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6491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下载.docx

D.舶来语,从阿拉伯传人中国

7.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唐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合同(为)一家”

D.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与吐蕃关系友好的历史见证

8.抗击新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

这句诗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学习B.鉴真东渡

C.马可波罗来华D.张骞出使西域

9.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

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安史之乱

C.陈桥兵变

D.玄武门之变

10.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A.动荡与改革B.繁荣与开放C.分裂奔向统一D.交往与冲突

11.宋太祖曾对大臣说:

“五代藩镇割据。

战乱频发,人民遭受了太多苦难。

我决定选派文臣100多人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即使他们都贪污腐化,也不如武将个人的危害大啊。

”宋太祖的这措施

①有利于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②切实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有效杜绝了武将兵变的发生

④导致民族间战争频发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13.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澶渊之盟B.金灭北宋C.岳飞抗金D.郾城大捷

14.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15.某旅游团参观某景点时听导游这样介绍:

“他头顶上悬着块画,上面写着‘还我河山’.往两边看,四周的墙上画着他的事迹,有“精忠报国“刻苦学习“郾城大捷’被迫班师“风波冤狱'

…“这位导游介绍的人物是

A.寇准

B.陆秀夫

C.岳飞

D.文天祥

16.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

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B.他发现市场使用的货币全部都是统一的纸币

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

17.如图海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当年的海船要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进行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A.蕃市B.知府衙门C.蕃坊D.市舶司

18.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②灭亡南宋③建立宣政院④创立三省六部制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

19.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其根本原因是()

A.政权并立,各民族文化交融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

20.王安石曾在《元日》里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所描述的节日应该是( 

 

)。

A.元宵节B.冬至C.寒食节D.春节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

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1)请写出大运河的A点和B、C段名称。

(2)从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此河”的评价?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入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1)结合材料一,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并回答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中的三大发明任选一个回答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妨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交子”出现于什么朝代?

(2)根据材料一列举两条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的表现。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识图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1111年)南宋与金对峙形势图(1208年)元朝疆域图(1330年)

(1)图A、B出现的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是哪个?

图B中,南宋与金议和划定的边界线是什么?

(填字母)由图A到图C表明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什么趋势?

(2)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元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观和民族观角度,谈谈所得到的启示。

四、论述题

25.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参考答案

1.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秦朝修筑长城,隋朝修建大运河;

存在时间都很短暂,都是实行残暴统治二世而亡,秦朝传到秦二世,隋朝传到隋炀帝;

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等。

故正确答案为A。

BCD均不如秦朝和隋朝统治相似,故选A。

2.D

依据材料中“诗人白居易不到而立之年就一举登第”,可以看出应该是科举制。

结合课本所学科制,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

参加科举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为严格。

参加考试取得名次取得名次为登第。

D项符合题意;

元朝时推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

A项不合题意;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

B项不合题意;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3.D

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

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合题意应排除。

故应选D。

4.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很多官吏都大胆向唐太宗提出过意见或建议,其中以魏征最为突出,唐太宗把魏征比作自己的一面“镜子”,用来审视自己为政的得失,所以B项符合题意;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

姚崇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唐太宗时期,重用善断大事的杜如晦,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B。

5.B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之前的犁的辕都是直的,叫直辕犁。

到了唐代,经过改进,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

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B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在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

所以“买东西”这个词源于唐代。

故答案选A。

7.B

【分析】

A项唐太宗以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封他为各族的“天可汗”,符合史实;

B项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说法错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项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合同(为)一家”,符合史实;

D项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生动描绘了唐太宗从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

符合史实;

按题目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故选B。

8.B

根据题干“日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鉴真东渡相关。

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但他仍继续努力,第六次终于成功,传授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B正确;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学习,新罗是朝鲜半岛的国家,排除A;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元朝时来到中国,排除C;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往来,排除D。

9.B

依据所学可知,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B符合题意;

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0.B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分立的局面。

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唐朝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的强大国家。

故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繁荣与开放。

B正确;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动荡和改革,A排除;

辽宋夏金到元的特征是分裂奔向统一,C排除;

