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企业利润表及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详解之欧阳科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财务分析报告企业利润表及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详解之欧阳科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分析报告企业利润表及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详解之欧阳科创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营业务成本
4
260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
1800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10
238200
加:
其他业务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11
44500
营业费用
14
30000
管理费用
15
62800
财务费用
16
17000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18
172900
投资收益(亏损以“-”号填列)
19
80000
补贴收入
22
营业外收入
23
5000
营业外支出
25
2000
四、利润总额
27
255900
所得税
28
844447
五、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30
171453
补充资料:
上年实际数
1.出售、处置部门或被投资单位所得收益
2.自然灾害发生的损失
3.会计政策变更增加(或减少)的利润总额
4.会计估计变更增加(或减少)的利润总额
5.债务重组损失
6.其他
二、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额的高低及其发展趋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投资者及其利害关系人关注的焦点。
因此。
利润表的编制与披露对信息使用者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地说,利润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都与“利润”紧密相连。
经营成果(或经营业绩)指企业在其所控制的资源上取得的报酬(扣除理财成本、筹资成本等减项),它直接可体现为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
而获利能力则指企业运用一定经济资源(如人力、物力)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它可通过各种相对指标予以体现,如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收益率以及人均收益率等。
通过当期利润表数据可反映一个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
通过比较和分析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收益情况,可据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和获利能力的高低,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2)有助于分析、评价、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状况
我们知道,报表使用者主要关注各种预期的现金来源、金额、时间及其不确定性。
这些预期的现金流动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具有密切的联系。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1号概念公告中指出,“投资人、债权人、雇员、顾客和经理们对企业创造有利的现金流动能力具有共同的利益”。
利润表揭示了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及利润的来源、获利水平,同时,通过利润表格部分(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等),充分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据以评价一个企业的产品收入、成本、费用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尽管过去的业绩不一定意味着未来的成功,但对一些重要的趋势可从中进行分析把握。
如果过去的经营成果与未来的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那么,由此即能可靠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程度,评估未来的投资价值。
(3)有助于分析、评价、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
利润表本身并不能直接提供偿债能力的信息,但企业的偿债能力不仅取决于资产的流动性和权益结构,也取决于企业的获利能力。
获利能力不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权益结构必将逐步恶化,最终危及企业的偿债能力,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
因此,从长远观点看,债权人和管理人员通过比较、分析利润表的有关信息,可以间接地评价、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长期偿债能力,并揭示偿债能力的变化趋势,进而做出各种信贷决策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决策。
如债权人可据以决定维持、扩大或收缩现有信贷规模,并提出相应的信贷条件;
管理者可据以找出偿债能力不强的原因,努力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改善企业的形象。
(4)有助于评价、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
企业实现利润的多少,是体现管理人员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
通过比较前后期利润表上各种收入、费用、成本及收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可据以评价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的业绩,以及窜们的业绩与整个企业经营成果的关系,以便评判各管理部门的功过得失,及时做出生产、人事、销售等方面的调整,提出奖惩任免的建议。
(5)是企业经营成果分配的重要依据
现代企业也可以看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法律、章程为规范而由若干合同(契约)结合的经济实体。
究其实质,现代企业可理解为由不同利益集团组成的“结合体”。
各项利益集团之所以贡献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或参与企业的活动,目的在于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在一定的经济政策、法律规定和企业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利润额的多少决定了各利害关系人的分享额,如国家税收收入、股东的股利、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奖金等。
三、利润表项目分析
利润表项目主要有六大类:
