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5931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实验方案设计DOC讲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杨凌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多年平均气温为13℃,平均日照时数为2163.8小时,年总辐射量114.8千卡/平方厘米;

年均降雨量635.1—663.9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9月份为两个降水高峰期;

年均植被蒸发量993.2毫米;

全年无霜期为213天,最大积雪厚度23厘米,最大冻土深度24厘米;

主导风向为东风和西风,最大风速21.7米/秒,干燥度为1.56%。

1.4生态环境

杨凌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主体南部边缘,渭河冲积平原上,南依秦岭山区,渭河东西方向穿过,区内及周边水资源极其丰富。

杨凌示范区建区以来,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6亿多,高标准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中水回用系统、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燃机热电厂等,高水平地建设了空气、水质等环境监测系统等。

目前,杨凌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3%,拥有湖泊水面66万平方米,杨凌每年空气质量好于2级的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

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两项环境监测指数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年达标率100%。

区内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1.5土壤类型及主要作物

杨凌所辖区域内土壤共有7个土类70个土种,按其组成用途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

土娄土类:

包括红油土、黑油土、斑黑油土、土善土等,主要分布在渭河二、三级阶地上,占总土地面积的80%左右;

黄土类:

包括黄土、白蟮土、游蟮土等,主要分布在塬边、土壕、沟坡及部分河谷地,占总面积15%左右;

水稻土类:

包括水稻土、沼泽土等,主要分布在渭河、漆水河滩地,占总面积的5%左右。

土壤有机层含量1.1%,土壤氮磷比例为6.5:

1,耕层厚度为18厘米左右。

土壤质地大多为壤质、壤质偏粘或壤质偏沙。

2、社会环境资料

2.1生活环境

建区十年来,杨凌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建成了40多公里的市政路网和水电气热通讯等配套管网、天然气热电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城市供热中心,建设了30多万平方米的安居工程100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功能齐全的创业中心,四星级的国际会展中心,设施先进的标准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水上运动中心,高标准的医院等,形成了以生态型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小城市雏形。

2.2农业状况

农业人口11.9万,土地面积1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万亩,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

农民人均耕地0.8亩。

主要以小麦种植为主,近几年来不断发展起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及大棚蔬菜种植,且每年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大棚主要种植作物有西红柿、小白菜、油麦菜、大蒜、蘑菇等。

但是由于新农村建设及城乡规划,许多个体户家的大棚已被拆除,而进行规模化生产。

杨凌东部地区仅有个别区域仍存有大棚。

3、监测及评价区域调查

通过实地对杨凌东部(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界)地形及各村庄的串访及调查发现,大棚种植农户多集中于柴家咀村,该村大棚种植规模较大,全村共有大棚25个,今年主要种植西红柿,属于合同生产;

北崖村也有一些大棚,但是由于今年较干旱,灌溉水不够,仅有零散等个别农户种植大棚蔬菜,主要种植西红柿与芹菜等。

调查地区目前作物还处于生长期,西红柿的果实仍未长出,所以,采样和测定时要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部分来进行测定,这样才能说明问题,为农户提供比较可靠的信息。

三、监测对象

1、设施内土壤:

汞、砷、铬、镉、铜、锌、镍、铅、pH、电导率、水分、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

2、设施内作物:

汞、砷、镉、铜、锌、镍、铅、硝酸根含量

四、采样点的布设

1、监测范围的确定

1.1背景值的监测范围

杨凌东部地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界东部地区)温室大棚内部。

1.2监测范围

杨凌东部地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界东部地区)温室大棚内部。

2、采样单元的划分及采样点的布设

杨凌东部地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界),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在东北、东南方向各有一个大棚区,列为采样区域:

东南方向以北崖村为主,有大棚20个,调查2个大棚(由于今年干旱,缺水,收成不好,仅有一户的三个大棚在种植),以西红柿、芹菜种植为主;

西北方向以柴家咀为主,有大棚28个,以西红柿种植为主,选择调查具有代表性的13个大棚。

2.1采样点数量

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环境状况,植被种植等因素综合考虑,分别以找到的两个有设施大棚区域为两个采样区,每个采样区根据大棚数量多少的实际情况,按照比例划分。

取点方法分别取北崖村2个、柴家咀村13个具有代表性的大棚作为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采用梅花式布点方法,取5个点采样,混合为样本总体。

2.2采样点布设

2.2.1土样的采集:

蔬菜大棚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均匀,样故采用梅花型布点法。

大棚中心布点,在两条对角线各布设两个采样点,每个采单元取5个点。

2.2.2大棚作物采集:

以土壤的采样单元为单元,每个采样单元按梅花形布点法各取5个点,各采样单元样品最后组成混合总体。

五、采样时间

2012年12月31日——去柴家咀村,对8个采样单元分别采样。

2013年1月1日——去柴家咀村和北崖村,对其它7个采样单元分别采样。

六、样品的采集与加工处理

1、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加工处理

1.1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

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一般土壤质量调查在保证土壤样品代表性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在每个采样单元,首先除去地面落叶杂物,采用梅花布点法用土钻取0-20cm(耕作层深度)深的土层,在确定采样点上,先将2-3mm表土刮去,然后用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

每点的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

每个取土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各采样单元取五个样点,然后用竹片(或筷子)刮去与金属采样接触的部位,装入样品袋(或塑料袋),用铅笔填写土壤样品标签、采样记录、样品登记表,土壤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入样品袋内,一份扎在袋口,做好编号记录工作。

1.2土壤样品的制备

现场采集的土壤样品经核对无误后,进行分类装箱,运往实验室进行加工处理。

在运输中严防样品的损失、混淆和玷污,并派专人押运,按时送至实验室。

加工处理工作应在向阳(勿使阳光直射土样)、通风、整洁、无扬尘、无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房间内进行。

1.2.1样品风干

在风干室将潮湿土样倒在塑料膜上,摊成约2cm厚的薄层,用玻璃棒间断地压碎、翻动,风干至半干时,拣出石块、残根、等杂质。

(要严禁暴晒或受到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1.2.2磨碎、过筛和装袋

取风干土样300g左右于木板上用木棒、木滚等压碎,取所需土样量约150g,使其通过0.15mm尼龙筛。

其余的土样通过1mm尼龙筛。

过筛后的土样全部充分混匀。

分别装袋,记好标签等。

1mm土样用于测土壤pH值、电导率、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

0.15mm土样用于测重金属。

注意及时填写标签,写明土样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日期、深度、采样人、筛号等,袋内一份,外贴一份,并做好详细记录。

制备好的土样应避免阳光、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的影响与污染。

制样过程中采样时的土壤标签与土壤始终放在一起,严禁混错,样品名称和编码始终不变,制样工具每处理一份样后擦抹(洗)干净,严防交叉污染。

2、大棚作物的采集

2.1植物样品的采集

根据土样采集法,取各采土样点对应的作物可食部分或整个植株约0.5kg,装入聚乙烯塑料袋,贴好标签,注明编号、采样地点、植物名称、分析项目、并填写采样登记表。

(保证用具洁净、干燥、无异味,不会对样品造成污染。

采样过程不应受雨水、灰尘、车辆尾气等客观环境污染。

样品带回实验室后,测定硝酸盐含量的样品应立即处理和分析。

当天不能分析完的样品,暂时放入冰箱中保存。

测重金属的样品清洗后在干燥箱中烘干。

2.2植物样品的制备

2.2.1鲜样的制备

将样品用清水去离子水洗净,晾干或试干,切碎、混匀,称取50g于电动高速组织捣碎机的捣碎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开动捣碎机1~2min,制成匀浆。

对含水量大的样品,如西红柿等,捣碎时可以不加水;

对于根等含纤维素较多的样品,可用不锈钢刀或剪刀切成小块或小片,混匀后在研钵中加石英砂研磨。

2.2.2干样的制备

将洗净的植物鲜样剪刀剪碎,放在鼓风干燥箱中90℃烘30min将温度调至70~65℃烘干。

将烘干的样品去除灰尘、杂物,用磨碎机磨碎。

将粉碎好的样品过筛,装瓶,填写标签,一式两份,写明植物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日期、采样人、筛号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七、各项目监测方法(具体方法步骤见附件一)

土壤质量监测测定那些影响自然生态和植物正常生长及危害人体健康的项目。

1、设施内土壤的测定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监测重金属、农药等11个监测项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规定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测定规定的八种重金属,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土壤的一些基本性质。

序号

项目

分析测定方法

方法来源

1

(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GB/T17141-1997

2

(硝酸-高氯酸)消解--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GB/T17141-1997

3

GB/T17134-1997

4

(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GB/T17138-1997

5

6

(硫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

GB/T17137-1997

7

8

GB/T17139-1997

9

pH

玻璃电极法(土∶水=1.0∶1.0)

10

电导率

电导仪法

SL78-1994

11

水分

重量法

HJ613-2011

12

速效氮

碳酸氢钠浸提—奈氏比色法

《土壤农化分析书(第三版)》

13

速效磷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16

速效钾

醋酸铵浸提—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设施内作物的测定

硝酸-高氯酸--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硝酸-高氯酸—原子荧光法测定

硝酸根

热水浸提—FIA测定

八、监测报告要求

1、报告封面

1.1项目名称、监测单位名称要规范书写,不能用简称。

1.2监测报告注明监测因子。

1.3监测类别: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4报告日期必须手写,不能打印。

2、报告正文

2.1监测内容

2.1.1说明本次监测目的,包括:

本次监测的任务来源,监测性质,监测样品采集(采样地概况包括大棚面积及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样点数,采集土壤及蔬菜质量),监测(采样)时间,样品分析时间。

监测点位必要时也应在报告中用附图标明。

2.1.2说明本次被监测大棚的病虫害和土壤盐碱化及化肥施用基本情况,重金属超标及有机污染的基本状况(治理工艺及流程,处理能力等),监测时大棚的生产负荷及污染治理的运行负荷。

2.2监测项目

说明本次监测的环境要素及所对应的监测项目(参数)。

除pH外,各监测项目(参数)均用中文字书写。

2.3监测方法及方法来源

说明本次监测的项目、监测方法、方法来源、所用仪器和检出限(必要时)。

2.3.1监测方法的选用原则:

首选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

其次,要正确书写分析方法的全称,方法来源是指分析方法的标准号或所引用参考书名的全称。

2.3.2监测仪器与监测有关的校准仪器的相关信息应齐全。

2.3.3监测结果低于实验室的方法检出限时,应给出实验室的方法检出限。

2.4检测中试剂使用

报告中应写明试剂的使用情况(配制方法,浓度及体积等)

2.5监测结果及评价

用表格给出用法定计量单位表示的监测结果,给出评价标准值和评价结论。

2.6检测过程遇到问题及解决

最后写遇到问题及其解决,各检测方法注意事项

3、监测报告及审查记录表格式,包括页面设置,各级文字内容的字体、字号大小,行间距、字间距等,必需符合“监测报告格式”的word文档模板的规定,不能变动;

表格的字体不变,字号及间距可根据内容做适当调整。

九、质量保证措施

1、土壤质量保证措施

土壤具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污染物形态多样的特性,使得土壤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尤其重要。

土壤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围绕土壤监测质量所开展的一切活动,涉及土壤监测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所产生的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质量保证主要包括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样品制备、实验室内外部、数据处理、结果表述等方面。

(1)采样点的布设必须具备代表性、可行性、经济性和连续性。

(2)样品采集必须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同时注意样品的保存,保证样品不被损失和玷污。

(3)样品制备必须保证样品制备过程中坚持保持样品原有的化学组成,不能被污染。

(4)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必须保证样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意事项:

样品从采集到制备过程中必须避免与金属物质接触。

本试验所有玻璃仪器均使用10%的硝酸或盐酸浸泡24小时以上,之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遍以上,晾干备用。

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国家标准的优级纯试剂。

2、蔬菜分析质量保证措施

调查项目的分析属于微量和痕量分析,难度较大,对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实验条件,分析测试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必须实行严格的实验室内分析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控制图

必测项目有必要时可绘制准确度质控图,用质控样的保证值与标准偏差S,在95%的置信水平,以作为中心线、±

2S作为上下警告线、±

3S作为上下控制线的基本数据,绘制准确度质控图。

每批质控样的测定值落在中心附近、上下警告线之内,则标示分析正常,测定结果可靠;

如果测定值落在上下控制线之外,表示分析失控,测定结果不可信,应检查原因,纠正后重新测定;

如果测定值落在上下警告线和上下控制线之间,虽分析结果可接受,但有失控倾向,应予以注意,采取预防措施。

异常值和质控不合格样品的重复测定:

每批样品分析完毕后,对异常高或异常低含量的样品,应进行重复测量,以检查分析结果可靠性。

当测定结果超过标准曲线上限时,不能仅采用样品稀释方法,还应减少称样量,重新测定。

在每批样品中插入的标准物质测定结果不合格,应查明不合格原因,实施纠正措施,对当时测定标准物质前后的2个样品及该标准物质重新测定核查。

(2)、空白值

空白值的大小及其分散程度影响着方法的检出限和测试结果的精密度。

影响空白因素有纯水质量、试剂纯度、载气质量、试液配制质量、玻璃器皿洁净度、仪器灵敏度和准确度、实验室的洁净度、分析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经验等。

重复测定结果应控制在一定波动范围内,一般要求平行双份测定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50%。

空白试验测定值偏大不仅会导致测定灵敏度的降低,而且会造成检出限偏高,测定结果可行度降低。

(3)、实验中受到干扰时的处理

检测过程中受到干扰时,按有关处理制度执行。

一般要求如下:

停水、停电、停气等,凡影响到检测质量时,全部样品重新测定。

仪器发生故障时,可用相同等级并能满足检测要求的备用仪器重新测定。

无备用仪器时,将仪器修复,重新检定合格后重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