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知识竞赛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670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Word下载.docx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一八知识竞赛题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一八知识竞赛题Word下载.docx

A寄希望于政治解决 

B顺应民众的要求

C采取了投降政策 

D实行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7.九一八事变,又称(A)事变

A沈阳B东北C黑龙江D辽宁

8.九一八事变后,只有多个月,东北多少平方公里锦绣河山全部沦陷敌手(B)A一百多万B一百五十多万C一百九十多万D两百三十多万9.西安事变的发生时间(B)10.九一八事变后率东北军撤入关内的将领是(A)

A张作霖B张学良C杨虎城D何应钦

11.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D)A扩大侵华B美日争夺激烈C抗日高潮出现D国共分裂对峙

12.九一八事变后的影响不包括(D)

A打破了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加深了英美与日本之间的矛盾

C中日民族矛盾向着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D中国内战进一步扩大

1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一百天便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2.5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199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B)

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 

B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

14.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D)

A幻想国际干预 

B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C借以削弱东北军力量 

D惧怕抗日力量强大威胁其统治地位

15.30年代,有一幅漫画,画上是一个穿和服的大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这幅画反

映了(D)

A美国与蒋介石的关系 

B日本与美国的关系 

C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关系 

D日本与伪满洲国的关系

16.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没有立即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主要原因是(D)

A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 

B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还明确的对日政策

C“左”倾错误在党内仍占统治地位 

D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17.1933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不包括(D)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

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D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影响

18.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特点是(D)

A保留原东北军的指挥系统 

B形成独立的军事编制

C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 

D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

19.西安事变也称(C)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双十二事变D八一三事变

20.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D)

A取代蒋介石的地位B满足各阶层处死蒋介石的要求

C向中共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D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21.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有利于(C)

A中国共产党B中国国民党C日本侵略者D中国人民

22.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国民政府(A)

A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制订宪法,给人民民主权利 

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

23.从根本上说,促使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爱国将领抗日反蒋的因素是(B)

A阶级利益和政治立场所决定 

B中日民族矛盾的逐步加深

C受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 

D受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24.1931年后,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是(D)

A由“门户开放”转为“大陆政策” 

B由绥靖转为独霸中国的政策

C由“门户开放”转为绥靖政策 

D由绥靖转为遏制政策

25.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换取反动政权的苟安,而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抗日,以换取民族危亡。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取决于(A)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两党的力量大小不同

C两党矛盾尖锐D同日本关系的不同

26.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继续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是(B)

A国民革命军B东北抗日游击队

C抗日联军D抗日义勇军

27.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C)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B粉碎亲日派企图

C实现全民族抗日D寻找发展时机

28.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B)

A全面抗战时期B局部抗战时期C局部反攻阶段D大反攻阶段

29.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事(C)

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0.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的“时局”主要是指(D)

A扩大侵华B美日争夺激烈C抗日高潮出现D国共分裂对峙

31.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A)

A日本为发动侵略作了长期准备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侵华帮凶

32.二十世纪30年代初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D)

A歌颂祖国B追求理想C抨击时政D抗日救亡

33.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C)

A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率东北军将士予以坚决的抵抗

B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协议,统一行动共同抗日

C中国共产党党员与东北人民、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了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D南京国民政府迅速制定了军事抵抗为主、外交干旋为辅的方针

3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C)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七七事变

35.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不同点是(C)

A由民族危机引起

B青年学生都起到了先锋的作用

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D由北京扩展到全国

36.下列史实与国共两党合作无关的是(C)

A黄埔军校B北伐战争C东北抗日义勇军D抗日战争

37.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其态度的实质是(A)

A不抵抗政策B幻想国际援助C等待日本主动撤兵D攘外必先安内

38.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提出(C)

A国内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9.张学良曾与杨虎城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爆发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A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D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矛盾

40.“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C)

A南昌起义B台儿庄战役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41.在抗击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武装,其中具有统一组织和领导的有(B)①抗日义勇军②抗日游击队③抗日联军④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⑤十九路军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2.1933年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国民党将领是(C)

①冯玉祥 

②李济深 

③吉鸿昌 

④蔡廷锴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3.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有(D)

①抗日游击队 

②抗日义勇军 

③抗日联军

A①②B③C①D①③

44.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是(A)

①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②参加者有人民群众也有国民党将领 

③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④主要抗日力量未能有效地联合起来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D③④ 

4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主观条件是(A)

①日本侵略政策的必然结果 

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陷入困难境地 

③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应付本国危机,无暇东顾 

④蒋介石政府集中兵力“围剿”红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46.九一八事变后,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不满蒋介石对日妥协的政策,纷纷举起抗日的旗帜,他们(B)

①成立东北抗日联军 

②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③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④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革命政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

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结束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8.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下列历史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有(D)

①邓世昌②曹汝霖③张学良④林则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9.评价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依据的主要史实是(C)

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②东北易帜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0.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①九一八事变②七七事变③西安事变④重庆谈判(B)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