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一中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Word格式.docx
《湖南省郴州市一中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一中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训练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C
[解析]A,“低炭”的“炭”应为“碳”。
B,B一篮子—一揽子。
D,“亲合力”的“合”应为“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B.2006年、2007年两年属于中国房地产业的过热时期,这个时期极大地透支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
C.“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D.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3.(C难能可贵:
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
句中没有“难以做到”的前提,用词不当。
另难能可贵多形容精神品质、做法等A尘埃落定:
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B透支;
过度消耗D可圈可点:
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4月初在伦敦召开的G20财长会议能否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方案,被认为是影响近期全球金融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
B.美国《预防》杂志刊文指出,年龄在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如果每天买菜、煮饭、干家务活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这将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C.成都市龙泉驿素有“桃花源”的美称,种植桃树多达17万亩,其面积之广大,品种之繁多,可以堪称“西南之最”。
D.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4.A(B.不合逻辑。
“干家务活”不能与“买菜”“煮饭”等并列。
C.赘余。
“堪称”本来就有“可以称为”的意思。
D.“问题……改善”搭配不当)
5.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
________。
_________。
谢赫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这可说是自觉地总结了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
应该说,中国古代相当懂得这一点,___________,
。
①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
②书法是把这种“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
③它们同样展现为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造规律和审美形式。
④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
⑤线的艺术正如抒情文学一样,是中国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民族特征的,它们同是中国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
A.②③④①⑤
B.④③①⑤②
C.①②④⑤③
D.④②①⑤③
4.B(④句“其他艺术”对应开头“非单指文学”,第③句的“他们同样”紧承④句的“绘画与书法”,“这一点”的内容具体就是谢赫强调的“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所以①在前,⑤在后,②是举例进一步证明。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苏云卿,广汉人。
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
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
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
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
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
夜织屦,坚韧过革舄①,人争贸之以馈远。
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一不经意。
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
“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
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帅、漕密物色,曰:
“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
”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其圃,翁运锄不顾。
进而揖之,翁曰:
“二客何从来耶?
”延入室,土锉竹几,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
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
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其乡里,徐曰:
“广汉。
”客曰:
“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
”曰:
“然。
”客又问:
“德远何如人?
“贤人也。
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
”因问:
“德远今何官?
”二客曰:
“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
”翁曰:
“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
”二客起而言曰:
“张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
”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
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
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②上谒。
旦遣使迎伺,则扃户阒然,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帅、漕复命,浚拊几叹曰:
“求之不早,实怀窃位之羞。
”作箴以识之,曰:
“云卿风节,高于傅霖。
予期与之,共济当今。
山潜水杳,邈不可寻。
弗力弗早,予罪曷缄。
”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二百一十八》)
注释:
①舄(xì
):
古代一种有木底的鞋。
②诘朝:
第二天早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溉园之隙
隙:
空闲
B.有羡则以周急应贷
羡:
盈余、剩余
C.第长于知君子
第:
只是
D.共济大业
济:
帮助
帅、漕乃屏骑从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人争贸之以馈远
木欣欣以向荣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B.
则扃户阒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德有余而才不足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
D.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A.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B.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C.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D.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云卿种菜,讲求法度,菜品上乘,加上售不二价,因此蔬菜畅销,获利倍增。
B.豫章帅、漕舍弃随从,化装成云游的文人,最终找到了苏云卿隐居的地方。
C.张浚认为苏云卿是仅次于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苏云卿却认为张浚并非全才。
D.客人表明来意,苏云卿才豁然大悟,好像后悔刚才失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
(5分)
(2)旦遣使迎伺,则扃户阒然,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6.D(济:
成就、完成)
7.D(都表转折,“却”。
A.表目的“用来”;
表修饰。
B.“于是,就”;
“竟然”。
C.表转折;
表假设。
8.B
9.A(获“倍利”的是菜贩,而非苏云卿)
11.(10分)
(1)四季菜品无一缺失,味道比其他菜圃更好。
加上价钱一样,卖菜的人获利加倍而且卖得很快,常常提前交付定金。
(2)第二天早晨,官府派人来迎接苏云卿,却发现门户紧闭非常寂静。
推门进去,书信和礼物没有打开,家具摆放得和平时一样,苏云卿已经走了,竟然不知去向。
(大意各1分,划线处各1分)
参考译文: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年间,来到豫章东湖,修筑庐舍居住在那里。
对待邻里很有礼貌,无论贵贱老少都尊敬他,称他为苏翁.苏翁身高七尺,长着一副漂亮的胡子,不苟言笑,穿布衣草鞋,终年不换,未曾生病.
