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5967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阅读以后,又一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的阅读。

教学时要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

《咕咚》一课的教学要巩固、运用《小蜗牛》的学习方法开展

识字、阅读,并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

《小壁虎借尾巴》要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

两篇课文都可以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内容,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进行角色表演。

这样,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重点。

《棉花姑娘》中,棉花姑娘

对燕子、啄木鸟、青蛙说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是祈使句,要加强指导,教学时可以创设情境引

导学生进行体验,体会棉花姑娘的急切之情,指导学生尝试读出求、盼望的语气。

读好角色的对话在

3篇课文中都有要求,可以根据课文的故事情境,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读好不同角色说的话语,特别是《棉花姑娘》和《小壁虎借尾巴》中主人公说的话,这些话虽然基本相同,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说话的心情和语气也随之变化,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引导。

本单元要继续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推断这项阅读能力。

教学形式上可以更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交流,互相补充。

19棉花姑娘

设计说明本课设计重在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

分角色表演,以

读代讲,感悟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学前准备

1.制作字词卡片。

(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

3.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课文内容。

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

教学环节

一、树立形象,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猜一个谜语。

农民春天种上它,夏天它就开了花。

秋天结果象个桃,桃子裂了开白花。

2.指导学生识记“棉”“姑娘”三个字。

(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的颜色是白的,所以右上是个白字,棉花可用来做毛巾,所以右下是个巾字。

姑娘左窄右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语的学习情况。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导认读。

(棉花、姑娘、治病、燕子、树干、七星瓢虫、别人、忽然等等。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3.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生字特点和书写时的注意点。

3.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4.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5.组织全班展示。

四、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棉花姑娘的心情变化,了解常见益虫益鸟的本领。

3.进行情景表演,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学习重点进行情景剧表演。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二、细读课文

(一)预设学习第一节

(1)出示第一节课件,仔细看动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是呀,上面有许多蚜虫,什么是蚜虫呢?

介绍蚜虫。

出示ppt.

(3)蚜虫很小,浑身长满蚜虫是一件痛苦的事,哪句话最能体现棉花姑娘当时的心情怎样、指导读句: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为她治病啊!

(抓住盼望一词读出棉花姑娘迫切想要医病的心情)

师:

“盼望”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

(希望)师:

“盼望”比“希望”的程度更加强烈。

(5)教师范读,学生领悟感情,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5、6节

1.棉花姑娘病得那么重到底是谁帮她只好了病?

哪两节告诉了我们,自由读一读。

2.七星瓢虫本领大吗?

你从哪里知道的?

3.教学生字“然、奇、颗、瓢”

4.你还能向同学介绍一下瓢虫吗?

(展示有关资料。

5.介绍瓢虫家族。

6.七星瓢虫本领这么大,棉花姑娘感到怎样?

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惊奇)找一个近义词;

你演一下这个神态。

7.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

你能读好第6节吗?

(学生读第6小节。

8.教学生字:

“碧、吐、啦”

9.棉花姑娘会怎样称赞七星瓢虫?

(三)学习2⋯⋯4节

过渡:

在七星瓢虫来临之前,棉花姑娘病重难忍,她请谁为她治过病?

结果怎样?

他们到底是想帮还是不想帮?

1.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4小结。

2.比比哪个小组读的好,相机指导读出请求的语气。

3.汇报学习收获(小动物不是不想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师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了燕子捉空中的害虫,啄木鸟捉树上的害虫,青蛙捉稻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吃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读有关句子)

(四)分角色表演课文四、积累拓展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益虫、益鸟,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去搜集了资料,谁来交流一下?

20.咕咚

设计说明:

《咕咚》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

声音。

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

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所以教学本课,应按

照“读文——识字——学文——述说故事”的思路进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教学环节:

一、图画导入。

1.设疑:

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教师导言:

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

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咕咚》。

师板书课题并教读:

咕咚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

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1.自由读课文,完成初读要求。

2.同桌互读课文。

3.分自然段读课文。

4.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全班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1)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识记了哪些生字,哪些生字可以用同一种识记方法。

(2)积极参与课堂识字活动,巩固识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

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

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

教学环节: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读词:

咕咚木瓜逃命野牛

大象拦住拔腿就跑

可怕极了

二、整体读文,指导朗读

(一)预设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

(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

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

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

害怕的心理。

学生可以结合图片理解重点词语,也可以通过表演动作来理解。

3.指导学生观察“吓、掉”两个字,加深记忆。

4.教师提问:

小兔子边跑边叫,对谁叫?

叫什么?

(对小猴叫: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理解:

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

5.指导朗读: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

(二)预设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2)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

(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

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指导朗读: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注意语气、停顿、重音。

句中第

二个“不好啦”和“快跑哇”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

4.过渡:

小猴子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

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

听!

