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高级一级职称答辩题目及答辩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5433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教高级一级职称答辩题目及答辩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教高级一级职称答辩题目及答辩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教高级一级职称答辩题目及答辩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教高级一级职称答辩题目及答辩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教高级一级职称答辩题目及答辩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教高级一级职称答辩题目及答辩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中教高级一级职称答辩题目及答辩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教高级一级职称答辩题目及答辩题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教高级一级职称答辩题目及答辩题Word文档格式.docx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典型,典型引路,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答: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4、请你谈一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学生有什么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表帅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的心理健康才会情绪饱满、幽默风趣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心理健康才会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可以避免把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引向歧路.

5、对“开放式课堂”你是如何理解的?

主要是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形式,多渠道.渊源于斯皮罗(Spiro)1992年创建的"

随机通达教学"

和"

情景性教学"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理论模型强调: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内部心理表征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思想的"

催化剂"

与"

助产士"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过去“封闭性”教学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指令性”的成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求和运用知识,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从的方面来讲,开放式课堂是指课堂,包括网上学习.

6、你对新课程改革有什么体会?

改变单纯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在知识传授中培养能力的结构体系。

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数学科可来说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为着力点.

7、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促进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一句话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8、教学原则包括那些?

(答对四项得满分)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9、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提出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涉及教学进程、规划板书内容;

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甚至教学后记与反思.

10、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困生”?

在表扬中鞭策“学困生”进步,在鼓励中引导“学困生”提高,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具体上讲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课外可开小灶,给予具体的学习指导;

在生活中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一句话,在给予优生“锦上添花”锦上添花的同时,不要忘记给予学困生“雪中

11、谈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

13、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教学设计技能:

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

1.清楚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相互关系;

2.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

3.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

2、撰写教案的技能

1.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3.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4.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5.会编制电子教案,在课上演示和供学生在校园网上学习。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

1.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2.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3.掌握教学软件、课件的编制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学生的技能

1掌握了解学生的一般方法;

②熟悉教学对象的总体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

③了解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课堂教学技能

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1.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2.明确意图,集中注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

3.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

4.合理控制导入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

1.普通话达到测试水平的二级,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讲课;

2.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

3.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4.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通俗易懂;

5.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3、设疑和提问技能

1.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2.设问措词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3.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④学生回答

问题后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

4、板书技能

1.板书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2.板书设计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3.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大小适宜,疏密得当;

4.板书文字书写规范,并保持适宜的书写速度.

5、讲授的技能①.讲授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2.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3.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

1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

2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

3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和自学。

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

l、布置作业的技能

1.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选择作业形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2.能够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作业要求明确,并规定具体完成时间;

3.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及时予以指导.

2、批改作业的技能

1.选择合理的作业批改方式;

2.能够正确总结出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批与改、批与评相结合.

3、课后辅导的技能

1.能够及时回答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

2.既进行课程内容的辅导,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评价技能

l、命题技能

1.能够准确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

2.能够根据考试目的和内容确定题目的难度和题型;

3.掌握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2、评卷及分析试卷的技能

1.掌握评卷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合理掌握评分标准,减少评分主观误差;

2.能够科学地分析每个考试题目的质量和考试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3.能够撰写客观、科学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教学研究技能

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掌握选择课题、制订教学研究计划的原则和方法;

3.掌握经验总结、调查问卷、科学观察、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教育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

4.掌握对教学研究资料进行统计、撰写课题总结和研究论文的方法.

2、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

1.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

2.了解本学科和相近学科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吸取先进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3、信息检索技能

①.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文献种类;

②.掌握图书馆书目的检索方法;

3.掌握用微机在因特网上收集资料的技能。

有关要求:

教师答辩内容要从所给答辩题目中选出三个进行回答,根据答题要点展开回答。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

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要求详答)“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

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要求详答)“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

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答对要点)

⑴.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适应社会需要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⑵.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及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

⑶.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

⑷.研究一般青少年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

⑸.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⑹.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

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以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学科前沿开放.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

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

学生又是一个发展还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极大的责任.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要承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坚持“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外部的影响与支持。

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八、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而且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更复杂化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检查、激发、指导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验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

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

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

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应当从专业型、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九、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答对要点)

1、服务.教育服务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新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满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服务得好,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服务对象上,尊重每一位学

生的尊严和价值,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要尊重那些发展迟缓的学生,真心真意地看待他们,了解他们,关心、爱护、帮助他们。

同时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多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调控.新的教学改革实施以后,师生关系更亲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但也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难以集中,教学任务完不成;

新的学习方式与掌握基础知识之间难以兼顾,等等.这种开放的教学对教师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适当地加以调控。

主要是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

而帮助则更为具体一些,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等等.

3、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4、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面对学生外,还需与周围其它教师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教师之间要有合作意识,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材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尊重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协调一致.十、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提示:

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一、新课程中课本问题编排有何意图?

课程改革后,教材变化了,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学,要教会学生从学习问题中攫取营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到审视问题的高度,思考教材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知识间是怎样有机联系的,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关联,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这样,教者处理问题就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学生便能触类旁通.十二、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挖掘课本中的问题?

(提示:

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教会学生分解问题,分散难点,理清思路.课程改革后,课本上的问题有些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强,往往是若干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贴近生活,既有兴趣,又难以下手,教者把握得不好,就会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处理得恰当,可激发他们兴趣。

因此,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找准切入口——分解问题,理清思路。

让学生在问题的分解中,掌握到编题的意图,这样,学生便能灵活地学会自我提问,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前后问题,比较异同.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问题与前面有关联的问题联系,并比较,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就更能透彻,融会贯通.

(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举一反三”,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课本中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才能解答,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问题让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发挥问题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十三、如何运用教材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之一”,所以,课程改革后,教材中问题很多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应抓住它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

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苦的情景中接受磨练.十二、如何处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所以出现学校,主要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