苏翁除去荆棘,用土筐运来石子垒成菜圃,耕耘、种植、除草,灌溉培土,都很有方法。
即使酷暑严寒,土焦草冻,菜圃里也不缺少蔬菜,郁郁葱葱,四季菜品一应俱全。
味道比其他菜圃更好。
加上价钱一样,菜贩获利加倍而且卖得很快,常常提前交付定金预订.他晚上编织草鞋,坚韧超过皮革做的木底鞋,人们争着买来馈赠远方亲友.因为这些原因,他不缺柴米,有盈余就用来周济急需和告借的人,借者不还,完全不放在心上.灌园之余,闭门高卧,或者整天端坐,高深莫测.
苏翁年轻时,与张浚乡布衣之交.张浚后来做了宰相,派人骑著马,带上书信金钱礼品,托付豫章帅、漕说:
“我的同乡苏云卿有仅次于管仲、乐毅的才华,希望你能亲自到他家,一定要替我把他给请出来。
”
帅、漕派人悄悄去访问,都说这里只有种田的苏翁,没有苏云卿这个人。
帅漕便不带骑士随从,打扮成游士的样子,来到苏云卿的菜园中。
这时,老人正拿著锄头在干活,没有注意他们。
帅、漕走上前去拜了拜。
老人问:
“客人从哪里来?
”便请他们到屋里去。
屋里很干净,一尘不染。
案上有《西汉书》一册。
客人恍然大悟,心想,这个老人一定是苏云卿了。
不一会,汲泉煮茗,感情渐渐很投机,客人便问老人的老家在何处。
老人慢慢回答说:
”“张德远与您老同乡,您认得吗?
”回答说:
“认得。
”客人又问:
“你觉得张德远是个什么样的人?
“贤人。
只是,很了解君子,却不大了解小人,德行有余而才干不足。
”于是问:
“德远现在担任什么官职?
”客人说:
“现在朝廷起用张公,正是想了结此事(为国家选拔真正的人才)。
”老人说:
“这恐怕不是他了结得了的。
”客人站起来说:
“张公叫我们请您去与他共同完成大业。
”于是便把书信和礼物放在案上。
苏云卿鼻间隐隐发出声音,好像埋怨自己刚才失言。
两位客人极力邀请苏云卿与自己一同乘车回去,(苏云卿)推辞不肯,约定说他明早登门拜望(客人)。
第二天早晨,官府派人来迎接苏云卿,却发现门户紧闭非常寂静。
推门进去,书信尚未拆,礼物也没有打开,苏云卿已经走了,不知去向。
帅、漕复命后,张浚抚案叹息,说:
“我后悔没有及早去请他,位居高官却无所作为,实在羞愧!
”并作箴(一种规劝告诫的文体)一首:
“云卿风节高于傅霖,我期待与他一起成就大业。
当今山潜水杳,邈不可寻。
没有尽力没有尽早,我的罪责实在太大”据说,后来有人在昆仑山遇到过苏云卿,看见他正在采药,非常逍遥自在。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7分)
千秋岁①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鹓鹭同飞盖③。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因元祐党祸,贬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论增损《神宗实录》,中途改贬监处州酒税,此词作于处州任上;
②西池会:
元祐七年三月上巳,诏赐馆阁花酒,游金明池,琼林苑,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
③鹓鹭:
指朝廷百官;
飞盖:
形容车辆之疾行。
(1).“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一句中“乱”和“碎”,用词极为工致,“乱”写出了花的
;
“碎”写出了莺声的
(2分)
(2).近人夏闰庵云:
“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如海之愁”有哪些内涵?
(1).“乱”字写出花的纷繁、摇曳;
“碎”字写出莺声的清脆、杂乱。
[评分标准]答对一处得1分,意思相近即可。
(2).
(1)“飘零疏酒盏”一句,他乡逢春,因景生情,亲友离别,产生飘零憔悴之愁;
(2)“忆昔西池会”一句,抚今追昔,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有忆念故人之愁;
(3)“日边清梦断”一句,青春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有抱负难伸之愁;
(4)“春去也”一句,暮春时节,落红无数,感叹岁月流逝,良时难再,有惜春伤己之愁。
(4分)
[评分标准](联系诗句简要分析,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答对4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2.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①兵刃既接,
或百步而后止,
。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②绿云扰扰, ;
,弃脂水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③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
(屈原《湘夫人》)
12.