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所得税和净利润。
(一)收入项目分析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企业应按以下四条标准进行收入的确认:
第一,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买方;
第二,企业不再在所有权的意义上对所售商品实施控制;
第三,商品的成本可以可靠地进行计量;
第四,收入能够收回。
上述四个条件中,前3个收入确认原则就贯彻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即收入确认的条件不是所有权凭证或实物(如现金)形式上的交付,而是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发生转移等实质性条件。
1、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从持续的、主要或中心业务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理论上,收入随着获利活动而累计增加,但会计上要等到大部分获利过程完成,并有交易发生时才予以确认,这就是所谓的收入实现原则。
并且应按以下规定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的实现,并按已实现的收入记账,计入当期损益。
(1)销售商品
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己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③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销售商品的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收的金额确定。
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当期财务费用;
销售折让在发生时直接冲减当期收入。
企业已经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
应当冲减退回当期的收入,但资产负债表日及以前售出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退回的,应当冲减报告年度的收入。
(2)提供劳务
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其收入按以下方法确认:
①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
②如果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阶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准确认相关的劳务收入。
当劳务总收人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时,则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
③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的情况下,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收入分别按以下三种情况确认和计量:
ⅰ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人,并按相同金额结转成本;
ⅱ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应按能够得到补偿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
确认的收入金额小于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的差额作为损失。
ⅲ如果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全部不能得到补偿,则应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作为当期费用,不确认收入。
(3)让渡资产使用权
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
应当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收入:
①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②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利息收入应按让渡现金使用权的时间和适用利率计算确定收入;
使用费收入应按有关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收入。
(4)建造合同
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企业应当根据完工百分比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
如果建造合同的结果不能可靠地估计,则应当区别情况处理:
若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人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加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作为费用;
若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应当在发生时立即作为费用,不确认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无论怎样编列,都应注意两点:
①收入的抵消事项,如销售退回与折让等,应列为销售收入的减项,而不能作为费用;
②销售总额中所包括的企业因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而应纳的流转税金及附加,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等,不属于企业的经营成果,应从销售收入中扣除。
2、其他业务收入分析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的实现原则,与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原则相同。
3、补贴收入分析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包括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
其形式主要有:
(1)政策性补贴
这类补贴是国家出于达到某种社会效益的目的,要求企业牺牲某些利益而给予的价格补贴、储备费用补贴、利息补贴等。
(2)财务扶持性补贴
这类补贴是国家给予企业的财务支持,以扶持其在某一特定时间的发展所给予的补贴。
如某些国有粮食企业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国家给予的经营补贴、某些严重亏损但尚不具备破产条件的国有企业收到的政府补贴等。
(3)先征后退的税收优惠
政府根据某些政策采取先按一般规定征收税款,然后把已征税款的全部或一部分退还给某类企业。
这类税收优惠就是转移资金给企业,因此也是一种政府补贴。
收入项目的分析要点:
①明确企业目前发展的战略主要是追求业绩(收入)还是追求利润。
一个企业如果重视业绩的成长,常能快速扩大营业额,使企业迅速成长。
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常常是毛利下降,销售费用上升,投资增加,负债增加,坏账也增加。
因此,在短期来看,有漂亮的外表,但长期而言,却是利润下降以及财务负担上升,稍不小心,即会周转失灵,陷入危机。
重视利润的企业很少削价竞争,所以成长较慢,但因为成长较慢,相对的资金需要也少,企业的财务结构较好。