明朝有对外交往与冲突,D排除;

11.B

由材料“我决定选派文臣100多人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即使他们都贪污腐化,也不如武将个人的危害大啊”可知,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这项措施有效杜绝了武将兵变的发生,切实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①②③符合题意。

重文轻武政策与民族间战争频发没有必然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是契丹族建立的,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女真族建立的是金,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13.A

根据题干“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期,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A正确;

金灭北宋,是在金灭辽之后,排除B;

岳飞抗金、郾城大捷发生在南宋,排除CD。

故选A。

14.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议和和宋夏议和,宋朝答应给辽和西夏岁币,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故A正确;

加重的北宋人民的负担,没有加重少数民族的负担;

宋辽议和是北宋打败辽之后签订的进行的议和,宋夏议和是双方都有损伤的情况下签订的合约。

故排除BCD项。

15.C

由“郾城大捷”判断是岳飞。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

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

D符合题意;

ABC项人物与“郾城大捷”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6.B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时,纸币和金属货币是同时使用的,不可能出现市场使用的货币全部都是统一的纸币,B符合题意;

北宋就出现纸币,A可能经历,不符合题意;

唐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唐诗,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宋词,C可能经历,不符合题意;

临安商品经济发达,城市打破了坊市界限,出现夜市,D可能经历,不符合题意。

17.D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

宋朝各个外贸港口,在城市立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A排除;

知府衙门是地方政府机构,B排除;

宋朝各个外贸港口,在城市立设立“蕃坊”供外国人居住,C排除。

故选择D。

18.C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发生元朝”即发生在1271年之后的。

结合课本所学,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世祖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推行行省制度。

②③⑤符合题意,C正确;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

①错误;

隋朝时期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④错误。

ABD排除;

故选C。

19.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品经济发达,随着城市的繁荣,城市市民阶层形成而且不断发展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20.D

试题分析: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大意是说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1.

(1)洛阳;

永济渠;

通济渠

(2)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等

(3)由“至今千里赖通波”可以看出,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由“尽道隋亡为此河”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暴政之一,加速了隋朝灭亡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A点是洛阳;

B、C段名称是永济渠;

通济渠。

(2)依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给我的体会是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等。

(3)依据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对“此河”的评价是由“至今千里赖通波”可以看出,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由“尽道隋亡为此河”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暴政之一,加速了隋朝灭亡。

22.

(1)史实: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等。

开放

(2)活字术印刷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指南针大大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畅通;

政府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

对外交往推动历史进步;

对外交往有利于共同发展进步;

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等

(1)根据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有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等,这些历史史实说明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根据材料中的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结合所学知识,活字术印刷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二“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可得出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是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畅通;

根据材料“……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可得出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是政府重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等。

23.

(1)北宋

(2)出现了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纸币的出现;

都市、海外贸易发展等

(3)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完成;

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1)根据所学知识,北宋前期,思春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根据材料一“宋代真普商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的表现:

出现了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根据“交子”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表现:

根据“南宋海船”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表现:

海外贸易发展等。

(3)根据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妨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24.

(1)金;

B;

政权并立走向大一统

(2)民族政权并立、和战交错、民族交融等;

回族

(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主流趋势,要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发展呈现多元一体趋势,民族交融是主流,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1)第一小问: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A、B出现的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是金;

第二小问:

图B中,南宋与金议和划定的边界线是B;

第三小问:

由图A到图C表明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的趋势是政权并立走向大一统。

(2)第一小问: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和战交错、民族交融等;

元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是回族。

(3)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可知,我得到的启示是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主流趋势,要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中华民族发展呈现多元一体趋势,民族交融是主流,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25.短文:

唐朝走向盛世或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太宗吸取了隋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奠基;

武则天承上启下,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进一步奠基;

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实施一系列改革,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依据图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信息,结合课本所学,用通顺文字,阐述三者的事件、联系。

如,唐朝建立后,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唐朝出现了盛世局面,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奠基;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承上启下,“政齐开元,治宏贞观”,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进一步奠基;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熟悉吏治、富裕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注重吏治改革,还提倡节俭,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