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5734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答案】A

本题材料提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

故选A。

BCD都不符合材料,排除。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的经济政策·

内容

3.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强大的中央官僚机构,下面是庞大的社会底层农民,但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

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客观上有利于(  )

A.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权B.儒学维系统治秩序

C.促进小农经济稳定发展D.防止社会两极分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间层即地方政府却是松散而脆弱的”说明不利于增强地方的自主权,故A项错误;

地方权力的弱化有利于中央对社会底层农民的控制,形成专制统治,在中国古代,要维持整个国家之稳定,上下必须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的引子,在古代正是道德,因此这种构成客观上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故B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强调社会的两极分化,故D项错误。

4.黄宗羲指出: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

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

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

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为此,他主张(  )

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可知,题干主旨,即在强调“建立‘天下之法’”“由‘公法’取代“私人之法””。

据此,判断选项,可知:

ABC三项的表述,均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D项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本题正确答案选D。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

黄宗羲的“天下之法”

5.“哲学史的真正发展地是古希腊。

一谈到古希腊,我们就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样。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这句话说明(  )

A.近代西方哲学与德国关系密切B.德国哲学思想理论缺乏原创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德国人对传统文明的深刻眷念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谈到古希腊,我们就有一种亲切感,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样”,联系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解答。

6.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

“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

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

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

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  )

A.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B.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

C.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D.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

【解析】通过归纳概括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强调了雅典公民对城邦的义务和雅典公民所受的约束,而自身权益却没得到应有的保护,故A项正确;

从“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可判断出,根据城邦规定,雅典公民有义务在被抽中签时,捐献个人财产,但并不意味着财产实际被城邦所有,故B项错误;

雅典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没有政党政治,故C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的关系,D项错误。

7.古罗马某法律规定,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面四个条件:

(一)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

(二)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人;

(三)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

(四)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宣述。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法律是(  )

A.自然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

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内容内容可知该法律有具体的规定,所以不是自然法,排除A。

由第二项条件内容可知,证人和“司秤”都应是罗马人,那么交易的双方可能不是罗马人,说明该法律是为了适应罗马帝国扩张,处理外邦人之间和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的法律,所以排除BC,故应该是万民法,故选D。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

罗马的法律·

万民法

8.苏格拉底认为:

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A.主张探讨人类社会B.追求道德和正义

C.维护雅典的直接民主D.体现神秘主义色彩

本题考查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可知苏格拉底主张探讨人类社会,追求道德和正义;

由“都是神安排的”可知他的思想中存在神秘主义色彩,故ABD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但不符合设问内容,故排除。

C项无法反映苏格拉底的思想,故选C。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9.马列主义史观认为:

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的种种经历的同时,也展示和剖析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由于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神。

对这一精神产生直接影响的是(  )

A.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性,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肯定人的欲望和价值,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对18世纪初的《鲁滨逊漂流记》产生直接影响,故A项正确;

法国的启蒙思想强调理性,主张以人权反王权,以民主反专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

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鲁滨逊漂流记》成书于18世纪初,故C项错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0),主要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10.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

在评价他时,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

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对哥伦布评价不同主要是由于评价者(  )

A.国籍不同B.阶级出身不同C.史观、立场不同D.受教育程度不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不同的史观,站在不同的立场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有人认为他是个殖民者,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侵略和屠杀”是运用革命史观,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分析认识到;

“有人说他使美洲‘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是运用文明史观进行分析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用‘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看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利用整体史观分析评价的结果。

故应选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开辟新航路·

对新航路开辟的评价

11.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

杰温斯指出:

“……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

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

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

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

”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国际分工明确合理

C.殖民体系最终形成D.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解析】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英国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它在亚、非、拉许多国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由材料可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A正确;

材料中“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洲门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体现了英国对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那些国家和地区的落后,说明国际分工并不合理,故B错误;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材料中并看不出来,故C错误;

材料主要意思是世界很多地方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2.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约翰·

亚当斯认为:

“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一旦被用来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

为此美国实行了(  )

A.议会制共和制B.三权分立C.精英政治D.邦联制总统制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意在强调只有“开国精英”们才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即强调要建立精英政治,美国不是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是联邦制而非邦联制,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的精英政治

【名师点睛】从当今的历史试题命制的潮流上来看,历史题目经常以文字材料或图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解答,读懂材料是关键。

需要考生提取材料的关键词或主旨信息,例如本题的材料就是很长,如果材料很长一定要读完,可以用划分层次、简化材料的办法提取主旨信息。

13.马克思:

“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

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

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

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

从材料中的“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故答案为C项。

马克思认为“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纯属商业性质”,反映出该认识并不客观,实际上一些条款损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排除A项;