利润,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用利润来管理企业,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
但仍有许多企业以业绩作为管理目标,这与其会计制度不健全有关。
②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品种构成。
在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条件下,企业不同产品的营业收入构成对信息使用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占收入比重大的产品是企业过去业绩的主要增长点。
③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地区构成。
占总收入比重大的地区是企业过去业绩的主要地区增长点,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地区的市场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未来发展。
④分析与关联方交易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关联方交易是企业间正常交易的一个成分,但是信息使用者必须关注关联方交易的营业收入在交易价格、交易的实现时间等方面的非市场化因素。
⑤分析部门或地区行政手段对企业业务收入的贡献。
⑥分析主营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
只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出,占企业收入总额的绝大部分,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方向。
它是企业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最主要因素。
我国规定股份公司的主营业务收益应达到总收益的70%,否则应引起关注。
⑦要对企业收入进行连续3年的趋势分析,以判断其收入的稳定性。
只有收入较为稳定或稳步增长的企业,其生产和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⑧补贴收入只是偶然所得,不具持续性,因而即使能增加企业的利润,也只是暂时的,并不代表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的发展水平。
(二)费用项目分析
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从持续的、主要或中心业务中,因生产交付商品,提供劳务或其他活动,所产生的资产流出或其他消耗,或负债的发生。
从经营成果确定的角度看,费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1、直接费用分析
直接费用是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取得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基本上随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而等比例增加的费用,即主营业务成本。
这主要是制造企业由产品生产成本直接转化而来的销成本,以及商业企业由商品进货成本直接转化而来的销售成本,或因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2、摊销费用分析
摊销费用,即虽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取得不存在明显的直接因果关系,但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而且可用系统而合理的方法逐期摊销的费用,如企业管理或销售部门所用房屋及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3、期间费用分析
期间费用即企业主要经营活动中必定要发生,但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取得并不存在明显的直接因果关系,而且也无法或没有必要用系统而合理的方法加以摊销的费用,如企业发生的大部分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1)营业费用,是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以及由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等。
(2)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不包括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存货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3)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资本化的部分,不包括在财务费用内。
费用项目的分析要点:
①企业营业成本水平的高低既有企业不可控的因素(如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价格波动),也有企业可以控制的因素(如企业可以选择供货渠道、采购批量来控制成本水平),还有企业通过成本会计系统的会计核算对企业制造成本的处理。
因此,对营业成本降低和提高的评价应结合多种因素进行。
②目前许多企业在不降低生产成本以保证品质的情况下,通过建立物流(一种价值流)中心,降低企业销售渠道的营业费用,重新开拓利润增长点,减少作业链最后环节,以降低销售价格。
物流被称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相对于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而言),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在生产领域成本压缩的空间趋于饱和后,对成本控制便转向流通领域。
比如沃尔·
玛特(wal-Mart)之所以由美国南部一家小零售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件商,就是因为他把握了价值流。
就像所有取得成功的大企业一样,那些严格确定的目标的实现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要以比竞争对手低的价格将商品送到商店购货架上的决心。
要做到这一点,库存更新价值流是关键。
需要以简单和明确的目标对该价值流重建:
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将商品送上货架。
为了实现这一简单而明确的目标,沃尔·
玛特需耍一个非常复杂的后勤保障系统。
它需要以最小的费用批量购进商品,然后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数量将恰当的商品分配到各商店。
从收款台条形码阅读器收集到的信息被传送给负责控制的计算机。
由于交叉核对,可以同样借助条形码阅读器对库存进行监控。
沃尔·
玛特建立了一个叫“交叉入库”的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入库的商品进行选择、替换、向商店快速分发。
与其说仓库是存储的设备,不如说是一个中转场地。
“交叉入库”使沃尔·
玛特能够购买整车的货物,因此,可以支付较低的价格,而且还可以在不用很多储存费用的情况下迅速将这些贷物分发到各个商店。
玛特那样高度普及的战略系统在其它地方已经被广泛模仿。
战略优势只能持续一段时间,然后新的机制就变成了行业的普遍做法。
那些采用新做法较慢的企业会受到损害。
为了保持领先,沃尔·
玛特的系统需要一个从各销售点到分销中心和4000个自动售货机的连续的信息流。
精心制作的计算机网络对快速的商品运动进行筹划,确保商店拥有顾客需要的商品,而且储存费用最低。
在一段时间内,沃尔·
