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八中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6024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八中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八中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八中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八中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西城八中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八中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市西城八中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八中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八中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B.刮目相待(擦拭)家喻户晓(比喻)

C.不期而遇(约定)讳莫如深(忌讳)

D.不忍卒睹(完)胼手胝足(茧子)

6.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罗老师慷慨激昂的演讲,博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D.这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2003年10月16日,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一天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安全生产,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的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8.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B.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C.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9.下列作家、作品、国籍\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卖油翁》——欧阳修——北宋

B.《孙权劝学》——司马迁——北宋

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

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B.射: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C.而:

康肃笑而遣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D.自:

公亦以此自矜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11.下列文言文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是我觉得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12.“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和月亮距离的3倍”,这是下文中的一句话。

它应放在第______句后面。

()

①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立方米的年平均含沙量35千克。

②古人称黄河是“一担水,六斗泥”。

③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④泥沙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

⑤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

“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却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呀!

A.①B.②C.③D.④

二、情景默写

13.默写

①《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望岳》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登飞来峰》中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的诗句是:

⑥《己亥杂诗》欧阳修曾叹: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其实,《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诗句,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意呢?

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

三、其他

14.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湛蓝的天空像碧玉一样澄澈,苍翠的树木像卫士一样挺拔,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有仙则名(__________)②斯是陋室(__________)③惟吾德馨(__________)

16.“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渔人甚异之。

D.何陋之有?

17.用文中原句填空。

①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翻译句子。

五、诗歌鉴赏

根据《木兰诗》,回答下列问题。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旦辞爷娘去(________________)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

④愿为市马鞍(___________________)

20.翻译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1.由《木兰诗》的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其含义是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邓稼先》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车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方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说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

“文革”初期,他所有的研究所(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

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没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3.本段文字结构关系是()

A.总—分B.总—分—总C.分—总

24.《邓稼先》是篇关于邓稼先的人物传记,然而选文中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奥本海默,有何用意?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2)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着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5)他只说:

“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7)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

“老王怎么了?

好些没有?

(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

(13)“什么时候死的?

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25.选段对老王生活和品质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字概括。

26.选段描写老王主要运用了描写。

第一自然段“镶嵌”一词原意是什么?

此处有何表达效果?

27.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四字短语)

28.如何理解文末“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1)去朋友家,她家的小保姆正坐在沙发上哭。

朋友小声说:

“下午接小孩放学,上大巴时手机丢了。

(2)看着小姑娘哭红的眼睛,我半天才劝慰一句:

丢了也没有法子的,下次小心点就好,别哭坏了。

小姑娘抬头呜咽:

“我一直都不喜欢那个手机的,今天丢了,我才发现我好喜欢它的,简直比丢失一个朋友还让我难过…….”

(3)我想告诉她,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

还想告诉她,许多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感到它的珍贵……但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我知道,我们都是在不断的丢失后,才慢慢的长大的。

(4)六岁那年,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喜欢得不得了.可没多久,一次和小伙伴去照相馆冲洗玩耍时照的照片,出来竟发现车不见了,当时眼睛就红了,搭小伙伴的车回到家,看见妈妈就大哭。

妈妈吓坏了,问清情由后却笑着说:

“车丢了没关系,人没事就好。

(5)在广州好不容易找到那份高薪的工作时,很珍惜,生怕有差错,早出晚归格外卖力。

眼看有升职的希望时,却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

一个人在人来车往的北京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天快黑时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跟一个朋友说:

“我把工作丢了。

”朋友放下电话赶了过来,他对我说:

“工作丢了可以再找,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

(6)去年7月,办好去欧洲的旅行签证,临走时却把脚扭伤了。

骨裂,打着石膏坐在家里,心情无比郁闷。

去拆石膏那天,医生看着我的脸,说我的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

我被他这个夸张的说法逗乐了,他告诉我,错过一次旅游机会不要紧,但若是让伤痛和遗憾过于影响自己的心情,岂不成了双重的伤痛和遗憾?