(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课件。

5.指名汇报:

这一自然段中“大伙”都有谁,他们是如何做的。

(有狐狸、山羊、小鹿。

他们也跟着

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叫: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

6.课件出示“鹿”的字理演变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都知道哪些鹿。

(梅花鹿、驯鹿等,也可课件出示几种鹿的图片。

7.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

8.引导学生比较“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它们讲的话相同吗?

不同在哪里?

(课件出示

话语。

)(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

小猴子认为“咕咚”追他们来了;

其他的动物以为“咕咚”

吃他们来了。

他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

9.课件出示“逃”,引导学生说出以“兆”为字族的字,如:

桃、挑、跳等,并一起总结儿歌加以区

分。

“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

“兆”字加“足字”,跳来跳去真快活;

“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

“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桃结在树枝头。

10.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

11.过渡:

就这样,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庞大的动物也跟着跑起来。

(三)预设课文第五自然段。

1.(出示图3)引导学生猜猜图中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野牛拦住了小动物们,

讨论“咕咚”。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野牛”,扩词“野”,认识“里字旁”。

3.指名演示“拦”的动作,体会“提手旁”的字的用法。

4.说话练习:

指导学生用“先问⋯⋯再问⋯⋯最后问⋯⋯”的句式,表答野牛的问话。

5.引导学生体会野牛问话的语气。

(野牛说的话的语气应不慌不忙。

6.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

(四)预设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出示图4)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师生齐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

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

(他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十分可笑,所以笑了。

)指导学生再读,读出可笑的语气。

4.引导学生说出“熟”的反义词是“生”。

5.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

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

如,小猴想:

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设计意图:

在朗读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步步上升。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知道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

(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2.引导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进行对话,并模仿表演。

21小壁虎借尾巴

设计说明

经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读文的方法。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灵活采用看图、看实物、朗读、做动作、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针对本文对话多﹑感情色彩浓的特点,加强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品味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演”,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

1、会认“壁、墙”等12个生字,会写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认写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一、揭示题目,启发质疑

1.出示小壁虎图,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

”(壁虎)

2.对!

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却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出示课文题目,读课文题目,认识“壁”。

3.读了这个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板书: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他向谁借尾巴?

质疑问难,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地

去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干什么的故事?

(2)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

(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

为什么?

2.打开课本,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指一名学生说发现。

(课文没有注音。

3.课文没有注音,那我们怎样才能读懂这个故事呢?

——引导学生联系以前的经验自己想办法。

(看

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别人。

4.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

5.分小组互助读书,把课文读通顺。

全班交流:

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

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没

说到的,教师帮助。

6.出示词语。

(带拼音)

小壁虎墙壁蚊子咬断拨水甩尾巴赶走傻孩子转身

(1)指名读,齐读。

(2)去掉拼音再读。

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8.把生字送回课文,读通课文。

9.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将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是有差异的,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也应不一样,因此,在听说训练中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如:

听完课文录音后的第一次交流是针对全班学生的,答案连起来就是整篇故事的大概内容,这个说

话练习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要请班上几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回答即可。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他心情怎样?

(伤心、难过。

那就请你们带着难过的心情来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指名读,齐读。

2.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

(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

学生比赛读小壁虎说的话,比比谁读得好。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壁虎很有礼貌?

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他呢?

(出示:

小鱼的尾巴要用来⋯⋯)

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

如果小鱼的尾巴没了,小鱼就不能在水里游泳了,所以小鱼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4.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

(教师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受清新活泼的文字,通过图片想象当时的场景,语言会在不

知不觉中积累,情感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捉、条、爬、姐、您、草、房”。

2.学生观察特点,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捉、爬、您、房,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学生观察探究,老师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

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

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1.正确、规范地书写7个生字。

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学习重点分角色表演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一、复习旧知

1.听写文中7个生字。

2.看图说说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

复习生字,回顾课文内容,为接下来品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二、继续学文,感悟理解

1.带着问题读课文:

小壁虎怎样借尾巴?

请同学读课文第3~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壁虎说的话,

用浪线画出其他小动物说的话。

2.交流出示对话。

3.指导朗读。

假如你是小壁虎,看见小鱼、老牛、燕子,你心里会怎么想?

那些动物帮不了小壁虎,他们的心情又怎样,再读读他们说的话。

4.从小壁虎和动物们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

小鱼用尾巴拨水,老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5.小结延伸,拓展交流: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

他还会去向谁借呢?

他们会怎么说呢?

(仿照

课文续说。

学生借助搜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

6.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该怎么办呢?

(师引读第6自然段。

7.结果怎样?

8.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

本环节通过想象说话,实现了语言的迁移。

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准备,交流时要有一定的弹性,学生能说几句就说几句,主要关注他们说话时的语气、态度,表达是否清楚。

教师评价要及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3.指小组上台表演,全班评议。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他们能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