(1)弃甲曳兵而走,或五十步而后止
(2)梳晓鬟也,渭流涨腻。
(3)朝驰余马兮江皋
夕济兮西澨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2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
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创新的核心是原创
聂震宁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在于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而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又在于推动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需要继承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更需要与时俱进,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实现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本质就在于创新,在于提高体制的时代精神,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创造活力,奉献新的文化产品。
可以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首先要提高国家文化创新能力。
要实现文化创新,核心则在于提高文化生产的原创性。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每一种文化发展到繁荣时期,往往是既要回到历史的元典,从元典中寻求文化营养,又要留下属于自己时代的标志性原创作品,奉献出新的经典。
但是,倘若一个时代只有元典注疏,只有“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就不可能被称之为文化的繁荣时期。
一个时代只有做到既有传承又有原创,既有继往又有开来,而且主要是生产出标志性的优秀原创作品,其文化景象才可能受到后世的推崇。
就拿唐宋文学来说。
如果唐代的文人们一味继承,一味好古,一味以出版“大全”、“选萃”、“四库”为能事,那就只能永远匍匐在齐梁形式主义诗风之下,哪里还有全唐诗歌五万余首,传世诗人五六十人,盛唐诗歌后世难及的繁荣景象!
如果宋代的诗人和散文家又只知吟诵辉煌的唐诗与唐文,只会言必称盛唐,而没有开展诗文革新运动,哪里还有苏轼、黄庭坚等传世大家,哪里还有后来的宋词盛况!
我国将要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既然是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时期,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就必须生产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优秀原创作品。
把原创提高到文化创新核心地位来重视和实施,是由文化创新的目的所决定的。
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
作为文化创新主体之一的文化产业,只有努力贴近当代人新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的变化,才可能提供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这些首先有赖于原创。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出版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出版了许多优秀原创出版物,但是,现在我们出版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还是原创出版物不足,特别是深刻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标志性优秀原创出版物太少。
许多出版物对实际生活关注不足,文化产品的精神力量和人性光辉缺失,弘扬核心价值的能力不强。
文化产业只有通过大量的原创实践才能尽快解决好这一问题。
国际上通行将文化产业归为创意产业。
原创也是一种创意,甚至是很重要的创意。
特别是文化产品内容的原创,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因而就更具有创意价值。
结合文化产业被称为创意产业这一通行观点,我们应进一步认识到原创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价值。
原创应当成为文化产业的目标要求和核心要求。
1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历史的元典为原创的文化作品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因此,只要注重元典的学习,就能生产出标志性的优秀原创作品。
B.唐宋文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而且主要是生产出了标志性的优秀原创作品,因此才受到后世的推崇。
C、没有创新,文化产业很难创作出贴近当代人新的审美情趣的作品,更别说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了。
D.无论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都是拘泥于前人成就的做法,是不利于文化的创新的。
14、下列关于“原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创是文化产业创新的必然要求,应当被提到文化创新的核心的地位来重视和实施。
B.只有通过大量的原创实践,文化产业才能解决原创出版物不足、弘扬核心价值的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C.原创是一种创意,甚至是很重要的创意,具有不可复制性。
D.原创应当成为文化产业的目标要求和核心要求,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需要。
15、结合文本回答: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文化生产的原创性?
(6分)
答:
本题参考答案:
13、选A
A项,“只要……就”说法绝对。
注重元典的学习,只是生产出标志性的优秀原创作品的必要条件。
14、选C
C项,原文是“特别是文化产品内容的原创,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
15、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本文通篇都在讲“原创”,答案也散布于各个段落,考生应对每一段落的内容进行筛选、概括,这样才能给出较全面的答案。
答案:
(示例)①从历史上来说,一个时代只有生产出标志性的优秀原创作品,其文化景象才能受到后世的推崇。
②我国将要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这要求我们必须生产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的优秀原创作品。
③目前我们的出版产业存在原创出版物不足的问题,文化产业只有通过原创实践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
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
“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
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
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
我还急于告诉你:
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
“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
信就写到这里。
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
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
那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
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
什么瓦莉卡·
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
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
扎米亚金;
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
小伙子们准备上街:
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
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
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
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
冬天眼看就到了。
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
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
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
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
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
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
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
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
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
“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
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
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杨实译)
16.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
17.作者在文中安排文卡路遇家乡熟人这一情节,其用意是什么?
18.请简要赏析“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这一结尾的精妙之处。
19、关于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母亲”,也有人认为是儿子文卡,你的看法是什么?
试结合文本加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