(7)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8)这一生,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

经验不足,丢失了第一桶金;

要求完美,丢了一场无法回头的爱情;

为了看得到业绩,甚至丢失了一个本来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

(9)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

29.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0.说说下面语句的含义。

医生不是哲学家,但他真的不仅仅让我裂开的骨头复原如初。

31.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叙写朋友家小保姆丢手机的事情,是为了引出后文作者的感悟:

永远不要拿物质的东西和真正的朋友相提并论。

B.第(5)节中“人有善良之心最重要”与我“无法忍受老板对下面员工的苛刻,和他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去”相呼应。

C.第(6)节中医生说我“眉头皱得可以拧出水来”,是医生以幽默的方式形容“我”当时因内心郁闷而眉头深锁的样子,为“我”后来情绪的转变作铺垫。

D.文章通过多个事例诠释人生感悟,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

32.“每一次丢失,心里都会有隐隐的痛,但每个人都是在丢失后才一天天长大”,你也一定有这样的体会,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作文

33.写作

以“______________是我的榜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要有适当的描写、抒情、议论。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A歼灭(jiān)。

B粗拙(zhuō)。

C殷红(yān),军帖(tiě)。

2.C

【解析】试题分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A竹篙(gāo)。

B偌大(ruò

)。

C祈祷(qí

),憎恶(zēng)。

D赞誉(yù

3.C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C项改为:

锋芒毕露。

4.A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缥缈(或飘渺),别出心裁。

B典籍。

C正确。

D震慑,羁绊,釜底抽薪。

5.B

家喻户晓,喻:

明白。

晓:

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6.B

津津乐道,津津:

兴趣浓厚的样子。

乐道:

喜欢谈讲。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此词语下文的“谈论”重复。

7.B

A残缺主语。

去掉“通过”或“使”。

C逻辑错误。

改为“确保万无一失”。

D搭配不当。

改为“增强”改为“提高”。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8.C

C项“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为拟人。

A“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比喻。

B“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比喻。

9.B

B项改为《孙权劝学》——司马光——北宋。

10.A

A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都是“凭借”之意。

B前者“射箭”,后者“射箭的技艺”。

C前者表修饰,后者表顺承。

D前者“自己”,后者“从、由”。

11.B

正确翻译为: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选项中“但”翻译错误。

12.C

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句子的意思,然后通读原文,看看与原文那一句的内容相合,可将题干所给句子代入语段中,分析与上下文的内容是否连贯。

中心内容是否相符。

“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和月亮距离的3倍”可放入③句后面。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泥沙”指上文的“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

13.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④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悠”“怆”“简”“缘”等字词的书写。

14.示例:

碧绿的池塘像眸子一样闪亮。

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本题中需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①出名②这③品德高尚

16.B

17.①作者的品德高尚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8.没有管弦乐器奏出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15.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名”:

出名。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6.试题分析:

B项加点的字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都是主谓之间的助词,起取独作用。

A结构助词“的”。

C代词。

D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文虚词“之”用作代词和助词的用法。

(一)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如“石青糁之”“左臂挂念珠倚之”。

(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能以径寸之木”。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

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4)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5)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17.试题分析:

文言文要点的提取。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可提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答。

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可提取“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答。

1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丝竹”“案牍”“劳形”等字词的翻译。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

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19.①早晨②怎么③跑④买

20.寒冷的北风伴着打更的声音吹来,寒风吹在铁甲上显得格外寒冷

21.扑朔迷离指迷失方向,失去目标。

19.试题分析:

要根据诗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古诗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走”:

跑。

20.试题分析: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朔气”“金柝”“铁衣”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21.试题分析:

考查从诗句中提取成语并释义的能力。

最后一段的内容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演变的成语肯定是“扑朔迷离”,原意是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也指迷失方向,失去目标。

22.介绍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位个性截然不同的科学界功臣。

23.B

24.作者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作对比,衬托了邓稼先忠平实的特点,以及他极高的奉献精神。

22.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通篇阅读,分出层次,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本文介绍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截然不同的性格。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

23.试题分析:

选文部分为“总—分—总”的结构。

第1段是总写两人,2—8段是分写两人。

9段又总写两人。

但写作的重点落在邓稼先身上。

24.试题分析:

考查文章安排材料的用意。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有烘托作用。

奥本海默出类拔萃,是美国一流核物理专家,在世界早有声望。

此处对比,不仅说明邓稼先的贡献与奥齐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