應先經清理雜物,並防蟲處理後再進倉,避免有害動物(含昆蟲)或微生物入侵或棲息,同時要隨時監測害蟲發生密度、進行防治或驅除,並保存有害動物(含昆蟲)或微生物管理紀錄等。
台灣地區每公頃耕地所投入的氮、磷及鉀肥數量為各國平均量的五倍,肥料之大量使用,不但湖泊優養化,污染水質,同時也對土地生產力造成負面的影響。
而多年來使用化學農藥的結果,已顯著改變地球上原有自然和諧的生態系統,如使生物天敵驟減,病蟲體、雜草抗藥性增加,其對環境的衝擊值得我們關注。
為緩和這些情形之發生,有機農耕方式是一般認為最有效的途徑。
葉菜類如蕹菜、莧菜、小白菜、青梗白菜、油菜及葉萵苣等,由於生育期短,從播種至採收僅20~30餘日,因此非常適合有機栽培。
此外洛葵、甘藷葉及白花馬齒莧等,由於扦插容易且病蟲危害較少,也是有機栽培之最佳選擇,茲將有機蔬菜栽培要點敘述如下:
有機蔬菜之生產首要為園區及其周圍無土壤、空氣及水污染情形,土壤理化性質良好且區域性排水良好。
為確保園區之生態平衡,應朝「有機農場」之方向發展,且農場於適當之位置宜配置有堆肥設施(圖4-2-a),以利用農場內外之廢棄物,自行製造堆肥(圖4-2-b)。
並搭建溫網室以隔絕蟲害,工作室作為資材、農機具之存放等,田區之規劃應注重輪作制度之安排,以適當之面積安排作物曆,以達計畫生產銷售之要求。
依據農委會「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作物」規定,有機農場(園)的生產環境條件應包括:
1.農地應符合農業發展條例所規定供農作使用之土地。
2.農地應有適當防止外來污染之圍籬或緩衝帶等措施,以避免有機栽培作物受到污染。
3.灌溉水質及農地土壤重金屬含量應符合本規範訂定之標準(表一)。
如有特殊情形,得檢附相關資料,送輔導小組審議調整之。
4.農地應施行良好之土壤管理及水土保持措施,確保水土資源之永續利用。
表一、有機農業灌溉水質、土壤及有機質肥料之重金屬容許量標準
重金屬項目
灌溉水質(mg/l)
土壤(mg/kg)
有機質肥料(mg/kg)
砷
1.0
15
50
鎘
0.01
0.39
5
鉻
0.1
10
150
銅
0.2
20
100
汞
0.005
2
鎳
0.5
25
鉛
鋅
2.0
800
酸鹼度
6.0~9.0(pH)
電導度
750(μmho/cm,25℃)
註:
土壤砷及汞為全量,其餘為0.1NHCl抽出量。
行政院農委會,2003
(一)設施搭設
設施有溫室、溫網室、簡易網室或隧道式之栽培,
一般菜圃可搭設簡易塑膠布溫網室(圖4-2-c1~c2),兩側以紗網阻隔,讓空氣流通而把有害之昆蟲阻隔在設施之外,減少蟲害入侵,畦面上覆塑膠布防止雨水沖刷蔬菜,或進行傳統直播栽培,也可採用盆植或穴盤栽培。
防蟲紗網以24目較佳,根據調查,24目紗網之蟲害危害率較16目紗網可減少41%,且蔬菜生育佳;
至於網孔較密的32目紗網雖然亦有良好的防蟲效果,惟通風及日照量均不佳。
露天栽培在蟲口密度高時,用紗網或塑膠布在田間四週或隔行圍籬,短期可防止土棲害蟲如黃條葉蚤之入侵。
而薊馬、潛蠅類及夜盜蟲等蟲類,老熟幼蟲會入土中化蛹,如在菜園、花園或瓜田畦上覆蓋塑膠布,可防老熟幼蟲入土化蛹,降低田間密度又可遏止雜草之蔓延及減少水分之蒸發。
利用PE銀黑色塑膠布(圖4-2-d1~d2),黑色在上銀色在下於種植前覆蓋畦上,吸收太陽能增加土壤中之溫度可殺死土棲之多種害蟲。
(二)蔬菜種類選擇
大部分蔬菜都易遭病蟲為害,有機栽培尤其嚴重,葉菜類以蟲害為多,瓜果及根莖類則病蟲害皆有。
一般蔬菜因種類或品種之不同,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各有差異。
由於有機蔬菜之栽培時應儘可能選擇對病蟲害抵抗力較強的種類及品種,若發現某些蔬菜病蟲害特別嚴重時,可暫時放棄,改種其他蔬菜,例如黃條葉蚤密度高,則避免種植十字花科蔬菜,或改變栽培地點至農場內其他地區。
又栽培適期作物,病蟲之為害較易控制,田間管理亦較為容易,所以有機蔬菜之栽培應適期適作,避免栽培非當季蔬菜。
此外選擇也可選擇一些共榮植物及忌避作物種植;
如黃瓜與山芹菜利用黃瓜的遮蔭,山芹菜生長會較佳。
另部份作物會產生特殊的氣味或分泌特殊的化學成分減少病蟲危害稱之忌避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