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质量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486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质量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质量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质量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质量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质量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质量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质量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质量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历史质量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31

新经济政策实质

32

文字型材料选择题

1930-1945年阶段特征

33

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34

概念型材料选择题

印象派

35

图表型选择题

投资曲线变化

40

必修模块综合题

民族及其作用

25分

41

北宋经济发展和三冗现象分析

12分

45

选修模块一

北魏石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15分

46

选修模块二

英国光荣革命

47

选修模块三

国际关系和雅尔塔体系

48

选修模块四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2﹒考试范围和模块知识统计

考试范围

模块

分类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古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

合计

Ⅰ卷

Ⅱ卷

政治文明

10分

8分

3分

0分

44分

物质文明

5分

0分

13分

精神文明

6分

7分

28分

分类合计

26分

30分

85分

选修

备注:

从第二次省统测试题的知识点和知识点模块统计来看,必修模块分值分布合理,知识点的考查突出主干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并且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中“在初中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考查”的考查要求。

二、2012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检测试题特点分析

1.以能力立意,彰显思辨性、探究性

新课标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欲改变过去“繁、难、旧”的理念和特点,在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中精选对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侧重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现象和规律的理性分析和思辨性理解。

第二次省统测的41题尤其在考查能力的基础上凸显了思辨性考查,此题考查学生对宋朝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政府财政困难的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历史现象的理解,这两种历史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肯定都分别在政治、经济两个板块教学过程中独立处理过,但省统测通过材料方式把这两种现象整合并联系在一起呈现出来,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思辨性分析和理解,这就对学生灵活处理材料并客观分析看似矛盾的历史事件的能力提出了较高水平的要求。

不仅要求分析财政困难和经济高度发展的原因,同时要理解经济发展水平再高也不可能长期承受财政的困难这一辩证性结论。

而第41题也是主观题中学生失分最重的部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论从史出与史论结合的论证能力严重欠缺,表现在判断宋朝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政府财政困难是否出现矛盾,分析“为什么”时学生都没有办法对两种现象分别进行分析从而得到不矛盾的结论。

可见,历史学科的“史”与“论”的能力培养仍需继续加强。

2.学科素养与人文性

高中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判断的培养,历史学科教学承载着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善待生命、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以及人文精神和视野的造就,故人文性是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

而依据大量的史料培养史论结合的问题分析能力是历史学科的必备素养,加强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是高考的方向。

省统测第40题的第3问中说明“抗日战争在使中华民族由血缘共同体转变为一个政治共同体方面的作用”一问,既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这一知识的整合迁移能力和分析能力,也考查学生爱国情感和价值判断的很好载体。

把抗日战争这一耳熟能详的知识提升到“政治共同体”方面进行考查,杜绝了死记硬背的可能,设问非常新颖。

需要学生把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作用进行整体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死记教材对其意义的表述,试题引导学生加强了情感体验和认同,又从非常熟悉的知识和角度入手人文性的考查学生各项能力,符合现阶段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考查主干知识给学生信心。

当今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路上。

实现民族的再次强盛是整个中华民族近百年梦寐以求的夙愿,第40题以民族形成及民族主义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来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隐性考查社会热点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

同时,在临近高考之际,正值学生强烈关注此次省统测成绩以便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判断,关注学生的考试心理和心态。

3.基础与能力的考查水乳交融

云南省第2次高三毕业生历史统测整份试卷体现了基础性与能力考查水乳交融的特点。

所考查知识均属于中学历史教学中主干、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应该说基础性非常强。

如三民主义、马关条约、中体西用、抗日战争等知识,均属于耳熟能详的常识性知识。

该题考查主要侧重以下方面:

(1)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34选择题中的“印象派”绘画,40题第

(1)问中“华夏民族”的概念考查,第

(2)问中“16――17世纪突破神权与君权”,选作46题中“冷战”和“雅尔塔体系”概念等等考查较多,凸显了对历史概念的掌握要求;

(2)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第40题中第

(1)问很少有同学回答“宗法制”加强对宗族和血缘的联系,对秦汉时期华夏民族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因为学生没有在秦汉时期学习宗法制,没有理解宗法制是一个长期影响中国家国一体的因素。