玛特对商店内商品的补充速度远远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并且达到了较低的储存费用水平,取很了批量折扣。
不是集中地将商品推给商店、然后由商店再推给消费者;
玛特的计算机网络通过顾客的购买将适宜的商品吸引到商店。
通过系统,计算机将顾客行为的具体信息提供给商店的管理者,因此他们可以制定确定性决策,以决定储存什么商品。
玛特对系统进行了较好的协调,不断地对库存补充的战略能力进行改进。
然后,沃尔·
玛特向前走了一大步,它与供应商建立了计算机化连接,这样那些供应商自己就可以对沃尔·
玛特的货架进行补充。
玛特为这些供应商分配了货架空间,并且在商品售出后向供应商付款。
对于这些商品,沃尔·
玛特是零储存费用。
由此,沃尔·
玛特的公司由美国南部一家小零售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件商。
③从营业费用的构成上看,有的与企业业务活动规模有关(如运输费、销售佣金、展览费等),有的与企业从事销售活动人员的待遇有关,也有的与企业的未来发展、开拓市场、扩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有关,在企业业务发展的条件下,企业营业费用不一定应当降低。
片面追求在一定时期的费用降低,有可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其中营业费用中的广告费用一般是作为期间费用处理的,有公司基于业绩反映的考虑,往往把广告费用列为待摊费用或进行长期待摊费用核算,这实际上是把期间费用予以资本化。
④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构成了企业财务费用的主体,其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贷款规模、贷款利息率和贷款期限。
从总体上说,如果因贷款规模的原因导致利润表财务费用的下降,企业会因此而改善盈利能力。
但我们对此也要进行警惕,企业可能因贷款规模的降低而限制了发展。
由于企业利率水平主要受企业外在环境的影响,我们不应对企业因贷款利率的宏观下调而导致的财务费用降低给予过高的评价。
⑤通过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相比较,可以了解企业销售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融资业务的合理性。
具体又分两种形式:
一是主营业务收入以高于成本的速度增长,从而主营业务利润大量增加,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呈上升趋势,产品市场需求大。
一是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成比例增长,导致利润增长,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处于;
种稳定成熟的状态,利润有一定保障。
⑥从2002年开始,由上市公司提取的用于奖励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例如:
经理人股票期权)基金以及相关支出,都将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激励基金将会是各种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项目,其对公司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它将会直接导致费用的增加;
另一方面,激励有效的公司将可能因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大幅提高而出现业绩上升局面。
将股票期权这一概念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而形成的一种制度,是指经营者在与企业所有者约定的期限内(如3~5年)享有以某一预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企业股票的权利,这种股票期权是公司内部制定的面向高级管理人员等特定人的不可转让的期权。
在股票期权计划过程中,一般包含受益人、有效期、购买额、期权实施等几个基本要素。
购买额是指期权受益人根据契约可以购买股份的多少。
根据企业规模大小,期权的数量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占总股本的比例较小,在1%到10%之间。
这一购买过程叫行权(Exercise),约定的购买价格叫行权价格(ExercisePrice)。
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持有人没有任何的现金收益;
行权以后,其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间的差价。
经理人员可以自行决定在规定的任何时间出售行权所得股票。
(三)营业外收支项目分析
我国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一般在求得营业利润后,加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等,得出利润总额,可见营业外收支和投资收益都不是作为单独的会计要素,而是把营业利润调整为利润总额的必要因素。
1、营业外收入分析
营业外收入相当于意外的利得或非常收益,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人,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营业外收入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区别有两点:
①主营业务收入是持续的、主要或中心营业活动产生的,如销售收入;
营业外收入则是由非常的、非主要营业活动产生的,且多半为管理当局所不能控制或左右的,如罚款收入。
②主营业务收入是总额概念,必须与费用相配比,如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得主营业务利润;
营业外收入是净额概念,它或者已经将对立因素抵消(如出售资产净收益是售价与账面价值抵消后的净额);
或本来就只有一个金额,如诉讼获胜后的赔偿收入。
2、营业外支出分析
营业外支出相当于意外的损失或非常损失,是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非正常停工损失、赔偿金、违约金和职工子弟学校经费等。
营业外支出与费用的区别,如同营业外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区别,费用是主要营业活动产生的,是总额概念;
营业外支出由非主要营业活动产生,是净额概念。
营业外收支性质特殊,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方式与营业收入和费用也有别,因而,应在利润表中单独编列,以利报表使用者解释、评价、预测它们的变动情况及其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营业外收支项目的分析要点:
①出售、转让和置换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和存货等)是企业优化资产结构、实施战略重组的重要手段。
但在会计上,由于技术的原因,如果这种出售、转让和置换作价不符合市场运作规则,它就可能作为营业外收入成为改变企业利润的最简单、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②债务重组会给债务企业带来营业外收入。
但这种收益是一次性和临时性的,如果企业不以此为契机改善经营管理、盘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即使其能一次性获得债务重组收益,也仍将陷于财务困难的泥潭。
(四)投资收益项目分析
投资收益是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获得的净收益,包括从联营企业分得的投资利润、认购股票应得的股利、债券投资应得的利息、出售所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