C项材料不能反映;

D项错误,马克思所说是各国得到的好处,而非战争本身,排除D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解体

14.“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

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成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

中国乃不国矣。

”材料中的“是役”指(  )

A.甲午中日战争B.抗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第二次鸦片战争

据材料提到,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

俄、法、德以仗义归辽……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成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的影响,故A正确。

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没有导致材料反映的现象,故B排除。

八国联军侵华,与俄、法、德干涉还辽无关,故C排除。

第二次鸦片战争,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排除。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

15.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

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亊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

对苏联的立场现解正确的是(  )

A.认为西安事变是日本间谍所为B.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

C.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D.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解析】据材料“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是日本阴谋所制造……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认为日本企图通过制造西安事变引发中国内战,故苏联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故D项正确;

“西安事变是日本间谍所为”是苏联的主观判断,不是政策立场,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故B项错误;

材料也没有反映苏联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故C项错误。

故选D。

16.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本题材料提到,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

结合材料可知,土地出租的收益高于雇工经营,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故选B。

ACD都不符合材料,排除。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相关知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

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

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

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17.美国总统胡佛最初把随着股票市场崩溃而来的不景气看做是一种心理现象。

他亲自选用了“萧条”这个字眼,因为它不像“恐慌”或“危机”那么吓人。

1930年6月,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有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他竟对他们说:

“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

”据此可知胡佛(  )

A.鼓励公共救济事业B.试图大规模干预经济

C.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胡佛反对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这说明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A、B、C项排除,胡佛认为经济不景气并不可怕,故选D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年经济危机

18.1934年美国政府通过了《银购入法》、《购银法案》、《白银国有令》等法案,这些法案以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白银收归国有等为主要内容。

这些举措导致的结果之一是(  )

A.中国白银大量外流B.强化了美国的金本位政策

C.使世界白银价格跌势加快D.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析】根据“《银购入法》、《购银法案》、《白银国有令》等法案,这些法案以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白银收归国有等为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意在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货币准备金改“金三银一”,这样,它在金银的储备量上,均可居世界首位,又可刺激用银国的购买力倾销它的过剩商品,摆脱经济危机。

由于从明朝张居正以来中国一直实施银本位,美国此举等于是强行成倍提高了中国货币汇率,结果,美国政府的高价大规模收购吸引中国白银迅猛外流,货币供给急剧紧缩,当时的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11月实行法币政策,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

通过购银法案提高了白银价格,故C项错误;

购银法案实为美国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操纵国际白银市场,争夺对使用银本位币制国家之货币控制权,其中中国深受其害,故“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述错误,排除。

19.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

材料说明不结盟运动国家(  )

A.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意识到美国严重威胁他们的安全

C.欲建立他们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D.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

【解析】根据材料“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

‘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说明此时是强调反对霸权主义。

总体来看,说明不结盟国家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目标,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ABC项。

20.“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具体表象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命题:

市场自由是好的,市场是万能的。

在实践中追求所谓大市场、小政府。

它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下列体现出新自由主义的是(  )

A.罗斯福新政B.俄国新经济政策C.战后福利国家D.世界贸易组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自由主义为70年代经济危机后,各国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经济政策,由此可知A、B、C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强调协调各国贸易,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所以选D。

【名师点睛】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成立。

主要目的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其性质是国际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贸易关系、解决贸易争端的机构。

世界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1.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开始。

2.规范世界贸易,使世界贸易自由化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

3.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

21.“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

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

路径依赖的关键点不在于是正方向或负方向的影响,而在于制度形成后持续影响其后的决策和选择。

结合选项内容可知,我国在建立了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区后相继又建立了四个民族区域自治区,体现了路径依赖的特点,BCD则无法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故选A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民主建国会中央主任委员黄炎培,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

新中国建立后,他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了,他回答说:

“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

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

”对黄炎培此举理解正确的是(  )

A.创办过继昌隆缫丝厂,对轻工业轻车熟路B.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

C.宪法确立了中国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积极性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

新中国建立后,他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可见材料主要反映民主人士在建国后积极参与政治,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积极性,故D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创办过继昌隆缫丝厂的是近代实业家陈启源,故A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并非共同执政,故B错误;

黄炎培为民主人士,根据材料信息可见材料主要反映民主人士在建国后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没有体现“宪确立了中国”,故C错误。

抓住关键解题信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中任职。

新中国建立后,他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联系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和作用分析解答即可。

23.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

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  )

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来源:

中国海关统计) 

 

A.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B.90年代以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C.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D.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

【解析】通过观察图表,ABC三项符合图表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

表格数据根本没有涉及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与国有企业的出口总额的比重,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4.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

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

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