(3)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

选作45题材料中有对土地分配的表述,但学生归纳不出来“均田制”、“租调制”等历史知识,第

(2)问中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时,要求学生归纳出“开始确立近代土地制度”这样的作用来。

(4)材料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

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理解历史的培养,而丰富、多样化的历史材料可以创设出新的历史情境,所以“材料当家”早已经是大家熟知的历史考查方式。

因此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就是必备的,但这方面的学生答题情况不尽如人意。

(5)阐释能力和论证能力的考查

高考对学生阐释能力有明确要求,要求运用历史学科的理论观点,对历史本质及规律进行初步的阐释说明。

可见,准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整体性、宏观性、辩证性的看待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是阐释的基础。

40题第(3)问“说明抗日战争在使中华民族由一个血缘共同体转变为一个政治共同体方面起到的作用”,这是建立在学生真正理解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所起的作用的完全、准确的理解之上的。

选作48题中第

(2)问“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中所提出的疑惑”,这是要求学生要能够准确对比中西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出现大批学者和思想家的背景,并运用规范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4.彰显时空阶段特点

历史学科有两大坐标即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这是我们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平台。

而在新课标教学中我们所有教师都碰到学生严重缺失通史知识基础,没有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常识。

那么,怎么办呢?

此次省统测试题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为什么经济发展经常考宋朝?

宋朝是否出现“商业革命”?

历史学科的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决定了我们经常使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观察历史,尤其注重某个历史事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思考这个特征形成的多个因素。

宋朝的经济发展程度较之以往任何朝代都是最高的,从这个角度可以分析证明宋朝确实发生了“商业革命”,若从性质突破上讲则可以否定。

那么,这样一个很具独特性的经济发展时期,为41题的探究“经济发展与政府财政困难”角度提供了素材,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记忆角度背诵历史线索,转向利用好阶段的时空独特性加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这也就是41题给我们的启发。

三、学生得分情况分析

(一)客观题情况分析(共12道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唐朝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据此判断政事堂是

A.最高议事机关B.最高立法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D.最高决策机关

第24小题:

此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判断历史阶段为唐朝,政事堂即为唐宰相议事的地方。

根据材料准确理解材料中政事堂的的特点后,逐一排除选项,唐朝最高最高立法、行政、决策权均总揽于皇帝,所以,正确答案为A选项。

本题错选率最高的是D选项,高达50.37%,主要问题是对中国古代政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把握不准确,以及提取准确、完整有效信息能力较差的问题。

本题抽样平均分为0.55分,难度为0.14。

25.公元前594年,雅典首席执政官梭伦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并永远禁止以自由民人身作债务抵押。

国家还负责赎回那些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

其影响不包括

A.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B.废除了奴隶制

C.推动了雅典民主制的发展D.打击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

第25小题:

此题以梭伦改革颁布的《解负令》内容考查,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正确理解分析改革措施的历史影响的能力。

题目为逆向选择题,材料中“永远禁止以自由民人身作债务抵押”对应A选项“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所以A选项为影响之一;

材料中“废除债务奴隶制”不等于废除奴隶制,所以B选项“废除了奴隶制”不包括,为此题正确答案;

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了平民利益,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所以C选项包括;

改革打击既得利益者,债务奴隶制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就是氏族贵族,同时促进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所以D项“打击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为包括的影响。

此题错选率最高的是D选项,错选A、C、D选项的同学主要问题都是不能够准确理解每个选项的准确含义。

此题抽样平均分为2.32分,难度为0.58,区分度0.43。

26.关于德意志帝国的成立,著名的美藉奥地利国民经济学家J•A•熊彼得认为,帝国成立本身意味着德国经济从某种桎梏中的“继续解放”和投资风险中政治因素的“继续变小”,从而促使德国企业主的投资热情和较前更大的努力生产。

与上述观点不符的是

A.是德国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B.推动德国工业革命快速发展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D.减少了投资的政治风险

第26小题:

此题以著名的美藉奥地利国民经济学家J•A•熊彼得的一段言论为切口,考查德意志帝国的成立的历史影响。

学生需要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德国经济从某种桎梏中的‘继续解放’和投资风险中政治因素的‘继续变小’,从而促使德国企业主的投资热情和较前更大的努力生产”,材料强调的德意志帝国的成立的积极影响,在四个选项中,德意志帝国成立的积极影响包括A、B、D三个选项,C选项“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属于消极影响,与材料观点不符合,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

本题错选A、B、D选项比较均衡,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准确。

此题抽样平均分为3.11分,难度为0.78,区分度0.25。

27.“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这一言论是

A.洋务派对守旧派的抨击B.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C.革命派对保皇派的抨击D.动摇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

第27小题:

此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各个流派的观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的信息,并和选项形成对应。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强调体用应该是对应的关系,即中体中用,西体西用,实际上就是完全否定近代洋务派“中体西用”观点的合理性。

对应四个选项,与材料对应的只有D选项。

本题错选A、B、C选项比率均衡分布,错选的同学主要问题是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以及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中各个阶级派别的思想缺乏完整准确的理解。

此题抽样平均分为2.69分,难度0.67,区分度0.39。

28.清末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到: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诗中所言台湾“成异域”的历史背景是签订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第28小题:

此题以诗人丘逢甲在《往事》诗句为材料,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迁移教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清末”、“台湾”、“成异域”,即台湾被日本割占的史实,迁移教材知识,此条约是《马关条约》。

此题为容易题,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对史实识记不到位。

本题抽样平均分为3.53分,难度为0.88,区分度0.31。

29.在《西方文明史》中,称孙中山组建的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遵循着三项纲领,

(1)民族独立

(2)民主政府(3)社会正义。

其中的“社会正义”是指

A.“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B.“(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C.“核定天下地价”、“土地涨价归公”

D.“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

第29小题:

此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孙中山组建的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遵循着三项纲领,

(1)民族独立

(2)民主政府(3)社会正义,“民族独立”即为民族主义,“民主政府”即为民权主义,“社会正义”就是民生主义,孙中山鉴于欧美已经出现贫富差距的弊端,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与四个选项对应,A选项“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是孙中山先生临终遗嘱;

B选项“(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是新民族主义的内容;

D选项“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

本题错误选项主要集中在B选项,占27.99%,主要问题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特征缺乏完整准确的把握。

本题抽样平均分为2.02分,难度为0.51,区分度0.5。

30.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协议内容。

此次会议与1949年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同点是

A.都涉及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B.各民主党派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都在国共两党和平协议基础上召开

D.都制定或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第30小题:

此题以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为材料,需要学生迁移1949年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并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比较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选择符合两个会议的选项逐一判断四个选项,A选项“都涉及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符合两次会议史实;

B选项“各民主党派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符合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选项“都在国共两党和平协议基础上召开”不符合1949年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因为1949年国民党已经败退台湾;

D选项“都制定或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只符合1949年北平政治协商会议。

本题错选D选项比例废除高,达41.92%,主要原因是对“宪法性质的文件”缺乏常识性认识。

本题抽样平均分为1.91分,难度为0.48,区分度0.25。

31.1921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法令》规定:

(农民)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可以全部由农民支配,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其实质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规定农民必须交纳粮食税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肯定了十月革命后农民对部分土地的使用权

第31小题:

此题以1921年《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法令》规定为资料,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认知和掌握程度,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纳税”、“交换”、“实质”等关键词,可以排除ABC选项。

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9日凌晨通过的《土地法令》规定,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法令宣布实行土地、森林、矿藏、水流等资源国有化。

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禁止买卖、出租和出典土地。

所有的土地和地下的宝藏都是全民的财产。

土地平均使用,按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

土地法令的实施使俄国农民得到的是土地的使用权。

此题错选率最高的是C选项,占70.27%,错选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实质”。

本题据抽样平均分为0.45分,难度为0.11,区分度0.04。

32.何顺果在《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对美国崛起的过程及特征进行分析,如1607—1789年是“奠基和立国”。

据此判断,与1930—1945年对应的是

A.扩张与起飞B.重建与发达

C.危机与调整D.称霸与冷战

第32小题:

此题以何顺果在《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对美国崛起的过程及特征的材料设置情境考查美国历史的阶段特征,解题的关键是“1930−1945”的时间段,以及选项中的信息,1930−1945年正处于美国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美国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经济恢复发展。

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项。

本题错误选项的分布比率基本均衡,原因都是学生对美国历史阶段特征识记不到位。

本题据抽样平均分为2.5分,难度为0.63,区分度0.41。

33.有人说: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自身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和政治回报。

美国获得的回报不包括

A.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B.增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

C.扩大了美国在欧洲的市场D.扩大了美国文化在西欧的渗透

第33小题:

此题考查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影响。

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找到“回报”的限定条件“美国获得的”,即对美国的回报,A选项“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属于对西欧的影响,其他选项主体语都是美国,所以,正确答案为A选项。

本题错选比例最高的是D选项,高达18.91%,主要原因是欠缺严谨的审题能力。

本题据抽样平均分为2.92分,难度为0.73,区分度0.51。

34.19世纪下半叶,一些绘画家创作阳光照耀的公园和风景、波光粼粼的湖泊和河流以及精巧复杂的肖像。

他们忽略了很多细节,只是以大致的轮廓、形式和颜色作为第一感觉,而其余的全凭想象进行绘画,他们的作品富有美感和装饰性并且稍微有些反传统。

这一画派应该属于

A.古典派B.浪漫派C.印象派D.现代派

第34小题:

此题以一段关于印象派绘画特点描述的材料,考查学生对近现代绘画不同派别的理解。

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忽略了很多细节,只是以大致的轮廓、形式和颜色作为第一感觉”,受当时光学发展的影响,印象主义画家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应从光的角度来体现,但也离不开与色彩的结合。

他们将“光”与“色”作为研究的中心,在画面中造成一种“光”与“色”的生动明快效果,材料的有效信息指向正确答案C选项“印象派”。

本题据抽样平均分为3.31分,难度为0.83,区分度0.27。

35.下列对《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图中,1980年后投资曲线变化的表述,准确的是

 

A.我国逐步取消了政府主导投资的方针

B.信贷投资呈下降趋势

C.投资主要依赖国际市场

D.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投资主体结构

第35小题:

此题以《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图表资料为载体,考查学生阅读图表,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在图表中定位1980年的起点,观察四条线条的变化特点,国家投资、国内贷款均占有比例,所以,A选项“我国逐步取消了政府主导投资的方针”错误;

国内贷款平稳,B选项“信贷投资呈下降趋势”错误;

利用外资在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占有比例并不高,所以,C选项“投资主要依赖国际市场”错误。

多种投资比重存在,所以,此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投资主体结构”。

本题错选率最高的是A选项,达10.51%,原因是未能准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和对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准确。

本题据抽样平均分为3.44分,难度为0.86,区分度0.29。

(二)主观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高考历史学科的主观题(第Ⅱ卷)总分为52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份。

必修两道题,选修是四选一的考查模式。

学生在35分钟左右要完成三道大题,对考生的答题速度、准确度、效度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云南省第二次高三毕业生统测主观题的平均分为24.58,及格率为14.8%,难度为0.47,略高于选择题。

新课程标准重视考查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具体体现为信息处理能力、调动及运用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能力、语言阐释能力等,学生在答题中表现出审题能力不足,如第40题考查民族主义时对“血缘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等理解失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能力尚待培养。

根据抽样统计与统一阅卷情况,大题、非选题、I卷、II卷具体如下:

满分值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满分人数

满分率

最高分

最低分

第40-1题

9

3.25

181

22.51

3

0.37

第40-2题

6

3.2

342

42.54

122

15.17

第40-3题

10

4.83

331

41.17

1

0.12

第40题

11.28

191

23.76

22

第41-1题

4.74

645

80.22

303

37.69

第41-2题

1.97

5.72

5

第41题

12

6.7

320

39.8

11

第45-1题

8

2.04

142

17.66

1.12

第45-2题

7

1.81

94

11.69

第45题

15

7.91

151

38.62

0.26

第46-1题

0.14

2

0.25

第46-2题

0.29

第46题

4.44

10.39

第47-1题

0.81

3.61

1.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